重新尋找另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正在做的事: 

  -2017年國際淨灘行動 荒野靜態展-

文/楊竣文〈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小辣椒〉、圖/蕭儒遠〈臺北分會志工入門志工,自然名:米蟲〉、陳嘉文〈臺北分會志工入門志工〉、莊燿鴻〈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獵戶座〉

       九月二十三日的八里文化公園艷陽高照,仍無法抵擋淨灘民眾的熱情,他們扶老攜幼,在完成報到手續後紛紛擠進一旁迂迴排列的帳篷裡,仔細研究牆上的海岸線圖,又駐足一面掛滿舊鞋子、寶特瓶與塑膠袋的破魚網前,他們究竟看見了甚麼?

       「2017愛海無拒-國際淨灘行動」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固定舉辦的淨灘活動,以實際行動結合環境教育,讓社會大眾認識海洋廢棄物問題。這次環境教育攤位是由臺北分會第十四、十五屆志工入門群組與專職負責,邀請民眾進入台灣海岸線的美好,在轉瞬間又發現沙灘不僅只有涼風與陽光,更充斥無數海洋垃圾,它們不僅傷害海洋生物,更透過各種形式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關卡的最後,夥伴以早餐為例,呈現更環保、減塑的替代方案,並邀請民眾打卡、祈願,讓更多人接觸無塑生活、海洋保育理念。

       「志工入門培訓透過體驗式教育,讓社會大眾認識協會運作、理念和環保志工。」目前擔任未來第十六屆志工培訓總召的李怡慧說:志工入門培訓群組雖然規模不大,之前也沒有參與海洋日活動,卻有足夠的實務經驗。夥伴在三天室內室外課程、兩次實習及一個月的作業期間,在「認識荒野」、「土地倫理」與「台灣生態之美」三大主題架構下,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結訓學員有的跨足推廣講師、編輯採訪等群組,也經常參與宜蘭雙連埤、五股濕地等工作日,凝聚夥伴的熱情與能量。

       從七月份開始規劃國際淨灘行動攤位工作以來,志工入門夥伴經過一次次創意發想、討論與實作,站在民眾角度思考如何將海洋廢棄物問題貼近日常,因為我們一但降低垃圾使用量,淨灘不再只是單方面減少海灘上的垃圾,而是重新尋找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態度。

 

附加檔案大小
304_14.jpg664.6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