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實踐環保的必經之路

我們正在做的事: 

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拒絕使用一次用容器是一位環保人士的日常,但還有什麼友善環境的行動是容易上手的呢?

文/薛名洋〈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綿羊〉、周佩霖〈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知了〉、陳君惠〈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驚蟄〉、王國倫〈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芒果〉、 圖/施惠玲〈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推糞蟲〉

        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拒絕使用一次用容器是一位環保人士的日常,但還有什麼友善環境的行動是容易上手的呢?荒野保護協會每年主辦的「環境行動論壇」就是以「行動」號召平日傾力守護環境的夥伴,廣納大家對「環境」友善付出的經驗,建立交流的管道,並藉由互相學習與仿效,將可執行的行動方案散播至生活中。活動的期間,更榮幸地訪問到本屆環境行動論壇主辦人柯典一(自然名:浮游生物),談論活動籌辦的過程與評審們評分的依據。

少年組『停紙』–「商業」與「環保」如何取捨?
        本屆北區初選首場上陣的是由年紀介於國小六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荒野親子團奔鹿團的小夥伴們。參賽的團隊共八組,依序為「杯減組」、「桃一奔鹿之火影忍者」、「榮星之光」、「天然呆自然萌的北七」、「北五高地鹿」、「停紙」、「魚組」與「臺北少年小鹿」。各組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只有「佩服」兩字能夠形容,回想起12歲的自己,依稀還無法正確勾勒出「環保」兩字的意義呢,而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街頭宣導理念及訪問議題相關人士。

        其中,進入決選的團隊之一「停紙」,以「大雪紛飛之廣告紙」為題,探討每逢國高中升學考,各家補習班氾濫發送宣傳單之情況。除了分析宣傳單是否能帶來的效益外,也因應今日社群網頁的普及化,嘗試能否藉此作為替代的宣傳方式。該組精心製作了問卷,分別發送給家長及學生,結果顯示願意收下宣傳單及閱覽內容的民眾不到五成。最後還訪問了補教業者,部分業者則表示「唯有發送宣傳單,才能讓我們心更踏實,即使效果不好」,我們才了解原來行為不環保也是種心態使然。

青少年組『北二環保跑跑社』–「體內」、「體外」皆環保,才是愛地球最好的證明
        活動第二天則是由青少年組開場,想法更趨於成熟的親子團翔鷹團的大孩子們,讓人更期待各組帶來的行動方案。雖然正面對國高中的升學壓力,報名組別也是各群組中最少的,但累積的成果卻不容小覷。參賽的團隊共三組,依序為「基隆河防衛隊」、「北二環保跑跑社」與「Pizza 三腳架」。其中,進入決選的團隊之一「北二環保跑跑社」,以「無塑路跑」為題,探討近年路跑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各地興盛舉辦下,徒留的垃圾與紀念性商品所造成的資源消耗,顯然與參與路跑之初衷相違。

        該團隊延續著去年的成果,今年更進一步地訪問了某場馬拉松賽事的主辦人,甚至該團隊還嘗試自行籌辦「環保路跑」,行動力驚人。「環保路跑」的活動規劃也令人感到十分新穎,像是起跑時,採用哨音,不鳴槍,減少一次性產品之使用;不使用號碼牌,採用人體彩繪,以顯示參賽號碼等其他策略,讓更多喜歡路跑的人,在尋回初衷外,同時也能為「環境」盡份義務。「運動」讓人更健康,而讓地球更健康的方法則是「減少資源的使用」。

成人組『永平在地守護聯盟』–唯有「行動」,才能更靠近我們心中所想
        成人被社會賦予保護環境的責任遠大於其他年齡族群,就如電影《蜘蛛人》中的名言「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探討的議題也更複雜,但也更務實。參賽的團隊共六隊,依序為「雙連埤友善契作行動」、「翠山步道線」、「GS Line 綠種籽」、「鹿五基鐵杉紅檜聯隊」、「桃二勢力」、「永平在地守護聯盟」。

        其中,討論議題中最特別的團隊是「永平在地守護聯盟」,以「永平操場暨在地守護行動計畫」為題,敘說公部門為增加未來捷運萬大樹林線永和站的汽機車停放容納量,而選擇興建地下停車場於永平國小操場下。該校操場底下是昔日的垃圾掩埋場,經覆土後,成為國小學生與附近里民最愛的運動廣場。家長們聯合指出,公部門為建置地下停車場,以清除操場下昔日的垃圾為由,卻毫無顧及這一系列的工程是否直接影響師生健康、求學環境及運動場所,進而極力反對並付諸了一系列的行動。評審們鼓勵團隊,當發現問題,我們就該以行動付諸,沒有百分之百的計畫,唯有行動才能更靠近我們心中所想要的生活環境。

       本次行動論壇主辦人柯典一現為荒野保護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的召集人,主要負責向外拓展協會並與各國際組織進行交流。今年,恰為協會舉辦環境行動論壇的第四個年頭,也是按照規劃將活動舉辦形式與國際接軌的一年,看重他對國際交流的熟捻度,便交付舉辦本屆環境行動論壇的重責大任。

        而本屆環境行動論壇為符合協會朝向國際化發展的藍圖,除了舉辦各地初選外,不論是參賽者的年齡、組群與對外公開甄選參賽團隊都是新嘗試,為了就是希望能藉由這次的活動,未來吸引更多非協會的大眾參與討論,讓協會的年度盛事逐步擴大成我國討論「環境行動」的要事,也因為這樣的野心,讓本次的活動籌辦過程更顯辛勞。

        柯典一亦同時擔任北區成人組初選的評審,在講評的過程中,評審以「可複製性」、「可延續性」、「被感動性」作為主要的評分依據,但柯典一表示「被感動性」是環保行動中最難能可貴的,如參賽團隊「雙連埤友善契作行動」,藉由長期定點棲地守護與友善契作,宣達理念並漸漸影響在地農民的耕作習性,後以合理價錢收購農產品,就如諺語「天公疼憨人」般,我們無法預測為環境付出的行動是否有等值的回報,但對的事情就必須持之以恆,終究會有所改變。

        「環保行動就像是創業一樣」柯典一說,大多是從發現身旁的問題而開始著手解決,雖然它並不太會讓你帶來額外收入,但在全球環境意識抬頭之下,你會感到心中那份踏實感,與被地球認同的歸屬感。

 

附加檔案大小
317_dan_ye_12-14.pdf1.8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