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知識與志工熱誠——雲林六解受訓心得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鄭天佑〈雲林第六期解說員課程學員,自然名:木麻黃〉
圖/雲林第六期解說員課程工作人員

2025.11.10 

  從六月到九月,訓練四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課程內容豐富精彩、講師教學深入淺出,讓我們學員容易了解吸收,課程在每週五的夜間或週六及週日的白天,如此安排甚佳,剛好可利用週一至週四夜間複習與寫心得。課程都是我自己想要了解學習的,所以完成每週課程後又滿心期待迎接下個課程。

  荒野雲林第六期解說員訓練共有九位學員,很幸運的是,每位同學都很好相處,四個月訓練上課時間氣氛都很融洽和樂愉快。擔任本期訓練活動總召的鐵杉學長最辛苦,每堂課都陪同我們上課,他之前也曾受過相同訓練,很清楚我們學員可能遇到的困難,學員們對他任何請求協助,他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台灣欒樹學姐掛名訓練活動副總召,實際上是執行長,對於訓練活動各項說明及對學員的輔導都很到位,幾乎每堂課結束都與鐵杉總召和全部學員圍成一圈,要求每位學員發表心得感想,兩位總召、副總召作補充及講評,最重要的是所講內容都是對發表的學員鼓勵與嘉許,讓我們學員對於通過訓練取得證書更有信心。



班長黃鼠狼分享材料、工具並教導大家DIY製作她拿手的乾燥花畫作

  受過完整訓練課程,聽過每位講師的教學,收穫滿滿遠遠超出原先預期。首先學會使用數個有關動植物的手機APP如iNaturailist、Seek、Identifrog等。可以在野外看到某一動植物,用手機拍照後,就可查詢該物種的名稱;查詢該物種的特性、相片;如果只聽到青蛙鳴叫而找不到身軀,可錄蛙鳴聲查詢青蛙物種名稱。也可查詢某一野外地點是否有我們想要找尋的某一動植物,之前有人曾經拍照上傳分享。太好了,這樣我們到自然野外,即使同行者沒人認識我們遇到的某一動植物,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軟體來確認該物種,並查詢其特性資料充實我們的專業知識。並專心地用愛心與之互動,所發生的故事才會感動自己,將來可以當作解說的題材素料分享給訪客聽眾。如果故事能夠感動訪客,他就可能認同我們,甚至加入我們一起為荒野保護而努力。


木麻黃(筆者)分享他深入研究斗六大圳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工法

  荒野協會的宗旨與任務在官網上有白紙黑字的重點為「關懷台灣」,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好的自然環境。實際上也是荒野協會累積許多會員志工的熱誠、善意與願力,大家齊力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生根、推動志工組織等方式,為保護台灣環境做出無私的貢獻,並繼續朝向專業化、社區化與國際化邁進。

  聽過二十幾位講師的說法,及聽觀三十幾位學長姐的言行,個人覺得荒野協會能夠在這三十內推廣發展,成為台灣志工最多的環保團體,最主要有下列因素,也是我們新學員未來努力的方向。

  1. 在協會內部方面:1.會員間或line群組不談論對個別政治團體的喜惡或批評,以免破壞會員間友誼情感、和諧氛圍及向心力。2.個人不在協會內做商業推銷,以免利益衝突。3.全體會員都是協會的志工,參加協會活動都是自己出錢出力。4.活動中有負責人有事無法出勤,其他志工會主動請纓代理,讓活動順利進行。
  2. 協會團體對外部方面:1.與各政黨等距交往。因為會員來自喜愛各政黨都有,而未來的會員也將來自各政黨傾向都有,尊重並且避免談論,得以避免協會成為單一政黨的側翼團體。2.協會的政策由下而上形成,由志工多數共識形成後,在往上級單位制定執行,所以會獲得多數支持,各項活動才能推展順利成功。
  3. 代表協會對外部民眾推廣說明或是導覽解說,要吸引民眾支持我們或加入我們,大都會以自己為例,某某事情怎麼做比較好,我自己之前已經是這樣做,好處是甚麼甚麼,分享給民眾知道。而不是某某事情怎麼做比較好,呼籲拜託民眾要這樣做。有些民眾可能會認為這些推廣解說的團體人員自己只會說不會做,搞不好說一套做一套,只會要求別人,口是心非。我們協會的推廣解說人員是在分享自己做的經驗親身故事,能夠感動自己的真實故事,才有可能感動民眾支持我們甚至加入我們。

 

 


海金沙學姐分享他對解說員的訓練經驗,期待我們6解全部學員都能成為傑出的解說員

 

 

附加檔案大小
豐富知識與志工熱誠——雲林六解受訓心得2.4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