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之路,一群人一起走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文/許喬媚〈雲林第六期解說員課程學員,自然名:蜂鳥〉
圖/雲林第六期解說員課程工作人員
2025.11.10
課程已經到了尾聲,於是也想要寫寫心裡的想法。不過,上了這麼多課程,要一一的回想,再把它寫出來,對我這個年紀來說太難了。所以就想從最近的活動再回溯記憶,講師經歷之豐富,真是筆墨難窮。無法盡述還請讀者包容。
在整個六解的活動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次的解說演練,在前一天,每個夥伴都有點緊張,當然也有可能只有我自己在緊張,只是感覺上週六預演時就是零零落落;但到了實際上場,伙伴們還是維持著原本的水準,滔滔不絕講著龍過脈的歷史。隨著一群人往步道前進,當有夥伴遇到要解說的場景時,班長就會跳出來大聲一喊,幫忙開場,似乎整個六解有凝聚的起點,接下來就變成有人解說、有人接話,整個活動活絡了起來;確實感受到「情感的連結」才是解說的主要意義。
再來,相同的概念,綠色生活地圖群組的大前輩——過山蝦的地圖活動,對我來說並不單純只是畫圖,而是一群夥伴一起通力完成一張地圖。

剛開始要進入雲林分會六解時,其實是想著有事情可以做,單純想著to be a giver,而荒野是我所能想到熟悉的環境,因為要進到其他團體,還要試著融入,對我來說挑戰更大。但進到六解後,跟之前不一樣的是,在親子團的時候,有很大的目的性,也有明確對象,就是為了小孩。到在六解,確實感覺到荒野更多的無限可能,可以做很多事:去疏伐、去淨灘。在六解活動中,可以體會「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自己會發覺,在這群夥伴的陪伴下,似乎不管要做什麼,都可以很有勁道的往前走。
| 附加檔案 | 大小 |
|---|---|
| 解說之路,一群人一起走 | 1.6 M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