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沙灘守護東方環頸鴴

我們正在做的事: 

定點觀察
定點觀察站的設立是荒野長期守護棲地的第一步,我們規劃每個會員都能接受自然觀察的訓練打開親近自然的任督二脈。如果有時間和願意付出,則可以接受解說員訓練,解說員結訓後,如了擔任解說導覽任務,每個解說員都要選定一個自然野地作為長期觀察的點。目前在全台已有超過五十個定點觀察站,透過定期定點的觀察紀錄,不僅僅可以增長自然知識,了解大自然的脈動,長期累積的生態紀錄將會是台灣最完整的基礎資料。
 
15年前我選擇挖子尾作定期觀察點,每個月至少一次觀察,從生態門外漢開始學習認識螃蟹和鳥類,從最常見的清白招潮蟹、網紋招潮蟹,逐步認識北方呼喚招潮蟹、雙扇股窗蟹、相手蟹、斯氏沙蟹、角眼沙蟹……,當看到如千軍萬馬般在沙灘上移動的可愛和尚蟹,我就深深愛上挖子尾。
 
黑面琵鷺
我相信挖子尾應該也是黑面琵鷺遷徙時會選擇駐足的地方,過去十幾年卻一直無緣親眼目睹,直到2011年比較密集觀察(約一星期一次),終於有三筆共九隻的紀錄,甚至在2011年5月31日正在觀察東方環頸鴴,突見空中飛來四隻非尋常白鷺,初以為是埃及聖環,透過望遠鏡頭才發現是黑琵,牠們起飛降落,飛越頭頂,這該是我們在挖子尾定觀最快樂的一天之ㄧ。
 
2012年黑琵過境挖子尾則有四筆資料(4月16日13隻、5月9日18隻、5月14日27隻、6月8日2隻)共計60隻。
 
黑面琵鷺從二十年前的三百多隻,到2012年在台灣的紀錄已經超過一千五百隻,中南部西海岸濕地冬季幾乎都可以發現黑琵蹤跡,甚至宜蘭也有穩定的族群度冬,而挖仔尾這兩年過境的數量增加,更顯其單剛過境旅館的重要性。
 
東方環頸鴴
東方環頸鴴屬於冬候鳥,有別於鷺科鳥類可以涉水覓食、雁鴨科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鷸鴴科只能利用退潮後在淺灘活動,所以一般稱牠們為岸鳥。這些鷸鴴科鳥類總是乘著東北季風而來,春天時南風起,牠們又乘風北返,停棲時總是逆風而立,所以劉克襄老師特別稱牠們為風鳥。
 
南風起,多數的東方環頸鴴就啟程北返,少數會留在台灣繁殖,劉克襄老師二十幾年前在淡水河口北岸的沙崙已有其繁殖紀錄,而台灣最大的東方環頸鴴繁殖族群可能在中部的彰濱海岸。
 
2006年溼地志工發現在十三行博物館外的北堤沙灘有東方環頸鴴繁殖,開啟了守護風鳥皮諾查的故事。
 
自從93年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完工之後,自行車道沿著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的邊沿架起了木棧道,也對棲息在挖子尾的生物造成嚴重的干擾。而北堤沙灘這處積水區正好提供水鳥減輕干擾壓力的所在,我們在這裡記錄到唐白鷺、大脊鷗、紅領瓣足鷸、彩鷸……等,當然最特別的是原來東方環頸鴴繁殖的沙丘環境已經改變,加上遊客干擾,所以他們就轉移到挖子尾外灘和北堤沙灘築巢。
 
95年我們在北堤沙灘發現有東方環頸鴴親鳥擬傷行為,現場還有一些用漂流木、廢棄籃子甚至大型寶特瓶構築的奇怪裝置物,靠近一看,裡頭竟然有鳥蛋,而且構造物都為親鳥留了出入口。這下我們緊張了,因為根據經驗,鳥類繁殖時遇到干擾,經常會有棄巢的情形發生。
 
於是聯繫東海水鳥研究室的劉威廷,他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東方環頸鴴在中部的繁殖,他說東方對自然物的干擾有一定的接受度,所以建議我們先注意親鳥是否有回巢孵蛋的動作?並特別北上指導如何進行繁殖觀察紀錄。
 
於是我們排班,透過望遠鏡我們確認親鳥有回來孵蛋,就任由這些構造物繼續存在,我們嘗試進行相關的紀錄。
 
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北堤沙灘更大的危機是有沙灘車活動,趕緊聯繫縣府農業局和台北市野鳥學會進行現勘,研擬對策。現勘當天,在何一先的指導下,第一次看到剛孵化的幼鳥,看它可愛的模樣,真叫人喜歡。
農業局業務單位也認同我們的訴求,趕緊運來紐澤西護欄把幾個出入口擋住,即使當天遇到颱風來襲,吊車陷入泥沼中,仍完成任務。
 
颱風過後,到現場一看發現滄海桑田,整個沙灘完全被海浪吞食,積水區的面積也增加了好幾倍,幾乎所有巢位無一倖免於難,心中蠻難過的,但是想到颱風也是自然的一部份,要在自然中生存必須面對它的挑戰。
 
其後在我們持續觀察中,部分親鳥又選地方重新下蛋,可是當時已經七月中旬,繁殖期進入尾聲,我們當年的觀察也劃上句點。
 
 
2011年我們從四月底至七月下旬每週一次到沙灘上調查,所以有了比較完整的資料可以做簡單的分析統計如下: 
 
一、76巢共154顆蛋
二、巢邊發現幼鳥2隻,另有一隻夭折幼鳥殘骸
三、疑似棄巢3巢9顆蛋(超過3星期且最後沒有親鳥孵蛋痕跡)
四、可能被水沖走2處共3顆蛋(發現蛋的位置非巢位)
五、沒有再發現共26巢(根據資料應該還在,只是調查時未再發現,可能原因一標誌傾倒,原因二調查時沒注意到,原因三潮水或風沙掩蓋,原因四其他)
六、0519調查時,因前週下雨導致北堤積水區水位上升超過兩倍大淹沒至少3幾個巢位。
七、0721調查時,挖子尾可能是政府單位大淨灘,只有找到1個巢位3顆蛋,其餘全數被掃光,幸好繁殖已近尾聲,由前兩週調查資料大約損失約3個巢位。
 
2012年四月初就發現幼鳥活動,於是提前進行調查,自4月9日開始調查,調查人員也增加了。荒野的調查是比較沒有那麼嚴謹,畢竟這不是我們的專業,年初曾和中華鳥會進行過研商,本來要進行一項守護行動計畫,也因故未能執行。但為了能累積科學化的數據來証明這塊棲地的重要性,我們從六月開始採用規格化的紀錄方式,並對發現新巢位會進行漂浮法巢蛋紀錄,以便能更清楚掌握巢蛋孵化的時程,並能追蹤瞭解其繁殖成功或是失敗。
 
在今年度我們自2012年4月9日至7月25日共進行了25次的調查,一共紀錄95巢,238粒蛋。如以同一天調查最多巢位來估計,在挖子尾以及北堤沙灘繁殖的東方環頸鴴超過30對。總成果呈現於(表1),A區與C區為主要繁殖的地區,各有45巢的記錄,繁殖成功的巢數,以C區較多,整體的孵化成功率約在31%(三區分别為A區22%、B區40%、C區38%),與劉(1999)年在彰濱工業區調查的孵化成功率(89%)相比僅約1/3,主要受影響的部份是今年前半期的調查因無較完整的調查資料,許多的巢蛋資料僅能判定為未知,明年度的調查在前期即進行較完整的記錄可增加資料的正確性。
 
確定失敗的23巢中(表1),主要受到天候影響有4巢,主要是巢位選擇在低窪地區遭淹水,人為干擾的有4巢,包括車輛壓過、腳印踩到、或旁邊有燒烤痕跡等等,有2巢為親鳥棄巢,另外有13巢是整個巢蛋消失,但仍未到孵化的日期,巢區又無明顯受影響的情況,是比較困擾的部份,不知是否有其他人為的干擾因素所導致,像五月底的淨灘活動、六月份排水線路的挖掘等等。而這些失敗原因與劉(1999)的研究比較,挖仔尾地區受到淹水的狀況似乎較彰濱地區的繁殖地低,主要可能是沙地環境的排水性較工業區內礫石地環境的排水性佳,較少受到淹水導致巢蛋泡水的影響。
 
結語
其實我們調查的範圍在2010年都已納入「淡水河流域國家級重要濕地」,從收集和調查的資料看來,它是北台灣東方環頸鴴最重要的繁殖地,而且黑面琵鷺過境利用率也顯致提高。
 
從新北市政府每年對自然保留區的預算編列,只編列不到一百萬進行清潔維護,這就是政府對生態保育的態度,消極到令人搖頭。過去幾年行政院撥發經費給地方政府進行濕地保育復育教育,我們幫新北市政府撰寫計畫爭取到經費,可是新北市政府連區區二三十萬配合款都籌湊不出來,以致經費被收回,也是匪於索思。
 
東方環頸鴴願意選擇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為繁殖地,作為世界級保育類生物黑面琵鷺的過境旅館,我們對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有沒有更積極的保育策略?是不是應該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生態調查和環境監測?甚至於應該進行保留區範圍的重新評估,最起碼有沒有可能在4月~7月,進行相關管制方案如禁止車輛進入沙灘區,讓東方環頸鴴可以安心在這個區塊繁衍下一代,讓黑面琵鷺可以自在過境免於干擾。
 
2012年繁殖調查結果一覽表
調查區 總計 成功巢數 孵化成功率 未知巢數 失敗巢數 失敗原因
天候 人為干擾 棄巢 未知
A 45 10 22% 21 14 1 4 1 8
B 5 2 40% 3          
C 45 17 38% 19 9 3   1 5
總計 95 29 31% 43 23 4 4 2 13
 
作者/、圖/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自然名:菩提樹)、周川夏(台北地區東方環頸鴴調查志工,自然名:荒野之狼)、謝祥彥(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自然名:雁子)、蔣忠祐(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實驗室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