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洋減塑青年行動 第二波熱烈報名中!

我們正在做的事: 
 
 
2014海洋減塑青年行動
Clean Ocean Youth Movement
 
 
2014年荒野海洋倡議行動-愛海無ㄐㄩˋ,舉辦全台首次以青年學子為主的「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論壇,邀請海洋兩岸三地青年發起塑膠減量行動,運用創意與實際行動將「減塑方案」落實在校園與生活中。論壇將在2014年8月23日至25日,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舉辦,更邀請國外海洋塑膠污染議題相關的研究員、非營利組織人員、以及創意行銷的經驗人士等共同參與,藉由經驗分享激發出大家的熱情與創意。青年學子藉由會議過程培養出實際參與環境議題的能力,進一步為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養育我們的大海帶來更多改善!
 
荒野自2008年世界地球日開始清淨海灘、2010年起響應全球國際淨灘日,每年九月到十月之間都有近百個學校、企業與團體參與荒野發起的全台淨灘活動。眾人力量累積的海洋廢棄物統計資料顯示:光是塑膠垃圾的數量就超過總量的80%!我們從多年的淨灘活動持續累積大量的資料,進而發現問題的起源;淨灘不是解決問題的終點,只有從「源頭減量」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合辦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贊助單位】阿拉善SEE基金會
【會議地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報名資格】
台灣、香港、澳門、中國等地16歲至25歲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青年學子。以「隊」為單位報名,每三至四人可組一隊,其中一人為領隊負責聯絡事宜(領隊需為成年人,且不受上述年齡限制)。歡迎高中、各大專院校(含)學生、環保社團、非營利組織與社會青年組隊報名。
 
【報名方式】
  1. 以隊為單位於2014年6月25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格
  2. 以隊為單位共同擬定「減塑方案」,並以PDF檔案格式在6月25日前寄至荒野保護協會電子信箱oceanday@wilderness.tw,信件標題為「繳交海洋減塑青年行動報名計劃書」。
  3. 主辦單位依計劃書內容評選,於6月30日以電子郵件通知及網站公布結果(20隊入選與5隊備選),並請入選隊伍登錄詳細資料與繳費。
  4. 通知入選後至7月10日00:00時前為繳費期限,逾時不另行通知並取消資格,並由備選隊伍依照順序替補。
【評分標準】
指標 說明 比重
創意性
原創獨特性
掌握主題
20%
執行力
時程安排
投入人力
經費預算
30%
功能性
明確訴求
目標族群
效益評估
30%
發展性
持續執行性
延伸性
20%
 
【講師陣容】
Beth Terry 減塑生活今天開始(美國)

「我的無塑生活」發起者,120天僅製造200克塑膠垃圾
 

自從了解到塑膠污染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危害後,Beth Terry開始一系列的實驗:測試自己是否能在不買任何塑膠製品下生活。她將個人的塑膠廢棄物減量到平均值的百分之二以下,這個實驗最後發表在熱門的部落格「我的無塑生活」(MyPlasticFreeLife.com)和新書「無塑:去除塑膠壞習慣,你也可以!」(Plastic Free:How I Kicked the Plastic Habit and How You Can Too)。

 
藤枝繁教授 洋流與廢棄物漂移(日本)

鹿兒島大學海洋物理教授,恆跨東亞6國上萬公里,追蹤洋流與漂浮打火機。
 

自1997年參與日本海納霍德卡石油洩漏事件的志工行動後,藤枝繁開始研究海洋廢棄物。1999年發起鹿兒島國際淨灘行動,並成立鹿兒島清淨事務局。研究海洋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並定期監測鹿兒島沿岸的海洋廢棄物。特別的是,他發現中途島沙灘上的打火機14%來自臺灣。

 
Tracey Read 無塑海洋行動(香港)

2012年6大貨櫃滿載塑膠原料於香港翻覆,Tracey Read率先發現並號召十萬港人淨灘。
 

Tracey Read在2012年參與Algalita與5 Gyres Institute的研究環太平洋垃圾帶的海洋污染。香港膠災後,Tracey在香港創立非營利組織PlasticFreeSeas(無塑海洋),旨在提昇公共意識與組織行動將香港與全球塑膠污染議題結合。
 

延申閱讀:香港膠災

 
 
Martin Thiel 海洋汙染與海洋生物(智利)

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學海洋生物教授,於全世界最狹長國家家-智利的海岸線淨灘,帶領全國學生調查海洋汙染。
 

Martin Thiel主要研究海洋無脊椎生物的行為生態學,2007年發起智利「廢棄物科學」計畫,結合學校教育與科學方法來調查沿岸地區的垃圾問題。
 

延申閱讀:「廢棄物科學」

 
N. Sivasothi 淨灘資料匯整與圖像(新加坡)

新加坡大學生物多樣性講師,國際淨灘召集人,發表淨灘數據,教育大眾。
 

Sivasothi研究紅樹林與投入保育工作超過20年,因江獺棲息於當地紅樹林,Sivasothi也因此獲得「水獺人」(Otterman)之稱。新加坡自1992年開始加入國際淨灘,每年超過1500位志工清理60000個垃圾,此活動成為新加坡最大的環境保護計畫。

 

延申閱讀:「新加坡國際淨灘」

 
La Benida Hui R.A.R.E. 環境藝術工作室(加拿大)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系列藝術展策人
 

La Benida是來自紐約的華裔藝術家,對環境教育的熱誠促使她成立R.A.R.E環境藝術工作室(Rare Animals Really Endangered),自2012開始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策展「愛上大海我的家」、「北海岸海洋過客」、「親清海洋我的母親」海洋系列藝術展。今年六月參加5 Gyres  Institute的研究航行,預計從百慕達三角洲航行至冰島,監測海洋的塑膠微粒污染。

 
Liina Klauss 環境裝置藝術家(香港)

「渦流計畫」(Project Vortex)藝術家之一,將海洋廢棄物以創新方式呈現在環境教育中。

 

Liina是香港的德裔藝術家,原為日本、德國時裝設計師,在2007年到香港後開啟其自由藝術創作生涯,結合藝術與淨灘行動提昇公眾意識,透過把廢棄物轉化為藝術品來引發觀眾思考環境污染的問題。2014年四月其創作「垃圾排擋lost'n'found」展現Liina驚人的顏色敏銳度,將淨灘撿到的垃圾依照顏色排列出美麗的圖像。

 
 
 
【活動簡章】 
 
 
附加檔案大小
2014海洋減塑青年行動活動簡章6.8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