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荒野,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正在做的事: 

守護荒野,我們能做些什麼?
記.親子團小鹿茁壯奔騰,實地參與棲地守護

文、圖/陳美枝(荒野嘉義親子一團奔鹿團前團長、嘉義分會推廣講師,自然名:向日葵)
 
2009年我與孩子因緣際會的加入荒野嘉義親子團,每月一次的團集會接觸到的夥伴都是親子團中的大人與孩子,團中的成員大都是因加入親子團而成為荒野會員,因此許多夥伴對於嘉義分會的人、事、物與活動都不是很熟悉。
 
我與孩子初加入那年,荒野年會剛好舉辦在新竹,當時炫蜂團團長許愫真(自然名:野牡丹)邀請我們家人參加二天一夜的年會,抵達會場時才發現,除了野牡丹一家人外,其餘都是新面孔。那次的年會,是我第一次與荒野人近距離接觸,新竹分會的用心、解說員的功力及來自台灣各地荒野人的熱情,就像是一家人,二天的活動給了我滿滿的感動。
 
親子團的活動吸引著一群有著相同理念「許給孩子一個綠色童年」的家庭。秉持相同理念,各地發展出運不徑相同的運作方式,儼然形成各團文化。曾有一年,我們不甚了解團集會運作與分會及總會配合上的重要性,因而錯失了幾次成長與合作關係。五年多來看到許多親子團的家庭因孩子而成為荒野會員,孩子離開親子團後,有些家庭逐漸退出團體,心中總有些許不捨。
 
各分會充滿著各行各業且多才多藝的好夥伴:自然觀察班、解說員培訓、推師培訓、定觀等。荒野人的專業及資源,只要開口請求協助,荒野人就會力挺,而這正是嘉一親子團所需的資源。
 
嘉義分會與親子團的互動,在總會鼓勵各親子團參加分會幹部會議時開始。近幾年來嘉義分會秘書佩君配合總會的政策,每月通知親子團團會長出席分會幹部會議,透過會議讓親子團更加了解分會與總會的執行方向,而分會幹部們也對親子團的運作有了多一層的了解。
 
2013年嘉義奔鹿團隊一同思索如何讓親子團的孩子在離團後,能以身為荒野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且有使命感?日後能回饋給這片大地。透過分會幹部會議,親子團得知兩個訊息能進行的方式:(一)每年 9月分會在進行國際淨灘行動時,需一批志工擔任記錄員及引導員。(二)、嘉義縣大林鎮社團國小旁,有一軍備局用地—虎賁營區,此地為諸羅樹蛙的棲息地,目前由分會定期進行蛙調。經與分會負責的窗口鄭宏毅(自然名:米粒)討論後,得知這是諸羅樹蛙的棲地,蛙調期間若遇下雨天期間,因積水及地勢受限而難以深入調查。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與分會能做哪些連結?小鹿能為這棲地做些什麼?有什麼方法能降低氣候對蛙調的影響?
 
嘉一鹿團隊達成共識在2013將帶領孩子參與淨灘培訓,淨灘當日擔任記錄員或引導志工。2013年9月8日上午小鹿在分會參加了淨灘培訓,下午緊接著,前往諸羅樹蛙的棲息地虎賁營區。我們首次造訪前,因逢颱風過境,原先幾個出入口因淹水而不得其門而入,部份地勢較低的地方淹水高度甚至高過二米,進入棲地時需小心翼翼。由於事前的準備與連繫,分會長帶領幾位夥伴,拿著工具在前面開路,小鹿及導引團隊在後方跟進。這天小鹿們在分會長、米粒的帶領下搭了一個座便橋。
 
11月活動前場勘,我們清楚地看見這片棲地原本的樣貌,上回9月積水的地方已乾涸,地勢落差比我們想像的還大,棲地裡長滿雜草,竹子東倒西歪,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布滿撿也撿不完的酒瓶,甚至有馬桶、燈泡等廢棄物,我們很難想像這些物品為何會在這裡?
 
2013年12月8日我們第二次來到虎賁營區,我們決定這次要搭一個景觀台及一座竹橋。我們將人力分成四組;觀景台二組、竹橋一組、取材(竹子)一組。在大家分組進行前,全員一起戴著手套拿著事先預備的肥料袋清除地上的酒瓶,只是裝滿肥料袋後,地上的酒瓶還是很多。考慮搭觀景台及竹橋的原因是希望在雨季淹水的時,能有個制高點觀看棲地的樣貌;竹橋是為了必要時可行走在水面上,有利於蛙調。既然是為棲地守護而做,我們所用的材料盡可能就地取材,也讓孩子學習,在大自然中如何尋找可用資源,如何保有原來的樣貌又能更利於調查。當天小鹿的投入讓導引團隊深受感動,大夥為了一同完成目標,願意放棄中午的休息時間,互相幫忙,特別是看到觀景台從無到搭建完成的喜樂。當天我們完成觀景台的搭建及竹橋搭建數米,觀景台下意外成為野外避難所。
 
今年8月13日與蛙調小組再次前往虎賁營區,許多處仍然積水,之前我們所搭的竹橋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一座棲地的守護並不容易,需要更多有心人不斷地付出與堅持,期望更多的夥伴們能夠一同動手守護各地棲地。對於我們兩次造訪虎賁營地,陪伴著奔鹿孩子進到分會守護的棲地,雖然貢獻有限,我們期待這顆守護的種子能陪伴孩子在心中發芽、茁壯。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68期第14~15頁4.2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