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義賣品一個「贊」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楊正字(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自然名:漂流木)

荒野的義賣品最早是伴隨攝影而來,透過攝影產生的影像讓野地有了說話的聲音,也讓更多人看見了台灣的美麗;百年前世界各國開始設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都是透過攝影家、文學家,用雙腳走過、雙手紀錄,內化沉潛後再傳達給大眾所知曉。前理事長李偉文也在《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說道:台灣好幾個環境守護案例的成功,也是經由荒野夥伴動人的圖片來說故事,讓民意代表、政府單位和在地的民眾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這麼漂亮,這麼珍貴!」

透過影像來傳達環境教育的觀念、號召民眾參與環境行動,大夥集思廣益逐漸將影像發展出周邊產品,這些圍繞著影像而設計的義賣品所募集到的捐款,就成了荒野這十幾年來最重要的財源之一。透過民眾的小額捐款和義賣品,讓荒野的行政費用有了著落,荒野也更有力量去從事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前幾年荒野曾嘗試用義賣品,守護新竹梭德氏赤蛙與募集愛鯊調查的研究經費,兩次募款皆獲得相當正面的支持與肯定。守護梭德氏赤蛙的行動,讓新竹豐田村的村民朋友都動起來了,除了投入營造社區自然生態環境,亦帶動社區共同維護赤蛙棲地生態;愛鯊調查的成果更受到國際上學術與保育界的重視,於2013年11月19日成功登上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開創了台灣海洋保育運動先例。

隨著荒野不斷拓展以及社會的期許,荒野持續茁壯,有更多認同的夥伴付出時間、體力或以捐款來支持,以實際行動來展現荒野守護環境的決心。義賣品發起「贊助」的理想,隨著我們守護環境的腳步一直進化,從最初推動組織行政到落實環境教育一路到守護棲地,義賣品都扮演著重要籌款的角色。

荒野配合國際的環境議題活動,推出如環保材質T恤、頭巾、環保購物袋等義賣品的經驗亦學到了重要課題,公民教育的力量能將每一個人轉化成守護環境的種子,那透過行動是不是也能影響廠商的生產過程,改善廢棄物處理流程,讓綠色製程落實到生產線上呢?

消費是全民的課題,消費者透過「選擇」可以匯流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甚至影響業者改變汙染環境的製程,前一陣子台灣連續爆發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工廠汙水事件,把消費者和商家的信任關係破壞殆盡,也讓我們重新認識「知的權利」比消費行為更加重要。除了檢視廠商的製造流程、產品的實用性、對環境的影響,秉持著「因為需要,所以消費」的立意也很重要,不造成浪費會讓義賣品更具使用的價值,這樣的贊助對荒野就是一種完滿!

給荒野一個「贊」,這份贊助我們會感念於心,雖然沒有精美的包裝、雖然不是流行時尚,期許環境保育的概念深植人心,讓更多人了解環境保育這個公民議題。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72期第14~15頁5.0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