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花開到來:2015年荒野全國弱勢兒童長期陪伴共識營
文/曾愛媜(荒野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光澤蝸牛)
有別於往年的北上或南下,2015 年11 月7日至8 日的全國長期陪伴共識營舉辦地點來到臺灣中心點──雲林斗六家商。今年承辦團隊是臺南分會的飛凰團,與兒童教育委員會共同規劃活動內容,這樣的方式很令人期待。
第一天,由臺南分會分會長洪秀燕(自然名:黑琵)透過暖身,嘗試著讓各地的夥伴熟悉彼此,互相認識。接下來,以兒童教育委員會召集人童瑞華(自然名:臺北樹蛙)的走讀課程為架構,再由臺南親子團夥伴設計走讀探索任務單,讓各團走進斗六老街,透過不同的任務單沿途進行「在地探索」,探索人文、美食、綠色空間,在課堂上所有長陪夥伴一起完成走讀地圖,這樣的活動涵蓋了「走讀」、「綠活圖」的主軸,還有團隊經營的概念,讓夥伴們很快的熟悉當地環境與彼此。最重要的是,找到好多美食與當地故事。
如何解讀「三生教育」呢?高雄飛熊團的楊志明(自然名:忍冬)提到荒野的三生教育主軸是生態、生活、生命,在活動設計上,大人們常常設定許多的目標,但要長陪的孩子們達成目標,需要時間等待。在陪伴的過程中,如何放低自己的姿態,蹲下來跟孩子對等說話,我們所種下的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花開,都需要我們耐心等待。夥伴們透過這個課程反思,活動的規劃是否以孩子需求為出發點?嘉義飛蝶團的蔡佩君(自然名:冠羽畫眉)感動的說:「在課程中,深入淺出的帶入荒野三生教育的意涵,更激發大家對弱勢孩子無私付出的熱情。」夜晚,進入了臺南飛凰團劉碧華(自然名:蘆葦)主持「我的少女少男時代」,讓夥伴們回到個人談談自己,回憶起自己的過往,有人哽咽、有人傻笑、有人侃侃而談,透過桌遊與敘事的方式,讓彼此間的距離似乎又拉近了一些。
第二天,走進老街,夥伴品嚐了當地的傳統早餐,滿足味蕾填飽肚子後,準備課程的開始。課程一開始,聽著各團今年與明年的計畫分享,有著不同特色與思考角度,佩服每一個人背後的用心與努力。接下來,進入重頭戲:教案編寫與各團活動導引的演示。
臺南飛凰團余宛庭(自然名:孔雀魚)談到,教案編寫的精神「以終為始」,讓活動規劃可以扣住主題與目標。壓軸是各團活動導引示範,讓長陪的夥伴有機會看到其他團隊的活動進行方式,透過多元及活動背後設計的意義,能夠彼此交流真是一個難得經驗。
看到全國的長陪團隊,每一位夥伴充滿助人的熱誠,有夥伴分享:「聽到很多夥伴在長陪的經驗、心得和歷程,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視野和思考,無論對於活動設計、帶領、和孩子的互動等,都可以感受到夥伴的認真、用心和對孩子的初心,看到活動和長陪進行的多樣性和彈性。」
其中特別的是參與長陪夥伴的背景,除了多元組成之外,有部分來自於荒野親子團,臺北飛鼠團傅瓊慧(自然名:紫茉莉)說:「深深地感受到親子團與長陪團的基本元素是不同的,長陪團有自己特殊的存在意義、價值以及經營獨特之處。」
在此次共識營中,看到有別於往的是將各團活動演示讓夥伴參與,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夥伴們有機會互相交流。不過,如何在兼顧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態下,透過簡單、自然的方式帶領著長陪的孩子一起在大自然裡玩耍,又兼顧到三生教育中的生態、生活、生命目標,對於在長期陪伴的團隊們,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有位夥伴結語講的真好:「讓大人們『返老還童』吧!」是的!我們常常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或許常常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就可以慢慢地清楚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感謝所有的夥伴,感謝所有的緣分,讓我們有機會相聚一堂,為自己、為孩子、為大自然做一件事。種下那顆荒野的種子在心中,等待哪天發芽花開的到來。
附加檔案 | 大小 |
---|---|
荒野快報285期第18~19頁 | 1013.99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