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團與大海之母相遇——從親海到愛海
文/林千地(荒野臺南親子團一團奔鹿團草原鹿,自然名:非洲象)
清晨初光,白色的光芒慢慢的映入眼前,小鹿值星官徐易廷(自然名:葉翅螳螂)帶領我們在觀汐平臺的「綠色隧道」裡晨跑,清晨的微風在黃槿林輕撫著我們的臉龐,也吹走心中湧起的緊張感。我們彼此有說有笑、自在地跑著,就像一群奔放的鹿群!
接下來,團長李淨榆(自然名:仙丹)帶領我們漫步在海邊,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著海浪的潮起潮落,聽著海風跟我們說的小祕密。我們以靜默的方式與大海之母打聲招呼:「我們今天要來打掃海灘,希望活動順利進行,讓大海更加乾淨!」
這次由我擔任小組長,所帶領的民眾是宏遠紡織的員工,我先介紹如何進行ICC 國際淨灘和海灘塑膠微粒篩檢,並說明我們這組負責撿拾的垃圾類型是塑膠瓶蓋和塑膠瓶,民眾們就按部就班開始進行淨灘活動。在這裡我要給參加的民眾、我的隊友和我自己一個大大的掌聲,他們的認真態度讓我感到難以望其項背。我想這應該是需要我們心中努力地想表達愛海的心意,和他們也強烈地想為大海做一件好事,兩者兼具才能造就的成果吧!
淨灘結束後,我們引導民眾進行淨灘後的生活反思,如下:
淨灘時看見哪些垃圾?
它從那裡來?
我生活上可以做什麼改變?
|
牙刷。
飯店用完丟棄。
下一次去飯店時,自己攜帶牙刷。
|
生活中如何減少或不用一次性塑膠?
|
出門消費或用餐要自備環保餐具和環保袋。買東西前應該要先想是「需要」還是「想要」,再來消費。
|
塑膠微粒的旅行?
|
塑膠製品→ 被海水拍打→形成塑膠碎片→被海水拍打→形成塑膠微粒→小魚吃了塑膠微粒→大魚吃小魚→人吃大魚。
|
今天的淨灘結束了,耳邊傳來一首熟悉的歌,「大海啊!大海啊!是我成長的地方……」,我回想四年來在荒野親子團曾經參與過的各項海洋守護活動。
四年前,我進入了荒野臺南親子團一團炫蜂團。當時我只是一位天真年幼的小學生,並不知道大自然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什麼是淨灘,更不知道海洋面臨的問題,甚至連環境議題是甚麼都不知道,只知道要去撿垃圾,也不知道海灘上有這麼多垃圾和塑膠微粒。親子團團集會的活動,讓我用心、用眼、用五官感受,為什麼我們今年撿了這麼多垃圾,明年卻依然有這麼多垃圾在海灘呢?這樣的海灘是大家想要的嗎?
當我加入南一奔鹿的大家庭。我也慢慢的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海洋守護活動:暑假時,我加入了荒野臺南分會的「少年影片導讀志工」,剛好第一次導讀的影片就是海洋影片。當時我負責導讀了「太陽之北」與「深夜之後」這兩部影片。
其中「太陽之北」描述了兩位年輕人在挪威度過冬天,從事他們最喜歡的衝浪活動。這兩位年輕人在當地撿了滿滿的垃圾,但那可是一個無人海灘,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垃圾?其實是因為全球有許多的海流,會帶著垃圾環遊世界。因此當你在海邊丟下一個垃圾時,其實在全球都有機會看到這一個垃圾。
而「深夜之後」是一群為海洋永續發展而努力的人;有無毒養蝦業者、不賣底拖網大小通抓的魚店老闆、依據魚類生長季節設計菜單的廚師。看到這些人守護海洋的方式,不禁讓我思考:即使食用海鮮,我們是否也有方法可以讓海洋永續發展?如果一直吃稀有的魚,有一天牠可能已經不再是「稀有」,而是變成「沒有」。影片結尾的一句話讓我十分感動:「親海,愛海,你自然就會去保護她!」
在荒野親近海洋的經驗有許多,例如:參加「徒步海洋達人」——段成龍叔叔(自然名:白楊樹)的親海小旅行,當一群小孩看到那一大片的海洋時,就立刻脫下鞋子,奔向大自然的懷抱,我想這就是所謂親海,思海,愛海;在奔鹿團集會,導引員張榮哲叔叔(自然名:蜘蛛)設計了一個青春夜行的活動,我們從鹽水溪下游走到出海口,再走到鹿耳門,這個活動讓我們看見,河流與大海之間的連結及相關的環境議題(消波塊、遺棄的蚵棚和許多垃圾……)。
四年過去了,我從親海到了解海洋,從行動到帶領引導反思。參加了這麼多海洋守護活動,下一步要做什麼?現在雖然還不知道,但是我永遠知道,我一定是朝著「親海、愛海、思海」,讓海洋更加美麗的角度去努力的!
附加檔案 | 大小 |
---|---|
荒野快報293期第20~21頁 | 1.63 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