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問題」開始,啟動「帶得走」的學習

文/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第八屆理事長〉

 

       「發現問題」是啟動學習的一扇窗。
       「以行動來解決問題」,從認識開始,接著行動,這就是建立情感的開始。求學階段,學習著書本上的知識,在考卷上選填或書寫著書本上的知識,看起來學識淵博,但卻有點不確實際。

       大學畢業後,進入教職,突然「發現」沒有當教師的經驗。我該當怎樣的老師呢?這個問題困擾著我,我也思索著。當個「導引學生學習的老師」「與學生做朋友的老師」「學生當媽後,會帶小孩走入大自然的老師」「學生到老後,還會懷念我的老師」。面對這些期望,我開始以實際行動來進行我的教學計畫及修正。

       我跟學生定期在野外進行戶外活動,認識新竹鄉土,也一起在大自然中學習及討論。我以週記、實驗紀錄本、小卡片及課後小散步,與學生聊著心事,分享我的經驗。因為我的實際行動,因為努力,我學到更多經驗值,這些經驗值累積在我身上,無人可偷走。所以我是因為當老師,而真正學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生了小孩,而真正學會當母親;因為當上分會長,而真正學習如何當個分會長;因為當上理事長,而認真努力學習當個理事長。

        今年7月15日荒野行動論壇在雲林科技大學展開,荒野夥伴(包含奔鹿、翔鷹及成人組)分享著自己的「發現問題」及「以行動來解決問題」,竹三團奔鹿想使廚餘減量,闡述著他的結論「吃多少、買多少、煮多少」,也設計廚餘與栽種同處的盆子。也有將自身每天的垃圾進行分析,進而要求自己將垃圾減量的生活。中一團奔鹿更是規畫每年走讀臺灣海岸,走海岸的同時,也讀海岸的地質、文化及關心垃圾等問題,更期待能透過走讀建立海岸汙染指數資料。中三團因為愛而產生守護鯉魚社區、竹一團因為垃圾袋問題而與漁船合作的處理近海垃圾減量、因為街道垃圾問題而探討公園及步道垃圾類別的議題。

       這些都是啟動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到「經驗」「看事情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態度」,所有都因為投入愈多,學到更多,獲得經驗值愈多。這次論壇中,第3-4屆理事長偉文也受邀來擔任評審及演講,演講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探索的議題,其中談到臺灣島上的子民是如何看待自己,「向內看,臺灣是個小島,面對島內有限資源,容易造成短視、競爭、互鬥的個性;向外看,臺灣是個海島,面對寬闊海洋,會形成熱情、合作、互助的個性。」

       看事情的角度及高度,決定了做事情的方向及態度。看事情的角度及高度,需要在一次一次的實際行動中持續提昇、持續進步。

附加檔案大小
301_p3_0731.pdf672.09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