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4)~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我們正在做的事: 

    前文閱讀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2)~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3)~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文/林耀國〈荒野親子團創團總團長 自然名:藍鵲〉

生命教育

       真正的教育應包含智慧之愛,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所闡述:「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知識的堆積。」同時他也在《什麼是教育?》中給教育本質一段令人沉醉的動人描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的意象很美,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語境的優美。我們之所以在自然活動中融入生命教育成為非常重要的內涵,也是基於這樣的認同。什麼是好的教育?顯然不是教導許多外在的知識,而是挖掘孩子們的內在潛能,讓他們自己去認知世界,只有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我們培養以下五種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學習力

       學習力就是經由人體的感官來接收外界資訊,然後大腦透過經驗去篩選資訊,有價值的就儲存在大腦記憶庫裡,沒價值的就選擇忽略。學習力是所有能力發展的根本,就像一台功能強大的電腦,如果缺少鍵盤或滑鼠等輸入介面,那它將只是裝飾品,或是佔空間的無用之物。好奇心是學習力的引擎,這也是孩子們之所以學習能力特強的主因。大自然是個充滿各種新奇事物的大教室,在自然活動中,我們要充分開展這種好奇的特性,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新事物,運用探索、觀察、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強化系統思考,提升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抽絲剝繭的提問,去刺激孩子們學會思考,因為真正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是思維,而不是只有對與錯的標準答案。

    適應力

       我們所處的環境始終快速變動著,很多事情的發展可能不會如我們所預期的順利,過程中勢必得應付許多突如其來的意外與變化。因此,捨棄既有的習慣、想法或生活方式,強化面對改變時的應變與適應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大尺度的自然演化歷程中,所有的生物都得不斷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外在形貌或調整內在的心理狀態,否則將消失在演化的洪流之中,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無法例外。現代的孩子多長期生活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備受呵護,夏天怕熱、冬天怕冷、雨天怕濕,適應環境的能力正逐漸流失。因此,把孩子拉離舒適的生活圈,去接受自然環境與氣候的考驗是培養適應力的絕佳機會,這也是我們的戶外活動原則上不受氣候影響的原始動機,我們利用自然現象讓孩子在適應的過程中以調適、融入、改變等方式來培養適應能力,健全身心的發展。光腳旅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曾有一回,我帶領一群青少年在佈滿碎石的步道上光腳旅行,碎石的尖銳痛入心扉,身後雖哀號聲四起,竟還交雜著歌聲,讓我深感好奇。最後分享的時候,知道歌聲是來自一位女孩,她的分享是:「哼著歌能讓我忘記腳的痛!」多麼棒的分享,這就是適應力的最佳體現,當我們的身體承受痛楚的時候,是否還能保有唱歌的心情?小女孩給大家上了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課。要相信自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能耐上限在哪裡,除非願意用盡一切努力和一輩子的時間來證明。

    溝通力

       溝通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能力,其功能是藉著交換訊息、觀點、事實或態度,試圖與他人或團體建立共同的瞭解與看法。溝通是雙向的,分別為表達與理解,表達能力不夠好的人,很難準確傳遞真正的想法,容易引起誤解,理解能力不好的人,常常會扭曲別人的語意,而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不論在家庭、學校、職場或朋友圈的人際互動中,通暢的溝通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必要性。自然活動後的分享就是一種表達力的練習,藉此練習如何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同時也可運用團隊協作來覺察和學習溝通技巧,以交付團隊任務去嘗試如何才能有效的、正確的將訊息傳遞與接收,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圓滿、愉悅的完成交付任務。專注與聆聽往往是溝通過程中最困難的部份,大部份的人比較習慣表達,總急著把自己的想法推銷出去,卻不願意專注聆聽別人的想法而妄下結論,因而導致溝通破裂。因此,活動中我們可以要求當有人在表達的時候,其他人都應該專注的、完整的聆聽完別人的敘述,不打斷插話,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創新力

       現代是講求創新力的社會,誰能突破一成不變的慣性思維,就能擁有社會競爭力。創新不是天生的,可以後天通過對規律的思考,對事物的判斷,不斷地演練形成。大自然是培養創新力的最佳場所,只要我們能夠細微的觀察自然,就會發現大自然中處處充滿著不可思議的新奇創意,樹葉的四季變化、昆蟲的奇特造型、飛鳥的繽紛彩衣,這些發現總能讓我們瞠目結舌。創新力的開發可以透過多元的活動型態,比如自然寫作、繪畫、戲劇、創作等方式來培養。我曾進行過一個有趣的遊戲,發給各組馬鈴薯及小刀、剪刀、黏膠等工具,然後分組指定不同特色的環境區域,請他們先觀察棲息在那裡的生物是如何利用環境因子來自我保護,以避免被天敵發現,然後利用馬鈴薯和當地的自然物去創造三種新物種,其條件就是也需要具有良好的隱蔽功能,完成後,請他們將之布置在指定的環境中,之後,交換場地去搜尋他組所藏的物種,看哪一組的新物種最不容易被發現,最後分享各組創造的動機與做法。藉由這種類型的活動,我們也讓參與者看見與重視個體的獨特性與可發展性,培養創新能力,強化藝術涵養與美學素質。

    生命力

       生命力代表著支持生命狀態的力量,這些力量有可能來自一份信念、一種堅守或一句承諾。所追求的是積極探尋生命意義與價值,培養尊重、欣賞、關懷的態度,並能以樂觀、豁達來面對人生,追求至善。大自然是充滿豐沛生命能量的地方,舉凡從岩縫鑽出的小野花;突破柏油路面的小綠芽;被強風腰折的樹幹上長出新葉,處處都洋溢著蓬勃生機。我們只要提升觀察的敏銳度與心靈的領受力,就能承接來自大地的生命能量,並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生命力。有一年,我前往澎湖,發現當地的木麻黃為因應海風強烈的吹襲,放棄向高處生長而改為貼著地匍匐而生,針葉就茂密的生長在粗壯的樹幹上,讓我相當驚訝其生命力的堅韌與旺盛。就隨手寫下當時的感受:「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順應環境,木麻黃縱使改變了形體,卻依然無損其生命本質。」這就是木麻黃給我的生命啟發。在細心觀察自然的過程中,這樣的啟發垂手可得,任何人都可以從自然體驗中去領受,而我們要學習的只是改變看待萬物的態度與心情。我深信,透過雙眼,所看見的,不只是顏色外貌的表相,還有附予在所有色彩後面,萬物演化的智慧和動人的生命內蘊,透過愛與關懷,我們就能讓原本看不見的~被看見。

   

       生命教育是一種提升人的素質的教育,其目的乃是讓人們在過程中,不僅要學到生命所需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擁有豐富的生命涵養,培養正面積極、樂觀進取的生命價值觀,能夠與他人、社會和大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

       三生教育的生態、生活與生命教育並非分開進行,而是要在適當時機將三者融合、靈活運用的,差別只在於比重而已。而貫穿三生教育的核心精神就是實踐愛、信任與支持,倘若我們願意在活動中時時提醒自己身體力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甚至改變一個人的未來,這也是荒野親子團的崇高價值。祝福大家,珍惜每個可利用的互動機會,懷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信念,給予身邊的人和孩子們生命的陪伴,除了開築個人豐盛的生命之流,也在實踐的歷程中,延續了有限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蓄積社會穩定的力量,當人心安定,社會就會安定,環境也會恢復健康。

       最後,借五色鳥老師的一段文字作為結尾:「輕巧的愛,是在用心傾聽後,愛他原來的樣子,沒有期待,沒有定義,全然的愛與被愛,並在這美好的過程中,感恩一切。透過生命經歷的一切,體驗學習愛的真締與純淨,回到生命原始的開端,愛自己,愛人,愛大地。」這段文字很有力量,至今仍深深觸動著我,希望也能帶給你鼓舞的力量!(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