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第一個100潛 潛水的體驗式教育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邱靖淳〈臺北分會專職、自然名:釉彩臘膜蝦〉

在這個被水包圍的世界,我專注眼前的水藍色世界。

吸……

吐……

氣泡逐漸往上飄,隨著氣壓減少,氣泡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面對浩瀚的大海,我,顯得越來越小。

      在荒野,許多活動都強調從感知去探索自然,進而喜歡、認識自然。對我來說,潛水就是最棒的體驗式教育。

       在學潛水的邁入第五年之際,終於到了潛水生涯的第100支。每當朋友會問我,當初為什麼會想學潛水?想了想,除了因為那年報名海洋大學的海龜保育志工的關係,也因為住在基隆、從小在港口邊長大的我,總是說著「我喜歡大海」,卻對這個蔚藍的世界一無所知。

       潛水這幾年來,一直讓我如此著迷水下世界,除了喜歡大海中那份寧靜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從潛水學習中,因為思考與調整而進步的成就感。我真的要很感謝我的教練,Linda教練總是在上岸後不厭其煩的指正我的錯誤,引導我學習、陪著我成長。

 

       我不是個聰明、水性好的學生,第一次泳池實習課程,在一開始面鏡脫著就卡關。面鏡一拿掉後不知怎麼的,鼻子不聽使喚的吸水。當然在吸了兩口後就立馬衝出了水面咳嗽喘氣,接著試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狀況。也因此到現在,我對於面鏡進水都還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我總事都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到海邊往海裡跳,一直到下潛後聽見自己的呼吸,清楚地見到海中世界,我才能放鬆心情開始這次的潛水。Linda教練始終耐著性子,使出各種招式讓我安心,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完成每次潛水。

       海洋世界始終讓我著迷,即便我知道她有令人畏懼的力量,足以帶走我。

       第三年,從望安當完兩個月的海龜保育志工回來後,思思念念的是那片湛藍的海水、寧靜簡單的小島生活。看著消費主義下那永無止境的鼓勵購買,看著人們在都市叢林中辛勞的工作只為了買更多、更好的東西,我不斷地想念著望安小島的淳樸生活,我一心一意的想要接近海洋。那年我像脫韁的野馬,一個人跑去綠島藍莎潛水打工換宿。

       離開了龍洞和美國小,少了樓梯,第一次在綠島上岸竟然是連滾帶爬的在潮間帶被人拎起來。然而綠島的海實在太美太清澈,透明海讓我忘了恐懼,我可以很放鬆的與藍莎的教練們下潛。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教練,雖然技巧還不足,但我早就可以的,只是自信心不足的我始終對教練很依賴。

       後來看著學弟妹的學習,總是想到當初學潛水的我,因為學習過程中有許多人的鼓勵,也開始在水中簡單的協助學弟妹。我喜歡在一旁聽著教練教學當作複習,同時也檢視自己的問題,做為調整的方向。

       潛水就這樣上癮的。去年底到現在開始有了許多的第一次嘗試:第一次下20℃的海水、第一次自己獨自外找導潛探索陌生潛點、一個月內潛20支、下水種珊瑚。也開始添購各式各樣的裝備,從重裝、二手5mm防寒衣,再到有的沒的配件如手電筒與配重帶…等。隨著技巧的穩定,我也越來越能輕鬆自在的體驗潛水樂趣,面對突來的狀況,也不會驚慌失措。

       何謂體驗式教育?潛水對我來說就是最棒的體驗式教育!潛水有許多經驗是值得被運用在生活之中的。例如:水下無法說話,即使有潛伴,大部分的問題都需要靠自己。慌張絕對無法排除問題,試著冷靜下來,思考所學或過去的經驗來解決。無法自行處理時,保持冷靜與潛伴手勢溝通求助資源。沒在水下時也可以是一種練習:練習想像突發狀況以及排除方式。聆聽自己的呼吸與吐氣,專注自我身體反應,專注觀察眼前的生態。培養團隊默契提升活動的舒適度…等。水下的世界,快與急容易弄巧成拙。

        這兩年開始陸續記錄水下的世界,很開心每次分享海洋照片,都能引起周遭朋友的好奇感,發現海底世界是如此色彩繽紛、海洋生物是如此奇異有趣。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然而普遍的國人對於海洋是既陌生又害怕。因為愛海洋的關係,去年底加入了荒野推廣講師(註一)的行列,入班演講《重新看見海洋》,透過一張張投影片的分享,讓更多人看見大海的美麗與哀愁。很開心的,自己拍攝的海洋生態也被選入海洋教案使用。同時很謝謝許多愛海人士無私地分享照片,讓荒野海洋教案增添了不少豐富色彩。相信聽眾看了這些海洋世界,會對台灣海洋多了一份了解與疼惜。

       

       今年也很榮幸的能夠加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潛水技術組志工隊,開始參與珊瑚復育等活動。在這裡除了有無盡的海洋學科知識可以充實外,看到這麼多愛海人士早就投入海洋保育與海洋教育,也讓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加入的初衷。

我就這樣慢慢的沉醉在海洋的擁抱中……

謝謝大海為我指引了一條開闊的道路。

謝謝我的教練、助教群們一路的支持與指導。

謝謝我的另一半總是默默支持我做任何決定。

今年九月我即將進入海洋大學再度進修。雖然腳步緩慢,但我會以自己的速度,跟著大家的步伐前進守護海洋之路。

附加檔案大小
302_p13-15_0904.pdf2.7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