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快報311期】用「減法」的思維來對待生態環境

我們正在做的事: 

衣服髒了,把髒洗掉,又是一件乾淨舒服的衣服。
地板積了灰塵,將灰塵掃去,地板又重新乾淨清爽。
用過的碗盤,有些食物屑沾黏,清水洗去,又是乾淨的餐具。
心靈空間,有了許多雜事堆積,心靜一靜,心湖會重新清澈。
面對臺灣的生態問題,是否也可以用減法的方式來思維?
面對臺灣的過度開發及超限利用,是否用減法可以讓生態及環境恢復生機?

走在大山背的鄉道上,
道路兩側有許多的號誌看板,
因大山背空氣濕度不低,看板上總會有許多藻類黏附生長。
電線杆上,也總是有許多的廣告或指示標誌,
某年的世界地球日,
號召一群聯華電子的企業志工,
在大山背進行著減法的環境清潔動作,
拿起刷子刷看板、清除電線杆上的廣告、撿除地板上垃圾,
活動結束後,看板字跡重新清楚再現,大山背顯現乾淨清爽面貌。

面對臺灣的公園綠地、河川高灘地、野溪河道、海岸環境,
總是有許多的水泥工程、消波塊護岸、罐頭玩具、高空步道的設施,
但這些設施總是阻斷生態連續性、石沉大海或熱鬧過後乏人問津。
是否也可以用減法工程的思維來恢復其自然生機呢?
例如減少水泥化工程增加綠地面積及透水性。
例如維持原本天然河岸或海岸,讓河與周邊生態更加連接,讓海有個緩衝帶。
若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或是生態系穩定度的思維討論公共工程,
公園就是都會區的降溫綠地、生物天堂、人類的休閒、靜心及心靈成長好地方。
河川就是連接山脈與海的重要橋樑,也是生物棲息、喝水及廊道的重要位置。
河川也就成為城市降溫、人們遊憩及天然食物的養育場。

減法,削去蒙塵及堆積的雜物,可以重新展現原本的美好。
減法工程,看似沒有新的作為,卻是撤去原先破壞環境的好做法。
減法真的是減嗎?或許有時候減去A卻是成長了B。
大自然會自己修復自己,或許減法工程的思維,可以讓許多生態恢復多樣性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