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愛海無句,俯身拾塑」

我們正在做的事: 

許多人第一次參與淨灘的民眾,都認為只是撿拾海灘上的垃圾而已。其實淨灘參與成員除了清理水域及岸上的廢棄物外,還必須使用全球通用的海廢監測表(ICC表),此表詳細記錄海灘上的垃圾種類及數量,透過彙整藉以判別垃圾的來源,不僅可以了解海廢污染種類也可以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海洋垃圾危機。

文/曾奕綺〈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時空〉、張琬芬〈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鬼頭刀​〉、陳立得〈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獅子〉、圖/張逸軒〈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美人魚〉、鍾馥如〈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咕嚕鳥〉、張琬芬〈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鬼頭刀〉、陳立得〈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獅子〉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持續響應國際淨灘行動,9月間於全臺舉辦17場淨灘,號召5千多人清掃海岸同時監測海洋廢棄物,臺北場於15日在八里區挖仔尾海灘,本次活動以「愛護海洋,沒有句點」為主軸,強調個人垃圾源頭減量才是愛海的根本,同時也安排了海洋教育攤位,透過活動教案及互動遊戲展示,邀請來自各方的朋友更深入的關心海洋及動手改善環境。

活動開跑前的大小事

      2018國際淨灘日的籌備自六月份開跑,今年的總召為臺北分會副分會長兼解說組召集人張品中(自然名:極光),一肩扛起整個活動大小事。或許淨灘日在一般人眼裡只是個不到半天的活動,但實際準備及操作之繁複絕非外人能想像,比如:不下十次的籌備會、攤位教案的確認、擺攤志工及淨灘領隊的號召、領隊志工的訓練、攤位當天的器材人數掌控、從會場到淨灘位置的路線……,皆是耗費大量時間與腦力的大工程,若非依賴一直以來志工的付出,是難以成就這每年的協會海洋大事。

      記得在一次籌備會中,各個領域的志工討論著攤位呈現的教案方向,往來的腦力激盪,目的無非是為了讓民眾在短時間內能有效的理解海洋的相關資訊,如:海廢怎麼來?(源頭減塑的根本)、串連店家不用塑膠吸管(「吸管掰掰」口號的連結)、找出住家周邊的綠活圖(落實環保、監測環境變化)…,每個攤位皆有其深遠意義。於是攤位部分開始在各個志工小組內部動員,有的擬教案、有的做教具、有的出一張好口才,更多的是從頭到尾的付出。

      而另一方面,此次將海鳥胃的教案交付淨灘領隊志工執行,並同時肩負著教導民眾做海廢ICC紀錄表的任務,故活動前的培訓相形重要。在籌備會如火如荼進行中時,七八月各有兩場由協會推廣講師主講的工作坊,針對活動當天即將帶領民眾淨灘的領隊志工做訓練。開場以大家熟知的海鳥胃[1]及海龜塑膠袋[2]的故事帶出海廢對海洋生物帶來的危害,而培訓工作坊目的不只是說明海洋生態的現況,更重要的是培訓志工擁有宣導維護海洋生態、記錄公佈、及從生活減塑的概念,從提供完善的PPT,到精緻的工具書,以及可協助ICC統計的網站。

愛海行動,人人有責

     「愛海無句,吸管掰掰」,這句響亮的口號在主持人及理事們的帶領下群起疾呼。以攤位活動揭開序幕,每一個攤位皆擠滿人潮,歡笑聲不絕於耳,讓人忍不住好奇想一探究竟。在會場中還來不及鑽進攤位,即被一個可愛的小女生吸引,因她四處奔跑大喊「來拍照打卡〜」,非常認真賣力,而問她是什麼活動時還能相當專業的引領你至拍照區,此時可戴上淨灘皇后或皇帝的帽子,手持淨灘聖旨或攻略,相當吸睛有趣。而後,馬上又被一群細嫩的大喊聲「無塑海洋」吸引,原來有一群孩子們(中間穿插遊戲引導員)玩著桌遊,方式頗像撲克牌心臟病的遊戲,只是圖案變成了海鳥、海龜、塑膠製品等等。在我轉往下一個攤位前進時,立馬看見三個活力四射的青少年在做問卷,細看內容是宣導民眾可以自備吸管,或者建議超商可怎麼減少塑膠吸管用量,相當詳細而專業,而他們的結語更是有力-「改變超商,由我們做起!」,聽他們一吶喊,瞬時覺得未來充滿希望,環境教育的目的不就在於讓這一代,下一代,永續傳承這可以改善環境的力量嗎?

前進挖仔尾沙灘GO

      報名淨灘的民眾們在拿到組別的號碼牌之後,即跟隨著領隊往淨灘方向前行,一路上領隊並沒閒著,有些領隊拿著手中的資料邊跟民眾們說明海鳥胃的教案,一路抵達沙灘後接著解釋ICC表格的紀錄方法,而有些領隊一路還邊解說著路邊的花草植物(不改荒野解說員本色)。

      到了諾大的沙灘後,風沙明顯增強,人與人之間對話顯得困難,另一方面也避免灰頭土臉,淨灘過程就是「默默、安靜」,而姿態就是「俯身、拾起」,當然還有些組別會派一個專門記錄ICC的人守候一方,等待組員們拾起的收穫。這是一個有趣的畫面,一位年邁的老人坐在沙灘,專心點收前方的垃圾,一筆一筆的記在紙上,身旁的成人們靜靜的收尋,而後方的兩個小孩夾了一條死魚飛奔而過,邊吶喊著:「這算哪一類?」。瞬間我有一種平凡的感動,因為不同年齡層的每個人都在專心的做著撿垃圾這件事。

      淨灘接近尾聲時,有一張固著的流刺網還卡在沙中。沙與網互纏繞,網又乘載著沙的重量。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件難事,要把它整個拉起移走,絕非一兩人之力可達成,剛開始是志工山豬(自然名)試著徒手挖,而後漸漸地吸引經過的人們駐足幫忙,到後來即使已到了閉幕時間,民眾們仍不放棄,連協會理事長月梅老師也加入行列,一起大喊「一、二、三〜」的拔河。這過程中不乏用盡氣力的人、雙手傷痕累累的人、一臉風沙覆蓋的人,但就是沒有放棄的人。最終,看著這沉重的魚網被拖走的畫面,覺得何其幸福,能參與、能付出、能眼見這動人的故事。

淨灘不只是撿垃圾,而是撿出新生活

      許多人第一次參與淨灘的民眾,都認為只是撿拾海灘上的垃圾而已。其實淨灘參與成員除了清理水域及岸上的廢棄物外,還必須使用全球通用的海廢監測表(ICC表),此表詳細記錄海灘上的垃圾種類及數量,透過彙整藉以判別垃圾的來源,不僅可以了解海廢污染種類也可以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海洋垃圾危機。許多垃圾都是來自你我的日常生活,要改變海洋垃圾污染的問題很難,但改變自己很簡單,環境教育是內化的過程,例如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水杯、購物袋,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當買了飲料要插吸管時,想想其實不用吸管也可以喝飲料,有時候停下來多思考,就能讓垃圾越來越少。改變生活方式,從源頭做好管理,一個人的力量很小,透過自身影響他人,聚集起來的力量卻有著無限的可能!

[1]黑背信天翁的故事表達了海域垃圾的危害,目前在渺無人煙的中途島的信天翁已有2/3的幼鳥死亡時胃裡充滿垃圾。

[2]海龜不會分辨水母或塑膠袋,許多海龜吃下充斥海洋的塑膠袋,或受困於纏繞的塑膠袋,因此餓死或溺斃在海洋。

附加檔案大小
315_dan_ye__16-18.pdf2.2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