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生態淡水河─台北城的母親河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陳瑜(台北分會解說組志工,自然名:檳榔花)
圖/張偉婷(台北分會解說組志工,自然名:鉛色水鶇)、莊燿鴻(台北分會解說組志工,自然名:獵戶座)、林文豐(台北分會解說組志工,自然名:海洋)

2022-10-10

2022年7月10日天氣晴,由超資深解說員大學長陳江河(彈塗魚)、大學姐游晨薇(海洋)帶領34解隊輔與學員走讀淡水河,早上9點在霞海城隍廟旁集合,穿過大稻程彎曲的巷弄,欣賞古建築之美也遙想當年河景第一排的氣派。從碼頭上船先往上游開,看到大漢溪和新店溪交匯處的大景,也看到自在翱翔天際的黑鳶;船身掉頭,一路上鹹鹹的風狂吹,配著隊輔話梅從奧地利帶回的莫札特巧克力,偶爾還看的到躍出水面的烏魚,彈塗魚娓娓道來淡水河岸兩旁的歷史變遷,台北城的母親河與台北人的關係真的好遙遠,似乎現在才是我第一次愧疚地正視她。


解說員走讀淡水河

民國53年政府為了整治河川炸開獅子頭隘口,兩邊距離從460公尺變為550公尺,洪水退去的速度加快,海水湧進來的量也增加,水筆仔往上游蔓延,五股濕地也隨之形成,從前的萬頃良田變為一片濕地,農夫改行當漁夫,洲後村進行了台灣史上第一次的民間抗議運動,民國73年仍被迫遷村,20年後荒野認養了五股濕地,故事仍在發生。彈塗魚的解說全面而生動,含括各種人文與生態歷史,每當拋出一個沒有人答的出來的重要知識,他半開玩笑說這個會考不會考,所以沒有人知道,實則諷刺台灣教育制度致命的缺陷,令人唏噓。

我們在淡水下船,穿過熱鬧喧囂的老街,爬上古色古香的九坎街、穿越險巷進到充滿歷史感的典雅紅樓,享受現代的涼意與豐盛的佳餚(夥伴說是在荒野吃得最好的一餐),再聽彈塗魚細說生態淡水河的前世今生,了解台北盆地從湖到城到現代都市的變化,看清山腳斷層的分布,明白盆地最終的命運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訝異無用,只能反思現在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所謂先甘後苦,能撐到最後的才是荒野的真愛。一行46人擠上880公車,在沙崙路一段下車,淡水新市鎮新建的豪宅旁有一間程氏古厝,鮮明的古今對比,一個轉身就能穿越時空。彈塗魚在公司田溪的下游拿出自製的古地圖開始講古,1884年10月8號早上10點法國海軍兵分五路搶攻沙崙海灘,卻被海岸上的林投等海濱植物困住,12點就決定撤退,死傷數十人,儘管我方傷亡達200餘人,這卻是清法戰爭中華人唯一的勝利。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前

繞過寂寥的「海上皇宮」,我們躺在汙水處理廠的草皮,聽9999棵樹如何被適當地種下去,然後就去跟它們打招呼,彈塗魚還提醒解說員要先試試用黃槿擦屁股的感覺再講解,還讓我們用它的花蕊擦指甲油,紅紫色足以逗樂愛玩的心。走過輕軌的橋便抵達沙崙海灘,迎接我們的是海埔姜和濱刺麥,光是這兩種海濱植物就讓大家不亦樂乎。沙灘上點點無數來渡假的遊客,我們的快步反而顯得突兀,一次停下是欣賞沙上鴴科鳥類可愛的足跡,一次停下是看到沙蟹,彈塗魚說要成為挖子尾組的組長必須要會抓螃蟹,新科解說員菩提樹立刻蹲在地上賣力地抓,小沙蟹被抓了又逃,逃了又抓,彈塗魚講解完趕緊還牠自由。


海濱植物濱刺麥

解說員玩得不亦樂乎

一個轉彎我們進到防風林裡,世界瞬間安靜許多,身邊圍繞著木麻黃和紅脈熊蟬的共鳴,時間夠的話也許可以來個生態心的心靈風收尾,為收穫滿滿的一天做完整的吸收與沉澱。再次鑽出樹林,太陽愈來愈靠近海平面,整個活動在滬尾石滬的木平臺結束,整片天空雲淡風輕,完整地看到夕陽緩緩落入海平面下,心中充滿無限感激。深深感謝彈塗魚無私的分享、海娜娜的極力促成、總召謝佩娟(山椒魚)的統籌規劃(終於可以卸任啦),是你們讓我們看到走了20年後依然堅毅前行的帥氣背影,也感謝34解夥伴的共同參與,我會記得一棵盛開的瓊崖海棠如何讓一群人遲遲不肯離開,守護環境這條路上有夥伴同行,熱情的火就生生不息。


海邊平台上大家各得其樂

 

附加檔案大小
走讀生態淡水河─台北城的母親河5.3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