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我們正在做的事: 

特工坊實習側記

文/王秀蘭〈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雪山花楸〉
圖/楊松育、廖欣娥、洪子涵〈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椪憩、白千層、銀杏〉

2024.10.10

  2023年底,我獲得了林業署的森療師證照。2024年初,立即報名了荒野的生態心理志工培訓,作為森療的進階學習。

  六月份,生態心理培訓即將結束時,沒想到特殊自然解說工作坊(針對特殊族群的大自然體驗引導)緊接著招生。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在荒野進行了密集的訓練,持續到七月底,藉由實踐,深化與特殊族群互動的經驗。

  帶領森療的經驗裡,曾有媽媽帶著18歲愛奇兒(「Angel」的音譯,有成長障礙的孩子)來參加活動;也曾二次擔任志工,協助森療和園療服務,一對一陪伴輔助視障者。


▲ 大安森林公園

  有一次,我服務了一位幾乎全盲且聽覺受損雙障的朋友時,看到他與自出生便全盲的好友,用指背上的點字默默傳遞訊息,當彼此理解後,瞬間露出燦爛的笑容,繼續用這種方式「打字」溝通。他「有話」要說時,會使用最大字版的iPad與外界互動。雖然一個訊息的傳遞費曠日費時,但彼此卻能心領神會。

  讓我深深感悟,一般人喋喋不休的話語,各自選擇主觀的理解,有聽沒有懂,無法入心,這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溝通距離吧。

  在帶領森療活動時,我經常請參加者閉上雙眼,關閉視覺,讓其他四感打開,靜靜觀察內心的波動。

  對於視障者來說,他們的內心安靜是什麼樣子?他們眼中的大自然又是什麼模樣?

  大自然的體驗對於各種障別的特殊族群,或其家人的壓力釋放,應該比一般人對療癒的需求更深。這需要更專業深入的學習與練習,才能充分發揮五感,設計出恰到好處的活動。

  8月24日,特工坊大安森林公園的實習活動中,我擔任隊輔,服務了一群患有【威廉斯氏症(簡稱「好威」)】的成人與孩子。他們的心智年齡多停留在12歲以下,總是笑咪咪地看著大家,嘴裡不斷說著「謝謝你」、「辛苦你了」。勞累之餘,他們的甜言蜜語讓人瞬間融化,與汗水齊流。

  這一天的活動有三個主要闖關單元:《大自然馨香》、《大自然樂團》、《大地曼陀羅》和中午後的葉拓提袋DIY。

  打開觸覺嗅覺,揉碎五種葉子聞香,比對找出植物本尊,《大自然馨香》最後體驗植物運用時,有孩子把九層塔口味的可樂果先給爸爸品嚐。熱愛音樂,音感極強的好威學員們,在《大自然樂團》運用植物製成的天然樂器,即興演奏,開心起舞。到了《大地曼陀羅》環節,植物共創的分享單元,不少學員感謝爸爸媽媽辛勞照顧,順而緊緊相擁,更是賺人熱淚。


▲ 透過體驗設計,孩子對最親近的家人說聲謝謝

  由於擔心午後雷陣雨影響活動進行,午餐時間縮短,大家完成葉拓後,舉行了一場時尚走秀,展示每位學員的創作。走在星光大道上的他們,個個慎重其事,宛如大明星般閃閃發光,亮彩奪目。


▲ 葉拓出自己的作品

  「好威」學員們真是太威太可愛,似乎連太陽也願意繼續發光發熱,照耀著整個公園。志工們接著帶領大家遊覽園區,玩「大風吹」、躺在木平台上仰望樹與天空,並輪流踩踏活水飛輪,享受運動的清涼。


▲ 大樹下玩大風吹

  當大家依依不捨道別時,學員們握著拳頭,輕輕與我們的拳頭對碰,左一句右一句說著:「下次還要看到你唷」、「一定要再來唷」。

  接收著他們全心的純真摯謝,讓我更深刻感受到,服務特殊族群是一種雙向受惠。僅僅一天的陪伴服務,我擁有了飽滿的愛與溫暖,並且深知這是一段持續成長的旅程,未來還有更多我可以付出與分享的機會。


▲ 感謝華邦電子計劃贊助經費支持

 

附加檔案大小
380_dan_ye_-6-7.pdf2.7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