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辨識技巧(兩爬類篇)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兩棲類:台灣位居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到目前為止,兩棲類已知的種類包含有尾與無尾2目,一共6科10屬34種,其中有10種是特有種。在台灣兩棲類中,蛙類就佔31種之多,其中原生種29種,外來種則有2種。至於有尾目的山椒魚,目前學術界普遍的認知是3種,即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與阿里山山椒魚,都分布在高海拔山區,關於山椒魚的辨識可直接參考相關圖鑑,台灣蛙類共有五科,辨識時,可先由判斷其屬於什麼科。辨識時要注意的特徵包括:體色、體態、頭頂花紋、背側摺有無、鼓膜明顯程度、有無腮腺、體背花紋、吸盤有無、股部顏色…,請參考圖1-2。同時對其微棲地、海拔與地理分布的了解也可以輔助判斷。
爬蟲類:台灣的爬行動物主要包括有鱗目與龜鱉目,其中有鱗目的蜥蜴與蛇類就佔約92%的種類,而龜鱉目(加上外來種的紅耳泥龜)僅6種,辨識上困難度較低。
台灣的蜥蜴主要有5科,分別是壁虎科、蜥蜴科、石龍子科、飛蜥科與蛇蜥科。就種類來說,以本島與台灣鄰近島嶼(龜山島、小琉球、澎湖群島、綠島與蘭嶼)來說,目前記錄有13屬,一共有33種,若涵蓋馬祖,還包括有北草蜥、中國光蜥與中國石龍子指名亞種(Eumeces chinensis chinensis)。辨識要點可先由體態判斷這種蜥蜴屬於哪個家族(Family:科),再根據每個家族成員的個別主要特徵,去分辨種類。基本上由於蜥蜴身上有許多鱗片,因此鱗片是我們判斷種類的一個重要依據,另外蜥蜴的舌頭、部分種類的頭部鱗片、腳指(趾)、喉部花紋、體側花紋、鼠蜥孔對數、有無瞼窗、尾巴…,都可作為野外辨識的參考依據。另外,目前我們對於台灣蜥蜴的地理與海拔分布已較過去有清楚的了解,因此藉由地理與海拔分布的分布資料,也有助於我們進行種類辨識。
台灣的蛇類,包括陸棲蛇類與海蛇,目前共記錄包含4科,分別為盲蛇科(Typhlopidae)、黃頷蛇科(Colubridae)、蝙蝠蛇科(Elapidae)、蝮蛇科(Viperidae),一共有52種。蛇的辨識困難度較蜥蜴低,通常可透過圖鑑直接比對出來。一般蛇類分類上,往往會根據其體背鱗數作為依據,但是有些蛇類受到驚擾會攻擊人或有毒性,因此欠缺抓蛇經驗的人,還是不宜貿然行動。台灣的蛇類主要有四科,分別是盲蛇科、黃頷蛇科(少數種類有後溝牙,輕微毒性)、蝙蝠蛇科(前溝牙類,神經性毒為主)與蝮蛇科(管牙類,出血性毒為主)。在野外辨識方面,我們還是可以依據它頭部形狀、頭背上的特殊花紋、頭部與身體的比例、體背或體側花紋…等特徵判斷種類。
【相關網站】
青蛙小站 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台灣野生動物資料庫查詢系統-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典藏台灣-生物 來聽動物鳴唱-陸域蛙類- 台灣野生動物之聲資訊網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aiwan Biodiversity Network, TBN)
【其他辨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