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桐林饗

我們正在做的事: 

荒野人都擁有充滿靈動的自然之眼,是久而久之、自然而然長出來的,一雙看見生命的眼睛。我現在大概擁有半隻眼,過去可能根本沒有眼睛,啊,可能這就是所謂有眼無珠的境界吧!

圖、文 / 蔡侑陵〈臺中分會第九期志工入門,自然名:月亮〉

        霧峰桐林步道、北坑溪一帶,是臺中分會霧峰組定點觀察的位置,從平地驅車半小時左右可以進到的山裡,不太深。有林有水有路有橋,有落石也有收訊,對於被都市跟科技制約的現代人來說,是個屬於可以擁有一會兒寧靜,又不會失去安全感的區間。霧峰組定觀,大多時候是沿著北坑溪活動,待在有水流動的地方,除了讓人有會發的意象表徵之外,應該還有更多其他的。用都市人日常的經驗法則來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黴菌,同理可證,在自然裡,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隨著地勢高低,水位落差也不斷切出各種姿態的河道,豐富著流域內各個生命樣態。也因為這樣,每月的探訪,總是從不同面貌的山徑中,重新發現她的模樣。

        不知道通常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會讓人起心動念想要接觸自然?我會走進霧峰的契機,完全是個無心插柳的不小心而為之。或許是因為有些事情需要想通,也或許是因為想讓自己平靜下來,就覺得把自己,從家裡跟公司的兩點一線中拔出來丟進紛擾的自然裡,可能是個方法,當初甚至沒有想到自然會是什麼紛擾不紛擾的,什麼都沒特別想就跟著夥伴們走了,一開始也並不知道這樣的改變跟碰撞能夠為自己帶來什麼,漸漸地,從一次一次坐在溪床上的日子裡,展開了不同面向的探索,有了妙不可言的體驗。自己縮小了,周遭放大了,人也就平緩了,感受到豐富了。

        荒野人都擁有充滿靈動的自然之眼,是久而久之、自然而然長出來的,一雙看見生命的眼睛。我現在大概擁有半隻眼,過去可能根本沒有眼睛,啊,可能這就是所謂有眼無珠的境界吧!總是跟著夥伴們走走看看、聽聽聞聞,有時候也吃吃摸摸躺躺,看似毫無主題的觀察,其實正是把所有的感官放到最大,去吸收整個自然的氣息,感受她所傳達出來的脈動。霧峰的生態很豐厚,指尖搓著澀葉榕的葉表,才領會什麼叫做澀;看到岩壁上成群吸著水的青帶鳳蝶跟黃蝶們,總能繞著自己的同伴飛舞,才相信牠們儘管沒有言語,而眼中大概也沒有顏色,卻仍是彼此相通;聽到莫氏樹蛙的嘓嘓跟布氏樹蛙的噠噠,才懂得傾聽蛙鳴,不同節奏的符碼會傳到對的蛙蛙們的鼓膜中彈跳,還有好多好多無法細數的樣貌,都在每一次與山徑的相遇等著我們去品味!

        每年除了霧峰組內定期的定點觀察,我們也會安排一年兩次左右的推廣活動,由解說員們,帶著小朋友大朋友們一起體驗我們定點裡的一眼萬年。之前聽過澎湖從事海洋保育推廣的人員說,希望大家來澎湖的時候,能讓人們、孩子們多多看到自然的美、自然的好,也會因為這些感動,而想去保護她。我們推廣活動的理念大概也是如此吧。每年總會有新參與的也有參與過的家庭,爸爸、媽媽牽著孩子,一起跟著我們的解說夥伴們踩著溪谷的石子,褲管濕濕的在我們的霧峰定點與山對話,天氣好的時候可能就不只是褲管濕了!在自然裡,人有時候會卸下一些世俗的擔子,回到純真的樣子,每次活動中,總能看到幾個用大人軀殼包著的孩子靈魂,因為自然的擁抱,暫時從軀殼中掙脫出來了,等到要回家的時候,會再看到他們富含著裝滿的心,包回到大人的軀殼裡,繼續挑著擔子回到世俗。小時候的記憶對人們來說會是很重要的吧,可以看到人們在霧峰找回最初的感動是滿足的,當然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能在孩子們的心中,也埋下感動的種子,期待他們有一天回到這裡或是在其他環境裡,能夠認得自然美好的樣子。

        從各種大大小小的經驗事件來看,人類著實是個對環境破壞力極強的破壞王,然而有時會想,面對這樣的我們該怎麼自處呢?謝謝荒野夥伴們的帶領,選擇了積極正向的方式,比起防止人們進到山裡對環境造成影響,荒野做的,是希望人們用善意多多接觸自然、留意環境,把對環境的心思帶到每個人的面前,把劍交到各自的手裡,由大家自己生出對環境的意識,長出想要保護她的心,因為,有愛最大。

附加檔案大小
316_dan_ye_10-11.pdf2.35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