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數量下降與精耕農業有關,公民科學調查與荒野資料庫

文、圖李建安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工作委員會委員 自然名:小彎嘴)

2016年11月底,看到了一篇由布拉格電台採訪捷克鳥類學家的錄音稿,標題是「寂靜春天場景來臨,來自捷克鳥類學家的警告」。

http://www.radio.cz/en/section/in-focus/silent-spring-scenario-warning-from-czech-ornithologist

這則採訪錄音,主要是提到2015年捷克的鳥類總數下降了6%,且農田裡的物種也下降了30%以上。鳥類的數目字下降,很值得注意,但更嚴重的是,數量減少的不是瀕危鳥類,而是一般常見、數量眾多的鳥類。這個下降的趨勢,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多年來的捷克的精耕農業 (使用大量肥料及大量藥物及措施,來追求極致農穫的農耕方式)。

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台灣的農業,不論是不是有機或友善的農業,大多數似乎也是用精耕的農業經營方式。雖然目前大家對於農藥的使用,已經開始有了覺醒,且採取了些管理、管制的措施,但對於這種耗費大量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及環境資源)來成就的精耕農法,還是非常熱衷,且並沒有花多少精神去理會這個農法,會不會影響到其他跟我們一同建構生活環境的在地生物。或許還有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不用化學肥料,改用有機肥料,對環境生態造成影響的負面影響是一樣的。主要的重點在於,我們使用了大量的肥料,在多麼侷限的農耕土地上呀,就為了多收穫一些成果,為了這些成果,消耗了許多的環境或生物資源呀。

不使用化肥,使用大量有機肥,地力一樣會被破壞,一樣引起失衡,因營養大量爆發生物,而導致的環境失衡,就是農友常說的,地力流失,像吸乾一樣下降、下跌。許多生物還是沒法在這些精耕過的乾癟土地上生活,就因為都被我們人類用精耕的方式把生活資源給消耗了。所以,目前大家崇尚的、推動的、支持的各種友善農法,是如何的友善週邊生物?我們支持的、遍地開花的里山田,是不是還是一種精耕的里山呢?大家在熱烈支持的同時,是應該好好的尋思及反思一下了。

這則訪問的末了,記者詢問了學者,這些鳥類數目下降的研究資料,是從何而得的? 受訪的學者提到,除了學有專精的研究者之外,也特別慶幸有那些喜愛鳥、會分辨鳥類的公民科學家們,才能這麼容易地得到這麼多且廣的資料,才能知道這麼重要的趨勢資訊。

因此,我也要對那些已經投身公民科學的業餘人士表示敬佩,且告訴他們,不必在某些自傲學者面前低頭自愧,因為沒有你們努力的收集這些看似簡單粗糙、全面性的資料,很難成就這種大尺度、大環境趨勢的研究。少了各位,這些傢伙很難成就些什麼,有時候真為他們的態度汗顏。當然,現在也已經有許多學者對各位的能量及熱心甚為認可,也積極一同合作,相信各位舉手之勞的資訊收集,將流溢出美好的成果,對環境有重大的助益。

荒野保護協會在2017年,也會有新的荒野生態資料庫上線,其中的個人自然筆記簿,歡迎大家使用及提供使用後修正建議。期望夥伴們在野地觀察及體驗的同時,將當地看到且觀察到的生態、生物資源記錄且上傳。這個自然筆記簿,除了可以記錄、回顧自己的野外觀察紀錄,也可以在討論區分享及詢問物種的名稱。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資料會在這個資料庫集中匯集、保存,與所有人分享,且對於我們一直想要守護的各個荒野地,將會是重要的守護依據資料。

以前常聽到「凡走過,必留下足跡。」這句話,我們這些荒野夥伴,如果能記錄下每個因緣邂逅的棲地生物,或棲地生物的瞬間影像,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地方做到初步的守護,馬上成為守護保育的一員,而這句話對夥伴而言,就可以改為「凡荒野走過,必得到守護」,期待大家一起加入,守護荒野、守護大地。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5期第12-13頁1.7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