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館倒下,與我們一同呼吸的空間, 靈魂正逝去
我們正在做的事:
永續山林
文/林慧珍(台東分會綠活圖組組長,自然名:薄雪草)、圖/林國勳(長期記錄台東環境的攝影者)
這是一處,或許該說曾經,一處臺東市民行經新生路接近鐵花商圈時會看到的一棟建築;或是一處外地旅客走進鐵花村、誠品、鐵道路廊會不禁一瞥而感到風格特殊的建築。有多少人曾經佇足仔細欣賞過她?或許直到一棟度假酒店矗立眼前才會恍然抬頭,喔!這裡怎麼變成這樣?一年過後,或許又習以為常,或許也將習慣抬頭看不見綠意盎然鯉魚山的視線。
這棟舊稅捐處大樓是呂阿玉建築作品,已由臺東縣政府招商出去,將改建為十樓高的度假酒店。或許很多人早已知道此事卻沒有覺得不妥,加上附近是熱鬧商圈,直覺認知增加外地旅客就會增加觀光收入,但我們是否明白有多少收入會回饋於市民?
鄰近的鐵花村和由舊地政事務所改造的誠品建築,是旅客必遊之處。來到這裡的朋友,享受的,是在星空映照與大樹吹拂下,聆聽舞台上和自然交融發出的樂聲;愛逛的,是慢市集在地的手工藝與新鮮食材。誠品後院的藍曬圖廣場,緊鄰五十多歲外觀獨特又與誠品同屬戰後建築的洞洞館,產生一種空間的和諧感。牆上攀爬展枝大葉的老樹,帶來自然音律,如此親近在地自然與歷史的氛圍,正是臺東獨有的觀光價值。
此地也是在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間,荒野跳蚤市場、秀明農夫市集等,是居民能彼此交流與展現的空間,也是個充滿在地生命力與獨特性的空間,同時也吸引許多外地旅客願意停佇更多時間來參與當地活動的空間。
然而,隨著洞洞館的倒下,特殊的建築外觀毀壞殆盡。十層樓高的牆面將取代充滿韻味的老牆老樹,遮蔽原與誠品建築和諧的天空,空間的靈魂像是被硬生生削去了什麼,我們居處生活的記憶像是被抹去了什麼,臺東市區獨有的文化與觀光價值、居民親子活動所賴以的休閒價值即將變調。為了觀光蓋酒店,卻削弱具空間潛力的觀光價值,不是自打嘴巴反觀光嗎?
擁有此處使用權的縣政府,是否更應該在尊重城市歷史與文化資產的保存基礎上,進行老建築的轉型與活化?投向商業用途並無不可,但是否有比拆掉重蓋旅館更具開創性與可持續的作法?開創連結附近鐵花村、咖啡館等藝文活動的城市生活與文化教育空間,開創吸引外來人才進駐臺東城市的機會,是否才是可持續發展在地經濟的重點考量?
這樣的例子不會只有一個,只有突顯出政府目光指向外來觀光客,增加縣庫收入,把臺東城市改變為一個供外來遊客旅遊消費的地方,供吃供睡供娛樂供買東西!城裡的建築與文化內涵不值得看,要看的只有城以外的山海景點?!
延伸閱讀:反對拆除洞洞館粉絲頁
【台東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附加檔案 | 大小 |
---|---|
201404_263_p17.pdf | 289.97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