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 ~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林耀國〈荒野親子團創團總團長 自然名:藍鵲〉

       自工業革命以降,人類為了滿足無止境的生活慾望與享受,不斷肆無忌憚地擴展生活版圖,在一波波標榜著為了實現更美好生活而建設的趨勢下,不論是自然環境或人為環境皆遭受空前的壓力與衝擊,環境品質不斷劣化,甚至已嚴重到威脅了人類自身的健康與生存。

       人性的貪婪加上傲慢的心態,是直接或間接造成環境惡化與環境災難的主因。面對這樣的趨勢,光是依靠民間的環境運動力量並不足以抵擋,改變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與行為才是長遠的根本之道,環境的問題根源於人心,因此,環境教育便成為環境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

       從過去的經驗中得知,單只具備環境知識與環境問題的覺知,並無法成功地轉化為環境行動,環境教育者必須時時自省並以身示範,引領人們欣賞自然、尊重環境,進而建立珍惜自然資源的環境價值觀,唯有改變人們的思維與態度,增進其對環境倫理與責任的理解,並落實於生活中,方能改變我們的未來。而環境教育便是透過各種類型的活動引領人們進入實際情境中,讓他們的身體、情感、心靈與自然相契合,學習與瞭解生命之間的互動與互賴,協助他們從中獲得希望與自信,同時對這個世界上的萬物懷著責任感及尊重。

       因此2001年,在這樣的概念基礎上,便萌生了三生教育的發想,並嘗試在荒野親子團的現場實踐與驗證。三生教育的理念是融合生態、生活、生命為核心內涵;以自然環境為主要學習場域,啟發感官與心靈的覺知能力,理解人類與環境之倫理關係,並以行動實踐有關環境與人文關懷技能,用愛轉動世界,也深化了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我認為除了有關自然生態的知識學習,更應該在繽紛豐富的自然環境中創造具啟發性的機會,引領人們逐步晶化感官接收外在訊息的敏銳度,同時與自然萬物進行生命的深度連結,並從中獲得啟迪與能量,有意識的因欣賞而尊重;因尊重而關心;因關心而行動。除此之外,亦能將行動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願意實踐友善環境的生活型態,除了身體力行之外,也能對周邊的人發揮良善的影響力,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生態教育

       大自然是值得用一輩子去細細品讀的大書,我們在自然活動中並不需急著教導太多有關自然的知識,而是著重在誘發其親近自然的興趣,建立身心靈與自然的連結,一旦建立這樣的連結之後,再佐以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生教育中的生態教育是屬於在環境中體驗學習的類型,以培養人們的環境感知能力為主,逐步引導孩子及成人與自然建立友善的互動關係。

生態教育建議依下列五大標循序漸進、細心鋪陳:

1)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Perceptual awareness)

       對多數已習慣城市生活的人而言,自然環境是個充滿未知與危險的地方,而擺脫不了3C產品聲光誘惑的人,更可能認為自然是個既無趣又無聊的地方,即使身處在美麗的自然中卻依然不時低著頭滑手機,這種情形,成人實際比小孩更為嚴重。要如何引領他們身心合一的進入自然,對活動規劃及導引者是一大挑戰。通常,好玩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動會是很好的開始,但也必須留意活動目標的掌握與內涵的重要性,切莫僅止於好玩而已,讓自然活動只是娛樂性質的團康。這階段應著重於啟發感官覺知的能力,除了培養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美學的欣賞與敏感度,同時也需在面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場景時具備覺知能力。

2)    環境概念知識(Knowledge)

       雖然情意的連結相當重要,但倘若沒有知識做為後盾是不夠的,因為,不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生態原則;不了解生活周遭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家庭或社區會引發何種影響,自然就無法理解什麼是正常現象或哪裡出了問題,因此,學習各種環境及生態相關知識亦相當重要,進而瞭解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適應過程,才能緩解現代的環境危機。我們需要有計畫的、漸進的在活動中融入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等認識,並瞭解日常生活中可行的環保作為與行動。

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Environmental ethics)

       過去,以人類為中心的環境倫理觀已經造成無數的環境浩劫,因此人類開始反思與自省,重新建立人與環境間的道德倫理關係。理解人類只是大地社區的成員之一,必須尊重一起生存的其它成員,自然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權利,而這個權利並非人類所賜給。自然本身即具有內在價值,而不是由於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福址具有意義,而且人類對自然世界負有倫理責任。我們在團集會活動中傳遞這樣的環境價值觀及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非常重要,在進行所有自然活動時也需要隨時留意對自然生態所帶來的擾動,不傷害自然萬物,盡可能避免因疏忽而造成其棲息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改變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習慣與消費態度,實踐簡樸環保的綠生活,更是友善環境的積極作為。

4)    環境行動技能(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要解決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類型惡化問題,除了知識以外,還需要具備行動的技能,學習搜集資訊與記錄的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案、環境行動分析與其它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諸如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他人各種歧異觀點的資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或提出具體的策略方案,甚至去研究相關環境法條等等。這些技能的學習是環境行動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因此,研讀、汲取過去相關案例的經驗及擬定一份有系統的技能學習計畫都是必要的。

5)    環境行動經驗(Environmental action experiences)

       保護環境的行動是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我們透過活動去開啟參與者的感官;培養對自然的覺知能力;學習生態與環境相關知識及技能之後,從欣賞、尊重、感恩到關心,最終必須能體現於生活的友善環境行動中,即便只是隨手撿拾垃圾或做好資源分類回收這類簡而易行的行動,持之以恆就會產生價值與意義。可以嘗試先從微小的行動開始,當累積足夠的行動能力與經驗之後,便可更積極的參與環境保護相關訴求或實際行動的行列。

       以上五個目標若對應荒野親子團的組織架構,小蟻團只需著重在環境的覺知與提升敏感度即可,透過簡單有趣且具有教育內涵的自然遊戲,先啟發親近自然的興趣,建立與大自然的友善互動關係。炫蜂團則逐步在活動中融入環境概念與累積生態知識,在活動的每一個小環節遵行環保原則,營造愛護自然、尊重生命的群體氛圍,以培養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到了奔鹿團則開始學習環境行動技能,奔鹿團是四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養成階段,除了延續前兩階段的學習,更是翔鷹階段的基礎訓練,此階段導引者得開始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動力,發展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技能,導引者須先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不宜過度主導活動,否則孩子們的成長將受到限制。翔鷹團屬於環境行動的實踐階段,透過個人或小組集體行動,不斷累積環境關懷行動經驗,開始對環境和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力。此階段亟需運用奔鹿階段的行動技能學習成果,因此,奔鹿階段的學習絕對是翔鷹團能否施展行動力的重要關鍵,不能等閒視之。至於由家長組成的育成會成長活動則可以是全方位的學習。

下期待續…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2)~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3)~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4)~大自然中的全人教育

附加檔案大小
298_18.jpg765.92 KB
298_19.jpg729.15 KB
298_20.jpg710.3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