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斑細蟌十年磨一劍——志工分享交流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余雅倩(荒野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青苔)

水池是許多生物賴以為生的家,而五股溼地位處淡、鹹水混合之處,自2005年在五股溼地蘆葦叢裡發現稀有物種「四斑細蟌」,隔年起每年3月到10月便持續進行蜓調至今。今年的調查結束後,荒野保護協會與蜻蜓專家林斯正老師合作,為辛苦的志工們安排特生中心兩天一夜的分享之旅。

第一天到達特生中心,即開始在園區內自然觀察。此時的臺北依舊綿綿細雨,而南投的氣候即使到了秋末,仍是晴朗的好天氣,許多蜻蜓和豆娘追逐飛舞,蝴蝶們也忙碌地吸取花蜜,這個時節水岸邊的大安水蓑衣正開著紫色的小花。到了夜晚,我們一樣在園區進行夜觀,白天不常見到的昆蟲們,或是不肯乖乖停下來的小傢伙,全都安份地在樹枝上休憩,等著被我們發現。突然間,夥伴聽到一陣騷動,原來是蟋蟀在振翅求偶,而佳人遲遲不肯點頭,只好不停地展現誠意,經過一番努力終成佳偶。誰說戀愛有分季節呢?四季都是戀愛的季節啊!

在夜觀前瑞禮大哥分享十年來的四斑細蟌調查結果,針對五股溼地不同樣線比較,以及觀察到的雌、雄、未熟、交尾數量等。今年開始參加蜓調的我,看到十年來累積的資料和表格,深刻感受到真是十年磨一劍啊!從紀錄下來的資料中抽絲剝繭,剖析四斑細蟌在五股溼地面臨的生存考驗。真的慶幸有這麼多辛苦付出的志工長期參與及關心,每一次踏查都是很重要的行動,雖然當下會覺得調查很辛苦,尤其在酷熱的陽光下走在泥濘的蘆葦叢中,悶熱的涉水衣內汗水浸濕,加上如果穿到破掉的涉水衣,鞋子進水更是舉步維艱,時常覺得快要中暑了。

今年的調查結果,發現五股溼地的四斑細蟌數量遽降,生物數量的改變或許是因為棲地的改變與破壞,也可能是因為氣候環境的變異等,如果沒有持續進行調查,就不會發現棲息地改變而威脅到生物的生存。

白天的蜻蜓、豆娘總是忙碌的飛舞或稍有停歇,長期關心四斑細蟌的瑞禮大哥提起,有次在深夜進入五股溼地查看,發現睡夢中的四斑細蟌安穩地在樹枝上休息,就像是晚點名般,一動也不動的可以好好的數一下數量,這時便有許多夥伴吆喝相約一起去夜觀,想要一睹數十隻四斑細蟌聚集的盛況。反觀白天的調查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體長僅25 至30 公厘的四斑細蟌只憑肉眼非常難發現,尤其停棲在蘆葦叢中,保護色充分發揮作用,即使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溜煙就又躲藏起來。蜻蜓和豆娘的習性是來回飛翔,一段時間就會回到剛剛停駐的樹枝上,只要耐心守候,就有很大的機會再次相遇。

而此次的活動最後,就是規劃明年一整年的調查樣線與志工認養,其實,每次的調查,會將所有看到的蜻蜓、豆娘記錄下來,而蜻蜓、豆娘也如同溼地中許多生物一樣,族群量表示棲地當時的狀況,是重要的環境指標。希望藉由我們長期的關心與紀錄,以及更多人力參與調查,可以守護在這裡生活的生物們,讓更多棲地成為生物的避風港。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4期第10~11頁1.1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