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荒野娘家充電,收穫滿滿

我們正在做的事: 

2019荒野保護協會全國志工聯合進修訓練

文/李怡芳〈臺中分會第十期解說員,自然名:積雨雲〉

        從2008年因緣際會參加臺中分會第十期解說員訓練課程,陸續參與了環境教育解說活動約二年之久,後來因工作因素以及在進行做解說導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植物生物的認識極微少的弱點顯露無遺,想要補強又很難在短時間趕上 (腦容量非常小),因此便暫別了擔任荒野解說活動引導員的角色。

        但是離開荒野的這段期間不曾停止對環境的關心,「自己能為環境做甚麼事?」的想法常常在腦海浮現,也因此便開始利用休假日投入環保生活的分享與推廣。一個人行動的好處就是,可以隨興的調配時間,想怎麼做也有很大空間。我想從最小個體與單位切入-那就是「個人」〈例如:擺攤時遇到的消費者〉以及他的生活圈〈家庭、同仁、朋友〉。

        「我想走在自然環境前面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可以事先阻止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未來大家才能有生態環境得以去享受及觀察。這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帶領民眾走入自然,認識與感受自然環境,進而有保護環境的思維與行動產生並不衝突,而是希望邀請「荒野夥伴們,我們分頭行動!一起為守護環境而努力!」

        因次這次參加荒野的全國志工聯合進修訓練,是闊別荒野將近八年的第一次「回娘家」。兩天的活動猶如回到原生的大家庭中〈荒野同溫層〉,雖然有95%的陌生臉孔,相處起來卻是100%的自在,原因就是我們有共同語言-「荒野保護協會」。接著,就讓我來聊聊這兩天回娘家的旅程吧!

定向解謎尋寶
講師:劉文彥 / 水獺 (臺中分會副分會長)

        認識水獺的人都知道他是點子王、孩子王,或者說他根本就是自己愛玩!從小玩到大,玩到變成工作繼續玩。「以玩樂接近自然」是他的活動的特色,也是實踐「最好的解說就是把人帶到現場」方式之一。水獺說到「定向解謎尋寶」這遊戲的靈感來自他住宿度假飯店時,飯店以Line讓房客在園區中進行的遊戲,他以此為基礎藉由Line的功能設計出來的遊戲。

        掃入QR Code後參加者Line上會收到一張現場環境圖,圖中有十個尋寶點,點上各有一個英文字母,參加者必須找出這十個字母後,拼出一個正確單字 (十個點沒有順序、編號) 。拼出單字後會跳出兩則環境新聞或知識,以及下一關的謎題。這段期間的謎題有腦筋急轉彎、益智、邏輯判別,題目沒有扣在環境上但是每次過關後得到的那兩則環境新聞或知識,卻是非常重要的呼籲與提醒。

➜這十個藏字母的地點,目的就是將人帶進環境當中,讓參加者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植物的樣貌,這是對大家來說都是難得的體驗。
➜每次提供的兩則環境新聞或知識雖然不是題目,讓參加者在遊戲裡中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環境議題,這些訊息就算在現場沒有時間讀完回家還能繼續閱讀。

龍貓森林的夢想與現實 
講師:李璟泓 / 里山基金會發起人

        用購買的方式留下珍貴的棲地,往往在等待籌募足夠的大筆費用可以買下整個土地之前,森林已經一片片消失。「日本龍貓故鄉基金會」有鑑於此,便計畫以化整為零、有策略目標式的方式購買土地,以保存森林不被砍伐、開發成為都市,也以保存環境最原始自然的樣貌進行環境教育推動。

        居住在苗栗的李璟泓想借鏡龍貓故鄉基金會的方式,想保存苗栗淺山地區土地不要被破壞,臺灣淺山地區面臨極大的被開發壓力,無論是當地政府的規劃或是私有土地所有者的處理。以苗栗後龍這淺山地區而言,失去這些土地即是失去珍貴無汙染的農地以及森林,也威脅野生動物、生物的生存,像是石虎。

        李璟泓長年拍攝記錄著這地區出沒的野生動物,提供給鄰近的社區,讓當地居民知道,自己生活的環境中還共存著其他生物,因此成功說服社區取消原本要做的開發設施。

➜這場分享前面聽來是充滿希望,最後面則是進入面對困境。即使是化整為零,仍是需要經費才能購買土地,農地也不是有錢就能購買。要如何募集捐款以及用哪種方式才能買下,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請持續關注攜手守護苗栗淺山。

臺灣回收神話的真相
講師:呂智偉 / 大豐環保科技研發部

        臺灣推行多年的資源回收,也成為世界上資源回收率的模範國家殊榮,的確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做垃圾分類是很日常的生活習慣,而且做得還蠻起勁。但這樣「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想法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垃圾減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忽略了再利用過程很耗水、耗電,不知道真正能再利用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尤其複合性的材質根本無法再利用,海岸邊的垃圾也無法回收,經過長期海水及其他物質附著難以去除洗淨,使得這些塑膠垃圾即使是單一材質也無法再利用,只能進焚化爐燃燒。

➜關於資源回收再利用,我們必須思考更多。
➜水壺、水杯、餐具、碗或便當盒,是荒野人在外用餐隨行的夥伴,活動時訂餐會找使用不鏽鋼便當盒的店家,我真心以身為荒野人為榮。
➜除了以上行動,邀請大家減塑、減廢一起宣導「垃圾減量」的生活。

空汙的真相與迷失
講師:劉光瑩 / 天下雜誌記者

        天下雜誌長期關注與追蹤空汙議題,在資訊公開不對等下、企業操作下、政策因素下、許多新聞我們都只看到問題的一小部分,但是看不到的才是最大的問題,如何將這類資訊完整的呈現,是這場講座帶給我所省思的問題。

➜想了解這些可以看這篇
【調查報導】假數據,真空污!誰替台灣換上假藍天?-天下雜誌
https://web.cw.com.tw/static/2019airpollution/

解密穿山甲Discovery在台灣的紀錄片

        影片跟著長期研究穿山甲的屏科大生物資源所博士孫敬閔一起,在台東縣延平鄉布農族的鸞山部落觀察一隻母穿山甲「莎菲」,當中記錄到她懷孕以及背著小寶寶出洞穴的珍貴畫面,也是全球唯一拍攝到的。

        我們從影片中輕鬆地看著她們母子的可愛模樣,跟著「莎菲」一起擔心她離穴覓食時,其他動物對小寶寶的虎視眈眈,也擔心生活在淺山地區與人類居住、活動區域相近她們會遇上野犬,後來「莎菲」受傷了,她中了捕獸夾而失去一隻腳…那真的是令人非常的難過。

        隨著影片最後,影像記錄上以及孫敬閔博士與助手找遍許多地方,都不再見到「莎菲」的蹤影,依判斷我們失去「莎菲」了。在此時教室內的安靜是我們對她不捨的沉默…。

➜該片紀錄「莎菲」從懷孕生產一直到消失的過程,以此探討穿山甲所遭遇的困境,除了自然界中的眾多天敵環伺,因人為因素:放置獸夾、棄養野犬、棲地破壞,讓生存環境更為險峻。

「荒野海岸行腳的未來」影片觀賞
講師:劉月梅 /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這是荒野保護協會的海岸觀察記錄計畫,2017年開始各地志工以接力、徒步的方式記錄著在臺灣海岸線所觀察到的狀態。2018年起更藉由3D全景攝影機輔助,沿途進行影像記載,有系統觀察海岸每年的變化,並規劃荒野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不同的移動工具給我們的不同的視野,「步行」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用眼看、手觸摸、腳感受。

跨界學習-操作型課程,「台灣特有種」、「海洋危機」桌遊
講師:綿羊犬桌遊講師、執行長

        「海洋危機」在印製大型鋪布鋪地上進行的真人實境「大型遊戲組」。遊戲間要求參與者每個人帶來四樣一次性垃圾,以及四樣可重複使用環保用品,做為垃圾圖板。垃圾會由河川中、下游來到海洋,若參與者沒有成功在源頭清理完成或淨灘,垃圾就會進入到大海,最後會隨著洋流堆積到海洋的某一處。

➜遊戲中的準備的環保用品可以清除 (扣掉) 一些垃圾,如同我們必須在生活裡有著環保行動,才能減少垃圾產生。
➜桌上型規則較多困難度比較高。兩種玩法玩下來不同感受。地遊型,我們真人與眼前實體垃圾在一起,玩起來「垃圾感」很重;桌遊型,因為困難度較高,遊戲結束時很多垃圾無法清除,「危機感」超重的讓人帶著遺憾離桌。

跨界學習-操作型課程,「舊衣再生」編織手作(選課)
講師:李怡芳 / 減塑減費推廣者

        「以與環保相關的手作課程,把民眾騙來聽環保」是我推廣課程的原由,課程中必須先聽完我說「垃圾話」,再進行環保手作部分。我希望利用這樣的方式讓人們來了解生活中的環保選擇,以及資源回收的樣貌。

➜利用剪裁舊衣來編織並且可以延伸所需大小,但是還是回歸到源頭:減少過度購買,減少垃圾產生才是最重要的。

結束是每個力量的開始

        荒野保護協會從早期的生態觀察與守護,進入環境保護倡議與行動,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關注的議題以及守護的位置,很多夥伴長期在參與中,也找到自己有興趣關注的守護行動。

        一直以來我看到的荒野人大多有個特質,總有一股像似樂天的的性格去面對所看到的種種現象。我們繼續用這個特質去使出力量吧!兩天的活動每個課程都是我渴求的學習,非常謝謝這次策畫課程的與服務的志工夥伴們!

本文作者為此次聯合訓跨界學習-操作型課程「舊衣再生編織手作」講師

附加檔案大小
322_dan_ye_p10-14.pdf3.3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