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荒野-原來這樣也是可以的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陳俞伶〈特殊教育委員會志工,自然名:魚鱗〉、陳奕帆〈特殊教育委員會志工,自然名:青楓〉
 

2023.10.10

  「咦?怎麼停下來了?我們要去前面闖關耶!」
  「你看那邊有青蛙,這裡也有一隻耶!」
  「那我們這關就改在這裡觀察青蛙吧!」
  「蛤?這樣也可以嗎?」

  以上是我在荒野服務印象很深刻的畫面,那時的關卡設計原本是「青蛙大合唱」,運用不同的青蛙叫聲,跟著主旋律一起大合唱,沒想到當天池塘的蛙況非常好,可以近距離觀察到牠們,學員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來看,後來關主就直接調整關卡內容,讓學員在池邊觀察分享青蛙在做什麼,最後學員反而對這關印象深刻呢!

  我是荒野特殊教育委員會的志工,我們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身心障礙的伙伴,陪伴他們體驗大自然。在活動帶領中,我們需要就不同障別特色調整活動內容,一開始像上面這樣的變動調整,對向來做事中規中矩的我來說,帶來了不少焦慮,但在自然中活動久了就會知道,與野生動物的相遇全憑緣分,還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所以在活動中「視情況調整」已是必備技能,在荒野資深伙伴的帶領下,我們可以停下腳步仔細欣賞自然的各種樣貌,而來自不同領域的荒野伙伴,也開闊了我的眼界,看到不同的生活態度及處事方法,漸漸的也讓我在處事上更有彈性。

  108年我的小兒子剛出生,當時他四肢併指 明顯與一般孩子不同,面對孩子的狀況,由於我跟另一半都有與身心障礙伙伴相處的經驗,讓我們更能坦然接受孩子的特別,荒野伙伴們也都給予許多關心祝福,讓我們充滿力量。

  現在孩子已經3歲,我們常會帶著3個孩子在自然中遊玩,無論是抱樹、蒐集自然物、扮家家酒,觀察昆蟲,做葉子徽章…等,都是我們和自然親近的方式。大自然讓我們的心更寬闊,發現即便事情不是原先計劃的模樣,也可以有完滿的結果,來跟我們一起在荒野玩吧!

附加檔案大小
自在荒野-原來這樣也是可以的769.1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