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快報365期】

第十屆的自我挑戰──組織優化
 
        我過去在做專案計畫的時候,通常習慣自己先把餅畫到像地球一樣大,然後經過大量討論,逐步刪去不合時宜、太理想化的想法,最後得出一個方案來執行。基於慣性,在2022年初同意接任理事長時,我便開始思考做為荒野即將邁入創會30周年的第十屆幹部,我們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傳統?又該開創什麼樣的新局?有沒有機會成為國際組織…?等等。許多念頭不斷浮現,一方面想讓社會肯定荒野30年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想為未來的30年做好準備。在經過向前輩請益及現役幹部群的討論過後,最終聚攏成「組織優化先行」的想法。期望能在荒野28年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層強化結構,以面對更多的任務與挑戰。於是,我們將優先推動秘書處的『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以及全會性的『資訊系統化建置』。
 
        或許有一些夥伴聽到內部控制、稽核等名詞,會覺得不習慣。過往,我們總是強調自律與信任,為什麼突然開始談管控了?我在此必須強調,荒野是一個倡議型的非營利組織,雖然營運目標跟企業不同,但不表示組織管理對我們就不重要。組織在創立初期,大家有共同的崇高目標,也會願意出錢出力以求達到理想,但在衝刺的同時,往往無法將心力放在制度的建立上。然而,協會一路走到現在,人員、業務、收入都成長到相當的規模。面對日益龐雜的行政業務,不論志工、專職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總會、分會間、委員會間的往來不甚順暢。一個命令、一份簽核,都有可能在各單位的不同見解下而效率不彰。因此,建立一套流暢日常運作的規範,讓行政流程標準化,減少各單位的溝通成本,才能讓每一個部門成為位置正確的齒輪一起推動會務。內控稽核制度,主要是針對專職端的行政系統,在志工端,還是維持原來的『由下而上、低度管理、高度自律、自動補位』等精神理念。
        
在推動內控制度建立時,我們想優先完成內控九大循環裡跟非營利組織較具關聯性的四項,即薪工循環、資訊循環以及與財務相關的收、支兩項。
        
        荒野一向是以志工為運作主體,強大的志工群組在各自關心的議題中,既能獨力完成企劃,也能推廣執行,為協會創造價值、導入資源。但同時,專職端的成長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隨著組織的壯大,單單就創造收入的角度來看,秘書處早已從過去單純協助行政工作的小幫手,轉變成扛起超過一半收入,同時還要空出手協助行政工作的大掌櫃了。在我的觀點看,志工與專職同時撐起荒野的半邊天,是1+1大於2的合作模式,邁向荒野的目標與夢想。對於專職的工作內容,現實上已經無法再用塞進坑裡就是蘿蔔的管理思維來推動會務。未來每一個部門的專職人員,不論是管理、財務、企劃、棲地守護、環境教育、永續發展或各分會,都必須有符合其職務的專業來完成任務。相對於此,我們就該建立一套妥善的薪資與考勤制度。讓每一位專職夥伴在自己的職涯規劃上,有明確的目標可以參考。一方面留住得來不易的人才,也減少人員流動的成本支出。未來我們對於人員的薪資、晉升、考核、培訓等,都會建立獨立、透明、公平且一致的規範,避免落入人治的狀況,以維繫內部的公平性。
 
接下來要報告「資訊系統化」進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