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快報369期】

荒野的招牌,眾人齊擦亮

2023.10.10

  今年九月初,我參加了一場由「中華民國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同業公會」所主辦的「生態檢核標竿案例研討會」。研討會的目的在於推動台灣生態相關產業的發展,並期待將生態專業技術融入國家各項建設的工程計劃中,藉以達成環境與工程互利的永續目標。議程中,總共以簡報方式分享了9則生態檢核的優良範例,內容非常精彩,也能清楚感受到各單位的用心。不過,隨著案例分享的進行,在不同案例中重複聽到的「荒野保護協會」這六個字,卻讓我除了為協會的被信任感到欣慰之外,也不禁有了點小小的警惕。

  我們或多或少能理解,協會在大家長期的努力之下,已經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社會信任感。但是在一次短短的會議中,意識到荒野這一塊招牌竟然成為說服大家相信工程品質的指標之一,仍然令人感到相當訝異!我記得前任理事長劉月梅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要善待荒野這塊招牌,要時時留意勿使之蒙塵。隨著我們的信任度、影響力逐漸擴大,許多單位在進行計畫的同時,都會希望聽取協會的意見並得到協會的認同甚至背書,故而邀請荒野參與討論、會勘等等工作。類似的情形,相信全國各地分會的夥伴一定都不會陌生,我們也樂意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貢獻心力。而這個情況對內則衍生另外一個問題,「誰可以對外代表協會?」照理說,每一位代表協會參與正式會議或其他活動的夥伴,都應該取得協會的正式授權才是。然而,由於組織本身的特性,協會在這方面的要求一直比較寬鬆,時間久了,難免會有一些脫序的案例發生。我自己就曾經在某次代表協會出席的公部門協調會中,同時看到有人先宣稱自己是前荒野志工才開始發表意見;另一個人則是穿著荒野的標誌綠T恤說自己代表鳥會…。這看起來像是可以一笑置之的花絮。但是扣合回前面所說的為公共工程背書的情境裡,那將會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因此,適當的建立正式授權與對外識別的規則,也是現階段必須完成的工作之一。

  最後,套用月梅老師的一段話做為結尾「一個協會在外人的印象,像是個無形的招牌,存在每個人心中,靠團體內的每個人所做的每件事一次一次擦亮。期望夥伴一起為擦亮招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