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同樂、生態共學——北二團關渡實驗生態田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林如貞(《稻田裡的教室》作者)、圖/王傅民(自然名:石虎)

印象中荒野的活動地點不是山林就是溼地,為何荒野臺北親子團二團要選擇在稻田舉辦活動呢?發起這個想法的北二炫蜂團長陳韋任(自然名:鼠麴草)說:「其實這是從劉家能(自然名:白高腰蝸牛)在FB 放的一張照片,兩個孩子在桃園老家稻田裡玩泥巴,心想荒野夥伴說的要愛護生態與自然,這是真心、甚至願意腳踩在泥巴裡去感同身受嗎?」白高腰蝸牛在桃園種田一年半,是本屆親子團小蟻團長,六年前爺爺過世時,當時他想:「阿公活到九十幾歲,種田種到八十多歲,一生有很長的時間都與土地接近,我是不是能像阿公一樣與土地連結呢?」後來他的小孩抽到桃園華德福學校就學,讓他有機會回老家種田,心裡那顆小種子就在時機成熟時發芽。

以前親子團幹部每個月要找不同地點、設計活動,每個月都換不同主題,像是蜻蜓點水般的體驗,很容易就船過水無痕;如果在稻田定點,親身下田去體驗,親手種下秧苗,親眼觀察稻子一生的生長,這種深刻而連續的主題不曉得親子團成員反應如何?當鼠麴草把構想提出來後,意外地獲得不少家長支持。

為了達到在地體驗以及節能減碳的目標,三個月遍尋臺北市各個可能且合適的地點,最後幸運的在關渡平原找到了。首先邀請桃園改良場的鄭老師來上課,從根本來認識水稻。接著在嵩山社區的百年梯田裡拔河、在五股溼地割蘆葦、在社子島的黃昏下許下對荒野的承諾,鋪陳一整期稻作的信心與能力,於是2016年初正式在關渡租地種稻。鼠麴草一直說:「好幸運,找到這裡,不只有稻田,還有其它農民種的蔬菜和水果,有五色鳥、蝴蝶等許多生物,離捷運忠義站步行十分鐘,交通很方便。還有北投農會、在地三十五年耕耘的代耕隊陳班長等好多人幫忙,周邊的竹圍、社子島、陽明山等環境,有很多題材可以延伸推廣。」所謂的「好幸運」,其實是鼠麴草和幹部們在幕後付出很多辛苦與努力。

2016年冬天寒流一波接一波,許多人感冒、生病,醫院好幾波大爆滿。二月十四日是荒野臺北親子團二團在關渡生態田正式開始的日子,當日天氣由熱轉寒,又是過年連假、學生的寒假和情人節,大人和小孩全家福在寒風細雨中,精神抖擻地下田整地。石虎爸爸說:「愈是惡劣的天氣,大家愈能留下深刻的記憶。」看來荒野親子團真的「有心、務實」地撩下去實驗生態田,不是一般的輕鬆歡樂體驗活動。

三月十二日,白高腰蝸牛和幹部們先在室內拿秧苗教孩子如何插秧。隔天插秧日,又一個「很幸運」,天氣由濕雨轉晴,大夥穿著短褲、短袖和荒野的制服種下臺南十一號品種,「小蟻」(幼兒園大班至國小二年級)、「炫蜂」(國小三至五年級)、「奔鹿」(國小六至國中二年級)、「育成會」(家長)在田區分區插秧,浩浩蕩蕩一百多人下田,井然有序、有模有樣。農夫班長不斷地糾正指導,不少大人和小孩用上半身彎腰插秧,久做很容易傷膝蓋。但如果正確運用腰胯,可以鍛練到大腿和腹肌。

下田插秧果然是真槍實彈考驗,儘管眾人示範勸說,有幾個孩子仍是不肯下田,另外有個小蟻孩子才剛插秧就跌倒,就說:「衣服弄髒,不要做了。」還好在大夥鼓勵下繼續堅持。有的孩子則問:「為什麼我們要下田作工?難道是爸媽叫我來,所以我就得來?還是因為我是小蟻,所以要像螞蟻一樣嗎?」白高腰蝸牛於是開始分享務農經驗:「為了生計,真正的農夫,即使只有一個人,天氣欠佳也要打起精神下田工作,不像親子團如此熱鬧有趣,當然家人和朋友主動願意下田幫忙會很溫馨。」

鼠麴草擔心大家工作忙碌,對家長們排班撿福壽螺信心不足,買了苦茶粕準備防治福壽螺,以免吃掉秧苗。沒想到小朋友及家長們紛紛表達決心及承諾,因為苦茶粕會把田裡無脊椎動物一併除去,不只福壽螺,連會排出營養糞便、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水蚯蚓也會被除掉。權衡輕重,考慮到維持生物多樣性,家長們選擇排班以人力撿拾福壽螺。第一天撿了五百多隻,「福壽螺防治」行動更加凝聚大家對實驗生態田的信心與行動力。

鼠麴草發現這塊實驗田下田時落腳的深度大約在小腿肚,而原來休耕十年、用小型機械打的田(白高腰蝸牛的田),腳踩下去則幾乎深到膝蓋。似乎不同栽種法、土壤性質對植物生長、土壤生態系也會有所不同。

近年來,為了與阿公阿嬤共度親子時光,從親子團延伸出「長青團」。年輕父母平日要上班、養育小孩、操持家務、孝敬長輩,時間分配很吃緊,如果三代能一起生態活動,阿公阿嬤可以看到孫子孫女,透過活動傳承長者智慧,同時滿足學習、健康與休閒的需求,對年輕家庭似乎是個很好的選擇。

在此建議下一次的活動,把插秧以及後續的田間管理,大人和孩子們的「學習、反應、行為、成果」拿出來回饋討論,可以讓「愛地球」認知與實際行動縮小差距,並且強化正確的內在動機。另外,臺灣有些田租地耕作一期幾千元,為了增加孩子的金錢觀、成本收益,以及認識生態價值,農夫以「一整期的收成換算做租金」是否合理也可以做為活動課題。

種得漂亮是一種成功,有病蟲害可以學習又是另一種成功,不論未來實驗生態田成果如何,光是寒流中整地、插秧的精神,透過無遠弗屆網路分享、發酵的效應,荒野親子團在關渡實驗生態田已經帶領出一種成功的精神。

 

後 記

我在寫《稻田裡的教室》時,心中祈禱能在關渡平原設置「生態教學田」,荒野親子團真的實現我的想願,這幾天我才知道,原來《稻田裡的教室》第205 頁在彰化社頭稻田用刷子刷雜草的兩位小孩已參加荒野新竹親子團多年。希望全臺更多親子團一起來稻田求健康、塑品德、增智慧,大小手心創新米文化,以善和愛的行動讓地球更好。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6期第18~19頁1.3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