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畫圖也能節能? ~「節能綠活圖」社區推廣計畫

2015-04-15

報導媒體:能源報導2015四月號 文/劉峻儒(荒野保護協會節能志工培訓及推廣計畫主持人) 圖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什麼!畫圖也能節能?搞錯了吧!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標題,一定一頭霧水,其實這是真的,因為我們透過一種工具讓家裡的用電、用水使用狀況,呈現在圖面上,這樣一來就可以從圖面上看到我們有沒有在浪費能源了。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關心能源的使用狀況呢?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全世界出現了很多氣候異常的狀況而且溫度不斷上升,好比2013年底在菲律賓造成400萬人無家可歸的海燕颱風;2014年被英國、法國、德國等認為是有氣象資料以來最暖的一年,在全球各地出現乾旱、暴雨的情形等。這些情況在2013年9月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第5次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而且此一現象有百分之95以上是人類活動所造成。這當中最大的原因來自於我們大量使用古生物所遺留下來的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等,將原本已經封存的碳再次釋放出來,造成地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給包覆起來,溫度就開始上升。尤其我國的「電」絕大部分是由火力發電而來,而火力發電也就是燃燒這些化石燃料,將能量轉換的發電方式,而且我國還擁有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所以我們的電用得越多,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越大。更何況「電」早已是居住在都市叢林的我們每天24小時都會使用到的能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避免能源浪費,希望每度電都可以被有效利用的原因了。 節能減碳不辛苦 但是好像常常聽到很多人說:節能減碳好難喔,不能吹冷氣啦、不要用開飲機啦、不能看電視啦??等等,好像節能減碳就必須讓生活過得很辛苦!這樣我們做得到嗎? 其實這並不是事實喔,只要我們花一點點心思、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節能手法,就可以「節能減碳顧環保、聰明節電省荷包」。 荒野保護協會2012年開始和工研院及經濟部能源局合作,共同舉辦民生用電六大節能手法社區節能推廣計畫,在全國北、中、南、東4區共聘任10位專案講師,負責各區「學校/社區節能工作坊」的推廣執行。因此這是一個同時橫跨全國22個縣市甚至離島,教導全民用最簡單的節能手法,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聰明節電省荷包的全國性推廣專案。 在計畫進行期間,我們講師彼此透過線上討論及分享,讓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夥伴,都能擁有充足的資訊,讓講師們在面對不同群眾、不同社區、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目的的場次時,可以機動和彈性調整活動內容,以符合不同對象的需求。特別在2013年開始由工研院向美國紐約綠色生活地圖(Green Map)總部登記綠色生活地圖的使用版權,我們藉由綠色生活地圖當中幾個和能源及資源利用相關的專屬圖示(icon),加上特別為節能減碳設計的節電、節水圖示,發展出「節能綠活圖」的概念。 節能綠活圖 那到底什麼是「節能綠活圖」呢?「節能綠活圖」就是將我們家裡或社區的平面圖畫出來後,再一一去檢視每個地方的電器設備使用狀況以及用水狀況後,專屬的圖示標繪在地圖上,作為改善及檢視的參考。因此,這樣的節能工作,除了能傳遞最具體的節電省能源技巧外,更透過社區、校園或是上課場地的實地踏查,檢視生活環境的用水用電狀況及電器用品的耗能狀況,最後再透過學員間的討論,提出能源耗損的改善建議。所以在每一個工作坊結束時,都會看到一份申請單位「專屬」的節能綠活圖。而這個過程,無形中也帶領民眾更關心自己所在的社區環境,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在暑假期間推出「節能阿光暑期親子夏令營」,結合節能影片、節能icon遊戲、節能綠活圖繪製、社區踏查及電器設備檢查及再生能源體驗操作等活動,讓節能的觀念不只是大朋友的事,也是小朋友可以參加的活動。 走入社區,遍灑節能種子 社區節能推廣計畫,今年已經邁入第4年,過去3年已經有超過15萬人參與過節能活動,其中不乏有些感人的故事,例如:「臺北萬華青年社區」,在社區理事長和幹部的共同支持之下,在參加過我們的工作坊之後,即積極在社區中倡導節能觀念,其中有一個住戶因參加過工作坊之後,適逢兒子娶媳婦,除了房子重新裝潢之外,更藉此汰換家中電器,包含:照明全面換成LED燈具、冰箱換成節能效率1級的節能冰箱;另一住戶為節省冷氣使用量,特別改變生活習慣,每天返家若要開冷氣,會先拖地、降低室內溫度,同時等家人回來,避免一個人開冷氣的情況,而且還會藉由循環扇的輔助,達到室內涼風降溫的效果。「臺南土城子鄉音劇團」因《看見臺灣》紀錄片而深受感動,因此申請節能工作坊瞭解我國環境及氣候變遷問題,並學習節能減碳的知識及方法。課程中也將節能綠活圖的概念向社區擴散,安排拜訪當地耆老,瞭解土城地區環境變遷的故事。並自主性的在2014年10月分完成一齣在地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的戲劇《厝邊頭尾節能趣》,藉由戲劇的張力,更加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將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傳遞出去。 社區節能推廣計畫,讓我們有機會更直接的走入社區,甚至到一些平常我們比較少走到的偏鄉,完成的不單只是一場場的講座,而是1個主題系列的課程/工作坊;看到的不只是參與的過程,而是一種主動走入人群的行動。 今(2015)年開始,我們更希望遍灑節能種子,預計用3年時間將工作坊走遍全國368個鄉、鎮、市、區,讓每一場工作坊成為互相學習及資源共享的舞臺,歡迎有興趣的社區、學校、圖書館、社團,免費申請。更期待有心參與節能推廣的社團或社區志工隊,共同響應節能推廣活動,我們將提供完整的志工 培訓及教材。相信有更多人的參與、共同為未來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我們的環境將更美好。 2015「節能綠活圖」社區/學校節能工作坊 「眾志成綠,一起改寫綠色未來!」 你知道嗎?化石能源正在急速枯竭! 當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以為電力源源不絕,卻不知道煤礦石油等能源來源不用到100年就會用盡。如果我們不積極改變,開始節能新生活,那麼再多能源也不敷使用。節能並不困難,透過「節能綠活圖」課程可以學習各種節能知識,涵蓋生活節能到建築節能,並可藉由節能icon來檢視自身使用能源狀況。 眾志成綠,缺你不可?我們期盼跨越100個行政區,讓更多民眾一起來學習簡單的節能綠生活!來吧!請跟我們一起改寫綠色未來!立刻申請「節能綠活圖」工作坊!(若社區團體有意加入節能推廣行列,歡迎聯繫免費志工培訓事宜) 【指導單位】經濟部能源局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荒野保護協會 【對  象】全國各地關心節能減碳的大、小朋友(滿20人開課) 【費  用】免費(由主辦單位提供講師及活動所需教材、教具) 【申請方式】即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 【課程內容】 地球在發燒、氣候在改變 節能就可以減碳!? Why ? 節能愛地球的小撇步?認識「節能綠活圖」 居家生活能源總體檢 生活節能手法大公開 「節能綠活圖」的繪製與分享 我願意!綠色行動與實踐 詳情請上線上申請網址 或 電洽0983-681429 柯小姐,E-mail:karen@wilderness.tw

公民青年團體齊響應 reBAG袋袋相傳二部曲

2015-04-14

報導媒體:台灣好新聞報 民眾是不是為家中閒置的環保購物袋、紙袋,丟了可惜留著又佔空間傷腦筋呢?歡迎交給新北市政府環保局「reBAG 袋袋相傳專案」,讓有需要的人重複使用! 新北市府政府環保局發起第2波「reBAG袋袋相傳專案」,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非常感謝青年學生、公民團體及合作賣場的參與,因為他們的加入,讓reBAG袋袋相傳的拼圖更為完整;尤其透過Ubag團隊這群年輕世代的力量,從大學串聯推廣全台灣,號召所有商家自主執行,讓全民都能養成循環使用環保購物袋及紙袋的好習慣。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強調,台灣不缺口水,缺的是具體行動力,政府、人民、商家應該一起響應,樂見新北市府創立平台讓公民參與,也希望全台灣各縣市政府可以比照新北市,推動環保袋循環利用,尤其台灣每年使用180億個的塑膠袋,如果每人每天少用1個塑膠袋,就可以少掉52億個的塑膠袋;呼籲大家,讓環保袋循環的使用,就是保護海洋和地球的具體行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指出,全民最關注的新聞是「減塑」、「滅塑」,但每個月辦理淨灘的活動,發現每次撿拾的垃圾中,以無法分解的塑膠廢棄物占最大宗、佔百分之八十八;目前協會研議從會址週邊的店家,開始推廣二手袋循環的相關活動,如果大家可以養成自備環保袋並重複利用的好習慣,就可以大幅降低塑膠袋使用量,就是愛地球的具體實踐。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許秀嬌說,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從不提供購物袋,並長期對民眾宣導「少用一個塑膠袋,勝過燒一支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事陳曼麗認為,基金會支持所有垃圾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政策,希望回收後的袋子,不只一次,還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紙袋用破之後,請記得放入紙類資源回收,讓他們回到紙廠,再做成紙袋或紙箱。 Ubag團隊、台大機械系大四的成員邱子軒表示,Ubag 團隊想解決塑膠袋氾濫使用的問題,成員非常年輕,部分還是大學生,倡導口號「your bag, my bag」,主動向店家推廣共享環保袋的概念;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推動許多減塑議題的環保作為,所以今年初主動來找環保局合作,未來將一起輔導各個有意願的店家協助二手袋循環,希望藉此減少民眾做環保的門檻。   紙袋也能reBAG!新北第二波二手袋增47處平台 報導媒體:NOWnews今日新聞 環保購物袋買了也沒用?新北市環保局去(103)年發起「reBAG袋袋相傳專案」,於各大賣場推廣閒置購物袋共用企劃,截至今(104)年4月7日止共回收1萬1,684個環保購物袋,借出7,269個reBAG;而今(13)日再發起第二波二手袋活動,除新增紙袋共用項目,並新增全台有47處門市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作為借用及回收合作平台,可望大幅降低塑膠袋使用量。 為從消費端減少塑膠袋提供,新北市102年起陸續推出環保兩用袋、環保萬用袋、與業者合作開發乖乖萬用袋、蒲公英萬用袋,將限塑議題從末端零售提升為前端包裝;據環保局統計,前述幾款多功能環保袋至今(104)年3月止,共賣出82萬個,相當於減少2.68公噸塑料使用。 新北市環保局今日發起第二波reBAG袋袋相傳專案,即日起將紙袋納入循環項目,及新增47處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借用及回收合作平台;此外,並邀來公民、青年團體響應活動。 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指出,號稱「塑膠王國」的台灣造就民眾濫用塑膠袋的壞習慣,塑膠袋透明、輕薄,回收價值低,在環境中無法分解,日積月累下來,對於環境負荷相當重;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就表示,據2014年發起的淨灘活動統計,海洋廢棄物中塑膠產品所占比例高達88.8%,不僅污染海洋,也造成海洋生物和鳥類的浩劫。 其中並有由一群關心減塑議題的青年學子自發性成立的Ubag團隊,倡導口號「your bag, my bag」,主動向店家推廣共享環保袋的概念並主動找上環保局合作,目前已輔導19家店面主動辦理二手袋的回收再利用,未來也將持續輔導各個有意願的店家協助二手袋循環,共同倡導大幅降低塑膠袋使用量。   新北推環保袋再利用 新增紙袋回收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中視新聞 翻翻家裡是不是有多到爆的環保購物袋和紙袋?丟了可惜,擺著又只會佔空間, 讓人大傷腦筋。新北市環保局發起第二波reBAG袋袋相傳專案,希望讓環保購物袋和紙袋都能再回收循環使用。 這次除了環保購物袋,還新增紙袋的回收,總計有50個合作場所,提供集散示範點,讓有需要的民眾免費借用和回收,青年學生和公民團體也一起響應。 從去年到現在,新北市已回收了一萬一千多個環保購物袋,這次多納入紙袋,如果能重複利用再回收,更具環保效益。   新北募集環保袋 賣場可回收、借用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新北市環保局推動環保購物袋回收再利用,上午發起第二波「reBAG袋袋相傳專案」,邀請主婦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家樂福、愛買等團體和賣場加入,響應環保購物袋及紙袋的募集與再利用。 新北市環保局長劉和然說,有了這些團體加入,袋袋相傳專案的的拼圖更為完整,尤其透過Ubag團隊年輕世代的力量串聯全台,希望能將減塑議題從大學推廣至全台,號召所有商家自主執行。 環保局指出,這波專案除了執行環保購物袋循環利用外,新增紙袋類,選擇新北市家樂福3間門市及愛買4間門市設立集散箱,作為示範點,方便民眾回收與借用。 環保局表示,各回收平台及清潔隊資源回收車所收集到的環保購物袋與紙袋,會重新分配,再分送至新北市境內4家愛買門市、16家家樂福門市、9家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門市、Ubag輔導店家19處及新北市政府大樓喜憨兒烘焙屋及新北市慈佑洗衣坊等地,總計有50處,供民眾免費借用及回收服務。 劉和然說,民國91年7月1日實施塑膠袋管制措施前,平均每年使用200億個塑膠袋,管制施行後,超市、大賣場、量販店、超級市場等處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平均1年約可減少20億個塑膠袋,但還是使用了180億個塑膠袋,減塑仍須再努力。 環保局也提醒民眾找出家中閒置乾淨無破損的購物袋,交給資源回收車或收集站點。 另外也鼓勵商家可自主推動二手袋循環再利用,新北市的商家若有意願加入reBAG袋袋相傳平台,可主動與環保局聯繫,環保局將提供輔導與協助。   袋袋相傳 公民青年響應回收購物袋 報導媒體:中央日報網路報 為家中堆積的環保購物袋、紙袋所苦嗎?捐出再利用讓「袋袋相傳」循環,不但減少塑膠垃圾,也發揮環保愛地球與海洋的具體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今天都表示,在辦理淨灘活動時發現,每次撿拾的垃圾,以無法分解的塑膠廢棄物占最大宗,有88.8%,環保袋巡迴再利用,就是愛地球的具體實踐。  中央社昇新北市13日電,新北市府環保局今天發起第二波「reBAG袋袋相傳專案」,邀關心減塑議題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Ubag、家樂福、愛買、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加入,一起響應環保購物袋及紙袋的募集與再利用。  賴榮孝表示,台灣不缺口水,缺的是具體行動的實踐,政府、人民、商家應該一起行動響應,他樂見新北市府創立平台讓公民參與,也希望全台灣各縣市政府可以比照新北市,推動環保袋循環利用。  荒野長期推動環境保護,賴榮孝表示,台灣每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如果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袋,就可以少掉52億個塑膠袋。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許秀嬌表示,她長期宣導都告訴大家「少用一個塑膠袋,勝過燒一支香。」  Ubag團隊是由一群關心減塑議題的熱血學生自發性成立,台大機械系大四的邱子軒表示,Ubag團隊想解決塑膠袋氾濫使用的問題,倡導口號「your bag, my bag」,主動向店家推廣共享環保袋的概念,目前已輔導19家店面主動辦理二手袋的回收再利用。  家中多餘不用的環保購物袋、紙袋,可以交給新北市府環保局各路線資源回收車,轉給有需要的人重複使用,減少不必要的塑膠袋。新北市的板橋愛買、家樂福、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Ubag輔導店家、荒野保護協會,提供免費借用與回收。 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非常感謝青年學生、公民團體及合作賣場的參與,因為他們的加入,讓reBAG袋袋相傳的拼圖更為完整,尤其透過Ubag團隊這群年輕世代的力量,從大學串聯推廣全台灣,號召所有商家自主執行,讓全民都能養成循環使用環保購物袋及紙袋的好習慣。

台南鹽水溪整治 學者:水質仍不合格

2015-04-14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鹽水溪長期受到汙染,生態遭嚴重破壞,甚至引發全台第一個登革熱死亡病例,近幾年來,經居民自發成立河川守護隊,市府也強力整頓,才有好轉。但學者認為鹽水溪水質仍不合格,並以從加護病房回到普通病房來比喻,要康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成大名譽教授溫清光指出,水質若以0至100分比擬,20年前的鹽水溪水質從50分掉到16分,這幾年回復到30至35分,仍屬不及格。 自稱「吃濁水溪米長大」的台師大台灣史所長張素玢說,近40多年來,彰雲兩縣投入工業懷抱,長年以農養工、重工輕農,高量毒素滲進農業區,成為土壤重金屬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遭環境浩劫的濁水溪是從加護病房進到安寧病房,農民雖不斷抗爭,仍然無解。 她說,鹽水溪僅流經台南境內,不像濁水溪的所屬權責複雜,狀況稍為好一點,已從加護病房轉回普通病房,但還須努力。因此解決鹽水溪汙染問題會相對容易,希望政府在生態與經濟中求平衡。 陳姓市民感嘆,擁有清澈、無惡臭的親水區域,一直是他與孩子嚮往的生活環境,可惜長年居住在鹽水溪沿岸以來,雖然有些許改善,卻離理想還有很大差距。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秘書黃德秀建議,已受汙染的高灘地,不該再承租種植,因為會使用到汙染的河水。另外,整體規畫應將工業、住家、農地分開,拒絕廠住合一、農廠合一。 他強調,政府也應跨部門以整體思維運作,而不是工業局歸工業局,核發執照後,才讓環保局疲於奔命開罰單,最後換來市民要辛苦檢舉。

守護五十二甲溼地

2015-04-13

報導媒體: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公視 我們的島【守護五十二甲濕地】 2015/04/13(一) 22:00首播 2015/04/18(六) 11:00重播 一群濕地生態參訪團,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帶領下,參訪冬山河旁的五十二甲濕地。2009年,荒野保護協會進入五十二甲濕地,展開調查與生態紀錄,並且開始濕地經營,改善環境。因為有著良好棲地環境,吸引了大量候鳥棲息,並計畫復育穗花棋盤腳、保護生長百年的風箱樹,維護濕地生態。 由於五十二甲濕地三分之二都是農田,結合社區力量,共同保護濕地,成為重要的事。於是在2014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在地的利澤社區展開討論,如何引入遊客,透過環境教育,認識社區歷史和濕地環境。 濕地環境見學團到來,會先進入利澤社區,認識這個冬山河旁重要的河岸聚落。見學團來到孵蛋場,參觀曾在濕地上養鴨的人家,回憶當時乘船趕鴨收鴨蛋的濕地生活。現今因為水質污染,濕地內的養鴨戶已經消失。 社區一角,地上曬著黑豆,大家十分好奇。社區媽媽梅阿姨帶著大家來到黑豆田,說明利澤社區擁有的自製醬油傳統。梅阿姨將曬過的黑豆,放入鍋中煮熟,接著一一濾出再搬到庭院曬乾。曬乾的黑豆經過自然引菌,開始發酵,逐漸轉變風味。發酵完成的黑豆,加水浸泡,等待汁液入味,就可以加工製成黑豆油。 接著來到濕地,準備搭乘傳統鴨母船遊濕地,社區理事長說明,早期這是濕地唯一的交通工具。船夫撐篙,船在水面上划行,從水面看河岸,有著不同景觀。梅阿姨開始回憶濕地裡的農耕生活。 濕地上的水域,一直有著布袋蓮入侵的問題,滿滿布袋蓮占據水面,影響生態。於是社區居民想出辦法,用木樁圍出隔離水域來清理布袋蓮。並在隔離水域復育不同水生植物。另外也選種菱角做為經濟作物,鼓勵農民生態種植,不要讓農地荒廢乾枯,保持濕地水域面積。一年多來,菱角開始收成,茂密的菱角田變成水鳥棲地。 眾人齊力守護五十二甲濕地,維持濕地的自然樣貌,但是破壞的力量,來自土地開發的浪潮。濕地旁的土地,大面積渡假村開發案正要進行。濕地內的農地上,也有農舍開發的壓力。面對開發問題,環保團體與宜蘭縣府進行討論,初步達成在濕地內管制排放水質,並禁止填土破壞水文的共識,保護珍貴濕地。 五十二甲濕地上,除了水域面積,也有廣大農業區域,甚至有一片農地上,沒有電線杆,只有蜿蜒農路,被喻為隱藏版的宜蘭伯朗大道,也同樣面臨賣地的開發壓力。面對農村賣地現象,宜蘭縣府希望鼓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創造農業價值,減少農田地景毀壞,保護台灣農村的永續。 經過三星期的浸泡,黑豆汁充滿濃郁香味,梅阿姨開始把黑豆汁濾出,再倒進大鍋熬煮,不斷攪動防止燒焦,一燒焦,壞了味道,三個月的辛勞,就完全白費。最後倒出的原味豆油,就是最自然、最傳統的手作醬油,一個村落裡保存的老手藝,也是食安風暴下,嚴選的調味珍品。 五十二甲濕地,打破政府撥款保護的保育形式,由社團與社區共同合作,在生產與生態間,找出互利共生。保護濕地導入遊客,利用濕地生產農作物、加工品,增加農民收益,堅定農民保護農田濕地的決心。地方政府則希望透過良性循環,推動安心農業,農民安心生產,消費者安心食用,農地也能安心保存。 為了一片優美濕地,展開守護計畫,面對開發壓力,大家都在尋找一條可行的道路,讓萬物生態安全棲息,濕地子民安心居住。  

猴出沒!蘭潭驚見落單孤猴 身手敏捷

2015-04-08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嘉義市蘭潭風景區環潭公路1.6公里,有民眾直擊一隻孤猴現蹤,該民眾描述,猴子貌似中、高齡的老猴,身手敏捷,爬竹攀樹的動作很靈活,不過眼神落寞。 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長李冰丹指出,由於每個月最後一個週日,都會前往蘭潭進行自然生態觀察,當時就曾觀察到該隻孤猴,牠四處流竄在嘉義市郊區,至少有2年時間,最近一次看到是3個月前。 李冰丹說,該隻猴應曾是猴王,但因被猴群趕出來才獨自行動,而猴子是原住民,呼籲民眾尊重牠,盡量避免餵食跟丟石頭趕牠。

公民參與,環運翻轉~2015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15-04-07

台灣民間環保團體每年於地球日前夕召開「全國NGOs環境會議」,2015第1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將於4月7日,假立法院群賢樓9樓大禮堂舉辦,以主題式公民參與工作坊進行,針對議題進行焦點式討論,主題包含「台灣的永續政策、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食物安全與食農教育、環境政策遊說、棲地與動物保護、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原住民環境守護、與環境公害防治策略」,並將會議結果共識於4月22日地球日當天,送交政黨領袖、行政首長,期望在今年立法院法案屆期不連續的關鍵一年,能促成關鍵法案與政策有效推動。發起團體將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共同參加。 2015全國NGOs環境會議主辦單位。(左起)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說明,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主題,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團體負責,主要訴求為,台灣百分之98能源進口,每年耗費兩兆台幣購買能源(油與電),力行節能與綠能,不只2025非核家園並非口號,也能為台灣減少能源開支、促進產業發展。從今年算起,到2025年,恰好有十年的時間,讓台灣成為一個節能與綠能產業的非核家園國家。另外,電價公式已經修改,應該要在立法院這屆期,通過延宕多年的電業法,以利台灣多元能源的發展。 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以「守護棲地」為主軸,要求政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台灣整體的永續發展,永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正義、社會公平以及經濟發展,並非只是國內生產毛額(GDP)逐年成長。透過此次會議,將邀請中央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祐生文教基金會、台灣科技大學、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等代表,共同參與討論,以凝聚政府機關與民間共同的台灣永續發展訴求,確保有限的地球資源永續循環利用。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賴曉芬秘書長強調,食物安全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更攸關著台灣農業生產、人與風土環境的重要議題。國人不能再以消費資本主義的框架,個別面對食安連環風暴。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邀請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農村陣線、全國教師總工會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七個團體,討論如何透過政策工具,發展友善土地、關注環境與文化的食農教育,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形成社會連帶,共同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 關懷生命協會將邀請六個環保與動保團體探討當前最迫切問題,分別為: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談『終結12夜—未來兩年保護流浪動物挑戰』、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簡婕羽談『白海豚保育』、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談『臺灣黑熊當前課題』、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洪輝祥談『後灣陸蟹保育』、苗栗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郭榮信談『搶救石虎』、桃園在地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談『桃園藻礁危機』。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劉炯錫表示,原住民在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浪潮時期曾提出還我土地運動,但政府、某些「保育」人士仍以個別原住民有濫墾、濫獵、盜採林木、出賣保留地等理由不曾間斷地反對部落自我治理生活領域。事實上,原住民在被殖民統治前的生活領域極為自然、生物多樣性極高,沒有證據顯示任何物種因原住民絕種。與其不承認原住民部落國主權而被罵「保育」帝國主義,建議環保團體應在尊重原住民部落國主權下,思考如何主動與原住民共同守護其生活領域的環境,維護其與自然長久共存的生態文化,並發展綠色產業,以促進其永續發展。 經過這幾年的公民參與行動,反國光石化、反浮濫徵收、搶救綠地老樹、保育水源、桃園藻礁、石虎、白海豚、反核、守護原住民傳統領域等,公民力量向政府推動許多重要的台灣永續政策法案,然而明年初的立法院第九屆選舉,恐將先前的努力回歸原點,因此,2015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以針對議題進行焦點式討論並提出改善核心要項,將結果於4月22日地球日送進總統府,希望在這關鍵一年,能促成關鍵法案與有效政策推動,以達永續環境,落實法案推動之實。   【新聞聯絡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陳秉亨 0920-563-724        荒野保護協會   陳穎瑩 0928-597-210,(02) 2307-1568#31 【工作坊主題】 主題 主責團體 台灣的永續政策 荒野保護協會 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食物安全與食農教育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環境政策遊說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棲地與動物保護 關懷生命協會 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原住民環境守護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 環境公害防治策略 看守台灣協會 【發起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 【協辦單位】立法委員田秋堇辦公室、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立法委員劉建國辦公室、立法委員尤美女辦公室。 【參與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原住民守護領域聯盟、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南島社區大學、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       觀察家顧問公司、立法院、宜蘭守護工作坊、景觀學會、芝山岩里長、       都蘭海灣原住民部落聯盟、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東興社區發展協會、祐生研究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科技大學、中央研究院、祐生文教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台灣農村陣線、       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台東縣卑南鄉東興社區發展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綠黨、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樹黨。

主婦聯盟中部開辦減塑講師培訓

2015-04-02

報導媒體:中央日報網路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消息指出,長期倡導減塑生活,希望透過辦理培訓,增加走入各地社區進行宣導的講師人力,傳遞實踐日常減塑的資訊。  培訓包含基礎課程、進階讀書會、見習與試講等階段,基礎課程設有平日班與假日班,基礎課程內容,除了本會師資群分享「一次用品減量」、「綠背包旅行趣」、「塑膠密碼」、「食器安全」教案之外,另邀請陽明大學生理學科賈愛華教授、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專員、山里好巷獨立書店林佳穎負責人分別主講環境荷爾蒙面面觀、海洋減塑行動及環境永續學等主題,奠定環保基礎與對塑膠風險的認知,另安排《塑料成癮》影片賞析,了解各國面對塑料威脅的因應之道。  學員經過培訓與陪伴成為該會講師,將進入學校、社區及中部各角落,宣導塑料垃圾問題嚴重性、說明塑膠毒害風險、呈現其影響海洋生態的實況,並分享可行的日常改變方式,如自備提鍋、筷匙、購物袋,或使用不鏽鋼吸管、竹牙刷等,協助大眾搭上綠色時代的新潮流。  減塑講師培訓自4月份展開,民眾可依自身便利性選擇平日(4/9、4/16、4/23、4/30上午9:30-12:00)或假日班(4/18、4/19全天9:00-16:00)基礎課程,課後於5月份起舉辦每月2次的進階研討讀書聚會。會友報名免培訓費、僅收保證金500元,非會友繳交1500元(培訓費及保證金);須參與基礎課及至少4次的讀書會後方可退保,費用可親繳、劃撥(郵局21404287/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或ATM轉帳(郵局0021208-0623082),團報另享優惠。

以行動來守護地球 Taking Action to Protect the Green Earth

2015-04-01

報導媒體:Daikin Life & Air 季刊 地球暖化帶來的糧食危機與生物浩劫,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皆是需要被正視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透過新科技與技術的交互運用,不止可以取代舊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同時,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投身於環境保護領域,用行動來守護我們共有的這個地球。 溫柔革命──荒野保護協會 民國70到80年間,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景氣一片大好的時候,但在此同時,也是生態環境嚴重被犧牲、破壞的時候。以徐仁修及李偉文為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起推動「荒野保護協會」的誕生,並於1994年登記成立社團,同時於1995年開始第一次籌備會議,自此這場守護棲地的溫柔革命便正式成行。 棲地守護,保存生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到今年剛好滿20年,一開始至今的目標都是放在「棲地保護」,不同於一些公益團體針對某種動物或植物來推動保護或復育,棲地所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包括依附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生存的動、植物,都是協會保護的對象。協會所採取的辦法是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是捐贈來取得棲地的監護權與管理權,讓其在保護之下,恢復自然生機。例如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認養「五股溼地」,透過分區規畫保留蘆葦,營造出河灣淺灘的棲地環境,成立生態園區。「宜蘭雙連埤環境基地」也是個別具代表性的例子,去年再度取得經營管理契約,並朝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 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賴榮孝也特別指出,其實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不衝突、並行共存的,聯合國與許多西方國家現在都強調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就是經濟、環境、社會的共同發展,生態、生活、生產的平行進行。例如因為生態被保護了,開發觀光經濟,增加在地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收入也能增加,就是一個好例子;此外,亦可以和在地有意願轉型成無毒耕作的地主進行契作,朝環境友善的方式發展。經由棲地保護,甚至只是一大片棲地的部份地區獲得圈護,就能如同保存了一個生態基金庫一樣,未來當大環境改變,也許有些過度開發的工業園區或設施不再被需要時,能藉由所保存的這個棲地生態基金庫,得以進行復育工作。 環境教育,改變思維 協會相信環境教育能夠從根本改變人的思維,也才能讓生態有機會得到守護。目前環境教育的重點放在孩子,從小建立對環境友善的觀念,同時能影響父母及家人,從家庭到社區再到社會,一點一滴的改變現況;因此創立初期立即籌劃兒童教育及親子教育,現今親子團已達到60團。另外,棲地守護方面,目前協會全台關心的棲地定點共有47個,每個定點均有6位以上解說員駐守,定期舉行定點觀察引領民眾更了解自己居住的環境;以及每年的大型倡議活動如地球一小時、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國際淨灘守護行動等,皆是讓民眾透過活動了解環境守護的重要,相信只要打開觀察自然的眼睛,每一個人都能看見這片土地的美好。 在20年的努力下來,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台灣共有11個分會、1個籌備處、9個聯絡處、4個海外荒野夥伴,擁有1萬6千多個會員家庭,其中活躍的會員也約有5千多人;但是賴榮孝理事長仍深深覺得有共識及行動力的人不夠多,政府不了解永續發展的概念,而一般民眾對於環保意識的覺醒不夠,仍迷失於經濟開發的利益中,現在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有些農民自己種的東西自己也不敢吃,就是自食惡果。所以荒野協會的努力目標是在全台灣能達到每個縣市有分會、每個鄉鎮有聯絡處,讓在地的人來決定當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共存之道,愈多的人有環保的共識,就能影響政策,只要有10%的人有共識,就能翻轉政策的制定;走向制度而不是走向街頭,透過政府制定政策,才能加速永續經營的發展。如同理事長賴榮孝所說的,這是一場溫柔的革命,是守護棲地及自然生態的溫柔革命。 如果想要對台灣的自然生態有進一步了解,可以參加協會舉辦的生態導覽活動;協會也能安排推廣講師到社區、學校、公司單位演講。想要行動關心台灣的環保與生態守護,更可以加入成為會員,或者捐款贊助活動,也能受訓成為服務志工;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周遭的人,以行動來為環保盡力。

生物地圖App 聽見29種鳥鳴

2015-04-01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為了讓高雄民眾更親近大自然,高雄市環保局昨天發表「生物多樣性都會地圖電子書App」,透過手機就可一覽全市13處濕地及公園生態、聆聽29種鳥類聲音。 環保局也創全國之先,與8個生態團體簽訂「生態調查合作備忘錄」,透過社區定期、定點及標準化調查,讓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更為豐富。 環保局表示,生物多樣性App共介紹高雄市13處特色公園、濕地及田野地景的動物生態,包括茂林、壽山、美濃黃蝶翠谷等,收錄29種翠鳥、黃鸝、領角鴞常見鳥類的鳴聲,民眾到這些綠地中踏青,「滑」一下手機就能了解周邊豐富的生物樣貌,還能隨時註記、畫圖,成為個人生態觀察筆記。電子書下載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周燦陽說,高雄市從愛河整治、濕地廊道的構築,已從重工業城市逐漸轉型,綠地面積提升,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是未來努力目標,除建構「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高雄市範圍內的生物資源資料匯入,也與都市計畫區、保護區等圖層套疊,分析出高雄市生物多樣性分布熱點及生態敏感區域。 此外,包括高雄市蝶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濕地保護聯盟(洲仔、援中港濕地)、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等8個社區團體,都與環保局簽署「生態調查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定期定點方式蒐集環境生態資料,上傳建檔至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看見台灣」巡迴放映首場在竹北高中登場 廣獲2100位學生熱烈迴響

2015-03-31

報導媒體:大成報 「看了《看見台灣》之後,我要徹底做好資源回收!」、「我會隨身帶水壼!」、「我要家人一起做環保!」這是竹北高中四十個班級學生欣賞《看見台灣》紀錄片後一連串的回應,讓齊柏林導演感到非常欣慰。他說,這是他願意放棄退休金,堅定拍《看見台灣》所期待的目的,只有關心台灣,才會有愛台灣的行動。  長年關懷環保的台灣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贊助「看見台灣之後:對土地的承諾」環境教育計畫,特與新竹市愛惜社區推展協會在竹苗縣市12所高中職巡迴放映《看見台灣》紀錄片,同時邀請齊柏林導演和新竹荒野協會會長劉月梅在影片放映後與學生座談。首場於30日在竹北高中舉行,全校超過2000名學生一起欣賞。  齊柏林導演與熱情的師生進行映後座談時笑說,大家歡迎的程度,讓他好像是金城武,現場大笑。齊柏林表示,很支持企業贊助巡迴在各學校放映這部影片,觀賞者在感動和感慨之外,都能出現正面的能量,可以身體力行從改變生活和調整消費習慣做起。齊柏林導演也分享了拍攝紀錄片的精彩故事和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辛過程,學生們很關心他在影片中揭露山林被破壞、河川被污染的土土地放映後他的人身安全。齊柏林笑著說,沒有任何威脅發生,謝謝大家關心。  應用材料公司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齊柏林導演用心拍攝《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去年帶動全台風潮,讓大家看見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影片結束後的感動與震撼,必須轉化成實際行動,保護台灣這塊土地,並體現身為全球公民的價值。環境議題沒有國界,地球是台灣民眾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必須傾力建立一個永續的未來。  主辦單位表示,《看見台灣》紀錄片巡迴放映是主辦單位計畫長期舉辦的環境教育活動,目標是每年有9000名學生參與看見台灣環境保護座談。第一年規劃到新竹縣市和苗栗縣12所高中職播放《看見台灣》及專家映後座談,同時舉辦觀影後「看見台灣之後—從感動到行動」徵文比賽,獎金從500到50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