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第一屆「河川希望工程獎」名單出爐 為台灣找「溪」望
發佈日期:114年3月25日 以下內容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由台灣河溪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的2024年首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頒獎典禮暨「台灣河川復育論壇」,23日公布5件希望工程獎、2件失望工程案例,目的是為台灣河川復育點燈開路,找到新「溪」望。 台灣河溪網協會理事長廖桂賢表示,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與失望工程名單的誕生,奠基於該協會自2019至2023年舉辦的「金蘋果/爛蘋果獎」經驗,當時是為監督前瞻水環境建設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的實行結果,但相關計畫即將結束,台灣仍有大量河溪相關工程持續進行,將持續倡議河川工程轉型,朝向生態友善或生態復育方向發展。 廖桂賢指出,過去台灣河川被嚴重的水泥化,可能是為了防災、取水等社會目的,但希望工程想要看到的是生態面的改善,在兼顧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達到社會目的,使河川恢復健康。 她以榮獲水患治理類特優獎的種瓜坑溪為例,這是全國第一個由私人地主主動發起的河川復育案例,藉由拆除高聳的護岸,讓溪流自由氾濫至地主土地,並進行小型洪氾平原復育,有助於減輕下游的水災風險,就是採用增益自然而非損害自然的方式來回應社會挑戰。 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重申,提出台灣河川失敗工程名單,並非要指責特定的單位或執行團體,而是要凸顯其背後所存在的治理問題。 以南投縣草屯的烏溪雙冬堤防維修改善工程為例,主辦機關缺乏完善評估規劃,堆置大量工程棄土於烏溪河道,結果導致石虎棲地縮減、一級保育類巴氏銀鮈族群減少。鄒明軒說,這種忽視河川特性和棲地保育的作法,揭示了「環評制度瑕疵」、「生態檢核認定」及「河川管理漏洞」等三大關鍵課題。 河川不僅是洪水的通道,更是孕育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廊道。台灣河溪網呼籲河川管理單位應以「河川環境守護者」自居,落實生態檢核,避免將國家建設進度壓力轉嫁至河川。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指出,河川復育是整合河相、水文、生態、景觀等領域,以恢復河溪系統功能。台灣面臨的展望與挑戰,包括:傳統工程設計標準與設計壽命的重新檢視、傳統生態知識與在地智慧的汲取等,以幫助恢復人類及自然之間的健康關係。 2024年第一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名單 一、環境營造類 1. 特優獎:恢復河川生命力-景美溪及指南溪匯流口護岸再造工程 2. 優質獎:竹溪水岸改善及環境營造 二、水患治理類 3. 特優獎: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三、水利設施改善類 4. 特優獎:田寮洋一二三圳取水設施更新改善工程 5. 優質獎:讓河自然地流,魚兒自由地游--秀巒降壩首部曲 2024年第一屆「台灣河川失望工程名單」 1. 烏溪雙冬堤防維修改善工程 2. 五十溪野溪坑溝災害復建工程

用愛圍起溫暖守護 讓水鳥寶寶平安誕生
發布日期:2025年3月20日 荒野保護協會與夥伴築起希望圍籬,這次在國家公園署的指導下,攜手國際水利環境學院(TIIWE)及新北高工學生,於水鳥繁殖期間在淡水河河口左岸的沙灘上,再次築起一道護生圍籬,以實際行動守護水鳥。透過每年一次的行動,呼籲民眾在水鳥繁殖季節避免將車輛駛入沙灘或舉辦淨灘活動,以免干擾水鳥的繁殖與育雛,並期望全民共同守護這些珍貴的生命。 ▲ 荒野保護協會攜手國際水利環境學院 及新北高工學生搭建護生圍籬 每年約 3 至 7 月,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高翹鴴、小燕鷗(保育類)、燕鴴(保育類)等水鳥,會在台灣各地海岸繁殖或停歇。然而,這些水鳥的育雛行為容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迫使親鳥頻繁離巢,導致繁殖率下降。為此,荒野保護協會建議民眾在水鳥繁殖高峰期(北部 4~6 月、南部 3~5 月)減少沙灘活動,並將淨灘活動轉移至其他地點,如溪流或山區,以減少對水鳥的影響。此外,由於鳥巢多位於隱密處,鳥蛋及雛鳥擁有良好的保護色,頻繁的人為干擾可能造成意外傷害。因此,避免將四驅車駛入沙灘,以免不慎輾壓幼鳥或鳥蛋,是提升水鳥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 裸露在沙灘上的東方環頸鴴鳥蛋 為了讓來台繁殖的水鳥安心育雛,荒野保護協會每年於繁殖季前進行宣導,並籌備圍籬設置。今年,該計畫已邁入第五年,在國家公園署的指導下,與國際水利環境學院(TIIWE)合作,於淡水河流域(國家級)重要濕地範圍內完成「水鳥護生圍籬」的設置。這項具教育意義的生態守護行動,今年更與新北高工攜手合作,由學生親自參與施工。儘管當天氣候不佳,降下大雨,但志工們的熱情絲毫不減,穿上雨衣後依照計畫進行圍籬搭建。新北高工學生在專業志工的指導下,先將木樁固定於沙灘上,接著用棉繩將木樁連結成圍籬,最後繫上親筆書寫的宣導布條,提醒民眾勿隨意干擾水鳥。此外,學生們在志工帶領下,實地觀察東方環頸鴴的巢位,了解水鳥的繁殖現況,並深刻體認到人為干擾對水鳥育雛的影響。多數學生表示,能夠親身參與這場守護水鳥的行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感到十分開心。 ▲ 在圍籬綁上宣導布條,邀請大眾一同守護水鳥 荒野保護協會再次呼籲民眾,在水鳥繁殖期間,全台各地的適合環境,即使是狹小的沙灘,都可能被水鳥使用。因此,進行親水活動時,應避免將車輛駛入沙灘,並留心腳步。如需進行淨灘,建議選擇岩岸地形,或改為淨溪、淨山活動,以降低對水鳥繁殖的干擾。讓我們在實踐環境教育、愛護海洋的同時,也關心沙灘上的其他生物,給水鳥媽媽們一個安心育雛的環境,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 媒體若有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的新聞採訪需求,歡迎聯繫。 【荒野保護協會 新聞聯絡人】 陳永盛 / 0958-489793 / mc02@wilderness.tw

與陽明海運協力守護在地生物多樣性
發佈日期:114年3月20日 以下內容轉載自:台灣新生報 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明海運)致力於守護在地原生生態,持續推動生態環境保育行動,於本(三)月十六日於新北市五股濕地生態園區舉辦「移除外來種活動」,由總經理白崑榮親自率隊,邀請供應鏈夥伴,含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TRITON International、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台灣分公司、SEA-CO Global等十家廠商及陽明海運集團同仁與眷屬共六十五名志工共同響應,成功清除小花蔓澤蘭八十八公斤,為維護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並展現陽明海運對生物多樣性之高度重視。 陽明海運說明,小花蔓澤蘭原產自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因其生長迅速、繁殖力強,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之一,其趨光特性,生長方式會完全覆蓋原生植物表面,被攀附的植物因光照不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故被稱為「綠癌」。因小花蔓澤蘭之繁殖與擴張能力極為驚人,嚴重影響在地原生植物之生態,也使許多仰賴原生植物生存的動物失去食物來源與棲息地,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平衡。 陽明海運表示,由於小花蔓澤蘭難以徹底根除之特性更需仰賴持續進行除蔓行動,以人工拔除方式徹底剷除根部,在其每年十月開花前進行拔除工作,以減少小花蔓澤蘭生長數量,達到防治效果。 此次活動陽明海運借助荒野保護協會長期推動自然資源維護及生態保育觀念的豐富經驗,提供專業外來種知識講解,使陽明海運志工深入瞭解五股濕地動植物生態系統與保護重要性,即使活動當天天氣陰冷且地面充滿泥濘,也絲毫不減參與環境志工的熱情與決心,志工們在寒風中踏入灌木草叢間,齊力捲袖移除小花蔓澤蘭,使原生植物得以接觸陽光、空氣、水等天然養分,在足夠生長空間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還給原生種家園應有健康自然面貌。 陽明海運秉持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落實「維護生物多樣性暨零毀林承諾」,未來將持續推廣環境永續意識,實踐生態守護行動,以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創造美好永續未來。

荒野保護協會攜手新北高工師生 建立護生圍欄 守護水鳥棲地
發佈日期:114年3月18日 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高工師生攜手合作,在台北港北堤沙灘舉辦「東方環頸鴴棲息地水鳥護生活動」。儘管當天天候不佳,師生與志工依然熱情不減,積極投入水鳥保育行動。透過實地體驗與環境教育,學生更深刻體會水鳥棲地維護的重要性,進而關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議題。 此次活動中,新北高工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實地進入東方環頸鴴的繁殖棲地,進行標語製作與護生圍欄建設。在志工的講解與帶領下,師生合力打造更安全的繁殖環境,減少人為干擾,確保水鳥的生存空間。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生態意識,也鼓勵更多年輕世代投身保育行列,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貢獻心力。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注台灣水鳥生態,致力於全台重要棲地的保育工作,包括台北港、台南七股、台東等地。透過保育與環境教育,協會希望提升社會大眾對水鳥生存環境的重視。七股濕地作為台灣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之一,每年吸引大量遷徙鳥類駐足。日前,協會結合企業與各保育團體共同推動「七股水鳥護生行動」,並獲得良好成效。 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棲地環境的友善維護有賴各界共同參與。未來,協會將持續推動生態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並歡迎更多志工加入,讓各種生物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繁衍生息,共同守護台灣珍貴的生態資源。

讓守護的力量延續|續繳年費通知
續繳年費支持荒野!選舉相關事宜請持續關注協會消息! 重要資訊:114年5月24日即將舉辦荒野第11屆會員代表選舉 選舉資格:114年4月30日前繳交114年度年費之年滿18歲有效會員 投票地點:各分會所在地,共11處 \成為會員或續繳年費/

埤塘功能再提升 桃園水生植物保育跨出新步伐
發佈日期:114年2月12日 以下內容轉載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日前認養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轄內一處埤塘,並與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合作復育稀有水生植物「桃園石龍尾」,使埤塘兼具灌溉濾水及保育功能,跨單位公私合作強化國土生態綠網效益。 「桃園石龍尾」為臺灣特有的稀有水生植物,主要生長於桃園臺地的埤塘及濕地環境。此植物具有纖細的莖葉與獨特的小型粉紅色花朵,適應淺水或濕潤泥地。早年於八德、龍潭一帶曾有紀錄,近年來桃園地區水域環境變遷及開發等因素,導致棲地大幅消失,甚至在部分區域已瀕臨滅絕。「桃園石龍尾」是濕地生態系統重要指標物種,其存續與當地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復育工作刻不容緩。本次合作除了利用埤塘具蓄水的功能直接維護桃園石龍尾族群以外,新竹分署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持續推動公眾參與活動、棲地營造等事項,希望從埤塘相關管理工作中種下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種子。 桃園臺地在過去的千塘之景及水文自然條件下,孕育多樣的水生植物、水棲動物及兩棲爬蟲,為非常特殊的農田濕地鑲嵌地景,然而在近年的環境變遷過程中,水草豐美的景色逐漸被取代,許多動植物也面臨區域性滅絕的風險。因此,新竹分署於2024年開始與桃園在地已經長期投入保育工作的單位合同協力,結合埤塘友善及受脅植物保育工作,希望在地環境及植物能永續。 新竹分署將持續推動桃園在地組織參與,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合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復原力,鼓勵企業夥伴加入保育行列,企業社會責任(CSR)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行動,支持稀有動植物復育、棲地營造與生態教育,共同為桃園臺地受威脅水生植物織一片生態綠網。

【新聞稿】減排要有真行動 協和除役轉再生
發佈日期:114年2月7日 環境部於2025年2月7日下午兩點,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多個關心溫室氣體排放議題的團體,在環境部門口召開記者會,呼籲:「依法公布2026年到2030年的國家階段管制目標、提高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揭露協和電廠若改建大型燃氣火力電廠,反而會增加碳排,政府應提出真正的減排方案,而非犧牲生態,改建碳排更高且有『碳鎖定』效應,漂綠的燃氣火力電廠。 完工即淘汰,不如轉再生,以防碳鎖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協和電廠現況僅剩共100萬瓩的兩部機組;且因空污管制、發電成本及設備老舊等因素,長期低度運轉,2023年使用率分別僅28.69%及26.52%。109至112年溫室氣體平均年排放量211萬噸,改建260萬瓩大型然氣火力電廠後,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增為623萬噸,將近現況3倍,碳排不減反大增。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5條第3項第2款明定「應擬定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中長期策略」,四接預計2032年底完工,不僅晚於2030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年,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年更只剩很短的期間,可謂:完工即將淘汰。若因捨不得1,218億元的投資浪費,續用高碳排的化石燃料設施,不僅牴觸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法定義務,並將因「碳鎖定效應」,拖累國家減碳腳步。 政府若真有減排決心,除應盡早除役原定去(2024)年12月除役的協和3、4號燃油機組;並應將開發協和四接的龐大經費,轉投入深度節能、能源管理及再生能源等更永續的方案。 公布五年目標 檢討減量進程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黃馨雯表示,階段管制目標,依氣候法第10條第1項規定,是「五年為一期」。過去第一期及第二期也都是公布五年的階段管制目標。因此,這次第三期應公布的內容為「2026年到2030年」的五年階段管制目標。但是,環境部這次草案只有公布單年度,也就是2030年一年的管制目標,顯然不符合氣候法第10條第1項的規定,也與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公告內容不一致。因此,我們要求環境部應修正草案,納入「2026年到2030年」的管制目標,並再次踐行氣候法第10條所定之程序要求。另外,國家減量目標也不是訂來博取名譽的,而是訂來努力落實以對抗氣候變遷。我國2020年減量目標為2%,2025年為10%,以線性減量方式檢視,每年應減量1.6%,但2021年及2022年的資料皆顯示我國減量進度嚴重落後。因此,環境部應說明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落後之加速改善方案,以達成2025年減量10%之目標。 汰除化石氣 保育生態系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鄭暐表示,天然氣看似減碳排,但其鎖熱能力很強,20年內的暖化效力約是二氧化碳的86倍,停止包含天然氣化石燃料的使用,才能根本性的緩解全球暖化問題。基隆協和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案是我國能源轉型的照妖鏡,我們從桃園三接,基隆四接、台中五接、高雄七接都是犧牲生態的偽環境永續,僅個別審查開發案,刻意忽略重大開發案之間對環境、社會的連動影響,迴避了天然氣用量暴增、碳排總量不減、甲烷逸散更多的總體性評估等。環境部應該主動要求經濟部提出能源開發政策之政策環評!確保減碳目標落實。 此外,氣候變遷因應法第6條第1款:「國家減量目標及期程之訂定,應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共同但有差異之國際責任,同時兼顧我國環境、經濟及社會之永續發展。」四接填海造地將破壞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牴觸《巴黎協定》要求的「必須確保包括海洋在內的所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及《格拉斯哥氣候協議》要求的「確保包括森林、海洋與冰凍圈所有生態系統之完整性,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我們不應該採行犧牲生態的減碳方案。 燃氣大排碳 地熱真減碳 基隆市議員陳冠羽指出,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環境部提出「2030電力排放係數階段目標為0.319 公斤CO2e/度」,而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後單位發電量之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0.365 kgCO2e/度,協和電廠未來改建方案根本不符合環境部訂定目標,此刻環境部就應該針對新設的發電機組有所要求! 陳冠羽強調協和電廠轉為燃氣發電,但發電機組裝置容量暴增2.6倍到260萬瓩,導致每年1,221萬噸空污排放,基隆人從北部火力發電廠開始已經吸了一百年的空污,請環境部給基隆人一個不用吸空污的機會,能源轉型應善用新瀨海底火山,協和轉再生,發展地熱發電,邁向零空污。 國際目前都持續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且國發會於2022年要求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在2030年達到46.12GW,台電身為國營企業,更應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同時北北基三縣市都在為爭取AI智能產業努力,依RE100規定天然氣發電不是綠電。協和電廠轉型為超大型天然氣發電廠不僅違背環境部降地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目標,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碳排比例,更將影響北北基生活圈產業發展,完全是零和遊戲! 削減褐產業 降低用電量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黃嘉瑩表示:政府提出的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能源部門與製造部門並無利用經濟模型納入社會經濟、能源、水資源、農業、土地利用與氣候系統的綜合評估,欠缺科學依據。此外,由下而上的六大部門(能源、製造、住商、運輸、環境、農業)減碳行動計畫,仍停留在傳統開發思維,僅聚焦於容易量化、易於達成的減碳手段,卻缺乏對部門管理事項的全面盤點。因此,草案中設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僅為28±2%,遠低於《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所要求的2030年減碳45%目標,顯示政府在減碳力度上仍然缺乏決心與行動力。 台灣的電力需求估算未充分考量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現實,若能正視此問題,政府應積極輔導製造業進行產業轉型,以大幅降低電力需求。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斥資超過1,218 億元,若能轉為加強支持製造業低碳轉型,並削減褐色產業規模,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亦可保護台灣日漸消失的自然海岸。 因此,我們主張: 一、協和燃油機組盡速除役,轉型再生能源。 二、停止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避免進一步破壞海洋生態。 三、削減褐色產業規模,以實質減少能源需求。 真正的減碳行動應從能源結構與產業政策同步著手,而非僅限於短期與局部性的減碳措施。政府若要展現對2050淨零排放的承諾,就應將政策方向導向與自然資源共榮之再生能源與產業升級,確保減碳與棲地保護的雙贏局面。 新聞聯絡人: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專職律師 蔡雅瀅 0937-099835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保護蓮花寺濕地獲特優 楊文科表揚肯定
發佈日期:114年2月4日 以下內容提供/新竹縣政府 農業處、新聞處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辦理110、 111及 112年度全國濕地保育考核評鑑,新竹縣竹北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棲地分別獲評為特優及優等3獎項,該濕地長期由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保育,新竹縣長楊文科日前於主管會報中表揚,並肯定荒野保護協會的長期付出,致力保護瀕臨絕種的植物與其生態環境,「謝謝荒野的努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辦理110、111及112年度全國濕地保育考核評鑑,新竹縣竹北蓮花寺濕地長期由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守護、保育,經評鑑後,獲得110年度特優、111及112年度為優等,日前也受邀至高雄參與「2025年濕地日」。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長張正敏(自然名為筆筒樹)至新竹縣政府接受縣長楊文科表揚。楊文科表示,張正敏本職學能為機械,本於熱愛生態、守護環境的心,長期與協會志工投入蓮花寺濕地的守護工作,保護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種食蟲植物,「這數量比石虎少」,非常難能可貴。 楊文科表示,由於蓮花寺濕地受軍方管轄,進入時間、人數都受到限制,不過荒野保護協會在此困難環境下,還能守護食蟲植物的棲地,功勞極大,值得肯定,非常感謝荒野保護協會的付出。 張正敏在主管會報中說明,蓮花寺濕地擁有許多稀有植物,這是自然因素的綜合結果,當地原為羊稠溪的舊河道,濕度夠、陽光充足且土壤貧瘠,由於食蟲植物多一個捕蟲功能,可適應貧瘠地區,目前荒野志工在當地的工作就是維護原先貧養的狀態,守護植物原先生長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夥伴於民國78年在竹北蓮花寺發現許多稀有珍貴的植物,例如長葉茅膏菜,張正敏指出,當時長葉茅膏菜在蓮花寺周邊普遍分布,不過到民國80年代數量就變得稀少,到民國86年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成立,紀錄只剩下39株,此外志工也於蓮花寺濕地發現,除了長葉茅膏菜之外,還有8至9種瀕危植物,因此志工每個月都去棲地守護、紀錄。 張正敏也說,蓮花寺濕地的稀有植物瀕危的狀況也與人為開發有關,如興建攔砂壩與步道等,都影響植物的生長,因此荒野保護協會認為有責任去守護,不讓台灣原生種植物在這片土地上消失。 在守護棲地的過程也遭遇重重困難,張正敏說,荒野保護協會也致力將蓮花寺濕地申請為正式濕地,但目前尚未成功。也因濕地為軍事管轄範圍,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前往頻率、人數都須事先申請,而主要工作也是記錄、移除外來種、抑制周邊草遮擋稀有植物的日照,而其他植物也會依生長習性守護。 張正敏表示,荒野保護協會在蓮花寺濕地的守護工作已經超過28年,未來也會持續下去,此次很榮幸獲得內政部鼓勵,也期望讓更多新竹地區的朋友了解「這邊有一個珍寶」。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指出,縣轄依據「濕地保育法」劃設的法定濕地包含「新豐重要濕地國家級」及「鴛鴦湖重要濕地國家級」共2處,管理單位分別為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而竹北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濕地由於受軍方管轄,也未獲軍方同意,經內政部審核暫不列入地方級濕地。因該處濕地的特殊性,內政部國公園署及新竹縣政府仍持續補助經費由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進行濕地的調查維護工作。 蓮花寺濕地範圍約1.2 公頃,位於縣轄竹北市貓兒錠段拔子窟小段 4910地號軍事管制區內,土地管理單位為國防部軍備局。荒野保護協會於濕地內發現食蟲植物包括有茅膏菜科的小毛氈苔、寬葉毛氈苔和長葉茅膏菜及狸藻科的長距挖耳草,為紅皮書列為國家瀕危物種,其中長距挖耳草已經數年未在蓮花寺濕地發現,恐已滅絕。另亦有數量稀少之桃園草、大井氏燈 心草、田蔥、點頭飄拂草等伴生植物。由於該區食蟲植物的特殊及脆弱性,目前由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長年進行濕地的復育維護及宣導教育工作。

【共同聲明】節能減碳不該成為政治鬥爭犧牲品!抗議國民黨提案刪除家電節能補助與屋頂光電補助、損害全民利益
發佈日期:114年1月17日 立法院於15日起針對中央政府總預算進行協商,預計下週院會進行三讀。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馬文君等人提案刪除經濟部能源署的工作計畫如「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計畫」等獎補助費100億元,原先可再多補助全台民眾汰購一級能效冷氣及冰箱200萬台,以及補助1000平方公尺以下建物設置屋頂光電,每瓩3,000元的補助經費,恐均遭到刪除或凍結,使得無論一般租屋族、中低收入戶甚至更需要補助支持的其他脆弱族群,無法再享有汰舊換新購買一級能效家電的三千元補助,將不利於改善能源貧窮問題、也重創累積不易的節電成效;亦無法達成朝野各黨均希望普及屋頂光電的共識。 經濟部能源署推動的「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已行之有年,過去廣受民眾歡迎,成功促進住宅部門減少碳排放,並有效減輕家庭用電負擔;經濟部原先目標於2026年完成汰換730萬台住家老舊冷氣、冰箱,每年可預計省下34.8億度電,可見此政策是讓全民參與節能減碳、發揮巨大節電潛力的重要誘因,尤其在當前全球能源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加強需求端管理、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早已是全民共識。 另方面,此次刪減預算項目,亦包含10億元的「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計畫」,即針對我國1000平方公尺以下建物,每瓩3,000元的屋頂光電設置補助。近年光電推動,尤以屋頂光電建置速度最快,最無社會爭議,根據2023年台大風險中心民調,近5成民眾支持屋頂光電的鋪設。 而目前光電14GW的裝置容量當中,超過8GW為屋頂型光電,若將此補助項目刪除,將嚴重拖慢城市屋頂光電發展,更忽視讓太陽光電普及、促進建築減碳的意義。而且,過去國民黨亦有提出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更曾於2023年參與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12-1條修法,可見屋頂光電早已是朝野協商後的共識,不應為政治鬥爭踐踏過往認同的政見,阻礙屋頂光電的政策推動。 氣候危機與減碳壓力當前,台灣無法承受推動節電、屋頂光電等政策的倒退,國民黨此舉明顯違背國際環保潮流,損及全民利益,且不利於台灣實現減碳目標。因此我們嚴正抗議國民黨提案刪除相關能源減碳預算,並呼籲全民共同發聲監督,共同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減碳進展與社會共識。 共同聲明團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綠主張綠電合作社

【台北分會】行政祕書
壹、需求與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Word、Excel、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4. 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一般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2.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等。 3. 辦理總會或分會推展之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自然保育事務。 4. 環境專案管理、時程管控、經費核銷等事務。 5. 管理網頁、社群平台,設計活動宣傳相關之視覺、文字。 6. 其他配合協會辦理工作事項。 *上述工作內容將依個人專長適度調整。 參、加分條件: 1. 以非營利組織為長期工作規劃。 2.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3. 可獨立與企業洽談合作、簽約事宜。 4. 生態、生物、環境相關大學以上科系畢業,或具有相關專案管理經驗。 肆、待遇與福利: 1. 雙週變形工時。每日工作時間8小時,視業務需求需排早、晚班。早班09:00~18:00、晚班13:00~21:30。 2. 上班地點:荒野台北分會(台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1樓) 3. 薪資:32,000~35,000元。 4. 年終獎金、佳節獎金、員工團體保險、健檢補助。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建議 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技能及經歷可提供成果紀錄或相關作品等佐證資料為佳。我們將於書面文件審核後,再行通知面試。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_【應徵】台北分會秘書 電話:(02)2307-1568 分機33 管理部彭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