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上守護土地的綠色領巾

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總是向荒野走去,因為荒野就在那裡。

圖、文/陳慧諼〈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玉山杜鵑〉

因編採志工培訓再度與荒野結緣

      人生就是有許多的想不到!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你不預設立場給自己機會。從春寒料峭春雷乍響的驚蟄,到初夏炙熱稻禾飽滿的小滿,為期近三個月的荒野編採志工培訓終於在上週末於北投惇敘商工圓滿結束,並修得共171學分超過均標順利結業了。23年從大學畢業後竟又透過荒野重溫編採學,找回自己的新聞感知,儘管大環境與媒介生態已經截然不同,卻能以更多元與成熟的視角、更明確的目標與使命做為一名負責任的傳播者。與荒野的緣分如同與登山的緣分一般因孩子而起始結緣,中斷數年後又因登山重新走讀台灣的機緣,喚起對土地的關懷與使命而再次與荒野結緣。

      「能夠寫故事、能夠感動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好志業!」荒野大家長也是創辦人之一的李偉文醫師,在花園新城的期中旅行中與我們分享編採人應該具備的特質與秉持的職志。期末旅行的尾聲觀賞隊輔藍鵲精心彙整三個月以來學習歷程的影片記錄,心中百感交集銘感五內,腦海中的膠捲也同步回顧放映12週的點滴,看著影片中上課總是坐在最前排、凡事認真的自己,眼眶不自覺地又濕了。好久沒有這麼長時間密集與連貫的學習,也好久沒有這麼精實與感動的體驗,一路一本初衷認真負責的完成培訓課程及採訪作業。當在結業式中由總召為我結上荒野綠領巾的那一刻,宛如被賦予一項極具意義與價值的重任,立誓要守護這片我熱愛並賴以維生的土地。編採研習課程相當完整與豐富,除了學科的理論與實作,還有期初期中期末三次過夜旅行的自然觀察及與學員們的交流體會,認識五股濕地與花園新城的前世今生與自然人文,其中每位荒野人的故事分享則是最讓我回味與印象深刻的。因為最好的行銷與人生養分,就是以他人真實的故事,來感動、啟發並開創自己的生命故事。

荒野人不平凡的故事與生命密碼

      相較於平順守成劃地自限的人生,有起有落高潮迭起具故事性的人生,以及真情至性見微知著大我無私的人格特質,才能激盪出生命的溫度與價值,然而透過這次研習我認識的荒野前輩,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這樣的生命密碼。例如偉文醫師就如同他自然名「野榕」一般親切的鄰家老樹,帶領著荒野從草創、新生、茁壯到分枝散葉地不斷擴展,我們後輩除了在樹下乘涼聽著前輩講古,更要把前人篳路藍縷的初衷與精神繼續繁衍與傳承下去。

        棲地組元老級陳德鴻老師生命中的意外,是從小時候備受寵愛縱容都是兄姊代勞不知天高地厚只會惡搞的田間孩子,變成凡事得親力親為的環保先鋒者。老師美術雕塑的專業背景在跟著陳一峰教授開始參與棲蘭山檜木保育運動後開始轉了大彎,知道原來台灣有這麼漂亮的地方與如此珍貴的資產,也因此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走向棲地保護之路也救活了台灣許多棲地。德鴻老師說「參與荒野是生命的偶然是提點也是逗點,但是還是與泥巴分不開,我希望能將價值一點一點種在泥土裡。」德鴻老師比喻在荒野就像在黃昏日落前趕路的日子,遲暮之年有感有些事有迫切感,不做就沒了。

      自稱喜歡敘說人與人或人與自然故事的水樹,本身就擁有充滿故事性的人生。電機背景的他在畢業後成為一位卡通片製作與導演,藍色小精靈、大力水手卜派及小熊維尼等影集都出自他的繪手,如今他卻是一名殯葬業的經理。而期間透過荒野解說員的訓練開啟自己與自然的接觸與對話,並使他對生命有更深層的體會。他指出從小在雲林鄉下長大對野外環境一點也不陌生,分享從把玩生物限制其行動、利用生物做成標本到撿拾生物大體尊重生命的歷程,「從動植物的生命故事中,我獲得的生命能量太多了!我們人類最有能力主宰其他生命卻也要尊重生命。」水樹認為解說組向大眾傳達的不應只是知識而是態度,要多一點體貼其他生物空間的心情,並把感動透過故事傳達。他說道走進大自然就像回家的感覺,生物的死亡就像是好朋友的離世,「我總是對他們的大體說:請你帶著我的祝福離開,也請留下你的祝福在這片土地上。」

      師大生物系畢業後擔任竹中生物老師的理事長劉月梅,分享她因為發現學術上與現地生物差異頗大的教學困境,因而從課室出走戶外,轉往生態之路與荒野結緣,一走就是快30年的歲月。她總是能從大自然中習得小哲學,以自然為師。30歲那年採集桐花後親見其馬上凋零體會青春無法永駐,但卻可以讓自己的腦袋更有價值。而小魚冒著致命危險奮力上游舔食青苔,體會物種雖不知自己極限為何,但總是不斷嘗試挑戰發展其能力來突破極限。還有過去只鎮日關在琴室從未關心社會、心從未開過的惠慶姐,因徐仁修老師的演講及親見一群大學生引導孩子參與環教活動後加入荒野,翻轉了40歲以後的人生,參與許多搶救第二故鄉花蓮環境免於遭受破壞的行動,並與地方代表、媒體及政府建立良善的溝通管道與合作。包括水璉的濕地、三棧溪的攔砂壩工程、秀姑巒溪的堤防工程及蘇花高的興建等等。「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兩句蔣公所述將主觀、客觀、天地宇宙萬物融於一體的名言,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八股教條,而是更深刻為宗,力行的生活體現。

環境保育是全民必須關懷重視的雙贏行動

      曾幾何時,呼吸新鮮的空氣、喝到乾淨的水、吃到乾淨的食物這些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變成奢求?千萬別忽視破壞環境與製造環境負擔產生的惡性連動與循環!因此環境保育與教育的推動絕對不是高調的口號或是小眾的行動,投資保育應該是獲利最高的智舉,而這個「利」應是永續傳承並由全民共享而不是納入商人的口袋或成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透過研習我得知環境保育的推動工作並不因人民環保意識抬頭而變得容易,卻更欣喜得知台灣有更多有志一同的團體,甚至是年輕人,本著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懷,透過不同的理念訴求與行銷方式,為地球大環境盡心盡力。除了人民、企業和政府必須合作與被教育,我們也能主動學習並提供資訊,成為地球村稱職的「公民科學家」。

      心和自然的距離可以拉得多近?透過研習,除了善用發揮個人特長並堅持對這片土地守護的初衷與理念外,我更知道自己還可以為環境做許多事。透過編採人的圖文或影像紀錄及其流傳重播的特性,可以持續成為宣達或教育推動的案子,也把每個小英雄都放大了。研習課程的結束畫下的不是句點,而是更堅守理念持續行動的燃點。

      選一件事做愛地球的事並持之以恆的做,就如同324夜晚關燈一小時現場由環保小燈拼組而成的60+意象,只要每個人犧牲一點點的不方便,思考關燈一小時後還能為環境做甚麼?還給地球無數的一小時,我們就能以愛讓地球持續轉動!

荒野是起源生命的綠洲也是守護土地的基地

      從一百多年前荒野先知梭羅的著作中可以體會,對一個真正熱愛生命、關心環境的人而言,知識的追尋與靈性體感的經驗是一體的二面。我心目中的荒野不野,祂是我生命中不可獲缺的綠洲沃土。祂是一處能讓我五感全開、揮灑創意及展現自由意志的地方,進行身心靈的補給與療癒。此外,祂更是一處注重學習與分享、有愛流動的溫暖場域,每個人都是深具傳播力的種子及堅持信念與力行的小英雄,成功不必在我,彼此互助合作發揮更大力量為更好的大環境而努力。我總是向荒野走去,因為荒野就在那裡。

附加檔案大小
312_10.jpg267.3 KB
312_11.jpg340.11 KB
312_12.jpg341.29 KB
312_13.jpg307.0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