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復育計畫的理念與意義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卓昕岑(荒野台北分會公園生態化推動小組 ,自然名:到手香)
圖/吉普(公園生態化推動小組

自2015年1月,我們在榮星公園展開了一場公園生態復興運動,藉由此處一座台北罕見的天然水塘進行復育營造,這裡以擁有台北市中心僅存的黃緣螢原生棲地及天然湧泉聞名。但由於公園內存在太多問題:如水土流失、農藥、肥料及垃圾汙染、不當放生、種植及餵食行為、外來種入侵等…。這些在公園內周而復始的干擾行為影響,使棲地狀態每況愈下,致影響此處進行的螢火蟲復育行動最後都宣告失敗,每當華麗的螢火蟲成蟲野放大典過後,不經多時,璀璨而短暫的漫天螢光,恰如盛大的煙火施放後,灰飛煙滅,沒有生命的延續。
 
總是讓外人譏笑為一群傻子的荒野夥伴,這回又發願做了一件大傻事,竟然想在極人工化的公園裡保存一片生態淨土?在沒有什麼經費挹注下接下了這處燙手山芋,這次行動摒棄了過去僅著重在野放螢火蟲的作法,邀集荒野跨群組志工及公園周遭居民、學生等熱血志工們,一同挽起袖子進行這片棲地的營造,去除造成危害的外來入侵種,迎來消失已久的本地原生種植物,並培訓在地民眾定期進行生態池的巡守及解說,讓許多附近居民對公園重新認識並重拾土地的連結與情感,一筆又一筆的生態觀察,點滴記錄著這片生態池的演替,一次又一次對民眾們進行的環境宣導,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於使用公園的態度,大家莫不由衷的希望,有一天巡守隊能夠退場,不用再辛勤的解說與進行棲地維護,那麼,這將意味著人們能恪守尊重自然的準則,棲地也不再承載過多的劣化壓力,使用榮星花園的城市公民,都能夠和這裡的野地生物和諧共處。
 
這場復育計畫,仍以螢火蟲為主題作號召,因為牠不僅是此處溼地裡最討喜的原生物種,能快速且直接的串起人們在野地裡與昆蟲接觸的美好回憶,更因為螢火蟲是自然界裡重要的生態指標,有牠的存在,即意味著這裡有不受汙染的水源、夜晚沒有強烈炙熱的燈光干擾,水塘四周必須有溫潤潮濕的泥土,供其爬上陸地產卵及製作土繭等待羽化,生態池最好有挺水、浮水及沉水等不同型態的水生植物供其躲藏、休息與產卵,環境中也必須要有本土性的螺類、蝌蚪等物種供其為食,也必須要有大型昆蟲及魚類等獵食者,協助淘汰不適生存的螢火蟲個體;這即意味著螢火蟲的永續生存,需要著整個健康而生生不息的生態系在背後支撐著,也意味著不同的物種都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生態角色。所以藉由螢火蟲的復育,能夠間接地守護住這片棲地及在此生長活動的物種。
 
螢火蟲復育計畫不只是單純的種原試放,必須綜合不同的因素,以營造一片適宜的棲地為宗旨,期能使在地的螢火蟲能原地復育,若經評估該族群數量不足,物種近親繁殖下恐怕造成基因劣化,導致整個螢火蟲族群走向虛弱及滅絕,始考慮進行人工培育,另外必須仔細評估種源取得、棲地環境、種原試放流程及試驗,藉由移育成長期的若蟲,讓個體能重新適應當地環境,在施放培育的螢火蟲後,更需定期進行各項棲地調查,判斷族群消長及世代交替情形,這些行動必須結合專家學者及大量的人力鍥而不捨的努力,始能確保復育成功,而非過去許多宗教團體或政客未經評估卻大肆鋪張進行的放生,最後不是以個體死亡告終就是造成外來種入侵、基因汙染抑或更令人後悔莫及的生態浩劫。
 
公園裡進行生態池的復育,目的除了為生存在都市裡的野生動植物保存棲地、保守一塊蓄水防洪的區域、串聯起一座座生態跳島,更希望藉由每一次的生態池維護工作日為往來的民眾進行機會環境教育,引領在水泥叢林裡的人們,重新發現自然生命的美好及喜悅,在每一次與自然的相遇中,為每位市民心田裡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這場生態綠行動將持續不斷,希望有一天,每顆種子都能發芽茁壯,那麼一座生態城市的願景,終將成為每一個市民共同悉心呵護的火炬,永續傳承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