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非核亞太-第十一屆亞太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記行

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由日本環境委員會發起,兩年一度亞太地區環境公民團體的盛會—亞太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Asia-Pacific NGOs'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APNEC),本次於2013年的11月1日至4日在韓國全州市舉行。此次會議乃為第十一屆大會,亦為福島事件後的第二次會議,因此大會以「非核亞太」為主題,邀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等地的核能與能源政策監督團體,分別就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福島事件現況進行分享。以期能立基於各國經驗,建立邁向非核亞洲的路徑圖。除了核能議題外,亦規劃美軍基地汙染問題、水壩興建對河川的破壞、免於石綿危害的亞洲、環境運動與地方綠色政治等議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本次受主辦單位邀請,由筆者代表於會中就核廢料的危害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將簡述此次大會中核能議題的討論重點,以及簡要彙整本次大會宣言,掌握當前亞太地區各國關注的環境議題。
 
福島核災與能源轉型
雖距離311東北大震已兩年多,但福島核災的影響仍持續擴大。如此次會議,邀請福島當地的「福島保護孩童免於輻射威脅行動網絡」(Fukushima Network to protect children from 
radioactivity)的代表,說明日本官方在福島當地輻射劑量的監測方法,以及後續應變策略上的疏失,如其指出官方的監測儀器放置在鉛管之中,因此低估了輻射劑量。該組織以自己的儀器進行輻射量測,繪製福島市輻射熱點地圖。並發現學童於核災後,因缺乏運動導致肥胖比例增加,就依據其量測結果找出安全區域,並將鑑別結果提供給學校老師,使其可帶當地學童在安全區域內活動。而原子力情報室的代表,彙整國際相關調查結果,說明福島核災的跨境傳輸影響,更強調因福島核災有80%的輻射外洩至海洋,因此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應持續關注。自福島核災後,各國的公民積極推動反核運動,發現即使是仍持續發展核電的國家,亦有許多大規模的反核行動,推動該國的能源轉型。日本方面,新成立的原子力市民委員會,在本次會議上說明「非核政策大綱」(脱原子力政策大綱)及其推動方式。其提出的政策大綱包括對福島核災的整治與賠償建議、日本核廢處理政策、邁向非核過程中原安管制制度以及電力市場應進行的調整等,舉辦一系列的市民論壇,徵集各方對此大綱的意見,並將每年公布評估報告,檢驗日本在各項政策上的執行進度。
 
南韓能源政策剖析     
台灣近期在討論核電議題時,官方常以南韓仍大力發展核電作為案例,試圖灌輸民眾若台灣放棄核電,產業競爭力將大幅度落後南韓的迷思。但於本次會議上,從南韓各公民團體的報告中,可見到兩國間在能源政策上的共同盲點。本次韓國非核社會行動聯盟的代表,在分析該國的能源政策時,指出該國有高估未來能源需求與工業電價過低等問題。而官方雖於最新的能源基本計畫研擬中,宣示未來要降低核電佔比,但依據南韓團體分析,在未抑制能源需求成長幅度下,調降後的核電佔比只意味著,目前規劃中的六座核電廠全數都將興建,並未有具體的進步性。除了核電以外,近期南韓於另一重要的抗爭行動,為密陽市輸電塔抗爭計畫,當地居民甚至以自焚表示反對。而南韓能源正義行動網的代表於大會上,與各會團體說明當前的抗爭情形,南韓綠色和平組織的代表更指出,此事件讓政府與社會理解到,大型集中式電網將會引發的社會衝擊。因此在該國的能源基本計畫中,首見將發展分散式電網,列入未來的能源政策發展方向。
 
台灣反核經驗的分享
在筆者的報告中,台灣用過核燃料棒池儲放密度過高、乾式儲存場設置爭議、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選址過程等案例,說明核廢料所衍生的財政負擔、環境與安全風險以及社會不正義等三重損失。另於報告中強調,台灣官方與台電於低放選址的文宣中,常以日本與南韓的例子,說明大眾無須憂慮核廢處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而是需面對此類偏頗性的資訊,筆者於報告中建議亞太各國的環保團體應強化資訊的交流,方能夠有效因應官方此類作為,方能建構一非核的亞太地區。
 
永續亞太的展望
基於與會各國所提出的觀察與分析,本次大會最終提出:非核亞洲、保護生態系以及生態多樣性、免於石綿危害的亞洲、美國軍事基地污染情形的揭露,將有害物質對健康的影響最小化及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內容的全州宣言。此宣言可作為理解亞太地區各國環境問題的切入點,更是各國團體共同為永續亞太奮鬥的起點。
 
 
附加檔案大小
20140102_261_p14_p15.pdf327.49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