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洋減塑青年行動 入選名單公告

2014-06-30

 

2014國際淨灘行動預告

2014-06-24

沙灘上垃圾從何而來?是誰製造?根據近年於國際淨灘間的垃圾統計,海洋垃圾兩大頭號殺手: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高達8.4座台北101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30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荒野自2008年地球日開始清淨海岸,2010年起與全球百國、千萬人,響應每年9月至10月的國際淨灘行動。六年來,每年將近百間學校、企業與團體,號召5,000至8,000位的大小朋友,攜手參與20至30場的淨灘活動。 我們相信,淨灘不是解決海洋問題的終點,而是起點,強調個人垃圾源頭減量才是愛海根本。荒野邀請您一同加入9月至10月的國際淨灘行動,萬人齊心,全台串連,親臨第一現場實際動手揮汗淨灘,共同監測記錄海洋廢棄物,用頭腦瞭解海廢問題,以行動落實「愛海無ㄐㄩˋ」。 國際淨灘行動場次即將上線,敬請留意「愛海無ㄐㄩˋ」活動網站:oceanevent.sow.org.tw

地球日,我們在大社觀音山

2014-06-19

文/高大芳(高雄分會解說員,自然名:山棕) 圖/陳怡惠(高雄分會解說員,自然名:玫瑰)、賴政鉉(高雄分會解說員,自然名:阿勃勒)   4月19 日一早,夥伴從各地出發,前往大社區觀音山陳氏墓園集合。距離最遠的我,六點即從那瑪夏啟程,開著車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烏雲壓著天空,又飄來微微細雨,心想:「不會吧?棲地物種調查有可能會遇雨而取消嗎?」八點準時到達集合地點,夥伴們也陸陸續續抵達,就在大家忙猜著會不會突然傾盆大雨時,烏雲竟然慢慢散去,所以,大家別再想念溫暖的床了,打起精神準備棲地物種調查的工作吧!   有別以往慢慢走、慢慢看,沿路或欣賞或拍照或記錄的模式,為了把握時間,夥伴們快步走過磚紅圍牆的肉桂樹、樟樹、木棉及欖仁樹,不低頭查看稜果榕樹下茂盛蕨類區或黃灰澤蟹的家,忍痛跳過陽光透著楊桃森林跳舞的美麗身影,上氣不接下氣地爬過岩生秋海棠石壁及一線天,忽視參天荔枝樹上傳來勤勞蜜蜂的嗡嗡聲響。平常要觀察2.5 小時以上的步道,我們只花了30 分鐘就穿越,堪稱迅速確實!   抵達荒野高雄分會認養的溼地處,夥伴們便分組著手進行物種調查與記錄。今日的棲地物種調查的工作分為四組:認養溼地組、人工花園組、邊坡步道組及拍攝花絮組。進入溼地前,會先經過一片人造的蓮花池,周邊種植許多園藝植物,例如蘭花、牡丹花等,是熱心民眾覺得四周環境太單調,搬石頭、築涼亭、建圍牆,將之墾為平地種植花花草草,即是「人工花園組」此次負責記錄的區域。「認養溼地組」顧名思義是針對荒野高雄分會自96 年4 月起圈護的高雄大社區觀音山蓮花池旁的溼地為主,穿越野薑花及金腰劍築起的天然屏障,踩著柔軟的土地走進恣意舒展枝枒的無患子樹下,一抹抹層次不同的綠,豐富多樣的生命,交給「認養溼地組」負責拍照與紀錄。而登山客必經之路,則是「邊坡步道組」調查的重要路徑,紀錄與天爭高的香楠爺爺及夏天之果的芒果樹,以及樹下涵養的花花草草及各種生物姿態。「拍攝花絮組」呢?則是負責側拍志工們調查記錄的身影。這樣的工作需要在三組之間來回奔波,還得抓好角度把男夥伴拍的像王力宏,女夥伴拍的貌似林志玲,艱難之程度,想來不易。   看著夥伴們不畏悶熱天氣,或蹲或躺或站或趴或踮腳尖,用各式各樣的武功絕學為每個主角拍照與紀錄,為架構荒野棲地基礎資料而努力著,心裡就好感動。   強勢的蟛蜞菊,頑皮的菁芳草,匍匐前進的野牽牛,模仿風力發電機的水蜈蚣,挺著腰桿的金腰劍,努力爭地的野薑花,清新脫俗的鴨跖草,隨風搖曳自作天然樂曲的麻竹,長在邊坡好視野靜默看著這一切的筆筒樹與野牡丹,以及恣意生長無法一一唱名的禾本科植物,大自然展現了驚人的演替力量,也為這片溼地的每個小生命築起了一個又一個安全的窩。   銀腹蜘蛛躲在角落品嚐著新鮮的小灰蝶大餐,黑眶蟾蜍循著夥伴的路徑大搖大擺地逛著,貢德氏赤蛙努力地鳴叫證明自己的存在,紫斑蝶與青斑蝶的飛舞爭豔,豆娘與蜻蜓逗著夥伴玩著猜猜我是誰的遊戲,五色鳥、竹雞、紅嘴黑鵯及小彎嘴進入濕地菜市場邊覓食、邊八卦著,蚱蜢及螽斯趴在新鮮的綠葉上默默地觀察這一切。人類眼中雜亂的荒草漫漫之地,竟富藏著這麼多的生命。   自然觀察的樂趣,就是用不同的角度檢視環境與人類的關係。若每個人願意放下高等生物的思維,體認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諧共存,融入荒野,也許,這個世界就會少了很多自私與暴力。一沙一世界,一棵大樹即是一個生態系,願,每個人懂得欣賞與尊重這片土地奮力活著的每一個生命。  

我們都是富有的人

2014-06-19

文、圖/楊麗彬(台北分會五股解說員,自然名:鱟) 暮春,生意盎然。   一早,熱情的伙伴已在溼地的貨櫃屋教室集合,準備進行「地球日生態調查活動」。歷年來,荒野台北五股溼地專案夥伴-雨蒼持續進行鳥調,因此我們把重點放在植物記錄上。觀察路線是每週導覽的路線,也就是貨櫃屋後的小徑到河堤,再沿自行車道從成蘆橋下回到貨櫃屋教室。   教室後方的草地,是我們挑戰的第一站。溼地的植物消長快,那些平常不起眼的小草,每當春風拂過,便琳瑯滿目、相互爭豔,個個抓緊時間開花結果,完成世代交替。「書到用時方恨少」,只認得大個子蘆葦和芒草的我,面對這些匍匐的生命,真的毫無頭緒,小小見方就是繽紛世界啊!過程中,不斷出現「這是什麼植物?」「好可愛的花」「健明,快來拍!」「咦?這紫花是……」「咦?那是……」幸好球長、佳玲一一解惑,長得像芫荽的是假吐金菊;像迷你芹菜的是水芹菜;水蜈蚣的葉搓一搓有清香;薺菜有愛心形狀的果實;車前草救了劉備大軍的傳說故事;兔兒菜和黃鵪菜可從葉形做判斷;空心蓮子草的小白花好像乾燥花;雙花蟛蜞菊的黃花兩兩對生、南美蟛蜞菊的黃花是單生到不知名的記為「待查花」等,球長說待查花超過十種以上,我們就得重新練功了。翻圖鑑、對文字、拍照、畫圖、記錄,我們完全沉浸在這片令人驚訝的野地裡。   好不容易往前挪進,小葉灰藋、羊蹄、苦林盤、蘆葦、象草等像老朋友似的,還有遨翔天際的小白鷺、枝頭上的白頭翁等,一一向我們打招呼!正午時分,陽光不時露臉,肚子也唱空城計,但路線只走三分之一,決定後面趕進度,但荒野人的個性你是知曉的,一小片匍匐在地的小飛揚草又引起伙伴好奇,五體投地只為一探花心,微觀下的花朵美得令人屏息。   「一花一世界!」唯有謙卑、柔和,才能靜觀萬物。誠如劉克襄老師說:「自然觀察教我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很容易因餖飣小事而感動和滿足。走進大自然,我好像一個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是的,因為大自然,我們都是富有的人。

環保NGOs 的文化多樣性

2014-06-19

環保NGOs 的文化多樣性 參加2014全國NGOs環境會議暨民間環境國是會議感想 文/錢建文(荒野解說員與推廣講師,自然名:心宿二 )、圖/陳要忠先生(荒野台中第五期解說員 ,自然名:玩不老)   一年一度的全國NGOs 環境會議於世界地球日前召開,今年由台灣生態學會主辦。看到會議場地外東海大學求真廳的牆面上,掛了許多赫赫有名、「戰績彪炳」的環保團體的旗幟,就見證了環保團體的「多樣性」。   為什麼環保團體也需要「多樣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年反對國光石化開法案的過程。有兩個我親身的經歷,在某個團體中,我聽到的聲音是:「環境信託根本沒有用,我們需要的是當地居民的覺醒與抗爭。」在另一團體中,則聽到的是:「在王功餐會中罵總統沒有LP,徹底模糊了焦點,根本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我的看法則是,這兩種策略,都是有意義的。理由是由這些舉動,教育的是不同階層的人民,這就是「因材施教」。在民主法治的社會之中,議題的倡議,爭取的是大多公民的支持。因此倡議就是一種宣傳戰,期待能爭取多數人民的認同。然而每個人的背景不同,資質不同,成長的環境也不同。有的人期望接受學理上詳盡的理性說明,有人則需要簡單明瞭的主張;甚至有人就是徹底的自私自利,只為了圖利自己的企業或政治團體而主張開發,這時就需要有團體施以「當頭棒喝」。有人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禮貌」,有人則主張要直搗惡人的要害。然而一個人或一個單一的團體很難全能地去教育不同的人民,因此就需要團體的多樣性去互補所短。以荒野來說,很明顯的,我們針對的對象是中產階級。在這次會議的動物保護專題討論時,講者提到了由於《十二夜》這部電影,打動了中產階級,才使動保議題得到執政者的重視。因此荒野努力爭取的對象是很重要的。但在另一方面,中產階級有可能是比較自私無感、保守而被動的,因此在某些議題上,就需要由不同的團體來激發群眾,發揮草根性的力量。   環保團體需要多樣性的第二個理由就是,越大的議題倡議,就需要越多的進行策略,大家分進合擊;例如台灣生態學會的強項是生態學的專業、熱血青年的組織、與社會運動的結合;主婦聯盟的強項則是食品安全議題、龐大主婦群的成員;彰化環保聯盟等在地組織,則能深入地方,進行串聯;彰化醫療界聯盟,以專業為背景進行健康環境的倡議;地球公民基金會,組織與議題運動能力強大,在太陽花學運中也發揮了關鍵性的力量;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陳椒華老師長期投入水資源區的保護;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運用環境運動中最強大的法律武器,對抗違法行政的政府;看守台灣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團體,致力於對抗製造嚴重汙染的企業大財團;綠黨以從政方式,努力改變政府;關懷生命協會,二十多年來致力於動物保護。荒野,則是以教育為主,從內心徹底地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進行「溫柔革命」。策略與手段的多樣性,倡議才容易成功。   因為對象不同,策略不同,因此各項議題也就不需要一律由不同的團體採取一致行動。若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我個人的做法是參加許多不同的團體。彰化環盟出版了一本《環保弘法師粘錫麟》,粘老師當年在鹿港反杜邦的運動中,就運用了幾十種策略;四百多天後,就成功阻擋了杜邦設廠。當時運用的策略豐富,從全體鹿港居民的基礎教育開始,到戒嚴環境下的「慶祝雙十國慶」遊行,甚至包車到總統府前舉牌抗議。看了粘老師的書,再看到當因若有不同團體或個人之間的「鷹鴿之爭」,就會感到很好笑:環保團體,怎麼會不懂多樣性的價值呢?   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   環境保育和生態系一樣,各種議題是息息相關的。就像政經無法分離討論,環境議題與整體政治社會都密切而不可分。因此我還有一個看法,就是我們要重新定義「政治」這兩個字。和我一樣的中年人都念過三民主義,孫逸仙對政治的定義,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中國傳統文化,從政領導人群是讀書人最高的理想。然而在過去台灣特殊的背景之下,許多人由於厭惡政治,決定「不碰政治」( 包括我們過去也有「荒野三不」),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中國最大的環保團體「自然之友」,我推測現在的他們也需要小心處理「政治正確」的問題。然而台灣已經發展成公民社會,公民參與議題,已經是一種義務,「不碰政治」的說法不復存在;因為「政治」二字的定義,已經趨向於正常國家的定義。以荒野最大的目標「圈地」來說,就是一種徹底的政治主張;沒有政治的運作,法律的訂定,這樣的主張很難實現。在這次會議的休息時間中,有別的團體的朋友向我抱怨,說她自己也是荒野的成員,但是看到我們只有拈花惹草而已;我就告訴她,現在的荒野已經不一樣了,誰說我們沒有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的議題? 我們哪有「不碰政治」? 只是用的方式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方式罷了,那是因為我們爭取的對象是中產階級。   環保團體無法「不碰政治」的另一個理由是,政治問題是台灣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我在演講土地倫理的時候,都會提到歷史學家林恩.懷特於1967 年在《Science》上發表的《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1一文,他說的歷史根源為基督教文明的一神論。在台灣,我認為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則在於殖民統治者的掠奪心態。要看相關論述,可以閱讀陳玉峰教授的文章。因此在台灣講環保問題,若遇到可受教者,最後都必須講到歷史根源,從源頭處來處理問題,才有可能徹底解決問題。   這次的環境會議中,實際上也到處充斥著「政治議題」:空汙總量管制修法、調整土壤整治標準、開放集水區管制、苗十三線開發、桃園藻礁設置自然保護區、公民電廠、開放賭場等,都可說是需要運用各種團體的各種策略,來共同努力解決的「政治問題」。   公民參與、尊重多樣、分進合擊、永續台灣   公民積極參與公民議題是西方老牌民主國家的常態,期待熱心的公民不再被視為「你吃飽太閒」2。政府,企業,民代,NGO 與公民有何不同?政府會輪替,民代有任期,企業平均壽命十三年;唯一永續的NGO,才會以永續的眼界來做對的事情。在大會中,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老師以「道德政策鐵三角」對抗「管制策略鐵三角」3 的策略,很值得環保團體參考。   人類世界的多樣性與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同樣的寶貴,我們要尊重不同團體的多樣性,容忍不同的理念主張與行動策略;甚至是容忍不合理的批評。荒野推廣教案中,臭青公吞噬青蛇的畫面,告訴我們「天敵乃摯友」的道理。某些團體就是因為獨大太久,就招致腐化的命運。坦然面對批評,尊重差異,容忍歧見,也是環保團體之間應有的基本素養。如此就會更有力地來督促政府把人民永續利益放在第一考量,也更有可能來改變這個世界。   參考資料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 Science, 1967, 155:1203-1207. 陳真,你吃飽太閒嗎? 吳宗憲,道德政策理論之應用:台灣寵物業管理政策之個案研究.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五十四期 民國一○一年六月 第121 ~ 164  

長葉茅膏菜的憂歡歲月

2014-06-19

文、圖/張光宇(新竹分會棲地保育組,自然名:山人)、楊樹森(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   科技文明對人與土地的影響,在21 世紀的當下是福是禍仍爭論不休,回顧過去年代,物資雖然貧乏人與土地間的關聯卻更為自在,而資本集中與科技進步,讓台灣農村在40年之內產生巨大改變,機械化耕作淘汰使用數千年的獸力,田畦面積因機械耕作需求而極大化,間接改變農村地貌。土地重劃讓蜿蜒的溪流被拉直,連接生物棲地的生態廊道逐漸消失。農業從養活人口而轉變成資本主義市場的經濟活動,追求效率的農業因投入更多能量,化學肥料、除草劑與殺蟲劑成為現代農業基礎,農作物產量確實量增加,但也付出龐大成本,農業生態系受到嚴重危害。   五十至六十年代台灣仍以農業為主,當時桃園湖口台地見不到幾家工廠,坑子口一帶(鳳鼻隧道新豐端附近的區域)也不例外。當時農業生產需用到獸力,家家戶戶至少飼養一隻牛,孩童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把牛餵飽,空閒就得牽牛到空曠地去吃草,割草餵牛是另一份額外負擔,小牧童很清什麼季節在哪裡有最佳資源,用最短的時間餵飽牛爭取嬉戲時間。而現在已很難想像當時新豐地區到處見牛隻在空曠地吃草、悠閒反芻及牛背鷺伴牛而行的畫面,夏日午後牧童三五成群在水邊嬉戲,冬天在防風林旁搭起草寮順便烤番薯或控窯兼取暖。農作物收成後,田埂上雜草被牛隻啃食,農作物生長期間田埂上的草不斷被收穫成為牛的飼料,這樣的耕作型態如何需要除草劑,當然無傷於生物多樣性,當下許多認為稀有的植物如田蔥、穀精草及南國田字草等植物,當時一點也不稀奇。   楊樹森老師是新豐人,年幼時加入牧童的行列。在他放牛時,發現牛的啃食會刻意避開一些植物,其中一種植物摸起來像是沾滿黏液。同時他發現「雜草」上面黏著許多黑點,好像是一些蟲,那種會黏人手的「雜草」就是長葉茅膏菜,只是那時的資訊缺乏,問誰也不知那是為何物;再加上當時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沒有人會有閒情雅致去研究那「玩意兒」。雖然不知道「雜草」叫什麼名字,但有一點很清楚地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尤其是溪畔的荒原和田埂最為普遍。   長葉茅膏菜尚未變得稀有前的棲息環境和現在蓮花寺的棲地其實相去遠,二者皆擁有潮濕環境、貧瘠土壤、充足陽光,和叢生雜草扶持軟弱的植株作為共同棲息好鄰居等條件。然而每天面對牛隻的啃食和踐踏,或是割草砍斷植株,這樣重複不斷的擾動模式,卻沒有讓長葉茅膏菜絕種,反而促進它的生生不息和族群的擴張,多得讓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割草和牛隻的啃食,同時對雜草與長葉茅膏菜產生衝擊,但是面對雜草被移除,長葉茅膏菜的種子可以見到陽光,反而提供它發芽的機會。牛隻的踐踏,就有點像是用小型中耕機去翻攪土壤,讓埋在土壤中的長葉茅膏菜種子被翻出來而有機會萌發。看起來,長葉茅膏菜喜歡很習慣這種擾動的方式,或許這就是它在雜草當中求生存的機制。   然而隨著農業轉型為工商時代,國民生活水準提升,蓮花寺溼地周邊區域的公共建設及休閒遊樂設施陸續興建。溼地東邊及北邊大片的雜木林,59年新豐高爾夫球場、60年代陸軍戰車靶場以及79年小叮噹科學遊樂區陸續開放啟用,除破壞溼地上方廣大區域的水土保持,更影響溼地地下水品質。79年至85年之間,香火日益鼎盛而擴大規模的蓮花寺,帶動龐大人潮進入該區域,也引發以休閒和烤肉導向蓮花公園及西濱快速道路鳳鼻隧道路段的興建。這些建設讓新豐和鳳岡地區變得更現代化,但付出代價,是讓原有在該區廣為分布的食蟲植物棲地相繼消失。曾幾何時,長葉茅膏菜竟悲情地被趕到桃園台地的西南端的一座山谷中苟延殘喘。在這裡,雖沒有牛群的踐踏與啃食,卻換來人們無情盜採,及豪大雨來臨時土石流覆蓋、族群頃刻滅絕的危機。   除此之外,隨著台灣化學工業蓬勃發展,廣泛在各地使用除草劑,快速有效地抑制雜草的生長,但也扼殺了長葉茅膏菜的生存,更加速讓食蟲植物從這塊區域蒸發消失,成為食蟲植物的頭號殺手。   荒野由民國87 年接手蓮花寺溼地食蟲植物的保育工作,在分會長劉月梅老師及前後許多志工持續地努力下,讓食蟲植物族群能在這塊最後的天然棲地中穩定地成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能為食蟲植物在蓮花寺溼地建立一個安定的家,它們的伊甸園,不讓它們從台灣植物的名錄中被除名。我們期望將來蓮花寺溼地能被規劃為一個保留區,讓它們永永遠遠地在這裡棲息,成為人們永遠的紀念。  

四季容顏 巴克禮公園

2014-06-18

文、圖/許雅婷(台南分會解說員,自然名:雪鴞) 十二月,一年又將過去,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一年四季不再依據年曆。當我看著花開、聽著蟬鳴、踏著落葉、訪著鳥語走進這座公園開始,四季不再只是冰冷的節氣,它開始有了生命,之於我。   當枯枝滿頭的猢猻木配上色彩繽紛的落羽松、當如細雨落的銀葉花雨遇上霸氣盛綻的木棉、當溫潤如陽的阿勃勒伴著美豔如火的鳳凰花、當小巧精緻的台灣欒樹果佐著優雅宜人的美人舞,我的四季,在這座如實更迭的巴克禮公園裡有了依據。   在這座市中心的公園裡,一個月一次的定觀,一個月一篇的記錄,它的生物多樣性或許遠不及城郊的野地,但它的獨特性卻不亞於其他,原因在於它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與人共存」是它最精彩也最具挑戰性的地方,一年來,它帶給我最感動的不僅僅只有花開時的美麗與落葉滿地下的喟歎!而是看著它緩慢又堅定地迎向更多人,特別是今年,從五月,台南誠品遷移至此後,藝文、書香、綠地三位一體的在此聚合,巴克禮公園,又讓更多人走進它、關注它; 十一月,在公園成立屆滿十週年的此刻,籌劃多時的公園二期也開始進入工程階段。   今天,是今年度的最後一次定觀,望著前方二期飛揚的塵土,我不願想像過去在那片野地裡提著燈籠的暗夜使者,他們哪去了?我害怕知道那些藏身在此的蝶、蛾和眾生,他們去哪了?往前走吧!別再多做停留!只能駝鳥地告訴自己,萬物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   一年了,那個嫌棄我們太吵而搬了家的鳳頭蒼鷹,還有那位良善的啄木鳥醫生和那戶不愛飛翔鍾愛散步的黑冠麻鷺一家子,以及那對膽大心細的黑枕藍鶲夫婦,還有夜裡飛來衝去的蝙蝠們。巴克禮公園,我們人類的公園,萬物眾生的家!對於即將來臨的一年該是值得期待,期待著更多人能透過城市裡的公園意識到,地球不單只為人類運轉,世界也不單只有人類,與「萬物共生」這是所有生物間最基本的尊重,畢竟一個只剩人類的地球,滅絕也在不遠處倒數中。

棲地守護定觀,營造三崁店的未來

2014-06-18

文、圖/林清耀(台南分會棲地組長,自然名:花蝴蝶)   台南分會棲定點觀察與解說棲地,茂林山區廣大,特有的紫斑蝶飛舞,多種動物活躍在林中,豐富的蛙種生態常見於溪水邊。台南市都會區一級古蹟億載金城內外公園為長期定觀,一年四季樹木各有變化,美田舉辦春日花詩茶宴備受歡迎。崁頭山定觀乃由東山區仙公廟後方路徑起,緊鄰曾文水庫集水區,少有人為開發破壞,擁有豐富的生態,放慢腳步觀察動植物,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永康區內三崁店台糖地有自然生長的草本、灌木、喬木等植物,形成多層次複雜次生林,是諸羅樹蛙的棲息地,自2007年發現諸羅樹蛙後,基於大家的努力暫時未被開發,目前仍是三不管的棲地。巴克禮公園內有多種樹木、花草、鳥蛙類與昆蟲,並有溝渠、池塘等滋養物種,不定期舉辦攀樹活動,可讓學童在森林中與大自然有更多的接觸。長期以來,每月舉辦定觀與戶外推廣解說活動,但未能主導保育物種及營造棲地。因此,台南分會極須自然生態棲地做好荒野環境教育,期許大家共同努力。   三崁店台糖地中的次生林是西南部台灣平原森林最經典的代表之一,夏季雨量充沛孕育出生命與物種來,秋冬季節少雨形成乾燥的環境,台灣400多年開墾的歷史中發現此一特殊地景,1908年日據時期建立三崁店糖廠,初期日本人因造景需要,大量種植外來種的庭園植物,因1990年關閉糖廠長年不受干擾,進而諸羅樹蛙有更好的家園。2007年永康三崁店糖廠預計以廣大面積開發建設集合住宅,卻意外地發現了諸羅樹蛙的棲息地,經集體動員搶救後,樹蛙及神社遺址得以保留原貌。   2012年台南分會響應地球日,曾於4月22日號召人員大力整理當地環境,之後,進行棲地靜態解說、園區內種植樹木,並倡導「守護諸羅樹蛙棲地-催生三崁店自然生態公園」,促使地球日活動永續不斷。同年6月5日賴清德市長親臨永康三崁店,與民間NGO團體口頭允諾,未來將會盡力協助規劃自然生態第一公園,使得保育類諸羅樹蛙不受干擾與破壞環境,長久在此繼續生存。台南市政府已將諸羅樹蛙自然公園列入議題,此地可成為國內最重要的諸羅樹蛙棲息地。2013年8月荒野小炫蜂呈交感謝信給賴市長,他提到多年來三崁店得以保留下來,感謝荒野的推動與貢獻,保育活動不僅是成功環保運動,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他擔任立委時瞭解橫跨台南市的鹽水溪,不只是一條普通的河流,沿岸並有生態、文化、歷史在,應優先整治、復育,就任市長後,極積著手許多相關政策,包括於沿岸設置污水處理廠、規劃三崁店為自然公園等。   守護三崁店特有種二級保育類「諸羅樹蛙」棲息地,自然生態公園為最終目標,落實環境保護教育,藉由相關的推廣解說與體驗自然活動,促使三崁店成為自然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活躍其間,期盼更多企業、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及當地居民,共同加入守護三崁店文化自然生態公園的行列。

「統一夢世界」是曾文溪的惡夢

2014-06-18

文、圖/張讚合(台南分會環境培力組長、自然名:河烏) 「統一夢世界」開發案基地於20號省道過左鎮往玉井方向的右側。統一企業以其子公司統樂公司名義,從75年開始,在該處購置三百公頃土地,基本上都是泥岩地質的山坡地,原意在興建高爾夫球場。但因該處係「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自來水法明訂不得興建高球場,統樂公司的高球場申設宣告失敗。88 年起統一企 業另起爐灶,打算在該處斥資百億以上興建「世界級的多功能休閒遊憩區」。98年以其中150公頃作為「統一夢世界園區」第一期基地,向環保署提出第一次環評初審,隔四年在102年7月進行第二次初審,11月第三次,在水資源保育聯盟與台南環保聯盟的反對下,12月環評大會決定打入更嚴格的二階環評。   統一夢世界開發案內容包括:五星級國際觀光旅館、休閒渡假旅館、青年旅館、企業休閒中心等共1800間客房的各式旅館,以及六大主題遊樂設施、休閒娛樂中心、主題餐廳等。一個連高爾夫球場都不得興建的地方,居然可以申請興建如此龐然大物的遊樂設施,不能不說是法律規範的重大漏洞。這種開發案只能依靠有識的環評 委員與環保團體共同努力來擋下。   「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是為了保護曾文溪的水質水量而設置。在曾文溪流經大內與山上間的河段,設有一座「玉峰攔河堰」與「山上淨水場」。山上淨水場從日治時期開始已是台南地區重要的水源地,現在已列為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直到現在仍每天為台南地區供應四萬噸自來水。為確保自來水供應,曾文水庫以下的曾文溪主流、南化水庫以下的後堀溪及鏡面水庫以下的菜寮溪等流域,都劃設為「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統一夢世界」的基地就在這個保護區裡面。它所產生的廢污水會直接流入菜寮溪,菜寮溪匯入曾文溪的地方就是玉峰攔河堰與山上淨水場。菜寮溪流域也是台灣古生物與考古學研究的重鎮,著名的「左鎮人」就是在菜寮溪流域被發現。   曾文溪是目前台南五大河(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中,唯一還算乾淨的河流,它提供大台南地區幾乎全部的飲用水、工業用水與灌溉用水(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也屬於曾文溪流域)。將來台南地區的新水源,包括已決定啟用的曾文備用淨水廠以及擬議中的台南大湖,都要依靠曾文溪下游河段。曾文溪出海口的是國際級濕地,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曾文溪是台南人的母親河,「統一夢世界」卻是曾文溪的惡夢。守護台南母親河是台南政府與人民的共同責任。   統一企業是台南起家的大企業,不應該在家鄉做出損害國土保育的錯誤行為。如果「統一夢世界」順利通過,就成為一個超級大惡例,所謂「統一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的言論會甚囂塵上,全台灣任何位在水源保護區內的開發案都將難以阻擋。既然統一企業打定主意還要進入二階環評,台南的環保團體不能不勇敢站出來強力反對。對於損害國土保育的錯誤行為,台南分會將與台南環保團體共同反對「統一夢世界」開發案。

順著綿延的溪流-珍愛藻礁:小鹿上路!

2014-06-18

文/月光(桃園親子一團奔鹿籌備團導引員)、圖/桃園親子一團奔鹿籌備團小鹿   「順著綿延的溪流,隨著春風的伴奏,我們要去體悟藻礁的美麗與哀愁…」奔鹿小總召『桃花心木』,在三月行前通知裡這麼寫著。而期待探險的小鹿並不知當日的情景將沉痛地刻畫在他們心中,儘管這並非第一次去藻礁,但這次他們決定先探訪嚴重污染死寂區,再前往桃園分會守護的觀新藻礁。「藻礁」是海洋的育嬰房,理當充滿生物鏈底層該有的蓬勃生機,小鹿從觀音工業區旁的樹林溪順流而下,若政府聲稱放流水符合標準「沒有危害」屬實,那應該能在溪流入海處看見該有的河口風光,不是嗎?可惜,首先迎接小鹿的就是如泡沫紅茶般的暗紅色廢水,自汙水處理廠偌大的排流口奔騰而出,激盪出的白色泡沫讓小鹿不禁叫嚷:「誰要來一杯泡沫紅茶啊 ?」玩笑過後,小鹿『海鷗』問:「這樣的水流入海裡,真的沒問題嗎?」   踏著春光,順流前行,仰頭是一片蔚藍,遠處是風力發電機宣告的海岸盡處。春風如此怡人,卻不時有刺鼻的氣味傳來,不知何時,河水竟悄悄變黑了, 且濃得像冬夜裡的燒仙草。小鹿開始談到」「看見台灣」紀錄片裡那紅的、黑的、藍的水,而眼前的濃濁污水竟真的就這樣向海奔去!好奇心驅使小鹿腳步越來越急,腳下的沙和垃圾也越來越多。前頭又傳來驚人發現豬浮屍,其惡臭及死狀令人難耐,接二連三,最後連沙灘上都有,小鹿問:「這絕不會是豬隻來散步喝水,那麼這些浮屍是怎麼一回事?背後又隱藏了什麼問題?」遠處的海天一色是美景,沿著海岸線的綿延垃圾卻慘不忍睹。巨大的風力發電機,成了仰頭時的風景,嗡鳴聲伴著呼嘯風聲,卻顯得格外蒼涼。沙塵滾滾,礁石上一層黯淡,該有的孔隙不復見,只見厚厚的積沙覆蓋,化學腐蝕、染色的痕跡鑿鑿!小鹿試著在潮池間找尋可能的生機,但廣大的海岸邊,一片死寂。   歷經樹林溪口的震撼教育,小鹿往南探勘新屋段,此處是汙染較少,尚能勉強見到紅色無節珊瑚藻的造礁區。雖少了廢水及風力發電機,但前幾年以廢棄物堆成的堤岸和一排排的消波塊仍顯突兀! 所幸,下了堤防,那沙地上大自然的創作已叫人驚艷!小鹿知道要輕步向前,除了不驚擾這些沙地上的小小蟹兵,那累積數千年才有的藻礁風貌,更經不起我們的肆意踢踏。群飛的海鳥不時的齊飛齊落, 證實了此處的生機,小鹿欣喜不已!隨後,各自靜靜找尋一窪潮池,探尋一方天地!珠螺、笠螺、達氏短槳蟹、蚵岩螺、和尚蟹、海星等。小鹿『松鼠』感嘆的說:「人類破壞的速度遠比藻礁生長的速度快啊!」然而,大自然的力量神奇而感人,少一些汙染、少一些破壞,大地之母便又饋以豐足的生命力,一切只怕我們覺悟太晚、珍惜得太慢!   四月小總召『水星』的行前通知寫到:「我們要為5 月4 日珍愛藻礁的活動做準備,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理念,設立觀新自然保留區!」小鹿決定利用海報及自己拍的照片向民眾宣傳這個大活動,他們挺身而出,走向人群宣導這片瑰寶的重要。被拒絕、被提問、被讚賞、被鼓勵,然後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找到自信!而連署單上的每一個簽名都代表一份願意守護藻礁的力量。小鹿『花豹』期許自己往後能面對群眾,宣傳對的理念!對的事,讓人越做越起勁、越做越勇敢!   桃園奔鹿團在活動當天擔任小小解說員,這個小小的亮點,讓我們看到環境永續經營的契機!桃一親子團及友團支援響應的海洋生物變裝秀,更是活動的高潮。孩子們知道救的是海洋生物的家,關心藻礁,還給魚蝦蟹一個乾淨的家。   每個孩子的笑容都令人感動,他們值得擁有更乾淨的未來!這僅存的四公里植物造礁海岸線,攸關台灣北海岸海洋生態體系的平衡,須千年層疊才有現今風貌,無情的摧毀卻只要一夕之間,一夜強酸的排流、一台怪手的開挖,便足以讓一切死寂殆盡!記得有位民眾問小鹿:「最近不是已經立法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了嗎?」五月小總召『布丁鼠』說:「不!那還不夠!我們希望政府能設為自然保留區!」我們知道在這群奔鹿的心中已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也相信「觀新藻礁」的蓬勃生態絕對指日可待!   文/自然名:飛魚 多年前去藻礁 岩石上滿布海星 多如天上星星, 如今只剩下零星苟延殘喘掙扎著留下來 跟我吐露悲慘的命運。   文/自然名:兔子 一座座風車,破壞了自然生態,一片片防風林, 被砍伐殆盡。 原本生氣蓬勃的藻礁,現在卻如此死寂。   文/自然名:芒果 藻礁,如今一片死寂… 人類究竟做了什麼好事?讓原本孕育無數生命的美麗藻礁變得什麼都不剩。   文/自然名:響尾蛇 美麗已「蒙塵」,哀莫大於「新」死!若僅存的四公里新 屋藻礁也死寂了,那豈能不哀。 文/自然名:桃花心木 散去,那海浪上微微的波紋;望去,那一大片充滿生機的美麗藻礁。若我們的公德心,能向漣漪一般擴張出去藻礁便不是一片死寂。   文/自然名:赤兔馬 我,風力發電機,靜靜地矗立在這裡,看見 人類的自私,也看見垂死的海岸,我向藍天 祈禱,請滾滾飛沙帶走我的無奈。 文/自然名:熱火 一條血紅的河,一座座風車,生態正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