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稿】50多個跨領域團體邀請百工百業 「11/1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

2025-10-16

文/ 20251016 為氣候而走聯合新聞稿 圖/ 李宗明 攝   COP30前夕由台灣10個關心氣候變遷的環境團體,發起11/1「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提出「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韌性」、「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三大韌性、11項訴求。氣候變遷造成的劇烈天災和日常生活環境的變化,已經影響百工百業,遊行活動宣布兩週內已高達50多個跨領域團體加入協辦與連署,包含勞工權益、生態保護、原住民族權益、青年兒少、社會福利等團體,主協辦共50多個團體號召更多不同領域的公民團體參與,一齊發聲支持氣候遊行,並召喚更多關心氣候變遷的”百工百業”連署,加入氣候遊行的行列,一起打造韌性台灣。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表示,隨著全球升溫與極端氣候衝擊,勞工正成為氣候變遷最前線的受害者。戶外與高溫作業者長期暴露於熱危害之中,從營造業工人到物流、外送員、農漁民等,皆面臨嚴重的健康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研究指出,當氣溫超過20°C時,每上升1°C,勞工的生產力平均會下降2%至3%。這不僅影響整體產能,也使基層勞工面臨收入減少與就業風險升高。熱中暑與熱衰竭嚴重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急性腎損傷、休克甚至死亡,這些代價,往往由最底層的勞工默默承擔。 黃怡翎強調,在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的過程中,也應落實「公正轉型」,確保減碳與能源轉型不會犧牲勞工權益。在「永續的未來必須建立在體面工作的基礎上」,唯有讓勞工參與決策、共享利益,才能讓轉型真正兼顧環境與社會正義。氣候正義,就是勞動正義。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秘書長 陳旻園表示,從部落出發,我們看見氣候災害不是遙遠的議題,而是時刻發生在我們腳下的現實。馬太鞍溪堰塞湖因連日豪雨多次溢流,洪水夾帶泥沙沖斷橋梁、淹沒部落與農田,造成多人死傷與重大財損——這不是天災,而是長期忽略土地治理的警訊。每當颱風或豪大雨來臨,族人就要面臨道路中斷、糧食短缺、家園被毀的風險。這樣的恐懼,不該成為原鄉生活的日常。原住民族世代以來守護山林與河川,維繫人與土地的平衡;但在國家政策裡,我們常被視為被安置、被補償的對象,而不能與政府並肩的治理夥伴。 陳旻園嚴正呼籲:氣候正義必須從部落出發,捍衛土地主權,不只是守一塊地,更是守護與自然、與祖靈共存的生活方式。政府應該承認原住民族對傳統領域的治理權,落實「自由、事先、知情同意」(the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FPIC)原則,讓部落能真正參與氣候政策、能源轉型及重建的決策。惟有讓部落重新成為治理的主體,社會才可能真正有韌性,從部落出發,捍衛土地主權,落實環境正義——這是我們的訴求,也是我們對未來的責任。   社團法人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暖暖蛇北區小學共學團總召 劉瀞尹說明,暖暖蛇共學以大自然為教學場域,讓孩子從自然經驗開始理解氣候行動,我們帶著孩子走過山海田,接觸腳下的土地、體會四季時令的更迭、敏感環境的影響。劉瀞尹強調,孩子與自然互動,探索中發揮創造力,是一種面對未知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勇氣,更是對自我的認識,也是對土地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環境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引導孩子觀察自然的律則,理解人與環境互依共生的關係。這也是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中「兒少表意權」的具體實踐——讓孩子透過真實經驗與感受,參與討論、表達意見,成為守護未來環境的行動者。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余宜家強調,氣候變遷已是當代最迫切的人權議題,影響生命、健康、食物、居住、文化與發展等基本權利。聯合國提出的「損失與傷害」(Loss and Damage)概念,揭示氣候災害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損失,還包括社區被迫遷離、文化與生活方式消失等無法量化的影響。台灣正面臨更炎熱的夏季、更長的颱風季與更劇烈的暴雨,而婦女、兒童、原住民族、農村與戶外勞工等脆弱群體首當其衝。應對這些損失與傷害,不能僅由政府或專家主導,必須以人權為核心,讓受影響社群能真正參與決策,並考量歷史與結構性不平等,使防災與重建政策更具正義。   台灣河溪網秘書長 鄒明軒表示,我們長期關注台灣河溪生態,並體認到一個嚴肅的現實:國內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政策制定中,「生態系健康」這項至關重要的基礎,尚未獲得應有的關注與政策地位。過去的氣候政策,多聚焦在能源轉型與加強工程型防災,但對於保全與修復劣化的自然生態系,往往被嚴重忽視。健康的溪流能夠自我調節,包括緩衝洪水、淨化水質、調節氣溫,同時孕育能提供綠色碳匯的植被,是我們因應極端氣候最經濟、最有效也最永續的作法。   鄒明軒強調,國際上倡議多年的生態防減災、生態系做法、以生態系為本的調適,以及自然解方等等,都是在提醒保全與修復生態系的健康,是因應氣候變遷重要且核心的策略。然而,當前國內的水患治理仍過度倚重硬體工程,持續破壞溪流的自然結構、限縮溪流所需的空間,反而削弱了生態系本應具備的防減災能力,這是政策上的盲點,也是台灣未來在氣候衝擊下的巨大風險。生態系健康,不只是單純的保育議題,它是氣候安全與國土永續的關鍵基石。 我們期待透過此次遊行,呼籲強化對生態系的關懷,置入下一階段氣候政策的核心之一。11月1日為氣候而走,邀請關心環境保護、自然保育、生態復育的各界人士一起支持參與,一同為生態發聲!     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秘書長廖宏翊表示,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年長的拾荒者常反映熱到無法工作,因此影響他們的收入,甚至有導致拾荒者中暑或使原有的疾病惡化的現象。除此之外,拾荒者往往也是低收入的群體,讓他們即使面對酷熱的夏日也擔憂付不出電費而不願使用冷氣,落入「能源貧窮」的困境中。   廖宏翊強調,拾荒者是許多脆弱群體如無家者、低收入戶、獨居長者等等的寫照。呼籲政府應針對戶外工作落實更嚴格的熱傷害防護法規;加強社區調適設施的數量與包容性;在電價合理化的同時也提供經濟弱勢群體相關的補貼,我們相信一個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才是有韌性的社會。 本次遊行主辦團體強調,在歐洲、日本及韓國的氣候遊行中,跨領域的參與已越來越頻繁,氣候變遷議題影響的是環境、國家安全、世代正義和多元文化的議題。因此本次台灣的氣候遊行也擴大邀請來自勞動、生態保育、原住民族權益、社會福利、障礙者支持服務、貧窮議題、地方創生、宗教團體、國家安全倡議等團體參與。呼籲各界應關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守著升溫不超過1.5°C,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韌性和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   ﹋﹋﹋﹋﹋﹋﹋﹋﹋﹋﹋﹋﹋﹋﹋﹋﹋﹋﹋﹋﹋﹋﹋﹋﹋﹋﹋﹋﹋﹋﹋﹋﹋﹋﹋﹋﹋﹋﹋﹋﹋﹋﹋﹋﹋﹋﹋﹋﹋ 【 遊行資訊 】 一、遊行時間:11 月 1 日(六)12:30 至 17:00 二、集合地點:台北市政府東門廣場 三、遊行路線:起點市府東門廣場 —穿越松壽廣場公園—轉進香堤大道 —松壽路—松智路—信義路五段—市府路—松高路—松智路—終點市府東門廣場。總長2.14公里。 四、舞台特色:以101為視覺背景,採用回收材料、天然植物素材製作環境友善舞台 五、分為三大區域,主舞台區安排議題短講外,也有樂團及脫口秀表演;攤位區由各民間團體組成;親子區安排環境繪本共讀、小小光電工程師體驗遊戲。   遊行官方網站:https://neti.cc/ZmEK9Lo FB:https://www.facebook.com/tw4climate/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4climate/ 連署網址:https://tinyurl.com/4atj36mw   ﹋﹋﹋﹋﹋﹋﹋﹋﹋﹋﹋﹋﹋﹋﹋﹋﹋﹋﹋﹋﹋﹋﹋﹋﹋﹋﹋﹋﹋﹋﹋﹋﹋﹋﹋﹋﹋﹋﹋﹋﹋﹋﹋﹋﹋﹋﹋﹋﹋ 【「為氣候而走 ── 打造韌性台灣」三大韌性主題11大訴求 】 *詳細論述請見底下附件 一、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 1.強化非核減碳目標, 守護升溫不超過1.5°C的世界 2.落實國土規劃與協作,建構公平綠能與氣候韌性 3.善用生態專業與在地知識,共同保護、修復及經營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4.履行兒少表意權,保障青年與未來世代的司法救濟及氣候決策參與權 5.落實污染者付費,促進產業低碳競爭力   二、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韌性 1.減少進口能源依賴,提升全民能源安全與自主 2.百工百業站出來,氣候調適護未來   三、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 1.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支持系統,捍衛地方為本與勞動尊嚴的公正轉型 2.打造最小衝突的能源路徑,深化綠能開發過程民主參與 3.從部落出發、捍衛土地主權,落實環境正義 4.拒絕戰爭加劇氣候危機,停止資助種族滅絕   ﹋﹋﹋﹋﹋﹋﹋﹋﹋﹋﹋﹋﹋﹋﹋﹋﹋﹋﹋﹋﹋﹋﹋﹋﹋﹋﹋﹋﹋﹋﹋﹋﹋﹋﹋﹋﹋﹋﹋﹋﹋﹋﹋﹋﹋﹋﹋﹋﹋ 遊行主辦團體: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綠色和平、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遊行協辦團體: 荒野保護協會、環境正義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河溪網協會、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壯闊台灣聯盟、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五角拌Ngóo-kak、浪人食堂、無家可歸者聯盟、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台南新芽、苑裡掀海風、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行動柴棺龜淨零棄成長推動協會、臺灣社會科學種子實踐協會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臺灣蜻蜓學會、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黑熊學院、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大濁水溪社、大陸社、台灣原住民族青年公共參與協會(陸續增加中…...)   新聞聯絡人  Media Contacts :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 0926010275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黃品涵 0963001150(EN)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石欣蒨0977092517(EN) 地球公民基金會媒體公關主任 陳雅晶0955679070  

晴與雨的童年--特工服務心得

2025-10-09

文/蔡敏玲 〈台北分會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自然名:木棉〉 圖/宋慧芹、江怡萱〈台北分會 特導員,自然名:舞菇、黑眉錦蛇〉 2025.10.09   今年有下不完午後雷陣雨。九月初庭芳啟智教養院這場自然體驗活動人數龐大,連同工作人員共80多人。服務對象是重度或極重度智能障礙,幾乎都無口語能力,甚至無法聽從指令。一旦活動時發生雷雨,這些大孩子淋成落湯雞場面必將失控。     我提議活動設計著重運用童玩,場地更換為南港公園。因為那裏有超大遮陽棚,足以容納百人避雨和午休用餐。棚外綠地宜動宜靜很好運用。 ▲敲拓出心中喜歡的樣子     夥伴們善用了這個場地,五感體驗十分精采。需要的資源只要開口就有人能生出來,學員從怯生生到樂在其中。「風火輪」「大泡泡」連聽不懂指令的學員也躍躍欲試玩到笑開了嘴。而大棚子,如預期發揮功效,庇護烈日下80幾人的午休用餐、品茶和搥染進行。   ▲ 動手做出超級大泡泡體驗       活動結束,下了一陣雨,棚下80幾人候車悠然不受影響,遊覧車約好3點抵達,竟然3點準時雨就停了,直到夥伴收拾撤退。而我,獨留棚下回憶特工無數次經歷應雨而未雨的眷顧,黃昏時刻迎接再也憋不住的傾盆大雨走到捷運站,全身濕了個透。     年紀漸長總是設法避雨,今日返老還童迎上前去;暴雨中回味腳下啪泚啪泚童年。    

從福人步道走出六百公尺之外

2025-10-09

圖、文/陳瑞禮〈台北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雲豹〉   2025.10.09   荒野保護協會維護步道成立十幾年來,一直都在於大崙尾山步道及福州山步道兩條步道中,進行維護、教育訓練、推廣等相關工作。而步道的維護認養必須取得步道的所有權人的同意方可進行施工維護。有些步道是公私共同持有、有私人共同持有、有公部門共同持有,無論公私必須整合可達到步道維護共識,而得到認養許可,才能進行維護,步道認養可說是一道艱難的課題。     大崙尾步道是荒野保護協會所認養第一條手作維護方式步道,乃秉持著手作維護步道精神,融合原始山林環境下進行維護步道。而福州山步道是非常讓人親近的步道,交通便利、坡度落差不大,不管是假日、非假日,步道上經常人滿為患!每月一次的維護步道工作假期(單月大崙尾山、雙月福州山),已將兩條步道維護成較友善的步道。除非有颱風或豪雨帶來更大的步道損壞,平常的步道維護工項工法則趨向於單純與簡單。然而,也有夥伴希望在維護步道的技術上更上一層樓,而在較友善的步道中,會缺少了挑戰性的維護工項與工法可執行,讓維護步道經驗與技術隨之有所停留。大崙尾山認養長度三百多公尺,而福州山認養長度為兩百多公尺!加上其他諸多因素,從幾年前就開始有想法,喊著要走出六百公尺之外,更期望荒野保護協會的維護步道開拓更多的視野,步道維護的推廣,可以陸續擴散到需要的每個角落,也能壤步道維護夥伴,志工生涯規劃中有個適當成長展場,這也是個人在手作維護步道中一直所秉持的永續經營理念。       人常說機會是給予準備好的人,而任何事準備好了再做,就會合乎時宜嗎?不管如何,時機的到來就要努力去把握執行。而真的機會來了!桃園分會棲地組長告知有案子要執行手作維護步道,因地緣關係就近開始協助。2023年四月到了五酒桶山步道勘查,有很多可施作的地方,礙於土地持有複雜、及各方己見難整合。轉於尋求位在永寧里福人步道,七月份和桃園棲地組長、秘書一起安排拜訪了永寧里里長。里長也告知福人步原屬軍事管制區,在1949年解嚴開放後由山友所開闢。福人步道地有許多原先的茶農及高爾夫球場共同持有,持有的後代也模糊不清,要去尋找原土地持有人困難重重!桃園分會這邊還是一本初心,能夠較明確認養契約完成,在施作後衍生不必要的事宜。在拜訪里長過程中,看見我們維護步道誠心,亦無法取得更明確的認養儀式下,由里長最後答應我們可以去維護福人步道,就這樣一個承諾與信任,非常感謝永寧里張里長幫忙與支持。八月份進行場勘,九月份於工作假期方式,由荒野保護協會維護步道志工,帶領民眾開啟了福人步道維護的大門。 ▲2023年福人步道工區位置距離   ▲2023年福人步道工區位置海拔高度與落差圖       福人步道場勘時在入口進來第一個右叉路開端,發現了多條路線,中間還夾雜沖蝕溝,只能用凌亂來形容,也看到許多樹木在步道中枯萎。施工就從入口開始切入,規劃明顯的步道路線出來,在依步道環境施作有砌石階梯、橫木階梯、步道護沿、橫導流溝等工項。從登山口到工區末端在短短兩百公尺內施工,而施工工區不到一百公尺。總共做了十四階砌石階梯、十四階橫木階梯、三個導流溝及一段步道護沿。感謝台北分會步道志工及桃園分會夥伴支援,四梯次的工時達到兩百一十九小時,而民眾的推廣參與也來到一百六十八小時,順利完成工作假期式的福人步道的步道維護。     2023年的福人步道維護過程中,認識許多在地對步道維護非常有熱誠的夥伴,志工在地生根是推廣目標之一。2024年到來必須持續以工作假期方式代替課程訓練,來養成在地的步道維護夥伴。     2024年第一次排定福人步道維護就遇到下雨,原本想取消施作,經討論後冒雨進行場勘。事情似乎有巧合!當天在地熟悉福人步道夥伴出席了,也告知福人步道經常發生意外路段,並帶領當天的勘察,當天也敲定好漢坡路段來施作!好漢坡離登山口約一公里,冥冥中好像搭上了走出六百公尺外的目標。好漢坡路段長度約四五十公尺,落差在約一二十公尺,步道舖面樹根礫石夾雜著,沿路也佈滿沖蝕溝,各種狀況蠻多的,真的會是高張力很強的步道維護施作。就從好漢坡前平台處開始做起。轉彎崩塌地最嚴重地方,以砌石階梯工法來解決,由下而上總共砌了十四階及下邊坡砌石駁坎,總共使用將近一百顆石頭。而樹根與礫石的鋪面中,也以鋪面整理與砌石後有較明顯的步道踏面。經過將近一年的施作,還沒全部完成,夥伴們還要繼續努力,讓好漢坡成為更友善的步道。   ▲好漢坡段施作(施工前與施工後)   ▲邊坡沖刷樹根裸露施工前 ▲橫木護坡保護樹木施工後       生力軍來了,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步道維護志工培訓終於開課了,有了一年的步道維護實習,加上步道的課程應該更容易融會貫通,期待學員們大展身手。福人步道路線多而複雜,目前維護步道路段以擴展約在兩公里內。荒野保護協會步道維護走出六百公尺之外,也在桃園楊梅福人步道實踐,更期待在桃園散播的步道維護的種子開花結果,最後要感謝一年來一起在福人步道維護的夥伴們。 ▲完工後大合照  

人物專訪——《跳吧!小雨蛙》繪本作家黃玉玲

2025-10-09

2025.10.09 黃玉玲老師是來自關渡自然公園的一位志工,她還有另外三個身分:國小教師、三個孩子的母親、其中一個是台灣本土生態的繪本作家! 今天她到早安荒野節目現場受訪,分享這本蛙類繪本創作背後的秘辛!   Q1. 為什麼這本新書《跳吧!小雨蛙》會選擇「青蛙」作為繪本題材?   玉玲老師: 我們在住家附近、甚至河濱公園的草叢裡,常常都能聽到青蛙的叫聲,但大部分人對牠們的認識不多。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有哪些種類的青蛙、習性是什麼,牠們又喜歡什麼環境。 長期在野外調查,深深感受到人類開發對青蛙的影響:比如說,一片充滿雜草的空地可能住著很多青蛙,但如果被開發成停車場,牠們的棲地就消失了;又或者青蛙在繁殖季要回到水邊產卵,途中卻可能被車輛輾斃,這就是「路殺」。 所以我希望藉由繪本,讓更多人了解青蛙,也多一分對環境開發的思考。青蛙更是水質的指標,若住家附近青蛙多,代表環境健康,對人類也健康。   Q2. 為什麼會選擇生態當作創作題材,是因為本身的志工身分嗎?而在志工與生活上的四重身分,如何影響您的創作? 國小老師是甚麼契機,讓您過渡到現在的繪本創作者身分?   玉玲老師: 我的角色很多:志工、國小老師、三個孩子的媽媽,以及現在的繪本創作者。 在志工活動上,除了物種的調查外,也在關渡自然公園從事生態解說的部分,也會在不同場域講故事,其實只要有其他的單位或學校要約我去做生態方面的分享,我也都會去。   而我原本就對繪本有很大的喜愛,從小喜歡講故事給小孩聽。自從後來成為生態志工,發現台灣有許多有趣的生態故事,但坊間、市面上找不到足夠「在地」的繪本,或者是說我覺得它不夠深入,不夠在地。於是決定自己創作。而參加比賽後意外得獎,就這樣一路畫下去。 的確是因為喜歡自然,才開始重拾畫筆,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在畫很多本後,就慢慢的越畫越隨心所欲一點了。   Q3. 為什麼在《跳吧!小雨蛙》裡,選「小雨蛙」當主角?   玉玲老師: 一開始的確一直在斟酌要用哪種青蛙,但最後選了小雨蛙。因為牠在台灣的青蛙當中,體型非常小,但叫聲卻非常大,鳴囊和身體一樣大,非常有特色。 我希望透過牠來鼓勵所有閱讀的小朋友:即使個子小,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與力量,然後呢,如果你繼續向前努力,你也可以變成很棒的自己,就像小雨蛙發出響亮的鳴叫聲一樣。   Q4. 書中描繪的青蛙習性,是否都是來自您當志工時的觀察? 玉玲老師: 沒錯,這些都是長期夜間野外觀察得來的。例如:艾氏樹蛙會把卵產在斷掉的竹筒裡,看起來像一顆顆小水珠。然後每種蛙產卵的方式其實都不太一樣,像是盤古、黑框蟾蜍,可能就會在水田中產下長長的卵袋;樹蛙則會產生像泡沫的卵泡,所以其實每種青蛙的習性、喜歡的環境都不太一樣,有些比較屬於溪流型,像斯文豪氏赤蛙;有些偏好草叢,像小雨蛙只要在草叢就能找到,住家附近或公園裡常常都聽得到牠的聲音。所以藉由繪本,其實也可以讓大家更認識你周遭的青蛙有哪些。   Q5. 除了出版繪本,現在目前有哪些正在進行的保育青蛙行動,或是民眾也可以參加的?   玉玲老師: 在苗栗,每年十月、十一月是斯文豪氏赤蛙的繁殖季,牠們要回溪流產卵,卻必須穿越馬路,常常因此被路殺。志工會舉辦「護蛙過馬路」活動,幫助牠們安全抵達溪流,也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除了當地民眾總會一起參加活動外,我們日常的行為也能保護青蛙:到溪邊或池塘別亂丟垃圾,保持水域乾淨、 上山開車放慢速度,讓青蛙有機會避開車輛,避免路殺、如果你是農夫就更棒了,少用農藥,這些行為其實都可以維護生態。這些小動作不只幫助青蛙,也保護其他野生動植物與整體環境。   Q6. 有看到老師以往的作品,也都是跟生態相關的題材,為什麼會用繪本這種表現形式來推廣自然生態給兒童環境教育?有沒有讀者給過你印象比較深刻的回饋?   玉玲老師: 長期在外面觀察,這些很有趣的小故事是很適合來介紹給學生。如果從小我們就讓他知道,原來生物有這麼多可愛的地方,我覺得他長大就會愛護生態,喜歡環境。那我的讀者很多都是我的學生,給我的回饋真的就滿多的。譬如說,有一個老師分 享給我,他的學生看完《燕子回家》之後,他就在日記上面寫下來說:「哇,原來燕子飛回去南方要經歷那麼多的挫折,那以後我遇到困難,我也要努力的克服。」他的老師給我看到的那⼀天,我心裡是非常的,應該怎麼說,非常的驚訝跟欣喜。我覺得畫繪本最終的目的就是這樣,希望透過這些小小的影響,然後在孩子的心裡有一個小小的萌芽,可是我相信他會一直帶著這樣子的生態觀念,影響他一輩子。這個就是我畫繪本最主要的用意,所以主持人有提到,為什麼要兼具這麼多身分,這樣不會很忙嗎?其實我覺得想做的事情,有時候會太多,但是我們只要好好的安排、把時間規劃好然後善用,你就會覺得,其實是可以做得到的,生活其實會多采多姿、非常有趣,而且很有內容,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會繼續堅持再繼續畫下去!   ▲由小光點出版的黃玉玲老師的另一著作《燕子回家》   因篇幅關係,老師介紹的繪本彩蛋Q&A沒有放出,書中提供真實圖片與遊戲互動,讓孩子了解真實的青蛙生態、比較環境差異,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原生、外來種嬌客!完整採訪請聽早安荒野Podcast   《呱呱呱!生活周遭的兩棲嬌客是誰?feat.《跳吧!小雨蛙》繪本作者&關渡自然公園志工 黃玉玲!》  

「搬戲空,看戲憨」,那做戲的呢?

2025-10-09

文/蕭芳怡〈宜蘭親子團一團志工、劇團雜工頭,自然名:紫芳草〉 圖/大水新娘攝影志工團 2025.10.09 在宜蘭親子團的紫芳草,擔任兩屆大水新娘志工,而她的女兒小果今年繼續挑戰在劇團中的演出。讓我們一起看看在活動參與中,荒野親子團志工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吧!   緣起   已經忘了哪一年,看見劇團招生,雖然自己也蠻熱愛戲劇的,但肢體不太協調,又不喜歡社交的我,還是猶豫了一下,畢竟要在台上展現自己,會怕!在某次團集會上,看到劇團大人和小孩的共創演出,深受感動!後來親子團夥伴邀請,就和孩子一起加入了劇團。   生命自有出路,戲劇也是   還記得第一次在利生醫院選角排練,某些演員無法來排練,母女三人就頂了幾個角色跟著念本,第二次排練,就準備選角登台!當時我和孩子無法置信:這樣就可以了嗎?接著,就是線上re戲,然後就登台演出了!對於要了解大致細節流程的我來說,劇團的隨興一度讓我有點難適應,但每次排練修本,雖然看起來2266,但節奏和流暢感不對,也沒在輕易放人。   第一次的戲劇經驗,我體驗到演戲節奏的重要性,排練次數雖然不多,但找到節奏好像也有模有樣..還記得演出後看著劇照,有一張小女兒的照片令我印象深刻,那是攝影師捕捉到小女兒在後台透過布幕看向舞台的表情,那種眼神發亮,完全被舞台吸引露出的笑容,深深的感動著我…   自從那一次演出後,小女兒正式成為小花老師和劇團的鐵粉。接下來,就是小女兒造三餐的反覆詢問:什麼時候要演戲?於是媽媽我就同綑綁標跟著走了幾場演出。   ▲回顧2024大水新娘的美照   大水新娘之奇幻之旅   「大水新娘」的緣起是劇團導演小花策劃的52甲濕地藝術節的項目之一,當初我以為自己就是跟著孩子參與演出,支援雜工罷了!第一次線上會議後,我記得自己在電腦前深深的,深深的吸了好幾口大氣!那句:「 真的可以嗎? 」的驚嚇感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接下來,就是拉拉雜雜的婚宴細節及劇本共創。   是的,你沒看錯! 大水新娘是場沉浸式劇場,戲劇成分濃厚,但婚宴和新人都是真的,除了要排戲,婚禮細節樣樣都要到位,劇團夥伴不只是演員,還要當婚顧合力完成這場婚禮!最重要的還要跟在地社團合作,重現道地的儀式文化!   可能老天也想要來尬一腳,活動當週颱風來了!當時為了怕颱風把裝置藝術52甲浮島吹走,只能先做防颱準備,把浮島拆解搬到岸上。我們一群志工穿著準備丟棄的衣物,走入我們從未想過可以"走"下去的溼地。   進入大池後有一句話可以精準形容,就是「無法自拔」!還記得我和親子團的夥伴因為泥灘移動困難,忍不住相視苦笑,一群人在忽晴忽雨的天氣下合力完成搬運浮島,那既荒謬又奇特的經驗讓人永生難忘!婚宴前兩天宜蘭大風大雨還放了颱風假,52甲淹水淹到連路都沒了,可是婚禮當天颱風走了,原先設定在濕地旁進行的辦桌婚宴到底要不要繼續?   婚宴當天,雨有一陣沒一陣的,但大風吹到總鋪師說火都點不著,怎麼辦桌? 萬能導演小花立馬聯繫社區活動中心,吃桌演出改到室內場,解決了刮風下雨的大難題。原以為活動改至室內場,濕地藝術的意義連結好像少了幾分,沒想到老天自有安排!中午過後,宜蘭雨停放晴,原本稍嫌濕熱的午後,因為早上的降雨反而涼爽許多。鴨母船的迎娶隊伍在大池上聚集,新人在大池中證婚,這一切看來如夢似幻。原來不只婚宴是場沉浸式劇場,整個執行過程的戲劇化,也是演出的一部份啊!!   再來一次?   原以為去年的大水新娘已經是我志工生涯中辦活動的頂峰,沒想到今年初夏,我看到了小花的未接來電…「嘿!紫芳草! 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們今年打算辦第二屆濕地藝術節...」 「What?! 要確定耶!」我彷彿聽到自己又再深深的吸了好幾口大氣…。     我與演戲 文/小果〈宜蘭親子團一團小蟻,紫芳草的女兒〉     我覺得參加劇團超好玩,因為可以很放鬆,   第一次參加的時候,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只排練過三次,就上台了!很可怕。   我很喜歡表演,是因為我喜歡變成要演的角色,好像變成別人的感覺。我也喜歡在台上把自己變的很不像自己,所以2025年的角色就完全不像我,因為她就是吸血鬼!希望以後可以再演。  

荒野30 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特刊》

2025-10-09

---在這裡,感受真情,看見希望,開始行動--- 文/姚綺娟〈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組組長,自然名:小飛魚〉   2025.10.09 \  線上閱讀《氣候變遷特刊》/   為什麼要出版《氣候變遷特刊》?   在氣候變遷的陰影下,極端高溫、暴雨、乾旱與火災,早已不再只是遙遠的新聞,而是我們生活的日常。當災難一再發生,焦慮與無力感也常常浮現:我們能做什麼?個人的力量是否太過渺小?   然而,我們深知,真正推動改變的力量,往往是來自無數願意點亮微光的人。正因如此,我們在荒野30周年推出了這本荒野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特刊》。   這本特刊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報告,而是一份「有溫度的紀錄」,就像一盞燈,帶領大家看見希望,啟動行動,並且相信:每一個選擇,都能為地球的未來寫下不同的篇章。   我們的四大氣候行動 節能生活 節能是從日常細節做起,把小動作變成習慣。當節能不再是「刻意去做」,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時,每個人都能成為節能達人。 食農教育 我們相信餐桌上的選擇,就是氣候行動的起點。從認識在地食材,到推廣低碳飲食,每一次的分享,都是讓更多人看見「吃」與地球的連結。 樹木碳匯 樹木不只是綠蔭與風景,更是調節氣候、維繫生態的重要解方。守護一棵樹,就等於守護一份未來的碳存款。 循環零廢棄 別再「用過就丟」,換上能重複使用的環保物品。物盡其用,把廢物變資源,讓資源在循環中發揮最大價值。 這些行動雖然看似微小,但真正的改變,正是從這樣的日常一點一滴、日復一日累積而成。   荒野志工的特色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推動,而荒野志工最獨特的地方,不在於知識的厚度,而是那份真誠的熱情與持續的付出。他們不是為了名利,而是因為對自然、土地與下一代的愛。   許多人在加入前,從未想過自己能影響別人;但在一次次的實踐中,他們發現自己的微光也能照亮他人。於是,有人多年如一日走進校園與社區;有人用溫暖陪伴一期又一期的新進夥伴成長。正是這些真誠而持續的行動,讓氣候行動的路途不再孤單,而成為一場彼此守望、共同前行的旅程。   這本特刊也是一封《邀請信》   這本超過130頁的特刊,承載的不只是知識與紀錄,而是一種信念與行動的證明,凝聚了無數志工的心血。我們希望你能從閱讀中感受到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邀請你參與我們,和成千上萬的荒野志工一樣,成為那束照亮未來的微光。   \  線上閱讀《氣候變遷特刊》/

聰明用電,享受節能好生活

2025-10-09

文/林君蘭〈氣候變遷委員會召集人,自然名:二葉松〉 圖/氣候變遷委員會 2025.10.09     現代化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了,各式各樣的電器產品豐富了我們的居家日常,而台灣向以供電穩定、電價低廉著稱,無形中養成大家不太在意用電浪費的現象,對於能源短缺的我們而言,是很大的問題。   荒野長期關注環境永續議題,很早就投入節能教育活動推廣,並自2012年起,每年計劃性地執行節能志工培訓及推廣活動,透過生活化的教材和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傳遞節能減碳綠生活的概念及行動建議,對象遍及各年齡層,每年實施場次逾百場,觸及民眾超過2,500人次。       在長期的推廣經驗中,我們發現民眾對於能源、發電方式、電價政策等公共事務已經越來越熟悉,反而對於個人(家庭)的用電情形了解得很少。大部分的人對於各種節能資訊都能朗朗上口,卻不知道自己家裡每天平均用電幾度,也說不出各種家電的具體使用情形,當然也就不容易針對用電浪費的地方進行改善。為此,荒野以電費單作為教材發展教案,帶著民眾一起看懂電費單上又多又複雜的資訊,回家以後藉由電器盤點和電器使用記錄,追蹤家人的節能作為與電費的關聯,自然而然形成自家的節能生活。     用自己做得到的方式節電,只是聰明不浪費就能省荷包,已經有非常多人受惠,非常歡迎大家用以下任何方式加入節能好公民:   申請節能工作坊 參加節能志工培訓 11月15日到榮星花園公園參加好玩的節能手法分享嘉年華會

聽你,聽我,你我同是寶貝 -- 特工坊培訓心得

2025-10-09

文/江怡萱〈台北分會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自然名:黑眉錦蛇〉 圖/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楊松育、廖欣娥〈台北分會 特導員,自然名:椪憩、白千層〉   2025.10.09     「特工聽起來好酷,能透過實際服務更認識身心障礙者,感覺這正是目前只做身心障礙行政工作的我需要的呢!來看看受訓期間……哇!這訓練在不算長的時間內就能上完!太棒了!就是這個了!」     瞻前不顧後的我,就這麼傻傻地報名了。受訓的一個月加上之後兩次實習期間,聽到許多特工前輩們娓娓道來的分享,是把自己投入其中、在每一次的服務經驗裡堆疊出荒野特工坊的醍醐味,讓這條路不知不覺就走了好遠、好久。這其中的奧秘實在太令人難以想像,雖然未知的恐懼讓人害怕,但停下腳步就無法迎向黎明了。那麼,做,就對了!      終於輪到自己上場磨練的第一場實習,服務對象是威廉斯氏症者及親友,地點在大安森林公園。威廉斯氏症候群是因第7對染色體特定區域缺失所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易有心血管疾病或因肌肉張力低而造成運動協調能力較弱……前輩們細心安排講習使我們在概念上先認識他們,但終究是資料,遇上像我這樣沒有任何自然特殊體驗帶領經驗也不是解說專家的素人,活動前說有多緊張就有多緊張。然而聽說這些好威寶貝們最喜歡唱歌,在聽覺體驗可以玩什麼呢?經驗豐富的前輩分享運用不同大小或數量的植物種子製作成樂器,讓好威寶貝跟家人們邊敲邊唱吧!從〈當我們同在一起〉到〈孤勇者〉,現場大家一起唱起歌來歡快投入的模樣,連路人也忍不住駐足聆聽啦!有位孩子一聽說在公園裡有長條形的阿勃勒果實,更興致勃勃地拉著爸爸開始尋找,一人撿了一根。知道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真是聰明啊!當天還有親子共同撿拾自然素材排出曼陀羅、製作葉拓袋,更有夥伴導覽簡介了大安森林公園,讓好威寶貝跟家人們忘了一整天活動的疲累,玩得不亦樂乎,結束前依依不捨地說:「下次有活動我還要來!那會看到你(們)嗎?」這群孩子的單純美好,療癒了我們每一個人,忘了自己付出的同時,卻是獲得最多的時刻。   ▲好威天使組成《大自然樂團》                第二場是企業 ESG 行動,協助華邦電子帶領平日幫忙員工視障按摩的盲朋友進行自然體驗,達到雙向的交流關懷。這次活動在新竹,來自不同縣市的特工夥伴除了要事前場勘、線上會議,更要先帶領企業員工在室內先體驗一遍,這種挑戰和第一次實習截然不同。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身心障礙者的類型、需求五花八門,幸好特工坊最擅長的團體戰,每個人上台20-30分鐘,著實大大降低對菜鳥如我的身心壓力。   ▲模擬視障者看不見的感覺,了解視障者所面對的挑戰     活動當天我和梅花鹿分別擔任觸覺及嗅覺關主,本來想規劃運用五感認識兩三種公園裡的樹種跟果實、還要加上配對遊戲,結果總召前輩老鷹說我想得太多太複雜了,事實證明,老鷹是對的!盲朋友會細緻地觸摸果實每一個突起、每一面帶來的不同觸感,或沿著葉脈往上觸摸、一點一點地在他們心中描繪著視覺無法容納的心像。     當擁抱大樹時、或嗅聞芳香萬壽菊茶香時,那份全然的專注,彷彿時間靜止一般,也讓我們好想把時間再撥慢一些、再慢一些……有位參加者說:「自從離開學校(畢業)後,再也沒有這種(自然)體驗了。」這天,我們收穫三倍感動開心的神情與笑容,來自擔任隊輔的企業夥伴和盲朋友,還有老天爺用溫暖晴天關愛我們的開心感動呢!   完成了訓練課程及兩次實習,很感謝前輩的陪伴與支持,結合知識性講授、演練及實際上場,塑造了多層次的學習體驗,相信未來十年磨一劍的心法,也會繼續傳承下去。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身心障礙朋友的人生,他們也無從得知沒有這個障礙的生命會是如何,但他們不再是「身心障礙者」這五個無感的存在,在大自然裡,不分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我們能做的,就是讓生命遇見生命,聽你、聽我,陪伴彼此,走進大自然的美好相遇。   ▲平常服務企業夥伴的身障朋友,在這天成為被服務的對象   ▲引導盲朋友,聽樹的心跳 ▲歡迎加入2026特工培訓,一起走進大自然的美好相遇   ============================= 邀請你成為他/她的天使,點我報名▼ \  台北分會 第十一期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 訓練工作坊】/ 預定培訓日期:2026年7月 \ 了解更多威廉斯氏症 /  

一群被貼上標籤的天使--特工服務心得

2025-10-09

文/劉乃瑋 〈台北分會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自然名:北極燕鷗〉 圖/楊松育、陳淑華〈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椪憩、日月星辰〉 2025.10.09 被貼上標籤的天使     你曾在公車上,餐廳裡,捷運站,遇到過或許肢體不便,或長相特別,或舉止異常、頻頻發出怪聲的朋友嗎?還記得當下你心中浮現甚麼念頭?低能、智障、危險人物?真可憐、悲劇?     曾聽過公車上一段親子對話,孩子問媽媽:「那個人長得好怪,會發怪聲,還流口水,他是白癡對嗎?那會傳染嗎?」 ▲威廉斯氏症的天使們樂於與人接觸且熱愛音樂 上天的禮物 : 我的「特殊」緣分     9年前,我帶著家人及孩子加入荒野,歷經北七親子團,烏來解說組,在去年,因緣際會知道荒野原來有一個成立20年的特殊工作教育小組(簡稱:特工),懷著忐忑期待的心情,我報名參加並完成第十期的特工培訓。   雖然還是特工菜鳥,但也已陸續服務過一些不同障別的天使(ex: ADHD、自閉症、重度智能障礙、威廉斯氏症、視障肢障等)。這個奇妙美好、雙向受惠的過程,讓我打破過去的無知偏見,開拓生命視野,學習到另一堂生命功課,並領受上天賜予的這一份特殊的愛與溫暖。 ▲服務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特工們生動的自我介紹 輪椅上的小芳   最近一次服勤,我認識一個笑容很美的女孩。   小芳是坐在輪椅上的女孩,重度智能發展障礙,無法行動,不會說話,只能用簡單動作表達情緒。   她的生命有一段無法言說的傷痛,年幼時母親燒炭自殺,父親是南北貨運司機,無法照顧她,於是她來到了庭芳啟智教養院,一住就是一輩子。她的世界很小,最遠的地方就是機構的院子,她的輪椅推到哪裡,她的世界就有多大。   9月初秋的這天,因為有華邦電子的經費支持及荒野特工們的出動,她終於能跟其他人一起出遊了。在南港公園大半天的活動中,她因全身癱軟,無法挺直坐立,所以幾乎都低垂著頭,我也未曾能看清她的臉。 初見她時,我習慣性地先貼標籤…嗯,無法行動也不會說話,所以應該有「嚴重認知障礙,應該不知道我們在說甚麼」,「看來今天活動無法參與」等等。     一整天的體驗活動充實精彩,當活動即將結束,大家互道別離之際,教保員突然大聲問她:「小芳啊,今天好多荒野志工姐姐陪妳出來玩,妳有覺得開心嗎?」此時,整天未曾抬過頭的她,居然緩慢吃力地撐起頭,看向我們…   喔…我終於看清她的臉了,原來是一張有著大大、亮亮眼睛的秀氣臉龐啊,她看著我們,突然咧開嘴,露出兩排牙齒,從喉嚨用力發出幾個模糊不清的聲音,然後大咧咧笑了開來!   喔,原來她都是知道的,她有融入我們耶~ 那一刻,那抹笑容真像是穿透厚厚烏雲,忽然映射在草地上的一束燦爛陽光,耀眼無比,我當下心中有一股暖暖,甜甜的東西流過,那是種奇妙的幸福感!   我撕下心中初見她時貼上的,那些自以為是的標籤,換上另一張,上面寫著:輪椅上的小芳,有一張全世界最美的笑臉… ▲特殊自然體驗的一天 當你遇到特殊天使時…..     記得某位前輩說過:「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缺角天使」。   是啊,我們何嘗不是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限制與障礙。這些特殊天使其實和我們一樣,都在為自己的生命努力著,只是他們還得先跟自身疾病及障礙對抗,再加上社會不時投來的誤解眼光,甚至歧視對待,所以他們的生活往往過得比我們一般人更加地沉重、吃力而辛苦。   下次有機會遇到這些認真生活的天使及他們的照顧者時,請您記得帶著一雙溫暖、尊重的眼光,多給予一點理解及包容,那極有可能是他們那一天接收到最棒的禮物了。   想送自己一份美好的生命禮物嗎?想改變看世界的眼光,幫助別人也豐盛自己? 恭喜你!最新一期特工培訓(11特)預計將在明年7月開跑囉!   期待在特工世界中,我們都能逐漸被滋養成一個更開放包容,更有能量,更有溫度的大人,讓自己由內而外、蛻變成一個慢慢癒合的快樂小圓圈吧!   ▲每次的服務不只是幫助別人,也豐盛自己的內心   ============================= 邀請你成為他/她的天使 \  台北分會 第十一期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 訓練工作坊】/ 預定培訓日期:2026年7月  

從荒野到婚禮戲台,走進大水新娘的奇幻世界

2025-09-11

文/林芳如〈宜蘭親子團志工,自然名:樹懶〉 2025.09.10   如果有人叫我參加了一場只見過新人兩次面的婚禮,而且第二次見面就是婚禮當天,我想我可能會從此把這個人當作拒絕往來戶!   一開始知道大水新娘也是因為去年的濕地送行者工作坊,去年全身浸入濕地的大突破讓我踏入全新領域,也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奇怪的點,但身處在這些人中,自己的奇怪也顯得不這麼奇怪了。   全家大小加入演員的行列,也是始料未及,上台演出的機會相當珍貴,每一次的出場都是為了最終完美的演出,但腳本改到最後一刻,道具一直到演出當天都還在製作,每次排演完都真的很想問自己,這樣真的可以嗎?   而在婚禮當天,看到群組中落落長的工作清單,我嚇得冷汗直流,一群人在利生醫院集合後便開始依照分配開始處理各項工作,紫芳草和水鹿兩人邊做,還要邊解決其他工作人員的問題!在這樣緊張與忙碌的狀態下,通常小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要吵大人,才是最佳保命方式!   但每次參加不管是親子團的活動也好,或是這次大水新娘的籌備,大人們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刻,孩子們也總是跳出來詢問「有沒有要幫忙的地方」,不同年齡的孩子依照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大人們的信任交付下就能順利完成,路標製作、迎親隊伍的獅頭、婚禮小物的卡片與綁繩、52數字牌,甚至連戲劇演出,我都還要對著獅子以及小果喊聲「前輩好」想來都覺得有趣。   在這場「濕地奇緣:大水親娘的狂想曲」的沉浸式婚禮中,讓人搞不清楚,出場致詞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新娘的阿姨,而被點名起來說菜的又真的是阿舅本人嗎?「爆尪淨新娘」 跳出來的妖怪們也各顯神通犧牲色相演出,搭配著辦桌總鋪師的好手藝,大家一起成就出最刺激的表演!   有句話說「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在這場婚禮中,不管大人或小孩,都當了一回瘋子和傻子,我們是演員也是觀眾,我家的小藍莓演完戲後,手捧飯碗嘴咬著筷子也擠進觀眾席中一起看著下段演出,頗有古早鄉下的看戲熱鬧氛圍,傳統的文化在藝術的創新裡被重新點亮,不僅是重現了六十年前的時光,更像是讓記憶與創意相遇,編織出一場屬於現在的奇幻。   小雛菊說:「演戲雖然有點緊張,但享受在裡面,就不會緊張了,你如果喜歡這件事就會享受在其中,我在演戲中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我很開心」一直到快寫完心得的現在,我還是在想自己當天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望著照片中連貓臉妝都還沒卸就睡著的小藍莓,答案好像也不是這麼重要的了 ,或許,生活本來就像一場沒有劇本的戲,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角色,既真實又帶著幻想。 ▲樹懶與女兒小雛菊一起演出貓咪幫   我們彼此都很享受其中,參與了一場笑到流淚、熱鬧無比的沉浸式婚禮。那一刻,我們像演員一樣投入,卻也像觀眾一樣驚喜,才發現生活不僅是現實,有時也挺奇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