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

珍惜水資源 319牽手守護曾文溪

2016-03-15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包括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南分社、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組成「守護曾文溪聯盟」,以世界水資源日為發想,並結合玉峰堰解編等台南在地議題,推出「守護曾文溪系列活動」,並於3月19日舉辦319手牽手守護曾文溪。 環團表示,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年度報告警告,世界各國都有嚴重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到2025年將會造成2/3的世界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國家,到2030年全球可用的淡水資源將減少40%,全世界將陷入水資源危機。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每年的3月22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而今年(2016)世界水資源日的主題為「水與就業」,凸顯水資源與就業兩者具有改變人們生活的影響力。 環團表示,系列活動包括3月5日(六)上午10點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南站(南市裕農路360號)舉辦的講座,邀請陳椒華老師分享13年來守護水源區的豐富故事。3月12日(六)上午9點由環球科大教授張子見在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南市東區裕農路288巷15號)分享守護濁水溪的運動經驗。 另外,319手牽手-守護曾文溪則於3月19日(六)於上午9點40分在大內橋上手牽手守護曾文溪,隨後並舉辦曾文溪巡禮。曾文溪是台南人的母親河,守護曾文溪,大家一起來!詳情可洽臉書「2016世界水資源日─守護曾文溪系列活動」。

荒野保護協會 踏查台東野溪記錄現況

2016-02-15

報導媒體:客家電視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的野溪調查小組,幾十位成員,從2014年10月起,每個月都實際走入台東的野溪記錄野溪現況,並將一年多的踏查結果,與公部門討論,希望在治溪工程與環境生態中,找到最大的平衡點。  河道原本是比這還寬的,我覺得我們調查,需要去思考這件事情,為什麼公部門要花這麼多錢。  寒風細雨中,十多位荒野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的成員,穿著雨鞋,順著台東卑南鄉的,萬萬溪溯溪而上,有的成員抄寫著所見所聞,有的則是拍照記錄,第一次參加的學童,對於平日少注意的溪流狀況,更是感觸很深。  學童 廖宸陞:「看到那個很多野溪都被破壞,覺得滿可惜。」  一年來,野溪調查小組的足跡,踏遍了東海岸十多條野溪,從一張張相片,可見這些罕為人煙的自然野溪,卻因為公部門的整治工程,反而阻絕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空間。  野溪調查小組成員 魏嘉俊:「垂直移動,牠們回溯,迴游廊道的阻礙,橫向部分也會有讓動物無法親近的狀況,這個都是我們工程,對於動物的影響。」  除了觀察與紀錄外,這群人日前也試圖用手邊資料與公部門對話,尋求更好的野溪整治方式。  野溪調查小組成員 方正儀:「透過這樣子去認識溪流的環境,然後我們透過這樣的瞭解,我們有資料,我們來跟他溝通,我們實際看到的,希望去影響水保局改變一些以前比較不當的作法。」  每個月進行一條野溪的調查,並逐步建立資料庫,野溪調查小組希望能建立與公部門的對話窗口,在工程起始前,給予相關建議,避免工程造成不可逆的生態浩劫。

守護黑面琵鷺棲地,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2016-01-22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黑琵棲地不開路!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高雄市政府要在茄萣濕地開闢1-4號道路,茄萣當地居民不服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19日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 本案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至於法官判決的理由,要等收到判決書後才清楚詳細判決內容。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到場聆聽判決的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謝宜臻、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皆表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建議市府不宜開發這條道路。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然而高雄市政府卻在2014年7月17日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並在環評結論中提出但書,要求開發單位「於1-4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此外要將1-1道路南區變更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應在二年內完成施工,屆時1-4道路始可動工。以及每年黑琵棲息的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保育團體批評,這樣的決議匆促,並未解決黑面琵鷺棲地遭毀的疑慮,然而高市府旋即開始進行施工作業,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決定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不過,工務局已於去年開始動工,進行1-1道路南區的公15濕地公園,預計濕地公園完成後,就要開闢1-4道路。 國家重要濕地  開發影響層面大 根據律師提出的訴狀指出,高市府針對茄萣1-4道路的環評審查不切實,不僅環說書資料不齊全,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都未經委員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當天有條件通過。且律師指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認為高市府罔顧環評法的規定,環評結論應予以撤銷。 而最重要的是,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且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於生態影響範圍大,本來就應採取迴避原則、採用替代路線,市府卻以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不過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經做到實質審查,並且決議附帶條件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 經濟效益差、耗費社會成本  濕盟呼籲花媽堅持環境價值 聽了法院判決後,鄭和泰表示,為黑琵擔心的壓力終於減輕了。謝宜臻則認為,環境權已是普世價值,尤其面對黑面琵鷺這種一級保育鳥類,且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應該避免開發行為,市政府在考量補償措施之前,就應先採用迴避策略,而非破壞後再補償。 況且這條道路實際開闢的經濟效益,也一再遭到質疑,為了開闢一條900多公尺的道路不僅效益不大,反而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 濕地保護聯盟呼籲高雄市政府尊重法院判決,不要繼續1-4道路工程,尤其民進黨已重新執政,希望陳菊能堅持當初創黨的環境價值(註),不要破壞環境,並能維護司法尊嚴,停止工程。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有超過200隻黑琵來此棲息渡冬,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有150多隻。鄭和泰說,接下來正是賞鳥的好時機,茄萣生態文化協會每週六、日都在茄萣濕地的八角亭進行賞鳥解說。 ※註:民進黨黨綱第六點:維護生態環境。匡正過去破壞生態環境之經濟掛帥政策,確立生態保育及生活品質優先之原則。有關自然資源的開採及利用,化學物品的生產及使用,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開路破壞茄萣濕地 高院撤高雄市府環評 高雄市茄萣溼地是黑琵重要度冬棲息地,高市府前年底以人口增長、交通需求為由,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引發環保團體及居民抗議,質疑市府環評草率,環團、居民提出撤銷環評的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撤銷環評。 高市環保局長蔡孟裕昨說,尊重法院的意見,待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合議庭認為,高市府通過的環評審查結論是屬於有條件通過環評,會議紀錄並未記載表決方法、結果,且參加人未依環評委員會的要求提供完整資訊。 環評會又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相關周遭計畫予以考量,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規定。 合議庭指出,道路開發對環境有無重大影響,是否需進行二階段環評審查,高市府環評並未充分斟酌,認定環評結論判斷違法,裁定撤銷環評結論,全案可上訴。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等環團昨呼籲市府放棄上訴,不要開闢該道路,以保全茄萣濕地的完整性。 環保局綜計科昨天表示,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是行政計畫,為指導方案,環評委員有據此審酌。 因環評委員會屬合議制,會議紀錄有列出討論結果,若有必要,會附表決方法。 茄萣濕地是台灣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紀錄到200多隻黑琵到茄萣度冬,但市府前年通過的茄萣區1-4號道路工程開發案,道路延伸茄萣區莒光路南段947公尺,將濕地一分為二,引發破壞水鳥、環境生態的疑慮。 但茄萣區公所在專案審查期間表示,當地居民有超過7成認同要開路,以貫通茄萣區南北,有助觀光、交通。環團則認為就算開闢道路,也無法吸引遊客,反而破壞生態。   報導媒體:中央社 反對開路 茄萣濕地護黑琵生態區 高雄市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今天向市府喊話,希望市府順應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勿再提上訴,才能免於茄萣濕地被1-4號道路的開闢分割成兩處。 為了保護茄萣濕地免被道路工程分割,居民提起行政訴訟,市府被認定違反行政程序,撤銷市府環評結論;不過許可市府可以上訴。 市府環保局長蔡孟裕今天表示,將等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方式。他指出,市府依程序推動環評,過程合法,去年7月環保局審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因為原計畫有修正,所以還要再進行環境差異評估。 市府工務局長趙建喬指出,長約947公尺的1-4號道路工程已進入細部設計階段,工務局依程序辦理,等環差通過就發包興建,工程概算約新台幣1億元。 鄭和泰說,以目前茄萣濕地的道路動線而言,根本沒有新闢1-4號道路的迫切性,當地沒有交通壅塞的問題;截彎取直闢1-4號道路,只會節省車行時間約90秒,他促市府尊重司法判決,還給生態候鳥優質的棲息地。 茄萣濕地是台灣可以欣賞候鳥最南的據點,每年約有近300隻的黑面琵鷺到此過冬;因為茄萣濕地有豐富的生態和魚類,因此吸引很多賞鳥客,市府還配合環境整理,設賞鳥據點,已成假日的熱門景點。   報導媒體:蘋果日報 守護黑面琵鷺 法院撤銷茄萣濕地開路環評 高雄茄定濕地是近年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但高雄市政府在前年通過開闢1-4號道路並通過環評,引發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不滿,認為市府倉促開發勢將破壞黑面琵鷺棲地,因此提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昨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應撤銷原環評結論。仍可上訴。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理由認為,茄定濕地名列國家重要濕地,政府卻沒有完整的保育計畫,而高市府計畫開闢1-4道路前,並未提供詳盡的資訊給環評委員,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均未經過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中通過。 此外法院也認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表決方式已違反環評法相關規定,因此判決將環評結論撤銷。 12名提告居民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若照市府計畫開發,濕地會被切成「丁」字形,整個濕地也會因為道路開發消失不見。他希望高雄市政府不只不要再上訴,而是應該徹底打消繼續開路的念頭,「這條路其實只有九百多公尺,可以節省用路人多少秒數?根本沒有意義啊!」   報導媒體:自由電子報 茄萣濕地闢路環評 高雄市府敗訴 爭議多時的茄萣濕地一之四號道路(銜接莒光路)開闢案,因在地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 此案可上訴 市府尚未表態 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還沒收到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不知敗訴理由,要看判決具體內文,清楚法官撤銷理由後,再決定下一步。 法官認為,市府通過環評審查結論,屬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但會議紀錄未記載表決方法及結果,又未提供完整足夠的資訊進行環評審查,加上該次環評會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中,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認定所做判斷自有違法,判決高雄市政府敗訴。 茄萣居民分成贊成和反對兩派,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和濕地保護聯盟認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性,市府不宜開發一之四號道路,建議不要再上訴;崎漏里長邱美麗則痛批這項判決沒有道理,將嚴重阻礙地方發展。 茄萣濕地已成為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的第二大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市府於前年七月十七日通過環評案,環評結論並附有但書,要求開發單位在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一之一號道路南區將變更為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二年內完工,屆時一之四號道路始可動工,每年黑琵棲息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反對濕地開路的茄萣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委託律師詹順貴提出行政訴訟,主張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也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生態影響範圍大,本應採迴避原則、尋找替代路線,市府卻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做到實質審查,決議附帶條件,並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

亞洲水泥橫山場開發化整為零?環保署:需合併環評

2015-12-17

報導媒體: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半世紀前,亞洲水泥在新竹縣關西鎮開闢「橫山場」,炸山挖礦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和工安意外是許多在地居民的夢靨,本以為礦廠開發會隨著民國92年橫山場熄燈而落幕,沒想到時隔12年,亞泥有意在橫山場周圍再開闢礦場,數十位關西鎮金山里、玉山里和錦山里的居民擔憂歷史重演,在今天環保署審查礦場環評計畫時,特別北上進行抗議。 四分子捨石場問題未解決 泥流入農田、校園 遠東集團所擁有的「亞洲水泥」在民國49年曾於新竹縣關西鎮的帽合山開闢「亞洲水泥橫山場」,炸山挖礦後廢土便往北側溪溝推,逐漸形成今日面積大於30公頃、海拔約480公尺的「四分子捨石場」。 這個捨石場規模之大一直是地居民的夢靨。在關西鎮金山里擁有一座柑橘園的老農戴阿宏指出,2012年曾因一場暴雨導致四分子捨石場崩塌,有些泥流就沖進他的柑橘園,那年他幾乎沒有收成,但沒想到亞泥提出的事後補償竟是300包水泥,從此不聞不問,「那是我的私人土地,亞泥沒跟我買,怎麼可以侵占我的土地。」 曾在亞泥礦場工作的羅政宏則提到,四份子捨石場不只造成當地地下水文改變,擋土牆與道路龜裂,由於捨石場下方不到300公尺距離就是金山里,過去便曾發生過土石流沖進錦山國小和金山里聚落的狀況,「宛如小林村第二!」 環團:三礦場相連 業者卻分切三案規避《環評法》新規 亞泥橫山場後來隨著70年代政府的水泥產業東移計畫,在92年正式熄了燈號,當時為了保護西部礦源還在關西鎮一帶劃設「石灰石礦保留區」,但經濟部2年前將新竹縣轄內2個保留區都予以解禁,隨後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洲水泥的礦權申請陸續通過,成為外界所稱的「西部復礦第一案」。 環保署今天下午連續審查「羅慶仁等所領臺濟採字5645號」、「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領臺濟採字第5640號」兩案,再加上近期將送件的「羅慶江所領臺濟採字5647號」,這三個礦場基地幾乎相連,又都專為亞泥供料,就連加工運輸器材也都共用,業者卻拆開來分送審查,遭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抨擊有規避《環評法》之嫌。 據了解,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洲水泥三案面積分別為28公頃、26公頃和26公頃,合計共約81公頃,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強調,民國88年亞泥曾提出一個單一礦場申請案,面積廣達116公頃,這次範圍和當年申請案差異不大,僅排除捨石場和羅慶仁和亞泥間的地質問題區,如今卻切成三案分送審查,恐有規避《環評法》的嫌疑。 今年7月新修正通過的《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第1款指出:新增探礦、採礦工程面積達50公頃以上,就應該直接進更嚴謹的二階環評審查程序。地球公民基金會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一致認為,本於法令的規範,環保署應該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要求三案併審,直接送交二階環評,進行實質審查。 除此之外,綠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詹順貴直言,像亞泥案這類高耗能產業根本不該再開發,而就其觀察亞泥財務年報,其2011年到2014年約有3成的水泥和熟料都外銷他國,今年亞泥更預估外銷數值提高到148萬噸,但目前送交環保署審查的三個礦場案最多只能創造在地就業約30人,究竟是在為台灣創造什麼經濟利益? 亞泥關西復礦爭議大 環保署環評委員自提併案審查 環保署下午先進行「羅慶仁等所領臺濟採字5645號」審查時,還未進入實質討論,席間便有環評委員提出程序問題。環評委員游繁結提到,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泥三案相距不遠,無論是空氣或噪音的影響都有連動關係,不應拆成三案分別審查。 接著專案審查小組進入閉門會議討論,最後做出「三案應合併評估」的決議,送交環評大會討論。至於三案是否併案進入二階審查?也將由環評大會討論。 對此,亞泥新竹製造廠廠長邱志宏僅表示,勉強接受這個結論,畢竟這是環評委員的意見。

荒野綠校園 南大附聰建構生態校園

2015-11-26

報導媒體:中央社 在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陳秀雅校長與荒野保護協會老貓(范明哲先生)等人的多方奔走下,促成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老貓、光蠟樹及荒野台南分會會長黑琵一行約10人來到南大附聰,進行第一次的荒野綠校園講習與實務操作,帶給學校一個全新的思維,讓教職員對環境的維護及如何永續經營校園生態有更深一層的體認,也希望藉由師長指導學生們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及如何進行資源節約與再利用,讓還給荒野、環境保護的觀念得以萌芽茁壯。 本次活動,首先由荒野保護協會的老貓簡介將校園還給荒野的概念,後由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明靜說明荒野協會的朋友們,在數次討論後對於生態池設計的看法與構圖;接著由妙妃介紹如何以植栽凹穴(rain gardens)讓水可以滲到地下,以進行水資源的再利用與水土保持。光蠟樹則對校園開放式蝴蝶園植栽的規劃,以及如何選取適合南台灣的誘蝶植物給予明確的指導與介紹。最後則是實地操作演練,由老貓親自示範如何製作友善環境的樹箱,並讓教職員們親自操作,學習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讓校園環境生態自行恢復調節功能。 南大附聰表示,有別於一般學校的蝴蝶園都是將蝴蝶關在園裡,荒野協會指導該校以對環境更為友善的方法,採用開放式方式,讓孩子們可以更親近環境,與自然更加融合,讓孩子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讓學習與生活結合,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大山背梭德氏赤蛙 2千多隻創紀錄

2015-11-06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十月間辦理新竹縣大山背梭德氏赤蛙護蛙任務及蛙況調查,這是護蛙任務第七年登場,志工們統計今年出現二千四百五十二隻赤蛙,蛙況是歷年之冠,可見當地生態保育相當成功。 「今年我們不但護蛙,而且還先改善了梭德氏赤蛙棲地旁的山溝,讓赤蛙的生活環境更友善,也因此增加了牠們的存活率。」荒野協會新竹分會會長劉月梅很感謝今年護蛙志工的積極投入,不但大家爭相報名當赤蛙過馬路的「導護志工」,還有人幫牠們「清水溝」,更周延的護蛙任務果然展現了更好成果。 根據護蛙志工的統計,在十月晚間過馬路到大山背野溪交配產卵的梭德氏赤蛙,公蛙有一千七百六十三隻、母蛙有五百二十四隻、難以辨別的有四十一隻、發現時已死亡的有一百廿四隻,總數為二千四百五十二隻。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從二○○九年開始護蛙時,就同步展開蛙況調查,當年記錄到的赤蛙數量為六百卅三隻,隔年成長到二千零九十三隻,之後一直都是維持在一千多隻,直到今年才又突破到二千四百五十二隻。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表示,從民間發起的這項大山背護蛙生態保育活動吸引官方跟進,當地設有全台唯一的護蛙道路標牌,而且護蛙成果聞名國際,連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保育志工今年也來觀摩。 延伸閱讀:幫青蛙過馬路FB專頁

荒野保護協會 培訓鯨豚保育志工

2015-11-02

報導媒體:聯合報 荒野保護協會今天在台南市舉辦鯨豚保育志工研習營,請獸醫師傳授志工搶救鯨豚技能;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楊瑋誠在救生池教導志工抱著海豚標本,模擬抱著受傷海豚頭部時,千萬不要壓住牠的氣孔、眼睛和嘴巴,要從胸鰭後抱住,讓海豚可以正常呼吸,也不會看不到感到不舒服。 這場鯨豚保育志工研習營吸引100餘名學員參加,主要是20歲至40歲間大學生、上班族;成大教授王建平退休前,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聚集全台了解鯨豚的頂尖獸醫師,培訓志工;王建平說,他退休後仍會持續協助保育鯨豚,並培圳更多志工來關心可愛的海洋生物。 志工學員成大電機系碩士2年級學生洪家駿說,上研習才知道在沙灘上發現擱淺鯨助時,先不要急著把牠推回大海,先打118通知海巡署,海巡署連絡獸醫師到場研判傷勢,再決定是否可野放,或是需要後送救援。

幫青蛙過馬路 撲滿募款23萬元

2015-11-02

報導媒體:聯合報 聯合報9月報導荒野保護協會「幫青蛙過馬路 志工修築石溝渠」新聞,見報後吸引近200位民眾捐款23萬多元認養後續行動,昨天荒保協會在護蛙行動現場,舉行捐款授證儀式,也盼讓愛護自然生態的觀念永續留存。 橫山鄉大山背地區是台灣特有種「梭德氏赤蛙」棲息地,每年10月繁殖季牠們紛從大山背山林穿過馬路,到大寮溪上游溪邊產卵,新竹荒野保護協會連續5年安排志工夜間護蛙,今年更投入施作石溝渠,協助「蛙兒」打造延續生命的安全路。 荒保護新竹分會秘書長張靜珠表示,長200公尺、寬1公尺的石溝渠,利用石頭堆砌,過程全靠人工,缺人也缺錢。分會裡的5個親子團透過豬公撲滿募款,加上聯合報披露新聞後引發善的回響,前前後後共累積198人捐款總額達23萬多元。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長劉月梅說,很感謝社會大眾的幫助,讓石溝渠能順利完成,結餘款也將作為未來認養大山背地區費用,志工們也會持續用行動保護這裡的自然生態。 參與捐款的學童江承愷說,很開心能夠透過存下零用金參與護蛙行動;學童楊宸懿指出,過程中學習到如果人類一直破壞環境,動物就會消失的寶貴觀念。 家長謝志飛認為,參與護蛙活動不光只是實質的金錢投入,同時也讓孩子懂得日積月累存下零用錢,除了落實儲蓄的觀念,讓他們知道自己也能幫助這個社會,讓生態保護觀念深植於心。   延伸閱讀:幫青蛙過馬路FB專頁>20151101活動相簿

五常國小 為公園找回螢火蟲

2015-10-23

報導媒體:聯合報 北市五常國小校園因臨近榮星公園,學校教師常利用榮星公園內的生態池進行教學,不過近來因外來種入侵、水質汙染等,讓螢火蟲數量大幅減少,校方於是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一方面進行螢火蟲的復育,另一方面也帶領學童,認識螢火蟲生態。 五常國小學務主任王丹建表示,榮星公園是天然的自然教室,平時會帶學童到榮星公園,認識公園內的樹種、生物;榮星公園濕地生態區內還成立螢火蟲復育區,由五常國小認養,讓學童可以認識螢火蟲生態,學習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王丹建說,過去因螢火蟲的棲地遭到破壞,加上光害等因素的影響,榮星公園很難看到螢火蟲,因此校方舉辦螢火蟲復育活動,今年9月還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一同打造螢火蟲的家。 只見學生除了認識螢火蟲生態、棲地營造,同時也進行螢火蟲幼蟲野放。學生參與螢火蟲復育時,都會拿到一小碗螢火蟲幼蟲、田螺,學生要把螢火蟲輕輕的放入水中,而田螺則是為螢火蟲準備的食物。 五常國小學童何宜潔說,之前逛公園時,都會看到一小點、一小點亮亮的燈光,「我一直以為是燈泡」,經老師說明後,才知道原來是螢火蟲。 五常國小學童郭芷君表示,現在很多人都亂放生巴西烏龜、吳郭魚等,巴西烏龜會把螢火蟲的食物田螺吃光,也會吃掉螢火蟲幼蟲,讓榮星公園的螢火蟲都消失了,很開心能參加螢火蟲復育,為榮星公園找回螢火蟲。

環保署環境資源特展 推動全民資源循環

2015-10-20

報導媒體:經濟日報 環保署日前在台北市華山文創產業園區舉辦永續福爾摩沙環境資源特展,以「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理念為主題,與國內外業者響應搖籃到搖籃設計(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將資源循環利用,希望業界未來能使用100%再生能源來製造產品。 環保署副署長符樹強表示,我國推動6R的成果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許多歐洲國家資源回收的成效還不及我們。未來政府將更加強能源、保育、水等環境資源永續發展,並融入國人日常生活中;以及加強綠設計、綠市集、綠食尚、綠再生、綠能源、綠新地等6R的宣導,國人對我國推動資源永續利用應該要更有信心,並且全力的配合。 環保署廢管處在園區內光點咖啡時光廊舉辦五場下午茶咖啡環保講座,邀請業界知名創意設計、節能低碳綠生活專家,與聽眾面對面暢談綠生活的經驗分享,由於主題活潑、氣氛輕鬆,吸引現場不少親子共同聆聽,場場幾乎爆滿。 講者輔大教授蘇瑤華表示,企業對產品創意設計與環保資源的關係,重點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讓事情有多少轉變的翻轉思考;台達電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宋竑廣以輕鬆易懂的影片,介紹日本民眾自然地會將節能、省水、循環利用的觀念融入生活中;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則以愛地球、樂生活的環境理念和聽眾經驗分享;歐萊德公司副總張貴仁以綠色企業責任為出發點,說明歐萊德從產品原料、製程、到產品包裝,如何利用資源循環生產及對使用者的影響;台灣綠領協會陳重仁則談高雄氣爆災區後第一棟房屋綠色拉皮的重建過程,不少聽眾表示自己就是高雄人,感同身受,與講師互動熱絡,場面溫馨。 環保署攤位展出C2C創意競賽得獎作品外,還有認識6R對對碰互動遊戲及贈品送給闖關成功的民眾,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增進環保相關知識,使環境資源自然而然融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