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

別讓垃圾污染海洋 38師生行動淨灘

2015-10-13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新北海岸線綿延120餘公里,但大量人為垃圾充斥,讓海灣不再美麗;板橋江翠國中8位老師帶著30位學生於八里「挖仔尾」發起淨灘行動,1天撿了140多公斤的垃圾,其中最多的是塑膠碎片,學生們直呼驚訝,更說要用實際行動,讓塑膠垃圾在美麗海灘消失! 荒野保護協會於2009年起,每年9月「國際淨灘日」都會在各地舉辦淨灘行動;江翠國中生物科老師紀慧玲本身是荒野保護協會成員,也把淨灘理念帶入校園。 紀慧玲說,近年海洋被人為垃圾污染越來越嚴重,「淨灘」是珍愛海洋的具體行動,除了撿拾海灘上的人為遺留垃圾,也透過分類、記錄,提醒學生反思這些垃圾的源頭,進一步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 翠中學生們為了淨灘行動,先接受3週環境教育課程,再由老師帶領踏上海灘,觸目所及除了颱風過境遺留的漂流木,還有大量容易被埋在沙堆裡的塑膠碎片,甚至有大型廢棄輪胎。 8年級學生陳宇翔表示,撿到最多的是塑膠袋、保麗龍、各式瓶蓋,覺得海洋嚴重遭人為垃圾污染,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江翠國中校長郭月秀表示,這次淨灘服務學習,除了實際把垃圾帶離海灣,也透過講師介紹海洋危機,包括海龜、海鳥等生物因誤食塑膠垃圾死亡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海洋垃圾污染嚴重性,用行動守護海洋。

諸羅樹蛙公園現蹤 荒野保護協會按讚

2015-10-10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保育類諸羅樹蛙在「香湖公園」現蹤!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自九月起到香湖公園生態調查,初步發現諸羅樹蛙、虎皮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保育類蛙種,等同生態未遭破壞指標,不過公園位於市中心,志工擔憂民眾休閒、運動恐影響生態環境,建議市府分區管理,避免樹蛙棲息地遭破壞。 市府建設處長陳育仁表示,香湖公園施工以來,就減少人工介入,「不動」就是保護生態最好的作法,包括落葉也是自然的土地養分,只會做簡單環境清理,但公園不能不開放民眾進入,將持續觀察生態變化,如有必要,會與保育團體討論研議管理辦法。 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蛙調組長鄭宏毅說,九月時有蛙調成員在公園發現諸羅樹蛙而展開調查,另還發現外來強勢蛙種「亞洲錦蛙」幼蛙、成蛙約十四隻,不過初步觀察未發現有生物競爭情形。他說,只要生態改變、沒有樹木,諸羅樹蛙就會消失,能在市中心發現諸羅樹蛙,覺得「很神奇」,期盼民眾提升保育觀念,不要為了環境整潔就砍除雜木、噴灑化學藥劑等。 前天,荒野保護協會志工也到香湖公園移除五百株外來有毒植物「銀膠菊」。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長李冰丹說,銀膠菊、亞洲錦蛙等外來種會影響原生動植物生長環境,荒野保護協會會持續調查,也提醒民眾這些外來種有微毒,勿自行徒手移除、捕抓。

專家獻策/賴榮孝:夏至關燈文化 激發參與

2015-10-08

報導媒體:聯合財經網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昨(7)日表示,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相關政策,但節電計畫的真正推動需要民眾的使命感和參與感。在新一波台灣面臨的能源課題中,不僅需要專家,還需要行動家,在生活中落實節電的理念。如何激發民眾在生活中的參與感,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 賴榮孝說,2005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台達電子基金會首度辦理夏至關燈倡議行動,希望創造「冬天吃湯圓、夏至要關燈」的台灣文化。現在則與國際同步,在每年3月舉辦關燈一小時活動。 他指出,中央政府4月已啟動「自己的電自己省」方案,希望能夠達到一年節電2%的目標。錢撥下去了,但是成效並不好。 賴榮孝認為,成效不佳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沒有長期規劃,只做一年,不像南韓有完整的短中長期計畫。如果只做一年,就沒有考慮願景,一年其實很快就過去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計畫的推動沒有觸發民眾的使命感和參與感。舉例來說,「新北電癮節」的標語很有創意,但不如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的標語來的讓民眾有參與感。政府如何觸發民眾的參與感,還可以再加強。 賴榮孝建議,政府應該展現決心和企圖心,面對當前的節電議題。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智慧節電2015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天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論壇邀請到經濟日報總編輯于趾琴、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能源技術領域資深科學家艾倫·梅爾、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南韓首爾大學環境研究學院能源研究所教授尹順真、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前來進行演講會談。

幫青蛙過馬路 志工修築石溝渠

2015-09-29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新竹縣橫山大山背梭德氏赤蛙,屬台灣特有種生物,每年10月繁殖季,牠們紛從大山背山林穿過馬路,到大寮溪上游溪邊產卵,新竹荒野保護協會號召志工,投入施作石溝渠,協助「蛙兒」打造延續生命的安全路。 「眼看10月到了,200公尺石溝才做了一半」新竹荒野保護協會主任秘書張靜珠說,施作的石溝渠,長200公尺、寬1公尺,利用石頭堆砌,過程全靠人工,遇雨天就沒辦法施作,且人力、資金都缺乏,進度嚴重落後。 搭建石溝渠,主要因當地舊有的山溝被流水侵蝕,出現山溝壁裸露及山溝底層挖深,對梭德氏赤蛙來說,是一條坎坷路,阻礙牠們到安全棲息地,今年6月曾向縣府反映,官方要用水泥填補裸露的山溝壁,但水泥易造成生態破壞,今年3月底,號召青年、志工,參與手工堆石,打造石溝渠。 新竹荒野保護協會去年也由蛙調小組計畫,建置地下涵管,讓青蛙「走地下道」到對岸溪流,不必冒著遭車輾壓的危險過馬路,但後來發現,地下涵管太黑暗,還有許多蛇類,蛙兒們不敢走,仍選擇橫跨馬路,因山溝壁損壞,越過馬路後,還有坎坷路,因而決定建石溝渠,協助青蛙回家。 張靜珠說,目前每周一、三、五和假日,都有志工來幫忙,大夥需將山溝挖開,清除雜草和崩落的溝壁落石,再接力搬運石塊,依序放進山溝中,並注意高低差,方便蛙兒利用,過程費時耗力,平均一人、半天,只能做一公尺。 新竹荒野保護協會也連續5年安排志工夜間護蛙,幫蛙兒安全越過馬路,抵達六寮溪上游,今年更修築石溝渠,協助梭德氏赤蛙,也為當地生態保育盡心力。 延伸閱讀:幫青蛙過馬路

糟糕了! 「亞洲錦蛙」入侵香湖

2015-09-18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嘉義市第二大公園香湖公園本月底開放,園區動植物生態多樣,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副會長楊勛凱帶蛙類調查小組日前進駐,發現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感到驚訝憂心,因錦蛙數量蔓延比沙氏變色蜥快,趁還能移除要趕快動作,一但族群穩定就處理不了,將危脅棲地原生種蛙類生存。 「外來種亞洲錦蛙是三棲蛙類,生命力超強!」嘉大附小前代課教師謝君偉去年帶學生到雲林調查,發現錦蛙會爬樹還會下地及挖洞,有毒,天敵只有眼鏡蛇,雲林遭錦蛙入侵數量龐大,黃金蝙蝠館展開研究移除計畫,嘉義毗鄰雲林,不及早移除早晚會淪陷。 「哇!北香湖出現亞洲錦蛙,糟糕了!」楊勛凱與蛙調小組夜間到香湖公園內的北香湖調查,10日晚間發現1隻亞洲錦蛙,是否群聚還需時間調查確認,蛙調小組將與生態專家莊孟憲教授持續記錄監控。 謝君偉指出,亞洲錦蛙有群聚行為,繁殖期從3月到10月逾半年以上,是適應力強的外來種,會對雲嘉保育的諸羅樹蛙等本土蛙類產生威脅,建議可以在錦蛙喜歡躲藏地點設置陷阱,運用其喜歡躲藏遮蔽物,顏色偏好黑紅與群聚特性來移除控制數量。 市府建設處長陳育仁說,樂見保育團體保育公園動植物生態,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危害現象,會持續關切。

復育螢火蟲 榮星花園迎接火金姑入厝

2015-09-18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 榮星花園 迎接火金姑入厝 為讓城市的公園再現點點螢光,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與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初開始,帶動地方改造螢火蟲的棲地,且在志工的協助下,成功進行人工繁殖,15、16日於台北市中山區榮星花園公園野放,螢火蟲復育計畫又再向前一步,預計最快明年4月就可看到螢火蟲身影。 北市公園處指出,榮星花園生態池具豐富生態環境,本就有自然分布的黃緣螢族群,但為保護螢火蟲的棲地不受破壞,去年起展開生態調查、規畫生態池復育工作;今年1月,清除水中淤泥和危及螢火蟲生命的外來種,並種植風箱樹與棋盤腳,以利螢火蟲生長。 在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志工吳加雄的努力下,替黃緣螢成蟲進行人工繁殖,且順利孵化,15、16日先由在地居民親手野放50隻幼蟲,公園處也特別舉行「火金姑入厝典禮」,歡迎螢火蟲回到舒適的環境。 公園處表示,預計最快明年4月可見到螢火蟲閃耀公園的景象,而2年內會再進行3次野放工作,維持螢火蟲數量的穩定成長;也呼籲民眾不要餵食魚類和放生其他生物至水池內,才不會影響水中生態,讓螢火蟲得以在都市裡永續發光。 另外,復育計畫的二部曲和三部曲,分別在木柵公園萃湖、大安森林公園上演。7月已動員百名志工,至僅存幾十隻螢火蟲的木柵公園,合力堆疊土堤,保護萃湖中的原生物種,打造適合螢火蟲的棲息地;而原本沒有螢火蟲的大安森林公園,則是規劃藉由引進北部地區的原生種,來進行復育計畫。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復育火金姑 榮星花園野放 台北市明年四月可見螢火蟲漫天飛舞!北市公園處去年起在榮星花園進行螢火蟲復育工作,昨、今兩天分別舉辦「火金姑入厝」野放活動,邀荒野保護協會、附近學生、里民,親手野放螢火蟲。明年四月,螢火蟲繁殖季時,榮星花園預計可有一百隻螢火蟲綻放熠熠亮光。 中山區的榮星花園生態池為舊時瑠公圳遺址,適合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生長,當地里長陳德賢回憶,五年前,螢火蟲繁殖季時,曾有兩千隻在公園內漫天飛舞,螢光點點照亮夜空,但無奈後來棲地遭破壞,螢火蟲漸漸消失。 為重現熠熠螢光,北市公園處去年起,在榮星花園進行生態調查,並規劃生態池復育工作,今年一月更與荒野保護協會、附近學生、居民攜手進行棲地改造、移除外來種。目前榮星花園已有初步復育成果,約有十隻黃緣螢在生態池中活動。 此外,去年九月,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博士吳加雄採集黃緣螢成蟲進行人工繁殖,現已孵化出幼蟲,公園處於昨、今兩天舉辦「火金姑入厝」野放活動。 昨天首場的「火金姑入厝典禮」約野放三十隻黃緣螢幼蟲。荒野保護協會、當地里民、志工、學童小心翼翼地將幼蟲以滴管取入小杯內,再輕倒入榮星花園生態池畔。今天下午二時至四時會再舉辦第二場,同樣野放三十隻。 明年四月可見百隻黃緣螢飛舞 公園處圓山所股長柯少雄表示,待明年四月幼蟲長大後,有機會可見百隻黃緣螢飛舞。另外,為確保黃緣螢族群穩定成長,明年四、五月及九、十月繁殖季時,還會再陸續野放幼蟲。 另外,公園處長張郁慧表示,除了榮星花園外,木柵萃湖、大安森林公園、象山中強公園、富陽公園等五處公園也正展開螢火蟲復育計畫。 北市大地處土石流防治科長黃添進也說,明年四月除了榮星花園外,水車寮步道、竹子湖也可見「黃緣螢」,另外,大溝溪畔步道、虎山步道以及文山指南溪,則可見陸生的「紅胸黑翅螢」。   報導媒體:國語日報 北市五常祝福野放 幫火金姑入厝 荒野保護協會昨天在臺北市榮星公園舉辦歡「螢」回家──火金姑ㄟ灶腳翻新(歡心)入厝活動,位在社區內的臺北市五常國小,有三十名三至五年級學童參與螢火蟲野放與祈禱,希望螢火蟲平安長大。   榮星公園的生態池過去是螢火蟲棲地,但隨著城市開發,螢火蟲漸漸消失。這次野放的螢火蟲是黃緣螢的幼蟲,學童一手拿著杯子盛裝幼蟲,一手還裝著螢火蟲的食物——田螺。五年級學生李易容說,第一次看到螢火蟲幼蟲,本來以為跟成蟲差不多,事實上不一樣,像毛毛蟲。三年級邱榮彥則說,除了了解螢火蟲怕光外,也學習到公園不能餵食松鼠,食物渣會吸引老鼠破壞棲地。   在荒野保護協會帶領下,學童小心翼翼的將幼蟲慢慢倒入生態池。四年級郭芷君說,祝福螢火蟲順利長大,不被外來物種傷害。現場也提供湯圓,邱榮彥說,終於了解入厝吃湯圓,代表著全家團圓。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復育螢火蟲 榮星花園打造新家 台北市螢火蟲棲地遭破壞,為復育城市螢火蟲,北市工務局結合荒野保護協會,選定中山區榮星花園的生態池,從今年初進行一連串的復育工作,打造適合城市螢火蟲居住的新家。昨天迎接50隻黃緣螢幼蟲「入厝」,志工們還組成螢火蟲守護志工,輪班守護閃閃發亮的火金姑。 荒野保護協會預估,最快今年9月底、10月初,民眾就可看到少量螢火蟲現蹤。但要看到大量螢光蟲閃火爍,則要視螢火蟲復育情形而定,明年4月到5月可望看到初步成果。 「想要實現家旁邊就有螢火蟲的生態。」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分會長張菁砡說,榮星花園位在瑠公圳支流的尾端,生態水池有湧泉挹注,水位穩定,但因民眾任意放生魚種、丟棄垃圾,破壞生態,協會希望能復育螢火蟲棲地,讓北市螢光再現,住家旁就有豐富生態。 公園處實地調查,發現榮星花園生態池有許多外來動、植物,圓山公園管理所主任楊淑惠說,池內有許多泰國鯉、巴西烏龜等外來種,外來植物則有銅錢草,銅錢草生命力強、長得也比較高,會壓迫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 今年1月開始,荒野保護協會號召志工,穿著雨鞋踩進生態池,一筐一筐清出池底淤泥,外來魚種也在志工們努力下排除,讓水質恢復清澈,同時也放入螢火蟲愛吃的餌食田螺。 公園處也找來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博士吳加雄,協助榮星花園生態復育,在今年4月分別採集兩隻公螢火蟲、十隻母螢火蟲,易地繁殖,現在已孵化出50隻螢火蟲幼蟲,公園處、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們,分別在昨天、今天野放。 張菁砡說,志工們非常用心為螢火蟲打造一個水質乾淨、不受光害影響的新家,「是以幫初生嬰兒準備嬰兒房的心態」,希望螢火蟲們能喜歡榮星花園生態池這個新家,未來預計在兩年內野放3次,讓螢火蟲族群可以穩定成長。  

2015國際淨灘行動 高雄台東率先起跑

2015-09-18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 知本淨灘減塑 撿垃圾340公斤 響應國際淨灘日,台東、高雄分別有淨灘活動,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13日下午邀請300多名大人、小孩到知本溼地海灘淨灘,共撿了340公斤垃圾;高雄中油公司永安液化天然氣廠、海洋事務推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民眾們一起見習環境教育課程。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以「對知本溼地清塑」為主題,在昨天邀請台東縣野鳥學會、大卡地布部落和台東醫師公會聯合舉辦淨灘活動,並利用「台灣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逐一登記撿拾到的棄廢物種類與數量,以行動達到「減塑」目的。 「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塑膠垃圾要多久才會腐化?」,昨天下午3點,知本溼地的沙灘上來了一群「小螞蟻」、「小蜜蜂」,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玩生態遊戲,以輕鬆的方式進行海洋廢棄物環境教育,接著分組展開淨灘。 大夥花了不近2個鐘頭,共撿拾了341.6公斤垃圾,其中最多的是寶特瓶有819個,其次是免洗餐具747件、玻璃瓶也有488件,另外有鋁箔包、鐵鋁罐、釣魚用具、漁網、打火機等等。   報導媒體:大紀元 國際淨灘日 清除海岸垃圾守護海洋 為響應國際淨灘日,高市海洋局於9月12、13日,與台灣中油公司永安液化天然氣廠、高雄市海洋事務推廣協會及荒野保護協會,分別於中油公司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南側海灘、彌陀區海岸光廊旁海堤沙灘及林園區中芸海灘辦理淨灘活動,由關心海洋環境的夥伴齊心協力清除沙灘垃圾,以實際參與關懷土地,守護海洋。 海洋局表示,海洋裡棲息著極為寶貴的生態資源,然而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廢棄物對於海洋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海洋生物誤食垃圾死亡憾事也逐漸增加,不僅危害海洋生態,破壞海洋生物棲息環境,增加海洋生物死亡率,進而也連帶影響到人類所居住環境衛生與安全,海岸沙灘上各式各樣的廢棄物就是對海洋最沉痛的傷害。 據荒野保護協會報導,2014年,學者估計海洋中有五兆件的塑膠碎片隨著洋流漂移,每年至少造成13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2015年研究估計,全世界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躲過回收、焚化與掩埋三道關卡,跟雨水一起溜入茫茫大海,成為無法被分解的無敵物質,慢慢破裂成奈米尺寸的微小碎片,汙染每一片沙灘。 此次淨灘活動之中特別安排海洋生態遊戲等,以互動方式向民眾宣導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尤其是難以分解之人為廢棄物(如漁業用浮筒、釣魚線、保特瓶、垃圾袋及免洗餐具等),最後再將垃圾分類進行統計分析,期許藉由此一動作,瞭解廢棄物組成,提供中央單位制訂政策進行源頭控管。

知本溼地淨灘 邀鄉親作伙來

2015-09-09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知本溼地」曾遭人為破壞消失近十年,卡大地布部落將在十三日與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聯手舉辦愛海無懼淨灘活動,邀鄉親相招作伙來。 為了淨灘活動,卡大地布族人分組動員,部落耆老林金德會同族人拜訪知本國小,傳達環保及愛護海洋生態理念獲得校方認同,允諾大力宣導及分發報名表給每位學童,也邀請家長一起參加;另召開幹部會議及知本溼地淨灘工作分配與協調。當日活動除了先行以傳統舉行祭祀祈福儀式、宣示傳統領域,還有耆老介紹知本溼地史實及大淨灘。 林金德說,十七世紀的知本溼地(Muvunun),溼地內有很多的魚,溼地旁有鹿群,不遠處有肥沃的耕地,溼地附近有個地名叫Kanaluvan(旮那魯汎),部落Pakaruku(巴卡魯固)家族的祖先曾住在那邊,利用溼地環境的資源,捕魚、獵鹿及耕作,快樂的生活著。 荒野協會台東分會則表示,自二○○九年起,荒野保護協會在每年九月份的國際淨灘日,都會舉辦淨灘活動,利用台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登記撿拾到的廢棄物種類與數量,透過親身實地參與重新發現海洋的美,並反思降低過去消費的生活方式。

保育梭德氏赤蛙 外國志工來台參與

2015-09-01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最近在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以徒手砌石方式修水溝,希望幫台灣特有種的梭德氏赤蛙打造宜居棲地,馬來西亞沙勞越荒野保護協會八名會員日前也來台參與,成為首批參與保育梭德氏赤蛙的外國志工。 沙勞越荒野保護協會創會會長鄭揚耀說,馬來西亞雖然重視生態保育,但過去很少有公共工程讓生態保育人士執行,他們能在大山背山區幫忙挖水溝、搬石頭,是難得的體驗。 「這裡每到十月,梭德氏赤蛙晚上就會從水溝這邊的山林跳到產業道路另一邊的野溪交配產卵,我們已經連續五年安排志工夜間護蛙,讓想結婚的赤蛙安全順利抵達野溪,護蛙成果引起官方重視,所以當地的公共工程都會諮詢護蛙志工們的意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會長劉月梅向這群來自馬來西亞的志工介紹當地蛙類生態,讓他們知道生態保育在台灣所獲得的重視。 志工姚嘉維說,不久之前官方發現山壁這邊的水溝有侵蝕現象,準備用水泥築底方式重修,志工們獲悉之後和官方溝通,最後官方同意讓志工們自行雇工購料重修一百多公尺的水溝,用砌石方式築底和修邊,透水性佳也不易侵蝕。 鄭揚耀說,台灣志工為了修一條給梭德氏赤蛙活下去的水溝,自己出錢出力來做,讓他們很感動,利用到台灣參訪九天的機會,日前撥兩天到大山背幫忙,水溝裡的水非常乾淨清涼,踩在這樣的水裡感覺很舒服,可見當地保育的確做得不錯。

香山溼地保育清除紅樹林 市民動手拔海茄苳

2015-09-01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到泥灘地拔紅樹林,才知道它的根系這麼強大!」 昨天傍晚新竹市民投入香山濕地紅樹林清除保育行動,深刻體會到海茄苳頑強的生命力。 新竹市編列1300萬元,大規模清除56公頃紅樹林,盼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及改善河口排洪,昨天香山區民代及沿岸大庄、美山、鹽水、朝山等里里民、社區發展協會代表,不少親子參與,也體驗到清除的難度。 荒野保護協會導覽老師張登凱及志工現場解說,讓民眾了解為何需要清除紅樹林,及清除後對香山濕地和市民有什麼影響?以寓教於樂方式,讓民眾參與生態保育。 市長林智堅穿著雨鞋、換T恤、戴手套,和民眾一起拔海茄苳。他說,小時候就住在南港「蚵仔寮」,當地完全看不到紅樹林,他常跟家人繞小徑到海邊玩,記憶深刻。 他昨天拔海茄苳,覺得「真不容易」,志工提醒要左右搖晃多次,才能拔起來。香山區議員林盈徹、賀玉燕等人,也參與體驗。 林智堅說,市府爭取中央補助,委託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自民國96年起到102年,已持續進行紅樹林清除及擴散區小苗清理工作,完成面積58公頃,讓紅樹林總面積縮減。 今年預計清除三姓公溪以南至海山漁港以北區域的紅樹林,包括「密生區」約56公頃、「擴散小苗區」約290公頃,但會保留海山漁港以南近岸區的紅樹林,做為教學研究區。 市府產發處說,清除紅樹林可還原泥灘地,解決原生物種的壓迫性,維護香山濕地生態多樣性,讓沿海生物食物鏈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