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城市中的綠屋頂

2015-05-15

報導媒體:能源報導2015五月號 撰文:范明哲、閻芸慧(皆為荒野保護協會綠屋頂講師) 圖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2009年八八水災重創我國,讓我們開始思考:「面對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經過幾年學習與不斷思索,我們體認:「別先為環境惡化擔憂,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出發,為環境做些有益之事。」就這樣,自2013年起,我們發展出一種造價便宜,做法簡單、人人可以DIY的綠屋頂,一步步將自家屋頂還給荒野。 荒野綠屋頂 最初的出發點是節能減碳、保留些雨水、讓生態回歸、綠化遮陽降溫。經過2年,我們逐漸地觀察體會到:節能減碳只是基本,屋頂荒野化後發揮的功能更強大,它不只減少碳排放、讓碳不增加,它還可以吸收碳、讓碳減少;它不只減少冷氣耗電,它還可以直接使用陽光能源;它不只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它也吸收空氣中的氮氣(N2)成為氮肥;土壤中的根菌共生提供礦物質等肥份,它也存蓄雨水,直接供給植物成長。就這樣藉由荒野功能,結合陽光、空氣與水,綠化了屋頂,也生產了部分餐桌上的蔬果瓜豆,我們稱它為「荒野綠屋頂」。 荒野是生命賴以生存之地,動植物會盡力爭取陽光、空氣、水、各種肥份營養來生存繁衍,能量、物質與生命在生態中循環,億萬年來荒野生態都是如此相生相剋自然演替的,沒有了荒野,生物何以立足?生態何以循環?因此,「荒野綠屋頂」就是要把城市中原為荒野的空間還給荒野,讓荒野發揮功能,善用陽光、空氣、水與各項資源,不只一次,而是一次再次的循環使用,無有任何浪費。 這觀點比遮陽降溫要更正向,是更積極的節能減碳。遮陽降溫,似乎意味著陽光是有害之物需要遮擋排斥於外;反之若將陽光當做能源看待,陽光就是天賜能源, 就會更積極的接受它使用它。舉例說,在屋頂上我們曾用簡單設計的太陽鍋煮飯,夏天4個小時可以煮一鍋飯,那麼以太陽鍋對照電鍋效率換算,可以粗略推論:屋頂1平方公尺吸收的熱能約相當於2個800瓦的電鍋,如果利用屋頂的20平方公尺來善用陽光,則相當於40×800 瓦,也就是32 瓩。這麼多的陽光能量,不想辦法拿來利用,任由它烤我們的房子,那不是太可惜了嗎?荒野綠屋頂取用這些資源,靠的是億萬年來植物的專長─光合作用,大量覆蓋的植物葉面取用太陽能,附帶產生遮陽效果,植物蒸散水分,創造微氣候降低溫度,節省冷氣耗電,開源節流一體兩面;況且打造綠屋頂投資微乎其微。只要幾個月就可以收成健康蔬果、欣賞蜂飛蝶舞鳥語花香,怡情養性何樂不為,更重要的是為城市留一些水、增一分綠,還一些空間給荒野! 建構集水透氣的環境 荒野綠屋頂的設計必須兼顧建物安全與植物健康,採取的設計原則是集水透氣。 所有的設施都採用便宜、輕質軟薄、容易塑形、方便DIY 的材料:不織布、塑膠布、排水板、竹竿、細繩等。不用水泥磚塊,既避開不必要的重量負擔,也減少不必要的空間占用。不織布質輕透水透氣、具一定的強韌度、既保留泥沙不滲出、又阻擋粗根竄出,可耐受長期的風吹日曬;而且容易剪裁施工塑形,做大面積鋪設。塑膠布用來集水,我們把塑膠布放在樹箱和菜圃內面底部,邊緣拉高約10公分當集水層,讓水可以留存較長時間;當水超過集水高度即透過不織布流出,因此植栽也不會有淹水的傷害,水池的塑膠布則需覆蓋到邊緣。排水板用來承載樹箱、菜圃、花圃,使樹箱菜圃不會直接接觸屋頂地面,因此排水容易,透氣也容易。 樹箱菜圃內的栽種介質,我們使用改造過的輕質土壤。材料只有土和落葉, 配比略異而已,底部集水層完全堆疊落葉枯草,它們蓄水能力接近泥土3倍,重量卻只有泥土的1 / 14。集水層上方以一層土一層落葉、層層堆疊,構成適合種植的輕質土壤,這樣的輕質土壤,使用大量落葉枯草,提高土壤體積,卻減少土方的用量,也減輕屋頂載重;其透水性、涵水能力、排水性都比單純使用泥土好得太多,根容易呼吸,植物能夠健康生長。除改良了物理性質,幾個月後落葉與泥土,透過根菌共生、蚯蚓蝸牛的生態活動,泥土和落葉會逐漸轉化為健康的優質壤土。最上層土表,也是用落葉覆蓋,減少水分散失,也保護土壤中的微生物。落葉枯草皆取自公園,我們回收再利用來改造土壤,最後轉化成壤土與肥份,不浪費這些有機質資源,是更積極的節能減碳。 使用輕質材料的設施和輕質土壤,若再配合安全載重計算,使綠屋頂合乎安全需求。而集水透氣環境的建構,再加上土壤改造,讓荒野綠屋頂的集水、涵水、保水功能都很優異,夏天雨季單靠收蓄雨水來維持,常常1、2個星期都不需澆水,在高溫無雨或風強乾燥的季節,也可以2、3天才澆1次水;相較於一般盆栽需要早晚澆水,實在是省水省力太多。我們算過平均1天也只需花費1.5元的水費,顯示集水保水是相當有效的。 人人都可以打造荒野綠屋頂 荒野綠屋頂的設計原則和建構方式,當然也能用在陽臺、庭院、騎樓、空地。施工容易、簡單快速,半小時可做出一個樹箱,幾小時就可做好一個菜圃,並且造價便宜, DIY價錢1平方公尺大概只要1千元。 目前,荒野綠屋頂的詳細資訊都已經放上網路。歡迎上臉書「荒野臺南綠屋頂」社團,或荒野保護協會臺南分會網頁連結「綠屋頂」,或Google查詢「荒野綠屋頂」參考。

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

2015-05-08

濕地生活圈(Life In The Great Wetlands)第2集【第1集-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 馬來西亞京那峇 導讀/莊育偉(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環境教育中心主任、兼任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主任) 動物星球頻道每週四晚上9點播出《濕地生活圈》,同時在節目首播期間於臉書粉絲團舉辦溼地Q&A問答活動,邀請民眾一同瞭解溼地生態。 此系列第二集《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詳細地記錄珍貴的溼地生態,包含季節雨量、水文變化,進而探討自然現象對生態會產生的影響,及溼地裡有哪些生物?居住其間的生物又是如何面對環境的改變?身處於雨量變化極端的棲地環境,生物自百年來自成一套生存之道,除應付長久以來外在環境週期性的改變之餘,近代的生態系統與生物更需面對新形態的快速改變,也就是人們因開發與生產對於森林大面積的使用,所造成前所未見的「棲地破碎化」甚至是棲息地消失更讓生物們束手無策,而生活在其間的生物與保育人士又該如何因應呢? 該影片中值得國人學習之處,不在於本片呈現了馬來西亞京那峇地區有多少生物、專業的自然知識,或是溼地有著怎樣的危機?而是在於顯示人們對於那片「土地」的了解程度是有多深入與廣泛,影片中溼地的水文、雨量、水位的變化是如何影響當地植物的生長與扎根,地形、地貌、河道是如何形成,及生活其間的生物生存之道。而當人們面對危機與破壞時,如何藉由這樣對土地的了解來制定應對之道,舉凡影片中提及的紅毛猩猩保育計畫、提升朱儒象的保育層級、後續象群的監測與調查等,這恰好可以讓我們反思國內是否也有這樣的認知與作為。 台灣島四面環海、擁有海洋到高山之間豐富的生態系統,生態資源不亞於其他國家,但由於人口密集且開發集中於平地,且近年來更逼近淺山或是往海洋去開發,不僅破壞生物棲地、導致物種快速消失,甚至再尚未發現前已宣告滅絕,毀滅了環境分解污染物的自淨能力及植物造氧的生態服務。 溼地的「生產力」僅次於雨林,大約是農地的六倍,三分之二的漁業產值也蘊藏在海岸溼地範圍內,一旦工業及民生廢水、廢棄物及各種污染未經處理任意排放的話,最終均會因降雨或是順著排水集中於低地河川、池塘,也就是所謂的「溼地」,滲入土壤、進入地下水層、流入海洋,進入我們的食物鏈影響食品及飲用水的安全,更造成環境賀爾蒙等問題。 大多數的臺灣民眾對認同生態系統是「脆弱且需要被保護的」,但在保護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也就是在的認知卻十分的薄弱。目前國人對於台灣土地的「發展」,雖不再只注重「硬體建設」而增加休閒綠地與生態規劃,但經濟利益與維護環境品質的衝突仍不斷的持續衝突。 影片中我們見識到了京那峇多樣性豐富的自然資產,但即使是京那峇這樣被了解與保護的區域仍被視為「相當的脆弱」,反觀台灣的環境與保護區,究竟有多少土地是真的被國人所詳細的研究了解與正確的對待呢?環境的議題永遠與我們息息相關,期望藉由動物星球頻道《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該集影片,讓國人一探究竟及共同審視與深思台灣溼地的未來。   動物星球頻道《濕地生活圈》 5/7起每週四晚上9點首播,並於每週六晚上6點重播。 點我看《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精華影片 回答節目問題,贏得台灣親子生態之旅!點我了解更多!

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

2015-04-30

濕地生活圈(Life In The Great Wetlands)第1集【第2集-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 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 導讀/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我們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出現在海洋,經過演化後,有著雙鰭的兩棲類才離開海洋,爬上陸地過活。即使到了現代,這個海洋和陸地交界的沿海溼地,仍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在地球上扮演關鍵的生態角色,各色各樣獨特的動植物,都在這裡棲息。 在加拿大芬迪灣,是受著世界最大潮汐影響的沿海溼地,海裡頭有座頭鯨和稀有的露脊鯨…,他們夏天會來到芬迪灣,這裡有很多浮游生物和磷蝦,魚吃它們,同時提供食物給各種鯨魚。而在潮間帶是軟體動物的樂園,如數量龐大的螻蛄蝦就提供了鳥兒糧食,成千上萬隻黃足鷸、半蹼鷸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裡,牠們佔領了海灣,用鳥喙在爛泥中到處挖,大吃螻蛄蝦等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 生活在陸地上的麋鹿則會穿過森林來到這片溼地覓食,游隼也選擇在這裡繁殖,因為有足夠食物供牠哺育雛鳥。 在台灣,我們沒有像芬迪灣長200公里寬80公里的沿海溼地,我們的溼地特色就是小而美,以我長期定點觀察位於淡水河口的挖子尾溼地而言,面積可能約只芬迪灣的萬分之一,但生態豐富度是一樣的,海裡或陸地上的生物會選擇這樣的環境生活或繁殖,因為其灘地上富含有機質,也有很多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是螃蟹的天堂,也是候鳥很重要的過境旅館。 挖子尾溼地其實也和芬迪灣一樣,也受到海洋污染和過度開發等威脅。我們很多人還不曉得溼地生態系的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珊瑚礁,更不知道溼地具有淨化水質、防洪、涵養水源、保護海岸、調節氣候和經濟魚場等重要性。 我們習慣用經濟的眼光來看溼地,如果也能從生態的角度看待溼地,就會發現溼地對人類生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期盼透過動物星球頻道全新節目《濕地生活圈》的教育宣導,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從心對待溼地,讓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溼地永續留存,成為人和野生動物的樂園。   動物星球頻道《濕地生活圈》 5/7起每週四晚上9點首播,並於每週六晚上6點重播。 點我看《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精華影片 回答節目問題,贏得台灣親子生態之旅!點我了解更多!

畫圖也能節能? ~「節能綠活圖」社區推廣計畫

2015-04-15

報導媒體:能源報導2015四月號 文/劉峻儒(荒野保護協會節能志工培訓及推廣計畫主持人) 圖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什麼!畫圖也能節能?搞錯了吧!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標題,一定一頭霧水,其實這是真的,因為我們透過一種工具讓家裡的用電、用水使用狀況,呈現在圖面上,這樣一來就可以從圖面上看到我們有沒有在浪費能源了。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關心能源的使用狀況呢?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全世界出現了很多氣候異常的狀況而且溫度不斷上升,好比2013年底在菲律賓造成400萬人無家可歸的海燕颱風;2014年被英國、法國、德國等認為是有氣象資料以來最暖的一年,在全球各地出現乾旱、暴雨的情形等。這些情況在2013年9月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第5次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而且此一現象有百分之95以上是人類活動所造成。這當中最大的原因來自於我們大量使用古生物所遺留下來的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等,將原本已經封存的碳再次釋放出來,造成地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給包覆起來,溫度就開始上升。尤其我國的「電」絕大部分是由火力發電而來,而火力發電也就是燃燒這些化石燃料,將能量轉換的發電方式,而且我國還擁有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所以我們的電用得越多,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越大。更何況「電」早已是居住在都市叢林的我們每天24小時都會使用到的能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避免能源浪費,希望每度電都可以被有效利用的原因了。 節能減碳不辛苦 但是好像常常聽到很多人說:節能減碳好難喔,不能吹冷氣啦、不要用開飲機啦、不能看電視啦??等等,好像節能減碳就必須讓生活過得很辛苦!這樣我們做得到嗎? 其實這並不是事實喔,只要我們花一點點心思、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節能手法,就可以「節能減碳顧環保、聰明節電省荷包」。 荒野保護協會2012年開始和工研院及經濟部能源局合作,共同舉辦民生用電六大節能手法社區節能推廣計畫,在全國北、中、南、東4區共聘任10位專案講師,負責各區「學校/社區節能工作坊」的推廣執行。因此這是一個同時橫跨全國22個縣市甚至離島,教導全民用最簡單的節能手法,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聰明節電省荷包的全國性推廣專案。 在計畫進行期間,我們講師彼此透過線上討論及分享,讓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夥伴,都能擁有充足的資訊,讓講師們在面對不同群眾、不同社區、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目的的場次時,可以機動和彈性調整活動內容,以符合不同對象的需求。特別在2013年開始由工研院向美國紐約綠色生活地圖(Green Map)總部登記綠色生活地圖的使用版權,我們藉由綠色生活地圖當中幾個和能源及資源利用相關的專屬圖示(icon),加上特別為節能減碳設計的節電、節水圖示,發展出「節能綠活圖」的概念。 節能綠活圖 那到底什麼是「節能綠活圖」呢?「節能綠活圖」就是將我們家裡或社區的平面圖畫出來後,再一一去檢視每個地方的電器設備使用狀況以及用水狀況後,專屬的圖示標繪在地圖上,作為改善及檢視的參考。因此,這樣的節能工作,除了能傳遞最具體的節電省能源技巧外,更透過社區、校園或是上課場地的實地踏查,檢視生活環境的用水用電狀況及電器用品的耗能狀況,最後再透過學員間的討論,提出能源耗損的改善建議。所以在每一個工作坊結束時,都會看到一份申請單位「專屬」的節能綠活圖。而這個過程,無形中也帶領民眾更關心自己所在的社區環境,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在暑假期間推出「節能阿光暑期親子夏令營」,結合節能影片、節能icon遊戲、節能綠活圖繪製、社區踏查及電器設備檢查及再生能源體驗操作等活動,讓節能的觀念不只是大朋友的事,也是小朋友可以參加的活動。 走入社區,遍灑節能種子 社區節能推廣計畫,今年已經邁入第4年,過去3年已經有超過15萬人參與過節能活動,其中不乏有些感人的故事,例如:「臺北萬華青年社區」,在社區理事長和幹部的共同支持之下,在參加過我們的工作坊之後,即積極在社區中倡導節能觀念,其中有一個住戶因參加過工作坊之後,適逢兒子娶媳婦,除了房子重新裝潢之外,更藉此汰換家中電器,包含:照明全面換成LED燈具、冰箱換成節能效率1級的節能冰箱;另一住戶為節省冷氣使用量,特別改變生活習慣,每天返家若要開冷氣,會先拖地、降低室內溫度,同時等家人回來,避免一個人開冷氣的情況,而且還會藉由循環扇的輔助,達到室內涼風降溫的效果。「臺南土城子鄉音劇團」因《看見臺灣》紀錄片而深受感動,因此申請節能工作坊瞭解我國環境及氣候變遷問題,並學習節能減碳的知識及方法。課程中也將節能綠活圖的概念向社區擴散,安排拜訪當地耆老,瞭解土城地區環境變遷的故事。並自主性的在2014年10月分完成一齣在地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的戲劇《厝邊頭尾節能趣》,藉由戲劇的張力,更加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將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傳遞出去。 社區節能推廣計畫,讓我們有機會更直接的走入社區,甚至到一些平常我們比較少走到的偏鄉,完成的不單只是一場場的講座,而是1個主題系列的課程/工作坊;看到的不只是參與的過程,而是一種主動走入人群的行動。 今(2015)年開始,我們更希望遍灑節能種子,預計用3年時間將工作坊走遍全國368個鄉、鎮、市、區,讓每一場工作坊成為互相學習及資源共享的舞臺,歡迎有興趣的社區、學校、圖書館、社團,免費申請。更期待有心參與節能推廣的社團或社區志工隊,共同響應節能推廣活動,我們將提供完整的志工 培訓及教材。相信有更多人的參與、共同為未來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我們的環境將更美好。 2015「節能綠活圖」社區/學校節能工作坊 「眾志成綠,一起改寫綠色未來!」 你知道嗎?化石能源正在急速枯竭! 當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以為電力源源不絕,卻不知道煤礦石油等能源來源不用到100年就會用盡。如果我們不積極改變,開始節能新生活,那麼再多能源也不敷使用。節能並不困難,透過「節能綠活圖」課程可以學習各種節能知識,涵蓋生活節能到建築節能,並可藉由節能icon來檢視自身使用能源狀況。 眾志成綠,缺你不可?我們期盼跨越100個行政區,讓更多民眾一起來學習簡單的節能綠生活!來吧!請跟我們一起改寫綠色未來!立刻申請「節能綠活圖」工作坊!(若社區團體有意加入節能推廣行列,歡迎聯繫免費志工培訓事宜) 【指導單位】經濟部能源局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荒野保護協會 【對  象】全國各地關心節能減碳的大、小朋友(滿20人開課) 【費  用】免費(由主辦單位提供講師及活動所需教材、教具) 【申請方式】即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 【課程內容】 地球在發燒、氣候在改變 節能就可以減碳!? Why ? 節能愛地球的小撇步?認識「節能綠活圖」 居家生活能源總體檢 生活節能手法大公開 「節能綠活圖」的繪製與分享 我願意!綠色行動與實踐 詳情請上線上申請網址 或 電洽0983-681429 柯小姐,E-mail:karen@wilderness.tw

集合眾人的力量, 種下滿城遍綠

2015-03-15

報導媒體:能源報導2015三月號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及環境氣候變遷,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發起全球性環保倡議行動「地球1小時(Earth Hour)」,在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至21:30,號召民眾關閉家庭與城市中不必要的電源及耗能產品,一同走出戶外。藉由全球串聯行動,推動有效管理電源,降低能源消耗,呼籲地球上每個人響應關燈1小時,以實際行動來減少排碳,對抗全球暖化。 地球1小時 國際地球1小時行動,已從最初的關燈形式轉變為實際的環境守護行動,舉如2012年俄羅斯12.2萬人透過地球1小時連署請願成功送達下議院,促使該國國會通過法規,加強保護國家海域不被油料污染;2013年阿根廷的非營利組織,透過地球1小時號召全球人民,要求政府設立海洋保護區,約有340萬公頃的海洋受到保護,此面積占阿根廷總海域約百分之4;2014年起目標晉升為長期行動,同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串連3月「地球1小時」與4月「地球日」,於全臺各地區籌辦為期3個月的氣候變遷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5年起於臺灣推動夏至關燈,率先帶領民眾以行動來參與氣候變遷議題。2010年起,開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擔任臺灣區地球1小時的發起團體,6年來透過大型活動號召民眾、公部門、企業、學校等單位響應,與全臺眾多大樓、百貨、工業區、景觀橋等近百棟地標建築,共同為地球環境關燈1小時,平均每年節電1小時的成果,約可省下6萬度電,減少30噸二氧化碳,約為100萬棵樹1天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 集眾力、來種綠! 現今人類尚未發展出可完全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模式,身處在地狹人稠的臺灣,脆弱的島嶼生態已無法負荷高度耗能的城市與環境污染,推動永續發展的再生能源是當今唯一能維持自然與人類共存的方式。因此,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透過不同形式的環境教育,從小型講座到大型倡議活動,持續向民眾喊話,重新評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1度電可發揮多大的效用?1度電需耗費多少資源才能產生?近年來,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已深植民心,市面上節能設備也越來越普及,民眾只要願意採取行動,落實家中總電源開關箱的管理,將可產生驚人的節能效果。 今年荒野保護協會持續運用群眾的力量,在國際環保節3月28日地球一小時這天,集結全臺11處分會的力量,除了與全球163個國家、7,000多座城市、數以億計民眾,為環境保護關燈之外,並於臺北、高雄2直轄市舉辦「集眾力,來種綠Lights OFF! Green UP! 嘉年華」。臺北場將於臺北市政府前廣場舉行,號召千位民眾以「騎腳踏車發電」的方式產生電能,預計從活動當日下午1點起,利用12臺發電腳踏車蓄電,目標至晚間10點止募集25度電,作為晚間星光電影院的電能,期望在週末夜的臺北市,掀起1度電的綠色革命;高雄場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當天設有黑媽媽環保市集、節能闖關遊戲、科工館樂活節能屋體驗,帶領南部民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氣候變遷及能源的有效管理。 棲地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人類的生活行為與土地息息相關,氣候變遷更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全球進入工業化的時代後,人們大量消耗地球自然資源,並破壞生態系統的循環。近年來,氣候變遷日趨嚴重,它所帶來的極端氣候更造成全球降雨澇旱頻傳、颱風強度不斷增強、海平面上升、生物棲地破壞、物種消失等問題,已全面撼動國家安全、產業結構、人類健康、糧食產量、自然生態。荒野保護協會以守護棲地為協會宗旨目標,所謂棲地泛指海洋、海岸、溼地、河口、河川、湖泊、埤塘、森林、高山、野地、農田、公園等。每一處棲地都具備其獨特重要性,當極端氣候日漸顯著,棲地扮演了重要保衛角色,除了提供各式各樣生物棲息,它並具有調節氣候、淨化水源、防洪保水、降低二氧化碳排量、幫助市民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等重要防護作用。氣候變遷是全球人類需共同面對的課題,守護棲地就是保護我們家園降低災害的衝擊,這已是一場刻不容緩的行動。在關燈1小時之後,集結每一個人的力量,身體力行、實踐對環境友善、適應氣候變遷的行動,讓我們居住的城市,成為1座如同「氣候戰備海綿」的綠色城市。 荒野保護協會一方面向政府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辦法,另一方面,運用軟性教育方式呼籲民眾一同從生活中開始改變。除了3月28日與國際接軌的環保活動外,在4月份地球日前,於荒野保護協會關心棲地籌辦「全臺同步自然觀察」活動,將生態調查數據建檔分析,建立資料庫做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及未來土地開發時重要評估依據。從2月起至5月,於全臺分會辦理系列活動:氣候講堂,邀請民眾在週間夜晚騰出2小時,聆聽並瞭解自然環境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地球影展,串聯國內外多部關於自然奧秘的精彩影片,啟發大眾重新審視人類在環境中的定位;種綠走讀,透過協會專業解說員的引導,走入自然認識環境棲地;工作假期,讓民眾直接從事棲地守護工作,從實際動手行動學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為環境付出一份心力。地球與人類本是共同生命體,人類依附地球而生,地球因人類而豐富。為地球做一件好事,每個人都可以是改變的力量,讓地球恢復綠意盎然,讓自然生態永續長存。  

荒野地球季.我的綠色生活行動推廣系列講座

2015-03-12

荒野保護協會╳讀書共和國 荒野地球季.我的綠色生活行動推廣系列講座   讀一本書就像開啟一扇窗,引領人們看見不同的世界。 邀請您透過書裡的文字、講師的語言, 享受自然的一年、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態度與生命軌跡。 2015年荒野保護協會與讀書共和國共同舉辦的系列講座中, 精選自然、文化、綠生活、友善農耕書籍與大家分享, 一起集眾力,來種綠!集結消費力,合作展現社會力! 講座免費報名由此去 講座日期 書名 講師 講座地點 日期 講座時間 《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 邱彥玲 台中分會 2015/3/19 19:00-21:00 管美惠 雲林分會 2015/4/10 19:30-21:30 陳敏香 台北分會 2015/4/16 19:30-21:30 邱彥玲 彰化籌備處 2015/4/17 19:00-21:00 呂梅菁 嘉義分會 2015/5/22 19:30-21:30 姜淑禮 新竹分會 2015/8/4 19:30-21:30 林享玉 台南分會 2015/8/28 19:30-21:30 《烹:人類如何透過烹飪轉化自然,自然又如何藉由烹飪轉化人類》 番紅花 台北分會 2015/4/9 19:30-21:30 彰化籌備處 2015/5/15 19:00-21:00 台中分會 2015/7/2 19:00-21:00 《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 方韻如 台中分會 2015/6/25 19:00-21:00 彰化籌備處 2015/7/3 19:00-21:00 新竹分會 2015/10/6 19:30-21:30 《划向大海,找到自己》 廖鴻基 嘉義分會 2015/5/8 19:30-21:30 台中分會 2015/6/11 19:00-21:00 《完全圖解登山聖經:第一本真正適合臺灣登山的入門百科》 李嘉亮 台中分會 2015/7/16 19:00-21:00 台南分會 2015/7/31 19:30-21:30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余世芳 台中分會 2015/8/13 19:00-21:00 雲林分會 2015/8/14 19:30-21:30 台南分會 2015/9/18 19:30-21:30 彰化籌備處 2015/10/2 19:00-21:00 《浪人之歌》 吳懷晨 台中分會 2015/6/18 19:00-21:00 《草盛園~談園藝治療》 黃盛璘 台中分會 2015/4/16 19:00-21:00 《想住一輩子的家》 林黛羚 台中分會 2015/8/6 19:00-21:00 《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 陸傳傑 台中分會 2015/7/9 19:00-21:00 台南分會 2015/7/10 19:30-21:30 《獵殺海洋》 吳佳其 新竹分會 2015/6/16 19:30-21:30 講座簡介 書籍封面 講座內容 《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 食安議題連環爆,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無良企業唯利是圖。消費者除了消極抵制外,還可以更積極做些什麼? 早在廿年前,同樣因為鎘米汙染、毒奶粉、餿水油事件、綠牡蠣……持續爆發,大眾食不安心,一群家庭主婦忍無可忍,即透過一包米、一籃菜的共同購買行動,引爆了台灣的生活消費革命。更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生活消費型合作社,開啟台灣劃時代的生活消費革命,以及合作經濟模式。 所謂「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並透過對生產環境的親近與瞭解,重溫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全書以說故事方式,從所謂的「合作社」、共購精神、產品開發、社會議題參與….等,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單薄,一群人的合作,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會! 《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 看見山、看見水,看見生命 台灣東北角的貢寮山區,順著潔淨的溪谷看下去,百年前先民砌石成階且悉心維護的水梯田映入眼簾,森林環抱的灌溉水道流水淙淙,四季花草、候鳥留鳥、鼬貛、石虎、臺灣野兔等生物種都在這裡擁有棲身之所;珍貴如食蟹獴這種以溪蟹、魚、蛙為主食的食肉目動物,也經常現身,捕食水梯田中的田螺。村落所需的糧食、水源與生活物資,得到充份的滿足;生物的多樣性、人與自然的長期互動,更形塑出特殊的水梯田文化。  看見貢寮、梯田、和禾米 由林務局策劃的「水梯田復耕計畫」,嘗試在貢寮實踐「里山倡議」——透過環境學習與消費支持,維繫環境與人、城鄉之間、世代之間的公平與生活選擇權。結合在地居民、老農,一起友善的利用土地、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在濃郁的鄉情與水梯田生態下生產「和禾米」。曾經荒廢二十年的水梯田,經過除草、翻土整地,引進水後,宛如被喚醒的睡美人,恢復了盎然的生機,各種生命接力似的復甦,水生植物一一冒出頭,水生動物也來了…… 看見耕作、守護、在地人 梯田因為先天環境受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靠人力親為,卻也因此保留了古老農業的完整面貌。貢寮的住民重新跟著節氣手工孵秧、插秧、挲草、割稻、曬米,生產最純淨的稻米,尊重土地的休養生息,善待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守著田的同時,也守著山、守著生命生生不息。 於是,看見水牛、山芹山藥和艾草,看見田螺鱔魚、北返的雁鴨,看見樹嬸辦桌、看見秋金伯sûn-gû,看見水泉叔、樹伯巡田水…… 《划向大海,找到自己》 人生至少要做一件感動自己的事。在天真尚未崩壞以前,讓青春徹底燃燒吧! 划獨木舟環台,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青春之歌,就在一片一片的浪濤中,逐波昂揚……。 本書摘錄環台成員之記錄與日記,以主題分篇章,由各種不同面向的敘述拼湊環台經過。有訓練過程的痛苦,學生青澀的愛情,互相扶持的友情,也有熱血的成長。配合大量紀錄組所拍攝的照片,海洋飽滿的生命力似乎能穿透紙面,撼動海島子民的心靈。同時也加入討海人廖鴻基對獨木舟與海洋知識的專業觀點,兼具理性與感性,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好書。 《完全圖解登山聖經: 第一本真正適合臺灣登山的入門百科》 台灣擁有多樣化的地理面貌,尤其是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密度居全球島嶼之冠,山地面積山地面積遠大於平原,由於山高谷深,豐富而多元的生態,無數絕美景色隱藏其中,極適合發展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尤其是登山健行。  多數人常把揹著背包,走上一段長短不等路程的活動稱為登山,事實上這一類的活動包羅萬象,除了包含一般的登山活動以外,健行於國家級步道、探訪位於山區的風景名勝,例如:賞櫻花、賞楓、賞雪、賞鳥、生態觀察等等,都屬於登山的範圍,上述所有五花八門的活動,英文統稱為Back packing,意即揹起背包健行走路的活動。 《完全圖解登山聖經:第一本真正適合台灣環境的登山百科》本書就是要提供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愛好者,全書分為十大章節,分別為認識山岳與登山、地圖與方位、體能的培養、炊事器具、食材與飲水、登山服飾、寢具、鞋襪、背包、安全的維護等等,獲得最基本而且正確的觀念,確保各項活動的安全性,進而親身體會登山健行的無比樂趣。 本書二位作者皆具有多年登山活動的紀錄經驗,熟悉台灣各地山脈與登山技術,書中除了深入淺出的文字敘述之外,更藉由豐富、精彩的實地照片及精細插圖,圖文並茂的讓讀者輕鬆了解台灣登山健行必備的知識,完全掌握台灣登山健行的技巧。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每顆文旦,都是堅持。每個果園,都是家園 從小在果園打零工的小男孩,成為擁有六十年經驗的文旦職人,看一眼樹梢新芽,就知道果實是否美味;與果樹一起長大的孩子,專職務農近二十年間,毫不間斷寫下工作日誌,成為自己的農民曆;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七十歲的老果農謝絕捐款,用文旦養育兩個孫子成長,果園是他守護家庭的溫柔;覺得種稻巡水太辛苦,為了消遣而開始種文旦的醫生娘,照顧子女,照顧果樹,也照顧大自然;農村青年自都市返鄉,傳承家族留下的果園,不惜成本從日本空運高科技防水布,每年剖開600顆文旦就為了精準掌握每一棵果樹的甜度數據。突破務農的悲情形象,保存人生的酸甜滋味。發生在果園的故事,都是每個農友農青專業技術的累積,也都是醇厚的人情。 當文旦園裡正忙著剪枝灌水、疏花施肥,而文旦園外,建立自家品牌的奮鬥正要開始。從為麻豆文旦代工起家,一整年的辛苦都成了他人的替身;到了為自己發聲,突破默默無聞的困境,從1斤7元的拍賣價,到評鑑會上1斤120元的肯定。耕耘百年,獲獎無數,終於打造專屬於家鄉的斗六文旦品牌。 斗六文旦的崛起與奮鬥,來自曾在果園裡奔跑的孩子,也將傳承給以果園為家園的新一代。每棵甜中帶著微酸的文旦,背後都是充滿忙碌的勞動身影,都是這片土地的故事。 《浪人之歌》 藉由書寫「衝浪」這項運動,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乃至人與自然的關係。 藍天、巨浪、青山、雀躍的浪人,透過詩意文字與精彩照片呈現台灣東海岸之美,同時深具本土意識關懷當地的人與環境問題。 全書分成三部分,輯一是作者個人的衝浪史,這位在浪裡思索人生的哲學家,以哲學的腦袋與浪漫的心寫下當代台灣的海洋傳奇。輯二介紹精彩的衝浪人故事。這群逐浪而居的浪人,為了衝浪,放棄他們在城裡的工作與生活,住到偏僻海邊只為了每天可以投入大海的懷抱中,尋找生命價值。輯三寫東海岸的風土民情,作者因衝浪經常行走宜蘭、花蓮、台東、蘭嶼等地,以文字影像重新發現東海岸面貌,同時以外來者眼光紀錄偏鄉人口外流、原住民的故事,最後收束在衝浪天后貝貝的傳奇人生;構成了海岸山脈下動人的一頁。 《草盛園~談園藝治療》 療癒、希望和關懷 草盛園,一個充滿綠色能量的園地;黃盛璘,一位在美國取得園藝治療執照的園藝治療師,兩相結合,草盛園讓很多生命重拾了希望,因為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感覺到生命的變化:發新葉、新芽、花開、花落,生生不息,增加對自我的肯定;黃盛璘則在過程中,關懷弱勢族群、喚回無邪的笑容、發現園藝治療的魔法…… 生命的故事從這裡開始、從這裡出發。 《烹:人類如何透過烹飪轉化自然,自然又如何藉由烹飪轉化人類》 烹飪,是造就人類這一物種的獨門演化術與求生本能。烹飪曾經帶領人類探索大自然與文明的邊界,為人類溝通往來,將自然物質轉化為滋養,為人類文明提供根基。 然而,在現代經濟體系下,工廠取代了廚房,烹飪技術看似日益精進,卻是人工添加物堆出的砂上城堡。人類遠離生存所繫的自然,食安及健康問題開始層出不窮。 美國飲食界良心暨《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為了解人類如何發展出滋養文明的烹飪技術,又如何將這技術推往錯誤方向,以及在這股洪流中該如何自保,遂踏遍世界各地,走入各種形式的廚房,學習貼近自然的烹飪技術,尋找改變人類飲食未來的可能。 本書邀請讀者改變生活中生產和消費的比例,那怕只改變一點點也好。經常練習這些簡單的技術,生產若干生活必需品,讓我們更能夠自力更生,更加自由,同時減少對遠方企業的依賴。每當我們無法自行供給日常需求、滿足想望時,不單是我們的錢財,還有我們的力量,就都流到企業那一端去。一旦我們決定為餵飽自己負起一些責任,力量又會流回到我們和我們的社會這裡。這正是重建地方食物經濟運動最早學到的一課,這項方興未艾的社會運動最終能否成功,全看我們是否願意在餵飽自己這件事上,多花點腦筋,多盡點力。不是每天每頓飯都必須自炊自煮,但是應該更常烹飪,只要有時間,就盡量下廚。 重修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也重修與自己的關係。讓我們重新發現烹飪,這個看似最平凡的技藝,竟是人類現代社會許多困境的解答。 《想住一輩子的家:好心情的家事空間、採光通風的老屋綠改造、老後也不擔憂的安心住宅》 每個人心中對於「家」都有不同的想望,愈來愈多人親身力行投入打造「好宅」的行列,只為了讓家人住得幸福,住得安心。 從綠住宅、到改造老房子,金鼎獎得主、「住的研究者」阿羚,這次一樣台灣南北走透、甚至來到金門,就為了尋找記錄下這些安心住宅,不只是綠住宅、不只是環保改造,還多了一份為全家人著想的心,一棟讓人想住一輩子的住宅! 家事空間不論在身心健康上或功用上,陽光都很重要。 陽光可以促進大腦增加腦內啡與血清素,讓人感受變好,有效對抗失眠、調整經前症候跟換季失調。陽光的紫外線具有消毒作用,也可以加速分解衣物上殘留的化學清潔劑。 適度的曬到太陽(約15~30分鐘,看日照強度),皮膚曬到太陽會自動轉化為維他命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就可以預防骨質流失。 陽光對人體或家務而言,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家事空間配置在可日曬的區域,如曬衣間配置在西曬面(台灣東岸的讀者則是在東曬面)、廚房餐廳配置在南面,都是不錯的選擇喔! 現在愈來愈多人捨棄買新房,而購入價格較低的透天或公寓老屋,這時改造的重點,在生活需求、美感夢想、採光通風、綠改造、甚至預算等考量上,都要從老屋角度出發。每間老屋的屋況屋型都不同,相同的是每間老屋都有令人頭痛的問題,創意、挑戰、解決,讓每間老屋得以陪伴居者、扮演舒服的家。 大部分屋主普遍不考慮老後住家的設計,認為那是多花錢又用不到的設計,然而高齡設計其實也是「通用住宅設計」的一部分。以通用、全齡為出發點考量,就會包含到年長者的需求,也讓年輕一輩的家人,都能住得更安心、舒適。這樣的住宅重點之一,還包括要考量到照護者的心情,畢竟照顧者也是這些設備的使用者,終極目的是要能夠讓照護者減少負擔、降低倦怠感。台灣逐年邁向高齡化,從現在開始設計的住宅,應該都要以無障礙設計為思考出發點。 《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 精選87幅地圖,拼湊還原日本治台51年的真實面貌 假如我們穿越時空回到日治時代,會驚訝於縱貫線鐵路的路線與車站名稱竟多與現今相去無幾;舊時的「西門町」同今日一般,是大家休閒娛樂的首選地點;而當時台灣行政區劃的「五州」,又儼然就是今日「五都」的雛型…,種種雷同相似之處,是巧合?還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此外,經常躍上媒體版面的瑠公圳,為什麼從古穿流至今卻少有人能具體說明它的位置?「客家人」占台灣漢民族人口少數的說法又是如何從日治時代就積非成是到今日? 許多物事的形成有其歷史脈絡,然而今人往往只見結果而忽略其遠因。目前記敘日治台灣時代的字面資料,多半因為敘事者的意識形態而與史實漸行漸遠、或隨時光荏苒消失在大眾的記憶中,造成許多人對台灣社會的今昔樣貌僅存一知半解的想像。 因此,為了拼湊、還原史實,除了交叉比對文獻、口述資料與老照片,地圖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線索。 繪製精美的地圖是日本民族追求精緻工藝的表現之一。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基於統治與發展產業的需求,日本人繪製地圖的「癖好」得到大肆發揮的機會,測繪了都市計畫、鐵公路、軍需產業、水利設施、族群人口…等各式各樣的台灣主題地圖。 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作者陸傳傑,深入解讀日本人留下的地圖遺產,並援引參照大量的田野調查與古籍文獻,抽絲剝繭,追溯日本在台灣進行的統治進程與生產建設等各方面的情形。 《獵殺海洋》 人類足以輕易地終結海洋生物!1741年,飢餓的探險家在白令海峽發現成群的斯特勒大海牛,之後不到三十年,這種溫馴的野獸就遭人類獵捕滅絕了。這是個很經典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這些探險家抵達之前,白令島就已經是這個物種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了。 海洋中其他豐富的生命,也都非一夕之間消失的。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採,並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十一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 本書根據早期的探險家、海盜、商人、漁民和遊人的第一手資料,重現了過去充滿鯨魚、海獅、海獺、海龜與巨大魚類的海洋。十五世紀的航海員所描述的豐富海洋生命,幾乎是今天所無法想像的。 但是,故事的最後並不是一個空蕩蕩的海洋,相反的,羅伯茨認為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約束,更有智慧地管理資源,就可能恢復過往輝煌繁榮的海洋。從佛羅里達到紐西蘭的海岸,海洋保留區已經使植物和動物恢復到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所沒有的水準,這樣的成果證明,歷史不一定一再重演,我們能將海洋恢復到比我們眼前還更豐富。" 講座免費報名由此去

2015地球倡議《集力量,來種綠》

2015-03-04

地球與人類是共同生命體,人類依附地球而生,地球因人類而豐富。 集合眾人的力量,種下滿成遍綠 距離關鍵性的2030年只剩下15年,離2050年也僅只35年。我們的下一代,還有機會感受到自然環境美好的一面嗎?現在是讓全體人一同付出行動,集結每一份力量,改變的時刻!共同積極地控制本世紀末全球升溫增幅在2ºC之內,每人年均碳排放降至2噸,學習具備適應極端氣候與糧食危機的能力。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4年起,將「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行動與「地球日Earth Day」行動做結合,籌劃為期半年的「地球倡議」守護行動,2015年延續去年主軸,持續關注氣候變遷與棲地守護。 今年邀請全民一同「集眾力,來種綠」,除了持續推廣節能減碳,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荒野保護協會邀請全民以「棲地守護」直接行動,來延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近年來,全球升溫、暴雨、乾旱、大雪、水災、颶風、海平面上升、生態系改變、糧食危機等異常氣候,正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造成損害與威脅。如何與正在巨變的環境共同生活,已是現代人需重視的課題。透過氣候講座、地球影展、種綠走讀、工作假期、地球一小時響應活動、地球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從靜態知識學習,到實際棲地營造參與,一同集眾力,來種綠,為地球做一件好事,每個人都可以是改變的力量,讓地球恢復綠意盎然,讓自然生態永續長存,USE YOUR POWER, GREEN UP! 更多活動資訊請上地球倡議活動網站

2015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

2015-02-02

《集眾力,來種綠!USE YOUR POWER, GREEN UP!嘉年華》 什麼是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澳洲發起全球最大型、為「氣候變遷」發聲的倡議行動,無論年齡、階級等背景,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 為什麼荒野要響應地球一小時? 荒野自2005 年開始於夏至夜晚邀請群眾走出戶外共同關注節能議題,2007年世界地球一小時倡議行動後,我們義不容辭加入行列,藉此擴張影響層面,連結國際間多元化的宣傳與名人響應的感染力,影響不同的年齡層。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我們需要群起而行 每一個人的行為與土地都息息相關,氣候變遷更與人類的棲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極端氣候、海平面升高、棲地破壞到物種消失等,都是現今全球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們現在不立即採取行動,我們將永遠失去機會。「氣候變遷」更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每天用的電力或吃下肚的糧食。因此,荒野邀請大眾從個人日常生活最易執行的行動開始,減少對能源的耗用,增加無毒農產品的消費,選擇友善環境的能源與糧食來源。 荒野透過大型倡議活動以及系列環境教育推廣課程,引起不同年齡層與族群來關注氣候變遷,期待借由公民意識與力量的凝聚,提升對週遭環境的敏感度,產生對臺灣環境永續發展有助益的行動與改變,逐步守護我們的棲地環境。 你我可以怎麼做──節電、種綠 3 月28 日夜晚,邀請你和我們一起關掉3C 產品,走到戶外,親自感受友善環境的行動其實可以很簡單、也很生活化,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為環境做一些事:於生活中實踐節能手法,種綠電、設置綠廊道、打造綠建築、綠屋頂、闢設都市農園、保留公園綠地、支持無毒農耕等,一起節電種綠,拉近彼此的心,縫合破碎化的生物棲地,守護支持友善土地的糧田,從食、衣、住行的減碳、減廢、無毒開始,學習「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改變的力量! USE YOUR POWER,讓我們超越一小時,守衛自己的棲地,保護自己的家園,GREEN UP! 2015地球倡議活動網站臉書專頁個人響應單位響應    

記憶雙連埤 徵求老照片

2014-12-19

您,曾在雙連埤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雙連埤位於宜蘭山區,曾擁有兩個湖泊,故稱雙連埤,這裡孕育出豐富物種,擁有近全台灣三分之一的水生植物並擁有全台唯一的浮島,古早時期為原住民之獵場,日據時期日本人請客家人來開墾,故形成一個客家村落。 雖然曾經繁榮,卻因年輕人口外流而逐漸沒落,但卻也保存了當地獨特的自然與純樸,10多年前因外來地主的開發,使得雙連埤地區許多原生物種消失、自然景觀被破壞,為了讓更多人欣賞以前雙連埤美麗的樣貌、與舊有人文風情,雙連埤生態教室在此徵求雙連埤地區民國89年以前的照片,不論是風景、人物、建築,您的照片不僅能夠讓更多人一窺台灣溼地生態之美,亦能協助在地保存舊有珍貴的人文歷史畫面。 有意無償提供照片給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使用者,煩請您註明您的大名、連絡電話、地址以及照片年份,亦可簡短說明相片中的小故事。本教室在展示時將標示提供者的大名,並回贈感謝函予您,感謝各位的付出與協助。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雙連埤生態教室 連絡窗口:許元俊 專員 連絡電話:03-922-8980 電子信箱:eggjim@wilderness.tw

邀請會員續繳年費 以行動支持荒野

2014-12-12

即日起歡迎續繳2015年會員年費,繳費方式如下: 親自至荒野總會或各地分會繳納 使用Web ATM繳費功能,或下載信用卡集郵局授權轉帳單 使用郵政劃撥,帳號:18724292,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填寫荒野快報內之繳費申請單,填妥後郵寄或傳真至荒野總會 登入網站進行線上續繳會費 與荒野同行,並肩守護棲地 荒野十九年來以各種方式積極的守護環境、守護生態,讓人類及後代子孫能與資源生生不息的荒野一同存在於地球上。這些年我們努力的為各階層的民眾,設計及辦理易於感知的環境教育課程、各類創新的兒童環境教育、自然教育中心等,建立更多元的管道去認識自然,讓環境意識能無障礙的擴及每個公民族群。除此,也積極的規劃與企業、機構、在地團體的守護環境共同行動,讓忙於拓展事業版圖的單位,也有機會接軌且體認到環境的存在,進而與公民一同為環境責任盡力。 有了守護環境、棲地的心,也需要有直接的行動。荒野舉辦大型的地球及海洋倡議行動,鼓勵大眾由自己生活中開始守護環境,也運用參與夥伴們的調查紀錄,對政府的環境政策,提供建言與數據,以合作代替對抗的方式對環境議題發聲與行動,我們也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對台灣僅存重要之溼地、林地、都市公園等自然棲息地及物種,進行圈護、信託與復育,為我們人類與其他生物共有的棲地做行動守護。 荒野邁入第二十年,未來的日子除了荒野已經進行的各項教育、倡議、關懷與行動外,我們還要讓更多的棲地受到守護,不論是租用、委託、信託或是購買,達到地區都有荒野守護的蹤跡;要推動建立更多的自然教育基地,不論是荒野自力經營或是與其他團體合作經營,讓民眾能就近輕易的與自然互動;為了讓荒野的能量擴展及延續,建立可供參考、操作的實用手冊,讓有心行動的夥伴能夠無後顧地直接採取行動;為建立更多元的自然棲地的守護方法,推動第一手環境及生物資料的蒐集,建立生物資源資料庫,讓夥伴走過的荒野,都能有基本的守護;與更多關心環境教育的的團體及夥伴,合作開創更多元、多樣的環教活動,擴大民眾參與,讓公民建立起與自然環境更緊密的守護行動。 荒野依舊以行動做為我們的重要策略,這些行動需要非常多的夥伴與我們並肩同行。不論您是以加入成為荒野會員為行動,或持續地繳交荒野年費的行動,或是隨時小額捐助行動,或是長期的定額捐助行動,或是捲起衣袖與荒野一起參與棲地守護行動,或是以環境守護的立場站在荒野身邊。邀請您能夠與荒野同行,並肩守護已經為數不多的自然及野地,您的這些行動將是荒野持續前進的重要養分,讓我們關心的荒野綻放美麗的花朵,並肩守護適合萬物生存的棲地。 延伸閱讀 2014地球倡議行動 部落格文章 活動網站(臉書專頁) 2014海洋倡議行動 部落格文章 活動網站(臉書專頁) 2014成果報告 線上閱讀 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