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永續山林

永續山林

永續山林

臺灣雖然面積不大,但因層峰疊翠,高山不少,河流也常在高山起源,沿著山邊流動,將養分及調節因子隨著河流輸送入城市及海洋,山林裡,棲息著許多臺灣的珍奇寶貝,有各式動物、各式植物及其他小型的真菌及藻類等,每個生物都是這個島嶼的珍藏,也是世世代代臺灣人民的珍寶,守護島嶼上的每個珍寶,讓世世代代的臺灣人能與這些生物共享這片土地,「永續」是重要的目標。臺灣生態多樣性高,從高山、城市到海洋,每一種生態系統都具有它的獨特與重要性,也是各式各樣生物的棲息地,守護自然環境,除了守護生物棲息的家園外,也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及水源、涵養水源及防洪保水等重要作用。因此守護臺灣的自然環境及居住其間的動植物就是荒野保護協會重要的任務之一。環境守護是一個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認識臺灣及守護臺灣的珍寶,讓居住在臺灣的每一個人、團體都可以是環境保護的參與者,成為一個長期關心及實際守護臺灣的行動者。

棲地守護定觀,營造三崁店的未來

2014-06-18

文、圖/林清耀(台南分會棲地組長,自然名:花蝴蝶)   台南分會棲定點觀察與解說棲地,茂林山區廣大,特有的紫斑蝶飛舞,多種動物活躍在林中,豐富的蛙種生態常見於溪水邊。台南市都會區一級古蹟億載金城內外公園為長期定觀,一年四季樹木各有變化,美田舉辦春日花詩茶宴備受歡迎。崁頭山定觀乃由東山區仙公廟後方路徑起,緊鄰曾文水庫集水區,少有人為開發破壞,擁有豐富的生態,放慢腳步觀察動植物,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永康區內三崁店台糖地有自然生長的草本、灌木、喬木等植物,形成多層次複雜次生林,是諸羅樹蛙的棲息地,自2007年發現諸羅樹蛙後,基於大家的努力暫時未被開發,目前仍是三不管的棲地。巴克禮公園內有多種樹木、花草、鳥蛙類與昆蟲,並有溝渠、池塘等滋養物種,不定期舉辦攀樹活動,可讓學童在森林中與大自然有更多的接觸。長期以來,每月舉辦定觀與戶外推廣解說活動,但未能主導保育物種及營造棲地。因此,台南分會極須自然生態棲地做好荒野環境教育,期許大家共同努力。   三崁店台糖地中的次生林是西南部台灣平原森林最經典的代表之一,夏季雨量充沛孕育出生命與物種來,秋冬季節少雨形成乾燥的環境,台灣400多年開墾的歷史中發現此一特殊地景,1908年日據時期建立三崁店糖廠,初期日本人因造景需要,大量種植外來種的庭園植物,因1990年關閉糖廠長年不受干擾,進而諸羅樹蛙有更好的家園。2007年永康三崁店糖廠預計以廣大面積開發建設集合住宅,卻意外地發現了諸羅樹蛙的棲息地,經集體動員搶救後,樹蛙及神社遺址得以保留原貌。   2012年台南分會響應地球日,曾於4月22日號召人員大力整理當地環境,之後,進行棲地靜態解說、園區內種植樹木,並倡導「守護諸羅樹蛙棲地-催生三崁店自然生態公園」,促使地球日活動永續不斷。同年6月5日賴清德市長親臨永康三崁店,與民間NGO團體口頭允諾,未來將會盡力協助規劃自然生態第一公園,使得保育類諸羅樹蛙不受干擾與破壞環境,長久在此繼續生存。台南市政府已將諸羅樹蛙自然公園列入議題,此地可成為國內最重要的諸羅樹蛙棲息地。2013年8月荒野小炫蜂呈交感謝信給賴市長,他提到多年來三崁店得以保留下來,感謝荒野的推動與貢獻,保育活動不僅是成功環保運動,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他擔任立委時瞭解橫跨台南市的鹽水溪,不只是一條普通的河流,沿岸並有生態、文化、歷史在,應優先整治、復育,就任市長後,極積著手許多相關政策,包括於沿岸設置污水處理廠、規劃三崁店為自然公園等。   守護三崁店特有種二級保育類「諸羅樹蛙」棲息地,自然生態公園為最終目標,落實環境保護教育,藉由相關的推廣解說與體驗自然活動,促使三崁店成為自然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活躍其間,期盼更多企業、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及當地居民,共同加入守護三崁店文化自然生態公園的行列。

「統一夢世界」是曾文溪的惡夢

2014-06-18

文、圖/張讚合(台南分會環境培力組長、自然名:河烏) 「統一夢世界」開發案基地於20號省道過左鎮往玉井方向的右側。統一企業以其子公司統樂公司名義,從75年開始,在該處購置三百公頃土地,基本上都是泥岩地質的山坡地,原意在興建高爾夫球場。但因該處係「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自來水法明訂不得興建高球場,統樂公司的高球場申設宣告失敗。88 年起統一企 業另起爐灶,打算在該處斥資百億以上興建「世界級的多功能休閒遊憩區」。98年以其中150公頃作為「統一夢世界園區」第一期基地,向環保署提出第一次環評初審,隔四年在102年7月進行第二次初審,11月第三次,在水資源保育聯盟與台南環保聯盟的反對下,12月環評大會決定打入更嚴格的二階環評。   統一夢世界開發案內容包括:五星級國際觀光旅館、休閒渡假旅館、青年旅館、企業休閒中心等共1800間客房的各式旅館,以及六大主題遊樂設施、休閒娛樂中心、主題餐廳等。一個連高爾夫球場都不得興建的地方,居然可以申請興建如此龐然大物的遊樂設施,不能不說是法律規範的重大漏洞。這種開發案只能依靠有識的環評 委員與環保團體共同努力來擋下。   「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是為了保護曾文溪的水質水量而設置。在曾文溪流經大內與山上間的河段,設有一座「玉峰攔河堰」與「山上淨水場」。山上淨水場從日治時期開始已是台南地區重要的水源地,現在已列為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直到現在仍每天為台南地區供應四萬噸自來水。為確保自來水供應,曾文水庫以下的曾文溪主流、南化水庫以下的後堀溪及鏡面水庫以下的菜寮溪等流域,都劃設為「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統一夢世界」的基地就在這個保護區裡面。它所產生的廢污水會直接流入菜寮溪,菜寮溪匯入曾文溪的地方就是玉峰攔河堰與山上淨水場。菜寮溪流域也是台灣古生物與考古學研究的重鎮,著名的「左鎮人」就是在菜寮溪流域被發現。   曾文溪是目前台南五大河(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中,唯一還算乾淨的河流,它提供大台南地區幾乎全部的飲用水、工業用水與灌溉用水(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也屬於曾文溪流域)。將來台南地區的新水源,包括已決定啟用的曾文備用淨水廠以及擬議中的台南大湖,都要依靠曾文溪下游河段。曾文溪出海口的是國際級濕地,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曾文溪是台南人的母親河,「統一夢世界」卻是曾文溪的惡夢。守護台南母親河是台南政府與人民的共同責任。   統一企業是台南起家的大企業,不應該在家鄉做出損害國土保育的錯誤行為。如果「統一夢世界」順利通過,就成為一個超級大惡例,所謂「統一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的言論會甚囂塵上,全台灣任何位在水源保護區內的開發案都將難以阻擋。既然統一企業打定主意還要進入二階環評,台南的環保團體不能不勇敢站出來強力反對。對於損害國土保育的錯誤行為,台南分會將與台南環保團體共同反對「統一夢世界」開發案。

2014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已額滿)

2014-06-18

諸羅樹蛙所面臨的危機包含:棲地碎裂化、棲地污染、開發造成棲地破壞、耕作型態改變、氣候變遷影響等。其中農作型態改變,對諸羅樹蛙棲地品質影響極大,且近年筍農年齡老化、竹筍產地價格不振,竹林改種情形嚴重,諸羅樹蛙面臨的危機與日俱增。 「嘉義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以友善農耕方式契作,搭配生態調查與棲地環境改善工作,保育珍貴棲地,進而達到「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之目標。 如欲知更多詳情請洽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職:謝先生03-9641059/max@wilderness.tw

公園生態化,自然生態公園不是夢!

2014-06-09

文/王彥龍(荒野台北分會執行秘書,自然名:龍貓) 圖/台北分會     在都市公園中,常因視覺景觀、維護管理、社會風氣及文化,或甚僅因設計手法及採購慣習等因素,來規劃園區內的設施、鋪面、水域、植栽等環境。但某些慣常維管方式所伴隨的問題逐漸浮出檯面被人重視,例如無法融入在地生態、對本土物種生存棲息繁衍造成壓迫、威脅人畜健康及環境衝擊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源頭,都來自於人類在環境營造的過程中,往往只以「人之所欲」當作決策與動作出發點,卻忽略這些作為是否順應自然規律。   公園,象徵時代的進步   「公園」一詞,可說是現代化下的產物,早期清代台灣沒有公園,只有大戶有錢人家才會擁有私人庭園,像是板橋林本源家庭園,而一般市井小民根本無從窺見「私園」之美。台灣第一個現代化公園是圓山公園。然而圓山公園當初成立目的,主要為了提供日本貴族統治當局與權貴人士獨享的御用花園,雖名公園,卻無公共之實。   日本在殖民台灣之後,隨著1899 年市區改正計畫體制的逐步建立,日本政府認為衛生改造是統治台灣的當務之急。為改善台灣傳統市街道路狹窄、衛生環境欠佳的狀況,遂引進西方都市計畫概念,進行城市空間的改造,於是才開始有了「公園」的規畫。到了二十世紀初,台灣許多都市公園逐漸落成,公園慢慢的走入市民的生活中,成了年輕男女的戀愛場所。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逛公園可是一項時髦的活動。   看到公園發展的歷程,從「富豪私有」到「權貴獨有」,而後終於得以至「國民公有」,代表都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公園,其空間功能也從運動休閒、環境美化、觀光遊憩等逐漸發展出公民意識、生態環保等更多重意義,然而隨著時代演進與觀念進步並不能僅止於此!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都市化的建設擴張已超乎前人想像,在緊縮壓迫的都市空間裡,一種「眾生共有」的公園概念已開始蘊釀成形,除了供市民親近使用之外,也需顧及到棲地生態保育,讓許多都市中的各種其它生物享有使用與棲息權益的「自然生態公園」。   生態是世界級公園的趨勢   荒野所提倡的「自然生態公園」所蘊涵的概念,其實已體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優良都市公園之中,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例如舉世聞名的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中心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 便將園區分為四區: 供大多數市民遊客休憩的南端及大草坪二區;有民生用水及蓄水防災概念的蓄水池區;以及有自然荒化森林的北端,依使用分區設有人工湖、步道、草皮、滑冰場供民眾休閒運動遊憩使用,另劃設有野生動物保護區,園內也吸引候鳥前來,成為絕佳的賞鳥地點。   這個世界級的都市公園規劃概念,說明在分區管理的規劃與經營之下,人與自然生態可以和諧共存在都市環境之中。透過良好的分區規劃及適當管理,人們同樣可以保有休憩活動的權益,並也可有讓野生動物與植物們生活而不受過度干擾的區域。「自然生態公園」便是在此空間分區規劃的基礎上,提出關於人與自然共存願景更多的想像。   另一知名的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都市公園,曾獲知名旅遊網站評選為「全球最佳城市公園」。其園區中的河狸湖(Beaver Lake)內,除了有許多古老的水生植物,還有生存著具「動物建築師」之稱,世界上的瀕危活化石物種─河狸,是園區生態的一大亮點。為了維護園區森林與溼地生態連結破碎化棲地,公園管理單位與在地組織史丹利公園生態協會合作,發動募款、召募志工,進行修築木棧道及植栽補植等守護行動以改善棲地狀況。對關心生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開放民間參與公私協力來共同守護都市公園生態的絕佳典範。   我們再把目光拉到日本琦玉縣的武藏丘陵森林公園,公園被大片的武藏野天然林包圍,星羅棋布點綴了41 個湖沼,整個園區包含了丘陵地、森林、草原、溼地等豐富多樣的棲地形態。園內各區域之間的配置與動線規劃保存了天然林與溼地,園方也巧妙利用丘陵地形來設置供民眾使用的運動設施而大受好評。此外,以環境教育為主體的民間參與機制更豐富公園經營方式的多樣性,公園會辦理各種導覽體驗活動與利用植物素材的手作學習等環境教育課程,與民間社團組織合辦森林瑜珈、滑草、攀樹、健行馬拉松、自然觀察、攝影或美術展覽等多樣化活動,吸引各族群充分享受自然綠地的美妙。   我們見到有許多城市,都將最美好的地方獻給全體市民,因此也成就了這些城市偉大之處。有句名言說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此話一樣也可以適用於我們對於都市公園的期許。或許我們的都市環境中不見得含括了名山大川,或許不見得也有奇珍異獸隱身其中,然而,只要我們凝神細察,生活周邊還是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我們驚豔,也待我們深思。   友善生態環境的宜居城市   我們盼望的都市公園,能夠基於珍惜的心來善待土地,能夠基於博愛的心為動植物保留棲庇之地。一塊真正以自然為主體,尊重生態保留棲地給自然林木與生物們,不過度干擾生育、不矯情地種植外來種花草的公園;一塊民眾可悠遊休憩,享受清新自然環境並進行各式自然體驗環境教育的公園;一塊具有公民參與管理機制,與當地民間組織、社團、學校充分連結互動,進行更多元豐富有創意的經營管理方式的公園。我們期待有更多的「自然生態公園」,將都市自然環境的美好獻給每位市民、後代,及人類以外的萬物朋友們,讓城市往「更好」多邁進一點。   守護棲地是荒野的宗旨,不僅只是守護動植物的家,更是守護我們每一位市民的家。因為對環境生態友善,正是對我們每一位市民的居住環境友善。一個能夠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城市,讓自然生態成為市民生活的基礎,這正是「宜居城市」的最佳宣傳。荒野台北分會因此主張建立以「棲地保育為核心」的管理思維與程序,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相關法案的設立來保護都市公園棲地。並以「分區管理」、「民間參與」、「環境教育」等層面方式來落實公園的設置、管理與推廣。   以同樣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台北來說,倘若許多兼具有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及大面積的都市公園,亦能以不同以往的眼光來規劃管理,經營出人與自然共生的「自然生態公園」,也象徵這個城市踏至邁向世界級的階梯之上。讓台北成為「宜居城市」,就從我們的自然生態公園開始。  

阿里山千金榆與富陽相遇,一連串累積能量的開始

2014-06-09

文、圖/沈心榆(台北分會富陽第五期守護志工,自然名:阿里山千金榆) 「大家好,我的自然名是阿里山千金榆」,在參加幾次富陽每月的假日例行導覽中,總有機會向參加導覽的民眾這樣簡單的介紹自己。去年年底收到公司(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發的e-mail,報名並完成了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第五期棲地守護志工的培訓課程。為了不讓因家住新竹而與富陽關係生疏,結訓後只要時間許可會參加活動。很多人可能難以置信,只為了參加一場公園活動,大老遠起個大早搭車到台北,但因對大自然,對富陽的熱愛,願意花時間參與。透過每一場活動,不只是對富陽,更對其他自然生態公園有關的議題有更多的了解,舟車勞頓或犧牲睡眠變成不足為道。   除了參與每月一次的導覽,並參與推廣「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種子志工招募,雖然我是新手志工,但我知道自己可以為大自然做的事,原以為只需多學習如何帶領解說,在參加生態導覽後體認到光靠一小群人的力量去守護是不夠的事。開放的富陽是大自然動植物的家,來往的人群輕易可進到公園,如何讓大家都能抱持著作客的心情,不去干擾已經住在富陽許久的主人,富陽才可保持原始的樣貌,歡迎大家進到森林裡頭感受各種大自然之美。   參加富陽五守培訓時蓄積了能量,體會冬天富陽的些許蕭瑟,也遇見感動我心的台北樹蛙,只要不去驚擾牠,牠就靜靜地待在葉子上一動也不動,認識了山黃麻、血桐及構樹陽性植物代表的先驅三劍客,欣賞了烏桕紅葉等,許多記憶中如數家珍的第一次接觸。   春天我感受到富陽的樹木萌發新芽的翠綠氣息,聽見許多還分辨不太出的鳥類的鳴叫聲,看到蜜蜂、蝴蝶、蜻蜓及各種昆蟲的飛舞,還有在樹幹上偶然驚見在四處張望不知名蜥蜴,提醒我要好好感受富陽春天的生意盎然,吸收更多的經驗及知識一起成長。   再過不久即將到來的夏天,我計畫要親眼看看一年只露臉一次的長吻白蠟蟬的可愛模樣,在涼爽的夏天傍晚等待大赤鼯鼠的飛行表演,希望能見睽違已久的螢火蟲,許多項目都列在待執行清單中。   秋天的富陽是什麼模樣呢?希望能分享許多觀察到的美好點滴,讓更多的人能加入守護土地的行列,一起細細品嘗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城市綠地。

香山溼地紅樹林的隱憂

2014-04-07

圖、文/張登凱(紅樹林清除專案人員,自然名:土豆) 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新竹市西南方8公里處,北起客雅溪口(含金城湖附近)、南至無名溝(竹苗交界)、東起海岸線(以界標為準)、西至最低潮線(不包含現有海山漁港、浸水垃圾掩埋場及客雅溪水資源中心)共約1,600公頃,是北台灣最大潮間帶溼地。孕育多樣豐富底棲動物及特殊生物,謝惠蓮博士還於此發現號稱活化石之一的腕足動物、海豆芽,多毛類才女蟲。其中,特有種台灣招潮蟹最為珍貴。曾記錄到貝類118種、蟹類43種、多毛類30種、魚類208種。退潮時,常可見到許多海濱動物在泥灘地活動,經常可見到萬蟹聚集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多樣底棲生物也吸引大批水鳥覓食棲息,曾記錄了274種遷移性鳥類及留鳥。潮間帶岸邊也多處的沙丘景觀,以及數種定沙植物,如海馬齒、馬鞍藤、鹽定蔓荊、濱刺麥等,將沙丘點綴的綠意盎然,沙丘植物不但有保護海岸線的功能,更具有自然教育與景觀的價值,各式各樣的濱海生物讓新竹海濱野生動物保護區宛如生態殿堂,是全民的生物大寶庫。 新竹香山溼地原本屬於沙質灘地與河口泥灘地地形,早期1958及1989年被栽植紅樹林時,原只侷限於岸邊生長面積客雅溪2公頃、海山罟4公頃。然而,約1997年復又被大面積栽植,範圍北起三姓溪出海口沿岸至海山漁港北岸;南自海山漁港南岸至鹽水溪北岸,沿線成排栽植水筆仔及少數海茄苳。由於香山溼地的水文環境適合紅樹林生長,於2009年測得紅樹林總面積已高達141.5公頃。 香山溼地紅樹林近二、三十年來快速擴張,不僅降低本地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嚴重阻礙河口的排洪;此外,紅樹林內垃圾堆積,成為蚊蠅孳生的溫床,引發出在地住民及遊客等環境衛生問題。經過多年的觀察及工作經驗,茲將香山溼地紅樹林之負面效應分析如下: 1.早期的香山溼地僅是泥沙混合的潮間帶溼地,如今卻因紅樹林密佈而形成ㄧ道天然的屏障,阻絕了在地人的親海權。在紅樹林密植處漸漸形成泥地;底棲環境的改變,使原本棲息在泥砂混合區的環文蛤、西施舌、竹蟶、蝦猴、海豆芽、紅蟲及沙蠶等生物的棲地為之縮減,迫使其族群漸漸消失於香山溼地。 2.底棲生物數量的減少,等同覓食棲地的消失,使得喜歡在沙灘地覓食的候鳥也相對的減少。原本近岸處即可觀賞到的候鳥,目前只能在沒有紅樹林的外灘地才能發現蹤影。 3.早期在地居民及遊客隨時可在近岸處觀賞到的蝦兵蟹將,如今卻被紅樹林築起的綠色長城所阻擋,使得自然環境教育場域大為減少。 4.密集叢生的紅樹林不僅會攔阻垃圾,減緩水流與滯留泥砂,同時,由於河口高程的逐漸升高,相對使得河口排洪功能受到阻礙,其中尤以客雅溪口最為嚴重。若風災或豪雨來襲,復又適逢漲潮,極易造成水患,嚴重影響在地住民的身家安全! 5.香山溼地紅樹林密集叢生,加上其枝椏較軟且葉片茂密,不利大型鳥類如蒼鹭、大白鷺、黑面琵鷺等棲息;又因灘地為紅樹林所佔據,棲地單一化的結果,嚴重影響雁鴨科、鷸鴴科等鳥類的覓食。 6.紅樹林易攔阻垃圾,且其中海茄苳的呼吸根易附生苔藻,進而成為蚊蠅繁衍的溫床,附近居民及遊客遭臺灣鋏蠓(黑金鋼)等叮咬的情形非常嚴重,居民及民意代表皆曾多次反映陳情。 7.紅樹林的蔭蔽效應造成底棲環境劣化,溼地表面的生產者─藻類,是濾食性蟹類的食物來源之一,但蔭蔽效應使得大部份的藻類無法生存,致使招潮蟹覓食棲地消失;且紅樹林成林之後,也使得灘地的基質特性改變,土壤變得更泥濘、更酸,而透氧層卻減少,此為破壞臺灣招潮蟹棲地的最主要原因。紅樹林的擴散若無法有效遏制,那麼,在不久的將來,臺灣招潮蟹將有可能會自香山溼地消失! 8.香山溼地上的螃蟹雖不具食用經濟價值,但幼蟹及稚蟹卻是新竹沿海食物鏈底層的供應者。然而,因紅樹林蔭蔽效應造成底棲環境劣化,致使招潮蟹覓食棲地消失;換句話說,香山溼地是新竹沿海生態系的育嬰房,如若香山溼地為紅樹林所佔據,那麼灘地上成千上萬的螃蟹棲所將遭受壓縮,其結果勢必嚴重影響新竹沿海地區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香山溼地紅樹林的快速擴張,不僅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嚴重影響附近河口的排洪,且引發蚊蠅叮咬在地住民、遊客等環境衛生問題。這些現象都是當時「栽種(復育)」紅樹林時所始料未及的課題。為維護香山溼地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河口排洪與周遭環境衛生等問題,持續疏伐紅樹林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的考量。 基於以上理由荒野新竹分會承接此一挑戰性任務,於2007年在海山罟進行第一次實驗性清除,並持續做棲地維護;2008至2011年連續在水資源回收中心附近進行全面清除近岸紅樹林,維護臺灣招潮蟹復育區,使其不受紅樹林之覆蓋,同時改善大庄溪及三姓溪口的排洪功能;2010年二階計畫則進行全區域由外圍往內維護清除約22公頃紅樹林,藉以遏制香山溼地紅樹林的擴散;2012年維護清除海山罟北岸4公頃,改善紅樹林阻塞鹽水里排水的情形,以及美山惠民宮前4公頃的維護清除,避免蚊蠅孳生叮咬在地居民及遊客,以改善環境衛生。自2007到2012年紅樹林清除總面積累積達52.6公頃,期間也經新竹師範大學實施清除效益評估,其成效獲高度肯定。 早期,許多縣市政府或保育單位積極地在台灣西部海岸種植紅樹林,其主要目的在於紅樹林能在生態、環境保護、學術教育以及經濟價值上提供相當重要的貢獻。但是,應該只在原有紅樹林生態系被破壞地區進行復育,至於原無紅樹林之海岸地區,是否需廣泛栽植紅樹林,則必須審慎評估後再作決定(范貴珠教授提出,2011)。 新竹香山溼地有自己的生態功能和結構,並不需要刻意種植紅樹林來「保護新竹海岸」。香山溼地寬廣的潮間帶受到河口及潮汐作用所帶來的豐富營養鹽,孕育了豐富的底棲生物,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而成為候鳥覓食的天堂。 海岸環境相當敏感,一旦棲地上的物種稍有改變,整個生態環境也將隨之變動,甚至可能引起某些特有種生物的消失,如台灣招潮蟹、海豆芽等。紅樹林對於香山溼地而言,不僅只是「外來種」,更是「入侵種」。因此,清除紅樹林,盡量回復香山溼地原有的生態功能和結構,香山溼地才得以永續發展! 新竹濱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資產,也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必須妥善保護,海洋資源才能妥善保護,資源才能永續利用,才能夠有機會把新竹濱海的美景與生物多樣性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享用。

褪色的馬武窟

2014-04-07

文、圖/林昭元(台東分會議題組,自然名:昭和草) 徜徉於幽谷之中的馬武窟溪,源自都蘭山北麓與堵開埔山東南麓,南、北溪支流於泰源村匯集成河,一路蜿蜒向東,最後在東河出海,流入廣袤的太平洋。數百年以來,世居於泰源盆地、東河出海口的阿美族人,以及後來遷居於此的漢人,汲取溪水灌溉耕種、捕撈溪裡的魚蝦,因為馬武窟溪的孕育,如母親般的滋養,幽谷的人們得以安居,與山水共存。   二十多年前,甫完成學業的父親,來到泰源任教,與生長於此的母親邂逅,我便在群山與溪流的懷抱中出生、成長。童年的記憶中,我們與馬武窟溪之間的關係是親密且溫暖的。夏日的放學課後,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脫下制服,揹著橘紅色的夕陽餘暉,一個個跳進這天然的泳池,悠游其中;也還記得,假日午後,父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倆往溪流的上游走,在清澈的小溪裡打著赤腳彎著腰,找尋尖尾螺的蹤跡;更不會忘記,阿公三不五時從河裡提著活跳跳的溪蝦回家,當時那臉上如豔陽般的燦爛笑容。我們的生活,總是與溪流為伍,潺潺的溪水聲,伴著幽谷裡的孩子長大。   然而,隨著我的年紀增長,我與溪流的關係似乎慢慢地疏離了,彷彿羽翅漸壯的雛鳥,終究得飛離母親的懷抱。曾經,馬武窟溪因為溪流資源日益匱乏,政府下令全面封溪,讓溪流自然復育,得以恢復生機;當封溪的命令解除,我卻必須離鄉求學,原本熟悉的溪水,逐漸變得陌生。儘管與溪流的關係不再像從前那樣緊密,每當我乘車返家,途經東河橋,轉進河谷,沿著蜿蜒的溪流前進,看著粼粼的溪水,總是讓我心情平靜。母親之河的容顏依然美麗,我的家仍舊還在這裡,等待我的歸來。   今年夏天,我回到台東短居兩個月,來到台東荒野實習,參與協會「台東縣野溪工程調查」的行動,調查發現,自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以後,台東縣各個地區的野溪整治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實地勘察更發現,政府花了大把鈔票的整治工程,剷除了原有生機盎然的溪流自然景觀,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冷冰冰、死氣沉沉的水泥溝渠。而伴著我成長的馬武窟溪,也無法倖免。   怪手轟隆隆地響,沙塵漫天,原本守護著河岸的石頭與野草被鏟起,開始築起高高的水泥牆;過去魚蝦水草棲息的河床,也被填上水泥,變成堅硬的溝渠。冰冷的水泥牆,真的能代替原來的植被鞏固河岸嗎?平坦的水泥階梯河床,讓溪水不再潺潺流動,所謂的「減低流速以提高安全性」之後,原本需要乾淨清澈溪水的底棲螺類該怎麼存活?過去悠游於溪流之間的魚蝦,如今要如何跨越那一道道高聳的橫向構造物階梯?水泥化之後的溪流,人們不再親近,童年的我在溪水的滋養下成長,那未來的孩子呢?我們的後代還能像我們兒時那樣自由自在地在溪裡泅水嗎?   於馬武窟溪流域施作的野溪整治或護岸相關工程,自民國99年以來(截至102年10月),已進行16個工程,耗資將近八千萬,花費大量社會資源,換來的卻是一條條冰冷堅硬的水泥溝渠,令人質疑整治的效益;另外,溪流水泥化之後對生態的影響,以及對居民親近溪流之權利的剝奪,更是沒有辦法估算的成本。   表、民國99年至102年(截至10月11日)馬武窟溪流域野溪整治相關工程統計 主管機關 標案名稱 年度 決標金額 臺東縣政府 馬武溪北溪護岸應急工程 99 12,18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麻竹嶺農莊大橋鄰近野溪整治 99 7,20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麻竹嶺野溪整治 99 4,528,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柑仔林三號橋野溪二期整治工程 100 3,096,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大丘園25鄰野溪整治二期工程 100 1,73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柑仔林三號橋野溪整治 100 5,066,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泰源村果子山野溪整治 100 2,669,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柑仔林三號橋野溪三期整治工程 101 3,99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北源野溪整治六期工程 101 4,97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泰源村16鄰野溪整治 101 2,00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花固橋鄰近野溪加強維護工程 101 2,296,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北源順那41鄰野溪整治工程 101 5,178,000 臺東縣政府 馬武溪北溪護岸改善工程 101 13,06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果子山野溪二期整治工程 102 3,600,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北源34鄰野溪治理二期工程 102 6,518,000 水保局臺東分局 北源3鄰野溪整治工程 102 1,659,000   總金額 79,740,000   自古以來,泰源盆地與東河出海口的居民,世世代代與馬武窟溪共榮共存,人們發展出一套與溪流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莫拉克給我們的教訓之後,還未來得及反思,政府卻開始一味地崇拜工程水泥,在政績與可能的金錢利益考量下,大興土木,大肆「修正」我們的溪流,這樣真的是正確的嗎?我們盲目地改造我們自以為安全的溪流樣貌,卻忘了回想,先民是怎麼樣尊敬溪流,怎麼樣與溪流共生共存,怎麼樣在溪水的滋養之下長居久安。   離鄉北上生活多年,這個夏天回到泰源,以為可以重回母親之河的懷抱,卻發現,一塊塊冰冷的水泥如瘡疤般遍佈在你臉上,使你的容顏不再亮麗,一台台怪手在你身上鏟挖,使你的溪水不再豐腴。我們是否該停下來好好思考,我們要的是溪流該是怎麼樣?   褪色的馬武窟正在哭泣,你聽見了嗎?         【台東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走進都蘭山 洞洞館倒下,與我們一同呼吸的空間, 靈魂正逝去    

走進都蘭山

2014-04-07

台東荒野尚未有認養的棲地,但志工夥伴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熱情的實踐著友善土地的理念,以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耕種、關心農業政策、關心城市綠地與空間規畫、紀錄家園環境的變化、在荒野活動中向大眾傳達自然的價值等等實際行動;台東的山海養育著我們,給予我們不需金錢的心靈滿足,我們會持續全力以赴,表答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感謝與敬意。 文、圖/施炳霖(台東分會解說組組長,自然名:牛樟)口述、莊詠婷(台東分會秘書,自然名:天空)整理   選擇都蘭山做為台東荒野的觀察點,是因為其具有特殊的「植被壓縮」現象。離太平洋很近的海岸山脈,突地拔起一千公尺,地勢陡峭,東北季風吹拂帶來的水氣及低溫,使植物相混合低中高海拔,且各帶相關海拔高度明顯與臺灣中部不同。原初都蘭山的登山口在水往上流附近,那條路非常陡,現在從郡界進去的步道為林務局所開闢,是適合一般大眾的平緩路線。   每一次觀察都是很有趣的,雖然我對有些植物有知識上的基本了解,但實際上,山的結構和特性有很多很多值得挖掘的。在觀察中可以體會到很多新東西,比如:不同的植物的子房的構造、質感是像草、或像皮革、或有毛等等微細的構造…。很多人以為月桃的葉子很光滑,但有一次我們摸到了川上氏月桃的背面有絨毛,如果沒有親身體會就不會知道;在某一個天時地利的時候,我們遇見許多冒出頭的菇蕈,並看見她們噴出小小白煙,正在釋放孢子囊;盾型單葉假脈蕨讓人家覺得這東西看起來像苔蘚,但仔細看原來他是蕨類,有孢子囊群;而連珠蕨在都蘭山的某一段非常多,卻在台灣其他地方是少見的。   目前已經累積了許多照片和紀錄,之後將計劃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建置網路資料庫,讓大家更方便查詢,也了解在地生態的豐富與美。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性和生存模式,就如同人類社會一樣,這樣互相扣連的多樣性共同構成了環境的平衡,解說的目的,也是想告訴大家自然背後運作的道理。例如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魚。森林可以留下水,而枯枝落葉落到水中可以讓藻類生長,魚兒就有食物。更重要的是,想傳達給大眾知曉自然保育的觀念,應是合理的運用自然資源,就像我們不能永遠都進口別人的木材,必須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土地和萬物共生共存!         【台東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褪色的馬武窟 洞洞館倒下,與我們一同呼吸的空間, 靈魂正逝去  

洞洞館倒下,與我們一同呼吸的空間, 靈魂正逝去

2014-04-07

文/林慧珍(台東分會綠活圖組組長,自然名:薄雪草)、圖/林國勳(長期記錄台東環境的攝影者) 這是一處,或許該說曾經,一處臺東市民行經新生路接近鐵花商圈時會看到的一棟建築;或是一處外地旅客走進鐵花村、誠品、鐵道路廊會不禁一瞥而感到風格特殊的建築。有多少人曾經佇足仔細欣賞過她?或許直到一棟度假酒店矗立眼前才會恍然抬頭,喔!這裡怎麼變成這樣?一年過後,或許又習以為常,或許也將習慣抬頭看不見綠意盎然鯉魚山的視線。   這棟舊稅捐處大樓是呂阿玉建築作品,已由臺東縣政府招商出去,將改建為十樓高的度假酒店。或許很多人早已知道此事卻沒有覺得不妥,加上附近是熱鬧商圈,直覺認知增加外地旅客就會增加觀光收入,但我們是否明白有多少收入會回饋於市民?   鄰近的鐵花村和由舊地政事務所改造的誠品建築,是旅客必遊之處。來到這裡的朋友,享受的,是在星空映照與大樹吹拂下,聆聽舞台上和自然交融發出的樂聲;愛逛的,是慢市集在地的手工藝與新鮮食材。誠品後院的藍曬圖廣場,緊鄰五十多歲外觀獨特又與誠品同屬戰後建築的洞洞館,產生一種空間的和諧感。牆上攀爬展枝大葉的老樹,帶來自然音律,如此親近在地自然與歷史的氛圍,正是臺東獨有的觀光價值。   此地也是在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間,荒野跳蚤市場、秀明農夫市集等,是居民能彼此交流與展現的空間,也是個充滿在地生命力與獨特性的空間,同時也吸引許多外地旅客願意停佇更多時間來參與當地活動的空間。   然而,隨著洞洞館的倒下,特殊的建築外觀毀壞殆盡。十層樓高的牆面將取代充滿韻味的老牆老樹,遮蔽原與誠品建築和諧的天空,空間的靈魂像是被硬生生削去了什麼,我們居處生活的記憶像是被抹去了什麼,臺東市區獨有的文化與觀光價值、居民親子活動所賴以的休閒價值即將變調。為了觀光蓋酒店,卻削弱具空間潛力的觀光價值,不是自打嘴巴反觀光嗎?   擁有此處使用權的縣政府,是否更應該在尊重城市歷史與文化資產的保存基礎上,進行老建築的轉型與活化?投向商業用途並無不可,但是否有比拆掉重蓋旅館更具開創性與可持續的作法?開創連結附近鐵花村、咖啡館等藝文活動的城市生活與文化教育空間,開創吸引外來人才進駐臺東城市的機會,是否才是可持續發展在地經濟的重點考量?   這樣的例子不會只有一個,只有突顯出政府目光指向外來觀光客,增加縣庫收入,把臺東城市改變為一個供外來遊客旅遊消費的地方,供吃供睡供娛樂供買東西!城裡的建築與文化內涵不值得看,要看的只有城以外的山海景點?!   延伸閱讀:反對拆除洞洞館粉絲頁         【台東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褪色的馬武窟 走進都蘭山

宜蘭不可消失的溼地~五十二甲溼地

2014-03-13

文、圖/王俊明 「坔地」老一輩的人這樣稱呼溼地,他們與溼地有獨特的情感,一種生命共同的關係,溼地是農業時代生產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蝦、貝類,擁有多元生命的環境,生物多樣性極高,溼地本來就是生產力豐富,孕育各種不同生命,老一輩的人懂的永續使用觀念,不一次抓取殆盡,不使用農藥,與生物相互尊重共存。好的環境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寶,宜蘭人勤奮、努力、默默耕耘,對土地的濃濃情感,愛護環境,創造了許多宜蘭溼地故事,也是另一種宜蘭經驗。   五十二甲溼地,早期為冬山河舊河道位處低窪,是五結鄉、冬山鄉、蘇澳鎮的交匯地帶,98年內政部公告299公頃為「國家重要溼地」,環境有水田、沼澤及草澤。天然條件與獨特位置,大雨颱風時經常積水,因此保留了相當良好的水田環境與溼地生態,天然的土堤環境因此孕育了全台獨有的風箱樹與最大的水茄苳棲地,每年10月至隔年3月更吸引大量的候鳥棲息,據調查記錄有170種以上的鳥類,其中更有花臉鴨、黑鸛、唐白鷺、魚鷹、澤鵟、短耳鴞、彩鷸、小燕鷗、水雉、埃及雁等鳥種。   從民國98至102年荒野受內政部營建署補助,進行了調查監測、巡護、社區培力、綠色生活地圖、影像資料建置、民眾環境教育及傳統事務保存等工作。從環境的改善到人的改變,工作不僅是環境的改造,更是一種人心的改造,人依附環境生活,人也會改變環境,我們希望再找回人與土地間那份真誠與關懷的情感,讓五十二甲溼地朝環境保育及永續生態的「綠色產業」方向發展。適時、適性、適量明智的使用溼地,讓溼地與人緊緊相連一起,成為生活共同體,一同永續發展下去。   五十二甲溼地近8成為私有土地,因有心人的刻意收購及開發,讓天然的低地地形的地貌改變了,此情況如一直下去,溼地的功能與結構會受到影響。然而,土地可以有更好的價值,老天爺給每一種環境賦予其功能,人為改變了環境,而失去了平衡,到頭來受害的是人類自己。   未來的工作重點,我們將放在土地的改善,推動「綠色產業」,再生產下也可兼顧保育,並結合在地傳統的文化、歷史與人文,發揮土地的新價值,讓大家了解到保育良好的環境也可有經濟效益,讓私有土地不易受收購而改變了樣貌。雖然需一段時間與努力才能有點成果,但現在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有第一步就有前進的動力,就從現在開始吧!     【宜蘭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看見在地的守護力量~宜蘭分會 保安林採礦國土保衛戰 棲地營造下的樹蛙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