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永續山林

永續山林

永續山林

臺灣雖然面積不大,但因層峰疊翠,高山不少,河流也常在高山起源,沿著山邊流動,將養分及調節因子隨著河流輸送入城市及海洋,山林裡,棲息著許多臺灣的珍奇寶貝,有各式動物、各式植物及其他小型的真菌及藻類等,每個生物都是這個島嶼的珍藏,也是世世代代臺灣人民的珍寶,守護島嶼上的每個珍寶,讓世世代代的臺灣人能與這些生物共享這片土地,「永續」是重要的目標。臺灣生態多樣性高,從高山、城市到海洋,每一種生態系統都具有它的獨特與重要性,也是各式各樣生物的棲息地,守護自然環境,除了守護生物棲息的家園外,也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及水源、涵養水源及防洪保水等重要作用。因此守護臺灣的自然環境及居住其間的動植物就是荒野保護協會重要的任務之一。環境守護是一個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認識臺灣及守護臺灣的珍寶,讓居住在臺灣的每一個人、團體都可以是環境保護的參與者,成為一個長期關心及實際守護臺灣的行動者。

2015 地球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集眾力,來棲調

2015-04-02

荒野保護協會於民國84 年成立以來至今已20 年,目前全台灣共有11 個分會、1 個籌備處、9個聯絡處,持續關心的解說定點及守護棲地共計74 處,全台各地的志工積極投入,持續進行生態解說、棲地守護、物種調查等各項工作,是台灣棲地守護的重要力量。 2014 年起,啟動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逐步建立荒野棲地之物種生態紀錄,作為棲地守護的重要依據。去年活動於4 月18 日舉行,當天共有264位荒野志工在32處棲地參與調查,記錄了1,802筆資料,其中有植物626種、鳥類50種、昆蟲209種、兩棲爬蟲類27種、哺乳類1種、水生生物52種、其它類群生物59種,共計1,024種生物。調查中,發現了許多珍貴稀有物種,如台北二格山發現林鵰、台南三崁店發現諸羅樹蛙、花蓮鯉魚潭發現眼鏡蛇等,都是重要資料記錄,詳情可參見2014年地球日成果報告。 2015 年地球日將持續進行全台同步自然觀察,彙整荒野全台關心棲地的生物數據。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活動時間增加為兩日:4 月18 日至4 月19 日,調查不限時段,由志工自行組隊參加。以解說定點、棲地志工為主要參與人員,可自行評估是否要開放其它群組或民眾共同參與。本次活動以鳥類、植物、昆蟲、兩棲爬蟲類、魚類、貝類、甲殼類、哺乳類及蜘蛛等9 個生物類群為主要記錄目標,但其它類群亦可回報。回報方式以現場使用智慧型手機登錄或相機搭配紙本紀錄2 個方式進行。本次活動的資料庫網站網址為http://qs.sow.org.tw/ush/,並有操作教學說明,邀請參與的夥伴先行熟悉操作方式後再至解說定點、棲地進行調查,各地分會也將於近期安排操作課程,歡迎踴躍參與。 今年度成果統計後,將於荒野20週年年會8月22日至8月23日頒獎表揚績優隊伍,也會將調查成果集結成荒野綠皮書,於7月25日荒野棲地博覽會公佈,宣示這些棲地不容破壞的重要性。邀請大家一起「集眾力,來棲調」。

荒野油羅田

2015-02-10

文、圖/許天麟(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副分會長,自然名:海茄苳) 緣起 2012年與南埔社區合作成立南埔穀東會,經過一年的田間紀錄,對水稻田的管理稍有概念。我們於2013年初與東海田農夫田守喜契作水稻田六分,並向大山背地主林水來先生租下休耕十幾年的梯田四分。但2013年底林先生不再續租。工作團隊透過豐田村長引薦租了甘先生五分的休耕水稻田,及增昌宮前何先生三分休耕田。 現況 油羅田位於大山背山腳下,灌溉水源來自內灣的油羅溪(頭前溪上游支流),水源乾淨,空氣清新,生態豐富。社區居民樸實勤奮,增昌宮為社區信仰中心,廟旁並有社區集會所,活動時可租借使用。 2014年的經營 我們將甘家的水稻田以種植水稻為主,增昌宮前的三分田則旱作種植蔬菜雜糧。水稻一期遇稻熱病,收成不如預期,發放穀東八成,另兩成於二期時補足;水稻二期,管理人古進欽的技術已經漸漸成熟,產量與品質均達到標準。用水位抑制福壽螺的活動。旱作部分,採多樣性種植,上半年種植花生、玉米、醜豆、絲瓜、南瓜、洛神,招募農耕工作團隊每周定期至農田維護觀察,並配合作物採收,辦理農事體驗活動。 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不使用除草劑,不施用化學肥料,不毒鳥不捕鳥。 自製肥料:蒐集豆渣、米麩、團隊家庭廚餘讓微生物分解變成作物的養分。 (一) 農田生態 水稻田上空有很多燕子巡迴覓食,白腹秧雞,小白鷺都是常客,魚池有翠鳥。二期打田時發現三隻中華鱉。增昌宮前茭白筍田友鱔魚,泥鰍,鱉。青蛙也很熱鬧,澤蛙、台北樹蛙、白頷樹蛙、拉都希氏赤蛙、長腳赤蛙、面天樹蛙都曾出現。5月6日大皇蛾停在主神玉皇大帝胸前七日,更被居民視為神蹟。附近居民知道我們的田不用藥,會來採大花咸豐草給雞吃。 (二) 體驗活動 玉米採收活動時有民眾分享,因為聽說玉米農藥下很重,他已經很久沒吃玉米了,但又想念以前吃玉米的味道,一聽說荒野有不用藥的農藥太高興了。另一位民眾帶孩子搭車到九讚頭,連續來參加兩次活動,第一次參加採種時稻田還未收割,孩子看到黃橙橙一片,第二次來的時候稻田已經收割,孩子感覺到季節的更換,農村地景的變換,他覺得太棒了。 採收活動中,我們會加入農產品加工,強調簡單加工就可以不同的吃法。慢活農村,帶民眾由廟前漫步到水稻田,感受農村漫步的優閒,也加入農村童玩,取之於自然的概念。 2014年利用作物採收時間辦理體驗活動十次 日期 活動內容 活動花絮 6月14日 紮稻草人   6月21日 玉米採收 http://goo.gl/VLpCxF 8月9日 通嘉科技花生採收 http://goo.gl/T2Wvf1 8月30日 應材科技農事體驗 http://goo.gl/Cp9edv 10月4日 洛神採收 http://goo.gl/AM2RRi 10月18日 蘿蔔採收 http://goo.gl/emWChI 11月8日 玉米採收 http://goo.gl/3CNL7h 11月24日 稻米採種 http://goo.gl/vR7Buw 12月6日 輝達公司農事體驗 http://goo.gl/FRQdL7 12月13日 新竹炫蜂二團農事體驗 http://goo.gl/a8NGls (三) 與大肚國小合作進行食農教育 下半年辦訪學區大肚國小六年級老師黃文霖合作。由黃老師在學校找一塊花圃讓孩子改種蔬菜,讓孩子維護管理採收,孩子們種了半年,把採收的蔬菜在學校烹煮共食。也從實際種植中體會不用藥的友善種法。 (四) 生物調查:農耕時隨時做紀錄,2015年預計正式進行調查8次   展望2015年 東海田雖然結束契作,但管理員許嵐婷因有兩年的農耕經驗,15年起在油羅獨立租了8分地進行友善耕作。 農耕團隊翊菱夥伴,準備試種糯米,並發展糯米加工。 研發農產品加工。 一月起正式進行生物調查記錄。 設計工作假期,並嘗試規畫帶狀課程,讓民眾有更深的體驗。 尋找基地,發展換工學習及提供工作人員休息場所。

2015年 買下荒野的第一塊棲地

2015-02-10

文、圖/募款小組召集人、親子團北二團宋家元(自然名:北極熊) 荒野人,充滿了對大地的情感,有很多的理想要實現,這幾年也的確做了很多事。而為了走更長更久,保護消失中的棲地和更多的動植物,荒野人現在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募集棲地守護基金!雖然荒野人似乎並不是很善於面對募款這件事情。 荒野的宗旨,開宗明義就是: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台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要購買、長期租借,就要有銀彈,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募款,才能進行上述目標。 基於這個原因,2014年荒野由志工和專職成立了募款小組,決定挑戰這個有重大意義的目標,幫荒野募到足夠的錢,買回或租下棲地濕地,讓大地在自然的秩序之下,重新恢復生機! 募款小組的目標 透過募款過程,提醒人們對自然的愛護之心,共同保護這塊土地。 協助規劃荒野募款策略。 引發感動,對募款引起共鳴並行動。 匯聚荒野內部跨群組、跨區域的募款合作。 持續透過契作或協作方式擴大友善農耕保護棲地外,2015年開始設定朝向買下荒野第一塊棲地的目標。 累積棲地保育基金,買或租更多土地,讓土地回歸自然,看到更多鳶飛魚躍蛙鳴鳥叫! 我們期望在這塊寶島上,用我們微薄的力量,買或租回土地,恢復生機,重現生物多樣性,看到更多的鸢飛魚躍,蛙鳴鳥叫!聞到花香,看到大樹伸展成長! 募款這件事,其實是一個有做就有成果的事,關鍵是持續不懈的努力,提出目標凝聚共識,就能匯聚資源。所謂涓滴成河,募款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就是一步一腳印的苦功而已。 募款這樣涓滴成河的事,需要透過規劃,一步一步的發揮影響力,達成募款的目標。 募款小組第一個規劃的活動是2014年終募款活動,活動時間自2014/11/15至2015/2/28,設定的募款目標是要較前一年累計募款金額淨增加250萬元。 基於上述目標,募款小組的行動方案主要包括如下: 凝聚共識,擬具募款說帖,提出感動人心的訴求,明確勾勒目標方向,製作募款方案(文案、多媒體…) 多元行銷方式,包括: 年終募款、主題募款。近年荒野發動的租地契作募款如五十二甲溼地、雙連埤、諸羅樹蛙保育計畫等。 講座募款。 活動募款,如二手物資或農作物等義賣募款 不同媒體管道進行,包括網路及社群媒體等。 跨群組、跨平台合作: 透過解說、推廣講師及親子團等群組活動合作推廣,能更擴大接觸面及推廣成效。 結合發揮不同專業專長進行的募款合作。例如:結合音樂及設計專長,製作募款溝通方案等。 募款小組現在也正在規劃結合荒野二十周年活動,以及荒野年度活動,例如系列講座、在地化棲地守護活動,深化環境保護力量並進而加強募款效果。 募款活動的努力,化做各種效益評估 倡議是屬於較無形的效果,重點在引發對棲地保育的重視與愛護之心: 台灣人需要了解更多台灣棲地惡化,急需保護的事實。 買或租回的每一分地,都是動植物的天堂! 對社會大眾,尤其是孩子的環保教育: 買下或租下棲地,在管理的同時,可以帶領孩子認識這些棲地的美,而且由棲地轉變的過程,孩子實地的見證了土地的重生。 讓大家知道,我們不只說說,還可以起而行,真正做對大地,對自然有幫助的事。 募集資源,買下生態熱點棲地,保護動植物: 除了倡議和教育等長期性工作之外,我們具體能做的,就是買下或租下土地,讓生物在其中欣欣向榮的生長。 短期目標是 2015 年開始,買下荒野的第一塊棲地,並且由這塊棲地開始,開始買地租地,透過圈護,讓大自然恢復生機! 募集棲地保育基金這件事,簡單的一面是,只要一步一步按步就班做,就會有效果。困難的一面是,這是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持續要募集資金,整合各方的資源行動,需要大家的齊心共同努力,讓荒野棲地保育目標「買下荒野的第一塊棲地」的願景一步一步的實現!

亻厓兜──記水路群像 之六.黃金琳

2015-01-06

文、圖/荒野新竹分會水路大隊 身之所至,道之所在;動之所至,悟之所在 走訪竹東圳的人與事,總有許多的感慨,對照今人四肢不勤與對勞力的珍惜,那麼在客庄裏常見年逾八十的長者在微暈的黎明中未待雞鳴催喚就進入田野,以「勞動」來宣告一天的開始,遲暮的銀髮積累歲月的面顏,卻有著體健心明的真正靈魂,「到底什麼才叫做年輕?」水路人心中不禁暗暗遲疑。 黃金琳,與竹東圳完工同一年出生,算來已是八十六歲的高齡,世居柯湖,擔任里長多屆。2014年的正月,在福龍宮前過了馬路的芭蕉園邊,老里長雙肩扛帶起油箱的除草機,銳利鋼齒正在除草人熟稔的操縱下忽左向右的向兩旁雜草堆裡放肆游移,末絮野飛,瞬間眼前一片開闊,彷若太平再臨。 水路人見狀也想要來個鮮體驗,「這沒像你們想得那麼簡單」老先生直搖頭說不行不行。進到廟裏,講起搶水種種,回憶幼年種茶製茶點滴,口說加上動作,條理清晰,刻畫鮮明。提起這桐花秘徑,老先生說起可以帶我們走一遭,最後則會經過里長家沿著馬路回到福龍宮。挺直腰桿的老先生話語不斷,腳下更是輕快,初時路徑明顯,土質鬆軟自在行來,好不悠遊。隊伍一個停頓,前方說是老先生要咱們暫等一下,他老要到前方小解一下,未幾多時,身影乍現的他已經多了根粗樹枝實握手上,右轉上小山坡,之後幾次曲折緩升,心中了然老先生識己顧己的處世智慧,善於照應自己,卻又未外顯於形。愈到深裏,枯枝倒木遍陳,一個往上的天然障礙,斜倚的密密樹幹枝條宣示路權,「可能要開山刀來開路啦!下回再來」「沒關係,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折斷」,就在水路人各嘗其法的紛擾意見中,老先生大步趨前一個漂亮的迴轉就從之中的細枝小縫中昇立高處,真是個輕盈的林間俠者啊! 地形幅度約呈四十五度的竹林區是老先生所有,他會在晨曦寒露時騎著摩托車來到最近的地方,彎身曲膝看準筍尖就刀刃進土,鮮嫩新筍逐一裝袋後再運載回家,說起這竹子學問,老先生自有一套實戰哲學,俗話說,「說到你知,鬍鬚就打結了」真是能形容我等非農事人的理解智慧。上去就得下去,陡坡直下,「這八十幾歲老人家要是跌倒怎麼辦?」水路人忐忑憂心,下得平野才領悟到,老人家自信得令人折服,看來我們只要把自己顧好就行了。 路徑後端的烏心石林是老先生親手一一種下,望高的樹體,紛落的白色小瓣片妝點著林道,幽幽的細緻,美麗無比,回到產業道路已是近一個鐘頭,只見老里長不著痕跡地拿出廳內的藤椅倚坐靠躺其上,嘴裡直招呼著大伙兒入內用茶,長者迅捷的身手對應著敏銳的心思,不疾不徐,行掌移步於無聲無形,我等後輩可得認真觀之學之行之。 記得與老里長初次見面是在2009年柯湖的信仰大廟三山國王廟(福龍宮)裏,他是管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黑板上的字跡端秀是其親筆,瘦長挺直的他招呼我們喝茶彷若老友一般,他談起日治時代家中長輩當時經營的是鄰里間最早的製茶工廠,當時新竹與北埔往來都須行經柯湖的牛車路,直到竹東開發後到現在。「窮人耕旱田,旱田耕窮人」老里長一語道盡了農民和土地的互依與底深的無奈,韌性也在柯湖人的身上有了延伸,因為地勢只有7鄰受到竹東圳的澤蔭,先民挖埤塘蓄水灌溉形成地方上的特有景觀。2002年兒子黃宏堡克紹裘接起了里務引為地方佳話,連任至今。里誌「柯湖傳奇」就是在兩位里長父子檔的催生下完成,全里的長者少者一起調查、記錄與書寫,是一本真真實實由里民所參與地方誌。 這幾年柯湖有了不同以往的裝扮。水路曾經埋鍋造飯的樸拙樣貌已不得見,眼界豁然展開的空地原來是在今年要進行地面的鋪設與馬路的拓寬,這廟宇的低潛似乎就這麼堂而皇之了起來,農夫市集也在路旁迎客,對於發展的不得不然和必然,老人家自有其跨越時代的處世哲學,正如同其輕盈踩踏林間,幾個跳躍,一個轉身,就已回首望後塵微笑相應矣。 致逝去的感動 每週一次的竹東探訪總在半結構的鬆散間游移,也或許是這般的沒有「負荷」之下才形「甜蜜」吧?!僅占三分之一客家人的水路大隊可以在客家的土地上自在來去,若說是水路人有多大的能耐,那絕對是個笑話,倒是能在時間壓力的緊繃與無邊際放空之間擺盪,在毫無頭緒與明確方向二端尋找停佇,或許還能對其超乎常人的毅力按個讚吧! 晃晃悠悠,走過水圳七個年頭,其中,人物的觸動是最美的。要感謝的是,願意分享,願意接受邀請的人物,讓我們這群未曾在其正盛榮景時有過交集的晚輩進入他(她)的記憶盒。那些曾經,那些過往,那些事理,被遺忘的時光隨著鐘面上刻針在滴答聲中移動,就這麼愈來愈明,愈顯愈清,「記憶,是靈魂的謄寫者」,水路人秉聖哲亞里斯多德之言,在流水涓涓裏梳理屬於水路的靈魂。 每位受訪過的水路人物都是某種典範,在人生的功課上我們領略的就是一種態度吧!和自己相處,和家人相處,和老友相處,和這個大時代相處,這一系列的人物書寫,表達我們的深深感恩,總在某個水路人聚集的時刻,你(妳)們的身影,曾說過的話語,就這麼鮮活地牽引著我們曾經有過的交會,「恁仔細,承蒙你」。

邁出每一步,守護荒野多一步

2015-01-06

邁出每一步,守護荒野多一步 文/李建安(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  各位敞徉荒野的夥伴,我們一同努力,已邁過了第二十個新年,我們的腳步遍及許多地方,讓我們一起細細回味,一路以來的步履與感動。我們一心守護一般民眾認為無價值的荒野、荒地,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老師說過,「人類所謂的荒野,是人用有限的眼光,從短視的經濟角度來思量,所以它成了沒有價值的地方,荒野其實不荒,它蘊藏著無限生機,充滿著形形色色的物種,更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我們希望這些美麗、價值無限的荒野,能夠好好地被守護並與後代的人類分享。 荒野夥伴剛開始聚集起來,僅有幾百人,只佔了全國總人口的一丁點兒,要直接地守護全國的荒野,顯然不足。我們需要有更多認同荒野的夥伴,齊力、齊聲地守護荒野,方能成就。是的,只有更多的公民了解及認同荒野的價值,才能有效地避免只注重經濟角度的開發,守護延展生機的野地,讓它不致消失。 為此,荒野從成立以來投入了國內還在萌芽的環境生態教育,開啟了低門檻及多樣化的自然環境體驗及推廣教育。有別於一般只以認識物種為起步的生態教育,使民眾、孩子們能有無壓力及適合自身的方式,與自然開始對話、感受,進而關心自然。也為了培育新世紀的荒野夥伴,籌辦多樣化的兒童環境教育群組,亦開創了炫蜂團的群體,看起來像是荒野培養孩子們成長,實際上是形成親子共學的改變。透過荒野夥伴們在各處分享自然守護感動,使得認同荒野精神的民眾人數很快速地增長,在短短的幾年內成為全國夥伴最多的環境守護團體。 而荒野棲地圈護的步伐未曾停下,初期荒野成立的解說群組,聽起來好像只是環境教育活動的團體,其實觀察解說群組除了肩負自然環境教育的任務外,也是荒野的偵查隊,觀察哪些是我們一心想要守護、等待夥伴去探險的荒地,這是全國各地解說群組的重要功能。 荒野各個群組,走過了許多荒野、探勘及探險過眾多荒地,留下了第一手的環境及生態紀錄,包括了蟲魚鳥獸、山川林木及池沼湖海。這些珍貴的紀錄,不論現下或未來,都成為守護荒野、守護生態棲地的重要基礎。對於面臨危機的生物及生態,也運用了荒野自然體驗的專長,以工作假期模式進行守護,例如水生植物守護、食蟲植物守護、委託(信託)區域守護及入侵種生物移除等,邀請民眾一同參與行動。 為了讓更多還未能與野地交流的民眾認識協會及組織想法,我們辦理了大型及綿密的倡議行動、展覽活動,如地球倡議(結合地球一小時與地球日)、海洋倡議(海洋影展、海洋特展、國際淨灘行動、減塑論壇等)及節能行動成果展等。藉由城市人潮聚集,行人來往,只要民眾駐足觀看,就有機會讓他們邁向荒野,邁向自然。 一步一記錄、一步一分享,守護全國的荒野 夥伴們,我們十多年的努力,已經開出了許多燦爛的花朵,它們不只開在荒野裡,也綻放在都市叢林中。我們栽植無壓力及適性的自然環境教育模式,成為孩子們修習課程,環境教育也不是少數幾個團體默默地耕耘及推動的教育。這些成果,不敢說是荒野夥伴們獨立完成的成就,但可確定的是種上萌芽的種子,荒野不只是沒有缺席,也是前驅者之一。當年看來一片沙漠,現在充滿了綠色生機。 看著我們培育的荒野長出了生機,還不能說是任務完成,因為我們鍾愛的荒野地,還有許多的威脅存在。邁入第二十個年頭,除了繼續澆灌我們已培養出來的荒野綠意,我們也到了該思考的時候,哪裡需要荒野夥伴的力量,哪裡還少了荒野夥伴的足跡。 我們以易於親近的自然體驗,以及和平對話及協力的方式倡議、推廣,感動且吸引了許多朋友加入成為會員,但要達到被視為重要民意的展現,仍需要夥伴們持續努力。有了為數眾多的會員做後盾,我們對執政者的建議才容易被視為重要民意,而被採納。也許有夥伴不好意思,一副強推友人入會的感覺。相信協會的理想及熱誠,很值得大家推薦給熟識的朋友及民眾。當我們邁向友人、民眾一步,代表荒野也邁出一步。這並非要夥伴步步進逼、乞求捐輸,我們是在邀請大家,共同守護人類及全體生物賴以為生的自然及荒野。 一直以來,荒野並沒有忘記圈護荒野的宗旨,許多夥伴運用了各種機會、行動一直不斷地紀錄每一片的環境,或是紀錄每一個推動過的教案及活動,不管是在腦子裡、筆記本裡,請各位保留好手上的紀錄,二十週年我們將逐步集中、彙整夥伴們的資料,運用這些珍貴的資源,進一步守護全國的荒野地。更請夥伴繼續邁出步伐,荒野的圈護之路,會由夥伴們每一步的紀錄及分享,在不遠的未來開出燦爛的花朵。

重回農田的辛勤與美好

2014-12-22

台灣以農立國,但隨著人口增多、生活形態改變,農地非農用的情形持續增加,休耕補貼政策讓許多農地閒置,久居都巿的學童更是不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 農田是重要的生態環境,如宜蘭的水田是一期稻作,冬天放水休耕時,是成千上萬冬候鳥的理想棲地。透過友善的耕作方式,使人與生物和諧共存,現今在宜蘭、新竹、嘉義皆已在運作中,未來將透過夥伴的一齊努力,讓在地更多農地活用。   宜蘭雙連埤溼地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擁有90多種以上水生植物及罕見的浮島生態,縣府於92年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政部更於96年評選為「國家重要溼地」。然而學術單位監測發現雙連埤水質不佳,且有持續性的污染源進入,顯示周圍的農業活動(化肥、農藥、除草劑)對雙連埤水體確實有相當影響。儘管宜蘭縣政府曾輔導當地進行有機耕種,但農民擔心生計及有機作物賣相不佳與產量不穩定,大多仍選擇過往的慣性農法。   2010年起,荒野與緯創人文基金會以雙連埤生態教室為基地推動環境教育,於2014年推行4分地友善農耕契作,並引導荒野親子團共113個家庭以類似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模式,進行2分地的友善契作,用團購方式預先支付作物金額,一起採收與分享作物,風險與維護則由支持的家庭與農民共同承擔。這樣的契作方式,能讓利潤回歸農場,農民願意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且無須擔心銷售問題。參與契作的家庭除了親身體驗耕種的辛勞與採收的樂趣外,契作期間以「吃的力量」友善土地、進行環境保育,同時保護雙連埤水域,減少化肥造成埤塘優氧化、除草劑因下雨流進水域對水生植物造成影響。   另外一方面,新竹分會從2012年起開始投入友善契作,從南埔田的3分地出發,擴展至竹北東海里,以及橫山豐田(油羅)村,「穀東」也從荒野夥伴延伸到新竹市、新竹縣的一般民眾。友善契作發起人副分會長許天麟老師最初主要推廣無毒農產,接著以田間體驗活動帶領消費者實際接觸土地,至今已超過600人參與,尤其到今年,油羅田嘗試建立起農事工作團隊,發現在這樣鄉間基地裡,不但孩子有無限的新鮮樂趣、寬廣的場地,一群大人也因親自耕作、呵護蔬果從種子到收成,從中體會到踏實的喜悅。   在友善耕作之下,油羅田間重新看見了泥鰍,東海田則陸續觀察到龍虱、水蠆、赤蛙、白腹秧雞、彩鷸。於是荒野新竹的友善契作,不再只是無毒農產的買賣,同時兼具食農教育、棲地守護,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關係。   宜蘭雙連埤契作豐碩果實 4分地友善農耕契作 2分地以類似社區支持型農業(CSA)模式,由荒野親子團共113個家庭進行友善契作   新竹友善農作豐碩果實 北埔南埔:2012 / 3分地  竹北東海:2013、2014 / 6分地  橫山大山背:2013 / 2分地(契作案終結,地主收回) 橫山豐田(油羅):2014 / 4分水田  3分旱田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一步一腳印,棲地守護與調查

2014-12-22

荒野發展至今,已在全台74處地點進行棲地圈護、物種保育、生態調查、自然解說等各項工作,皆取得豐碩的成積。 對於守護棲地而言,即使只是簡單記錄下物種名稱、數量,長期累積下來也十分可觀,隨手一拍的照片,也可能是很重要的資料。如2005年8月28日在五股溼地隨手拍到的一張蜻蜓照片,居然是全台灣新記錄的四斑細蟌,自此之後五股溼地受到更多人重視,進而成為國家級的重要溼地。 更重要的是,平日累積棲地內的資訊,對於突如其來的開發或破壞,即可立即提出生態數據,明白指出該棲地有哪些重要生物棲息,要求政府及開發單位提出妥善的保育措施,進而阻擋不當開發。此外,棲地調查收集到的生態資訊,也可做為自然解說、組內進修、出版摺頁或刊物……等素材。   2014年世界地球日,荒野選在4月19日,邀請各棲地志工一同進行自然觀察。活動定調為大家輕鬆隨手做記錄,不限時段,只要在各分會關注與熟悉的定點進行即可。總計全台有264位夥伴、於32處棲地參加,共登錄1,802筆生態資訊,其中445筆記錄是在現場使用手機APP直接輸入回報,1,357筆為先拍照記錄,事後使用網站介面登錄。 本次活動規畫以6大類群為主要記錄目標,地球日當天記錄到植物626種、鳥類50種、昆蟲209種、兩棲爬蟲類27種、哺乳類1種、水生生物52種、其他類群生物59種,共計1,024種生物(包含可分類但未確認種)。     全面自然觀察記錄以植物最多,佔61%,昆蟲佔20%排第二,細分類草本251種、喬木159種、蝶蛾93種為最多,其他類群雖然記錄不多,卻不乏保育類記錄,如鳥類有林雕、大冠鷲、鳳頭蒼鷹及烏頭翁,兩棲爬蟲類有諸羅樹蛙、台北樹蛙及眼鏡蛇……等物種。 未來荒野將持續調整記錄方法、招募及培訓志工夥伴、設計特定物種全台同步調查活動、擴大參與對象,期望荒野腳踏實地的累積生態調查記錄,能對全台灣的棲地及生物有所貢獻,願萬物都能在台灣這個寶島上共生共榮、繁衍興盛。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堅持守護,棲地永續不止息

2014-12-22

荒野成立迄今19年,棲地守護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更是重要發展方向。透過各種方式取得棲地管理與監護權後,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心力維持,舉凡辛苦的棲地改善工作、移除外來種、生態調查、棲地巡守、棲地環境教育、友善農作…等,都需要荒野全台各分會伙伴們的長期投入。 棲地認養與委託管理 本年度除了持續認養「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與「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也繼續接受地主委託進行「高雄蓮花池溼地」棲地管理,以及與地主共同經營的花蓮「白鷺橋溼地」、「幸福湧泉溪」與「荒野三號溪」,更於下半年新增了「台北翠山里台北樹蛙棲地」的管理。 「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認養工作迄今已邁入第10年,透過志工們的付出與努力,完成了諸多生態調查、環境巡守、棲地維護改善…等工作,使得公園內的生態得以保全。而鄰近之高速公路局所屬的土地區域內,新近完成了兩棲類保育核心區,藉由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操作經驗,未來將努力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及「公園生態化運動」,為更多生物保留珍貴的都市棲地。 「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認養工作亦邁入第10年,今年度仍持續進行指標物種四斑細蟌的調查作業,發現數量明顯減少,推測主因為塭仔圳水閘修復後阻擋潮水進入溼地,造成四斑細蟌棲地陸化。今年也持續舉辦夏日賞燕季活動,共12場解說活動,超過2,100位民眾參與,顯示出五股溼地豐富的生態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喜愛與關注。後續亦將藉由五股溼地的守護經驗為基礎,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需要守護的河岸棲地,讓「生態淡水河」的願景得以實現。 「幸福湧泉溪及荒野三號溪」是花蓮分會夥伴新近關注的棲地,經過地主的同意後,於河岸營造自然的坡度,種植原生種水生植物,原本光禿禿的水岸,現已是濃密的綠蔭,也吸引了眾多生物進駐棲息。   環境信託的新里程 自然谷環境信託案於今年6月底3年信託期屆滿,經與委託人充份討論後,決議轉委託予環境資訊協會,荒野樂見自然谷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於此期間在地荒野夥伴多有成長,其中蜘蛛調查及成果攝影展更令人驚嘆,除了讓人對蜘蛛生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外,也減少了一般民眾對蜘蛛的恐懼心理,轉而為欣賞角度。   租地保育與友善農耕 以生態保育為目的的「友善農耕」,為近年來荒野夥伴積極參與的棲地守護行動,除了在台東分會由在地荒野夥伴長期自發性租地以秀明自然農法耕作外,本年度新竹分會持續在東海、油羅等區域租地進行友善農耕,同時搭配生態調查以檢視農地生態改善情況。而宜蘭五十二甲溼地,今年亦針對3分地進行自然農法稻米種植,並小規模試種菱角,成功吸引水雉回來繁殖,另一方面,循古法的採收方式搭配在地鴨母船、社區人文導覽…等活動等皆極具地方特色,期望能夠吸引更多當地人一起關心與投入環境守護行動。 此外,今年度於嘉義縣溪口鄉近一甲的農地進行「嘉義諸羅樹蛙守護計畫」,委請地主以不施化肥、不灑農藥的方式種植竹筍及芭樂,以利諸羅樹蛙棲息繁殖,並首次嘗試結合募款方式籌措經費,同時搭配進行生態調查與農事體驗活動,希望能夠成為一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棲地守護示範地。   執行專案研究調查計畫 本年度執行之專案研究調查計畫,包含7項政府標案計畫及2項由志工自發性組織團隊進行的調查計畫(詳細計畫參考第23頁)。其中「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草移除計畫」為延續性計畫,針對強勢外來物種互花米草進行計畫性之移除工作,而除了在金門浯江溪口外,台中分會夥伴也開始在高美溼地進行移除作業,期望能減輕它帶給生態的浩劫。 此外,本年度持續進行的「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的紅樹林清除計畫」,希望透過清除部分紅樹林生長區,以回復棲地環境的多樣性,而長期的投入傳來讓人振奮的消息,除了台灣招潮蟹的數量順利回復至6萬隻規模外,也發現在台灣本島消失20年的「鱟」回來了。   持續經營教育基地與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本年度除了持續進行「台北淡水自然中心」、「高雄悟洞自然教室」、「花蓮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台北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的運作外,「宜蘭雙連埤環教基地」於今年度亦再度取得了經營管理契約,繼續執行環境教育活動、課程方案規畫、教案執行等工作,並朝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此外,亦和當地有意願轉型為無毒耕作的地主進行契作,期待讓雙連埤週邊農地可以逐步朝向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發展,進而能有利於當地生態保育。 2002年為搶救雙連埤水生植物,成立了「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至今庇護了台灣超過200種以上的原生種水生植物,透過每個月一次的工作日,持續守護著這些珍貴的種源,期望有一天能帶它們回到原始棲地,而後續「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也將進一步朝向結合既有的生態及環境教育資源,成為另一處推廣教育基地。   展望未來 未來協會除了持續守護關注的棲地外,也希望進一步擴大現有保育經驗與成果效益,因此包含「都市公園生態化運動」、「河川流域溼地生態守護」及「以棲地保育為目的之友善農耕計畫」,將為後續棲地工作發展重點。另一方面,亦將嘗試進行募款租地、購地,以及持續透過全民參與方式建構棲地資料庫、開辦環境議題工作坊以提升民眾守護意識、建立棲地維護管理手冊…等工作計畫,期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為後代子孫守護更多的棲地。    2014年荒野棲地守護成果 類型 實績 認養維護 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委託管理 高雄蓮花池溼地 台北翠山里台北樹蛙棲地 白鷺橋棲地* 幸福湧泉溪* 荒野三號溪* 環境信託 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 租地保育 新竹農地生態契作(東海+油羅) 嘉義諸羅紀農場 五十二甲雙連埤農場 專案研究調查計畫 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草移除計畫 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棲地復育與維護計畫 竹北蓮花寺溼地食蟲植物棲地保育監測及維護計畫 宜蘭五十二甲溼地保育計畫 宜蘭雙連埤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 社子島周邊灘地四斑細蟌調查計畫 桃園1-4號生態陂塘在地魚類復育計畫 台北 挖子尾東方環頸鴴調查計畫 新竹大山背守護梭德氏赤蛙計畫 環境教育基地與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台北淡水自然中心 宜蘭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  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 高雄悟洞自然教室 花蓮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 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關懷守護 桃園觀新藻礁 宜蘭護農地 台南三崁店 台東東海岸 台東阿朗壹 倡議活動 全台:4月 地球月 台北:8月 五股賞燕季 全台:9月 淨灘月、海廢監測 新竹:10月 大山背守護梭德氐赤蛙-幫青蛙過馬路 非核家園 *花蓮分會與地主共同經營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來,我們一起邊走邊讀!

2014-12-22

荒野有感於在地環境保護意識建立之重要,於2011年與花旗(台灣)銀行及立賢教育基金會合作,分別於淡水河左岸及北海岸地區推動「綠色走讀行動」計畫。結合國際「綠色生活地圖」系統(Green Map System),以及「以參與者為主體」之教學概念,規劃「以學生為主體」和「以地方為本位」的綠色走讀行動課程,引領國小學童透過「走讀」與「行動」之八部曲歷程,期望建立學生與臺灣土地的連結,培養守護環境的態度,繼而願意付出實際的行動。     課程設計從認識環境,提昇環境的敏感度與覺察力,瞭解生活物品的來處與去處,知曉生活模式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和關聯性。因此規劃了生態環境觀察等教學活動,以綠色生活地圖作為操作工具,結合生態遊戲、自然體驗、社區文史、綠色生活思維、實地踏查與訪談等內容,從校園開始、擴展至社區,讓孩子打開感官、實地觀察、認識環境,。並從中找出社區的「未來發展空間」,分析並評估可行的行動,提出行動計畫,齊心協力為社區環境做一件「美好的事情」。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童開始感知到環境的變化,建立世代間對於環境的連結、發掘其中的美好與窳陋,並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荒野也相信唯有真實地與地方互動,有了在地的經驗與情感,才能建構地方認同;重新連結人與環境關係後,才會願意保護環境,亦是綠色走讀行動的核心。     綠色走讀行動計畫自2011年發展至今,已於大台北地區至少9個鄉鎮實施,影響力觸及桃園、宜蘭、台東、屏東等外縣市場域,並已舉辦多場教師研習營,培訓種子教師遍及超過 40 所學校,累計推廣演講達50場,共計超過2,000人認識綠色走讀行動故事;教育面更有高達 520 名學童投入「走讀」至「行動」之完整歷程,促成至少 20件由下而上之自發性在地環境關懷行動,落實環境保護在地實踐。2014年共計有老梅國小、萬里國小、瑞平國小、社子國小、桃子腳國小、野柳自然中心小小解說員參與計畫,由小朋友自發性發起各式環境行動,如老梅的「淨灘」、野柳的「呼籲拒吃抱卵母蟹」、萬里的「自帶午餐便當盒」、桃子腳的「社區落葉堆肥」…等,都讓人印象深刻,見證環境守護種子遍地開花。另有台北科技大學原鄉服務隊、國立科學教育館職員與志工隊、台北臥龍學園家長團體、文化大學如來實證社等接受計畫培訓,將綠色走讀行動導入社區服務與工作中,期望帶起各地綠色風潮。   未來,我們期望能透過出版操作手冊或出書的方式,將過去三年的第一線教學經驗轉化成文字,讓大眾能有機會了解計畫,並知道該如何操作。同時也規劃辦理培訓課程、工作坊等,用系統性的方式結合書籍與手冊傳授經驗。2014年我們更架立了網站平台,集結過去成果、公告參與方式,提供大小朋友與教學者更大、更好的學習與表現舞台。歡迎動動手指,至官網greenactions.sow.org.tw了解我們!     綠色走讀行動豐碩果實 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5場/103人 教師研習營→1場/27人 推廣演講→26場/517人 入校服務→5校/81名學童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愛海無ㄐㄩˋ啟程 ‧ 終結塑膠時代

2014-12-22

2014年,荒野第5年舉辦海洋影展、第8年參與國際淨灘日。結合世界海洋日與國際淨灘行動,籌備半年的「愛海無ㄐㄩ、」海洋倡議系列行動,串聯「距、拒、懼、句」這四個ㄐㄩˋ:不論我們在台灣任何角落,與海的距離都不會超過100公里;我們是海島居民,卻有超過一半的人恐懼在海中游泳;我們無法抗拒美味海鮮,卻可能對海洋野生動物一無所知。聯合國預測三十年內海洋生態將畫上句點。透過街頭藝術展、海洋影展、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論壇及淨灘行動,帶領民眾從被動知識交流,走向主動實際作為,以「愛海、減塑」的有感活動激發民眾無塑生活的行動力,邀請全民督促政府推動限塑政策。   激發全民關懷海洋環境之有感活動 首度嘗試的街頭藝術展「親清海洋,我的母親」,將10位演藝界名人的彩繪創作、台灣海洋環境、水資源知識看板佇立於熙攘的街道。首展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登場,隨後移展至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接觸民眾超過7,500人,希冀傳達海洋為萬物母親,使民眾瞭解海洋資源枯竭與衰退狀況,同時喚醒主動關懷海洋的熱情。而2010年首次辦理,今年步入第5年的海洋影展,以「海洋,世界的銀行」為主題,延續往年「永續海鮮」議題,也重申環境的豐富與貧瘠,取決於人類一念之間的關鍵行為。此屆影展挑選6部精彩細緻國內外海洋記錄片,於全台各地共播映70場,透過文藝活動帶領民眾感受海底靜謐的美麗,與引領民眾思考環境與經濟發展失衡的哀愁。   引領青年關注海洋議題之精實行動 凝聚減塑意識的「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號召15間學校、60位學子,邀請到6位外籍講師與5位國內講師分享生活減塑歷程及海廢研究,並有6個國內NGO團體參與觀摩。學員從中體會塑膠對海洋生物造成的生命威脅、使用氾濫及污染議題,進而以實際行動深入社區,與在地店家對話,取得「不主動提供塑膠製品」的承諾。論壇活動中,我們不提供盒裝便當與杯裝飲品,並要求所有與會者攜帶個人餐具取代免洗餐具,且以小蘇打粉、絲瓜布取代洗潔精及海棉,用紙卡及麻繩取代塑膠名牌,希望用行動來證明「零塑膠生活」並非空談及力求零廢棄物產生的目標。   啟動國人關心海洋汙染之全民運動 荒野在2005年世界地球日,首次加入關心海洋的淨灘活動,2005至2014年統計,共動員44,862人、淨化過165.235公里的海岸線、清理109,936.36公斤垃圾,特別是在2007年引進國際淨灘行動ICC紀錄表,將淨灘數據回傳至美國環保團體The Ocean Conservancy,響應每年9月國際淨灘行動的環保盛事。根據10年來的監測統計數據,我們發現撿拾到的塑膠袋(以30cm計算)累積高度相當於5座玉山、瓶蓋累積高度相當於2.6座高雄85大樓的驚人結果。今年「2014國際淨灘行動」,全台共舉辦18場淨灘、集結6,000位民眾、46間公私部門響應到沙灘彎腰撿拾垃圾,淨化16.135公里的海岸線,清理約7,930.96公斤 海洋廢棄物,希望淨灘能使民眾反思塑膠對海洋環境的威脅,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達到無塑海洋的理想。   全民齊心共同終結塑膠時代 放眼未來,荒野朝「守護海岸與生物多樣性」的方向持續努力,致力提倡「減塑綠生活」、「選擇永續海鮮」的觀念與習慣,藉由身體力行的活動或體驗,讓更多民眾瞭解海洋環境與日常生活的相互影響,培育更多海洋守護者。同時,鼓勵轉發海洋資訊給親朋好友、學術單位甚至是政府單位,結合大家堅定的力量,守護宇宙唯一的藍色星球。     海洋季倡議行動豐碩果實 「親清海洋,我的母親」街頭藝術展觸及人數超過7,500人 海洋影展共播映70場 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號召15間學校與60位學子 國際淨灘行動全台共舉辦18場淨灘、集結6,000位民眾、46間公私部門響應,淨化16.135公里的海岸線,清理約7,930.96公斤 海洋廢棄物       註:2014年統計前三名:第一名-塑膠碎片25,450件;第二名-保麗龍碎片22,122件;       第三名-紙袋塑膠袋8,524件 註2: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