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自然體驗活動是荒野進行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解說員/志工在固定的觀察點持續進行著自然觀察,記錄其中的四季變化,並在定點舉辦各類型單日或過夜的戶外推廣活動。荒野每年在全台各地進行了上百場的戶外自然體驗活動,期望藉由荒野解說員的引領,帶領民眾走入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進而喜愛自然、珍惜自然,並做到關懷保護的行動。

用心參與、共譜最美的樂章

2024-03-10

圖、文/林芳如〈宜蘭分會親子團志工,自然名:樹懶〉 2024.03.10 荒野宜一親子團8樂團集會新家庭見面歡   「人類最偉大、最光榮的一項傑作,就是擁有生活目標。」找到某個能提供方向感的生活目標,可為個人行動增添意義。將許多殘缺的生活碎片集合起來,就能創造偉大的生命傑作,一個遠大的目標能將種種個人活動串在一起,彷彿一首交響樂的主題曲串起了一個個音符,一個音符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他是某個共同主題、共同目標的組合元素,就變得深具意義也富有美感。——《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集會前一晚,慌張的倒地鈴(作者的先生,小蟻導引員)練了小蟻之歌不下十次。而手機重度使用者的我,在今天的團集會中,拿起手機的次數居然不超過五次,今年也躍升為參與第二年的舊家庭,有了許多新體驗。   新家庭相見歡的關卡中能看到大人與孩子齊心努力的過程,透過一關又一關的問題,一次再一次熟悉任務要求,變換著不同的策略,一起完成闖關的任務!   孩子們擁有著不知哪裡來的自信,也具備了大人無法理解的奇妙思想,我想他們需要的是大人給予信任與充足的時間,好在未來長成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新模樣。   在下午的教學環節,給了每位大人一個新的方向,除了瞭解團體中的角色外,也給自己一個承諾,現在的我們也許被會一堆名字給搞地很混亂,但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重要到多年後,也會感謝當年的自己勇於嘗試新的目標。

兒教接軌美國地球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活動

2024-01-10

圖、文/郭銘蘭〈台北分會兒童教育志工,自然名:銘月〉 2024.01.10 引進緣由   荒野保護協會自成立以來即十分重視兒童自然教育,其中,兒童環境教育組(以下簡稱兒教)自2013年開始推動校園兒童環境教育,兒教夥伴除了持續不斷研發環境教案,也接軌國外發展已較為成熟的環境教育組織,尋求能滿足更多不同需求的優良環境教育課程,讓更多孩子了解大自然及環境教育議題。   2016年,兒教召集人童瑞華(自然名:台北樹蛙)在中國參加自然教育論壇時,結識美國地球教育協會(The Institute for Earth Education,簡稱IEE)創辦人Steve Van Matre教授,發現兒教設計校園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非常貼近IEE於四十年前就開始推動的理念,之後她數度前往美國學習,並於2018年邀請IEE另一位課程設計者——Bruce教授來台為兒教夥伴舉辦工作坊,分享IEE的地球教育課程。 ▲ 2018年邀請IEE另一位課程設計者Bruce Johnson教授 (美國亞歷桑納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來台分享地球教育課程。 沉浸式體驗的地球教育營隊   環境問題,終究是人類的問題,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或是改變些什麼? 越來越多人關注環境問題、注重自然教育,當人類的認知被喚醒,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在地球這個生命之舟。   為了和解、恢復、重組與地球的關係,IEE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開發設計了一系列教育課程,採用沉浸式的體驗學習,以情境引導方式,傳遞生態系統知識,並納入改變習慣的具體任務與承諾。   有感於IEE地球教育系列課程具系統完整性與成熟發展,且沉浸式體驗的教學效果比傳統教育模式更具啟發性,能讓孩子與生活環境產生連結,進而更願意改變生活方式並建立良好環境習慣,於是荒野保護協會著手引進合法授權教案,並在2021年成為IEE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兒教也獲得IEE合法授權,引進地球教育系列活動中「地球守護者營隊(EarthKeepers, EK)」及「太陽船三號營隊(SunshipⅢ)」提供10-14歲年齡的青少年豐富而深入的體驗式環境教育活動。   「地球守護者營隊(EarthKeepers, EK)」是針對10-12歲的孩子,讓孩子親身體驗環境的變化以及了解地球面臨的問題,並將營隊中所學習的知識和體驗,和他人分享,讓更多人理解並共同守護自然環境。   營隊從一個神祕守護者的實驗室開始,透過營造魔法與神祕氛圍,讓參與者彷彿親身經歷一場神祕冒險,包括感受食物鏈與能量傳遞、跟著物質微粒一起旅行、尋找時光寶盒,找一個屬於自己的魔法之地獨處。 ▲ 2022年舉辦地球守護者(EarthKeepers, EK)營隊   營隊活動中,幫助學童更清楚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也深刻感受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角色,進而做出行為的改變,營隊活動結束後,參與的學童後續也確實持續執行在營隊中對於環境的承諾及守護行為,並願意持續守護環境與分享給朋友同儕。   不同於EK營隊是以四、五年級孩子為主,「太陽船三號營隊(Sunship III) 」是針對即將脫離孩提時期邁入成人階段的13-14歲的青少年。太陽船三號營隊課程與國內其他國中生環境教育課程完全不同,透過一連串觀念、感受、行動等活動設計,引導青少年在大自然氛圍中觀察感受理解自然,過程中提供他們思考、討論、思辨生態與人類的關係,有效建立青少年的科學探究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並佐以人文素養,期望提升參加者整體環境素養,以及儲備當下及未來守護地球的行動力。 ▲ 2023年舉辦太陽船三號(SunshipⅢ)青少年營隊   艱辛的籌備過程   然而在引進地球教育營隊教案之初,由於受到全球COVID_19疫情影響,讓籌備過程增添不少難度,但兒教夥伴不忘初衷,一步一腳印彼此攜手前進。 ▲ 受到疫情影響,團隊透過線上及線下會議不斷調整教案細節。   其中,太陽船三號(SunshipⅢ)更是由兒教志工們歷時一年多辛苦籌備,多次線上線下會議討論教具製作細節、活動帶領步驟,進行書籍及教案中文翻譯,並依據地球教育協會提供之書面規格,製作與設計出完整的270項大小型活動道具。連受邀來台進行營隊講師培訓的Sue Brown老師,都表示非常驚艷兒教夥伴製作教具的精細與準確度。 ▲ 兒教志工製作SunshipⅢ的教具   為了營造沉浸式的環境教育場域,兒教夥伴積極尋找擁有多間教室及戶外遼闊自然場域的營隊場地,目前已完成宜蘭清水湖環教中心基地建置,未來,我們也將在荒野南區,水雲自然中心建置第二個基地,開展地球教育營隊。   此外,兒教也在今年特別邀請T.R.E.E(Teaching Responsible Earth Education)機構負責人Sue Brown來台帶領訓練課程,於二月底完成太陽船三號(SunshipⅢ)與地球守護者(EK)營隊師資培訓共2場,為未來荒野清水湖及水雲舉辦營隊儲備基本講師人力。 ▲ 2023年2月完成太陽船三號(SunshipⅢ)師資培訓   2023年暑假,台北兒教將於宜蘭清水湖舉辦兩梯三天兩夜的暑期社福兒童EK營隊。期望透過地球教育營隊活動,帶領更多孩子去學習如何與地球和諧相處,創造永續的地球生活模式。 未來展望   兒教推動兒童校園環境教育課程已邁入十年,目前包含台北、宜蘭 花蓮、台東、台中及台南等分會,接受各地國小邀約進校上課,十年來,累計進班次數達2400場,服務約六萬名師生,由於學校申請進班需求每年呈現增加趨勢,因此我們也期待有更多夥伴加入,一起推動兒童環境教育。   未來,我們也將以推動全民環境教育為使命,除了既有的兒童校園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地球教育營隊,帶領更多小學及國中階段的學生,學會與地球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更去關愛我們的地球,最終能帶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兒教,一場最美麗的相遇

2024-01-10

圖、文/李冠儀〈台北分會兒童環境教育組志工,自然名:梅花鹿〉 2024.01.10   走進陽光灑落的巷弄間,不遠處,嗅聞到熟悉的建築的氣息——學校,   我邁開自信的步伐向前抵達:「您好,我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講師,今天要到四年三班講課」。兒教人進班的一天,就此展開。   到校園裡撒下環境教育的種子,是我們完成培訓課程之後,最重要的事。我們帶著精心設計的教案而來,內容深入淺出,結合了案例與實作,常能引發孩子學習的熱忱與動機。例如,我們會使用一公升的水瓶來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然後請同學倒出淡水的量,以及真正方便取用的量,親眼見到這樣巨大的對比,雖然讓人吃驚,卻更容易銘記水資源的稀缺。   另有緊扣著主題的體驗活動,例如,食物鏈金字塔疊杯中,處於頂端的人類被移走,對生態系的影響微乎其微,但當下方任一角色被抽離,則全體系轟然崩壞,場面震懾人心,更有警醒的效果。  引導孩子提出方案,解決日益嚴重的海洋污染問題   與課綱相關的教案內容,也時有所見,例如減塑主題中的淨灘廢棄物排名,同學們甚至會翻閱課本,一起大聲朗誦,因為與所學課程有對應,他們便會全神貫注地聆聽,深怕錯過了可以擴充背景知識的機會,無形之中,更強化了我們要傳達的概念。   當生活中有與課程中提到的類似經驗,或者行動的靈感。下課時,同學們也會爭相分享: 「老師,我們學校也有這種葉子,我等下去撿給妳看。」 「我們家都會帶環保餐具出門喔!」 「我以後會把水開的小小的,就可以節省很多水。」   不知不覺中,我們與孩子連結,孩子也與自然環境連結了。設計精良的教案,需要透過清晰而生動的傳授,才能達到一定的影響力,事前的備課,便是我們著墨最深的部分。 實際體驗生態系建立的過程,以及建造的不易   然而,每次的進班,就像一場就算有著完整計畫,卻也很難照著計畫走的旅行,再怎麼熟悉教案、再怎麼估量每一個段落的時間,到了班級現場,都還是在孩子此起彼落的發言和笑聲中「暈船」。   初時,這樣的暈,足以斷開每張投影片之間的鏈條,急急抓回後,雖然主架構還在,但拉扯調整非常費勁,一節課下來,往往是大汗淋漓,感到困窘與不甘。積攢了無數次的見習、演練,及模擬情境的過程後,教學的內容與節奏逐漸取得平衡,更加靈活、張持有度,如同樂曲中,每個段落的拍子雖不盡然工整,但掌握了調性和技巧後,我們每個人,都能譜出屬於自己的悠揚的課堂樂章。   身為兒教組的講師,常被問道「這份工作有任何報酬嗎?」我的回答是:「有,當然有。」因為孩子的笑容,讓我午夜夢迴想起時,仍多巴胺分泌爆表;因為教會自己和孩子如何親近自然,感受這個世界的細緻與美好,時常感受到自己置身雲端,幸福縈繞;因為不斷有機會藉由課堂上的狀況,以及孩子的反應,調整授課的方式,而讓我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並逐步積累了成就感。進班的經驗,無時不刻滋養我的性靈,豐滿我的創意,也充實我的生命歷程,這些,便是超乎物質的報酬。   而從進班授課,到孩子喜愛、報以笑容,進而內化環境保育的觀念,再到持續申請課程,這樣的動態平衡,則完全的引發了我繼續這份志業的內在動機。 與志同道合的兒教夥伴們,一路學習,一同成長   如果說細雨可以潤澤大地,那麼兒教一定是那涓涓滴滴,卻滲透人心的力量。如同滲入地底的逕流,蘊藏著無限的智慧與生機,越是理解,越是感念那一路的流淌、翻騰,乘載了無數的愛與希望,堅定地前行,而我,正被兒教的精神引領著,並持續地擴及影響孩子們。   出了校門,並非進班講課的終點,八十分鐘帶給孩子的,可能是一點殘存的記憶,是一個等待萌芽的契機,也可能是一股奮起的力量。每當下課鐘響,伴隨著「老師,你什麼時候還會再來?」的聲音響起,那絕對是對所有兒教人而言最甜蜜的召喚,因為,我們不只會再來,還會帶著因你們的渴求,而蓄滿的精力及熱忱前來。 台北分會 第十一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班】第二場說明會報名  

在好客居講座認識宜蘭

2023-12-10

圖、文/林芳如〈宜一親子團志工,自然名:樹懶〉 2023.12.10   認識建志老師是從「葉行,多樣性標本巡迴展」開始的,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老師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介紹植物,荒野28年會在宜蘭清水湖環教基地舉辦,其中的一場講座,便邀請老師來談一談宜蘭的自然環境!   蘭陽平原形成見證了滄海變桑田的歷史,但與西部地區的平原不同的是,這裡的山離平原很近。宜蘭的海岸有岩岸、有砂岸也有礫灘。每種海岸都有其形成的原因,一百多公里的海岸,變化萬千,一樣也離我們很近。   宜蘭的氣候多雨且潮濕,不論是植物或是人類的活動型態,都因為這多雨的環境而變得與眾不同!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近。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我知道了為什麼宜蘭的沙灘總是黑黑的細沙,那是因為來自上游的石頭是黑色的頁岩;也從圖片中看到了超筆直,直到誇張的蘭陽溪與會轉彎成90度的冬山河,我還看到了抹茶山的山稜線上同時在左右兩邊,出現兩種不同的天氣。   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變化,也許每日的天氣都不相同,但將這些天氣紀錄拉長來看後,更能看到自然景觀形成的原因,遠到山上海邊的動植物,近到每日的天氣與路邊的小草與野花,有時雖然因為忙碌的生活,而忘記了自己其實與自然很靠近,但我們都應該隨時隨地提醒自己,荒野就在你我身邊!  

新竹特導天氣晴

2023-12-10

圖、文/林淑英〈新竹分會特導員,自然名:蚵仔煎〉 2023.12.10   2015年,在新豐紅樹林的校園解說中看到了一個多重障礙的孩子,讓解說員們有了一些啟發,特殊的少數群在哪裡?他(她)們有被看見嗎?於是乎,我們開始去思考一個新的服務對象,以及可能不一樣的解說取向,2016年,新竹地區的特殊自然導引工作坊(以下簡稱特導坊)宣告成立。 ▲認真地做起自然手札,這可是要用上一整年的哩 油羅田的陽光與孩子   大山背油羅田是荒野環境教育基地,當陽光暖暖的灑落油羅老屋,屋內有隻叫三花的可愛貓咪,門外五色鳥停佇在芭蕉樹上,這裡有菜菜子種菜班和農事體驗課程,也有獨居蜂的生態觀察。特導坊邀請過各類朋友來到這裡,每次的活動元素因對象差異而會有不同設計,野菜的辨識採摘、野菜飯糰、五彩湯圓、野薑花煎餅繽紛大地餐桌,一群人,在這裡真的很好玩。   少年之家專收未成年少女,多半是性剝削條例下被送進來的孩子,少部份是短期安置和家暴保護,複雜的生命議題在這些孩子身上發酵,她們能夠承受嗎?我們無從得知,更不願去挖掘,所感受的是她們自在的眼神,我們真心地接納每一個孩子,沒有差別的對待。目睹兒是一個值得關懷的族群,據統計每天有194個家庭暴力事件,每年有近80,000個孩子目睹暴力兒少,勵馨與善牧基金會是專業機構,特導參訪後陸續展開合作;也曾提供善牧信心家園婦女的綠療育課程;在勵馨一日營,我們規劃了下田找菜,手作植物染,夥伴們熟稔的牽起孩子的小手綁紮布巾,看著孩子們身體晃動著拌攪染液,一條條暖黃色洋蔥小染巾在索繩上,鄉間自然的風吹拂搖曳,這樣的畫面真的很美。 ▲少家少女們玩起樹葉接水超一整個嗨到不行   助人與受助的特導員   香山濕地是北部最大的潮間帶,在這裡可以看到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螃蟹大軍,也能觀察到植物在太陽下如何擁有延續生命的本領,更能了解到牡蠣是靠著海水供養才能長得又肥又大,這是新竹海濱組的解說場域。當新住民婦女、成年智障者、資源班孩子陸續走進濕地,賞蟹、賞鳥、賞海景,大自然是最神奇的維他命,在潮汐吐納之間,承載了人類生存的重量。當面向大海時,受服務者成一縱列,背向著城市舉起右手往天一指,在朗朗晴空下,人也跟著清清如海風。   變老是一個過程,宛如不斷進入深井,而服務長輩的和善樂觀與專注,令人印象深刻,「服務要及時」,在互動過程中看見未來的自己,這是特導員最大的感謝。在身心障礙方面則有華光與愛恆二個福利機構的一年各六次陪伴服務;之後也進到校園資源班,短短二節課的時間,要讓活動達到煙火燦爛、光芒四射的程度,法門無他,就是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好;2023進行了三個學校一整年的氣候變遷專案,這是一段聚焦在團體,以及練習溝通聯繫的過程,群組裡18位伙伴分別認領一場擔任召集人,六項主題各有一個3人小組進行教案的討論修正,由資深者擔任小組長,助人者同時也是受益者,這世界確實是充滿愛的。 ▲來到美麗的軟橋,大地茶席讓長輩們一開始就感受到濃濃的詩意   當生活愈接近大自然,會有著更多對於雲朵與藍天的想像,五感體驗之後會發現身體與心靈的天線被打開了,沉靜卻又隱隱擾動。「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至今特導來到第八個年頭,一期「看見」、二期「耕耘」、三期「展望」,各期的培訓有著各自的代表聖物,分別是熱血沸騰的血藤、鐵定有心的蘇鐵、實力展現的石栗。特導員們與微光同行,讓服務花朵慢慢地綻放,哪裡有需要,特導就往哪裡去。   特導目標 1.「陪伴」少數族群為出發點。 2.設計適性的方案「引導」發揮自然的奇幻力量。 3.讓照顧者有「喘息」的機會。 服務軌跡 **第一、二、三期特導坊特導員培訓。 *長者-秋霖園老人日照中心。榮民之家。 *成年身心障礙-智障青年。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新竹愛恆樂活園。 *資源生-民富國小/培英國中/關西坪林/新埔照門/水源國小一年六次        -各國小一次性。 *新住民-新竹縣、市新住民服務中心。 *青少年-藍天家園。邊緣青少年中心。少年之家。 *家庭-善牧基金會。勵馨基金會。      

展讀特工,望向心未來

2023-12-10

圖、文/蔡敏玲〈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木棉〉 2023.12.10   致力環境議題的協會志工群中,特殊教育小組是個特立獨行以「人」為議題的志工群組。因應身心障礙者多元各別需求,出勤形態始終保持以團隊合作、五感體驗遊戲為基調,有別於解說組志工各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經常一夫當關、整場帶領的導覽解說模式。特工坊每次出勤號召到的志工人數往往可以達成與案主人數1:2甚至經常有1:1的結果。而我們更引以為傲,並且樂在其中的群組氛圍,莫過於活動當中夥伴們總能隨時保持機警相互補位,合作無間的優良傳統。服務,同時達到志工身心自我療癒,提升內在力量的效果。雖然我們一旦出勤總是人數眾多、擅長團體戰,但由於成員性格特質大多温和低調,只有在服勤時才會蜂湧而出,平時則各自安守本位鮮少探出頭,加上群組名稱讓人摸不著頭緒,難解其義,乃至成立超過十年後各地分會志工仍然對特工坊十分陌生。實為可惜!   回顧2004年台北總會發起成立「特殊教育委員會」,簡稱「特工坊」。專司提供身心障礙團體預約,申請單日自然體驗導引、長陪專案。每年夏天固定承接3梯特教兒童營、舉辦為期2個月志工培訓以擴增新血。疫情前幾年,協會以各地分會並未普遍成立相同屬性志工群組為由,予以重新劃定歸屬於分會管轄,改稱「特殊教育小組」。去年,曲全立導演為荒野拍攝記錄片介紹並記錄台北分會特殊教育小組在台中湧泉公園的服務活動。新竹分會則接續成立特殊教育小組。未來各分會是否陸續響應成立特工群組而得以回歸總會「委員會」編制,則有待「特工坊」的理念作用於「環保意識」的價值,是否在協會偏重環境議題的氛圍中能被廣泛認識、接納而後實踐與彰顯了。   參加特工坊服務身心障礙者,藉由帶領他們親近自然而開啟認識「愛」這個人世間最大主題。每年夏天培訓新進志工前因準備課程必要的反思整理,幫助我逐年提升對「愛」的理解、拿揑好給愛的方法與力度能夠趨近準確。記得承辦第八期志工訓練時,我在宣傳文中寫道:「特工群組帶領身心障礙朋友,在安全、包容的氛圍之中擁抱大自然,從中獲得身心洗滌與撫慰,找到平和的心靈角落。我們致力從最根本處「心」提倡環保。因為我們深信,唯有懂得愛,才能獻出適當的愛;唯有適當的愛,心靈才得祥和;人人心靈祥和,大地才能免於人類的踐踏毀壞。」   這段話除了說明特工坊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對環保行動的信念所在、也正是特工坊得以特異之姿,存在以環境議題為導向的協會中,並且一支獨秀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它也是環保行動中不可偏廢且一勞永逸的根本法門。   我們喜歡自然、珍愛土地,竭盡所能保護環境,對土地付出愛。然而,保護行動並非全然都被土地擁有者接納,經常必需與企業對峙抗爭。除了環保,我們也經常在各式各樣關於的行動中傷痕纍纍,概因有時用錯方法,經常給錯份量所致。身心障礙朋友以他們身體缺陷的高度個別差異,使我們輕易明瞭「愛」不是一招闖天下,而是高度客製化。一切行動以對方需求和接收能力為出發,才能夠讓愛與被愛雙方,得到最舒適有益的溝通,與有效傳達,進而相互尊重。環保行動亦然。   守護環境,必先守護人心。志工培訓則是群組能量再次凝聚整合、技術再進化更新的重要時刻。疫情曾經中斷一切,現在是重啟培訓,將散落量能找回的時候了。積極點還能作兩件事: 一、思考如何藉助推師推廣從「心」作環保的概念 二、研發新定點新教案,定期分別不同障別接受個人報名活動。   自從參加第一期特導員培訓後,成為特工坊最資深志工,至今已18年。荒野志工跨組服務是很平常的事,像我這樣執守特工坊的堪稱少數異類。也正因如此,才疏學淺如我,才有機會原汁原味的在這裏談論「特工坊」曾經走過的歷史、群組特色理念,足以留住志工從一而終的內在價值。也期待著有更多人從特工的內在價值裏受益,進而堅守心志成為自然環境的終生守護者。

ECO ECHO生態回聲劇團

2023-11-10

拉近和小鹿的距離

2023-10-10

圖、文/黃拓業〈高雄分會親子團第三團志工,自然名:灰鷽〉 2023.10.10   還記得在嘉鹿二基中,當時親子團總團長石曉華(萍蓬草)曾經問新家庭的學員一句話:「你為甚麼要來參加鹿基?」。前一個夥伴回答了一個遠大的志向與理想,而我當時的回答是:「只是因為想成為一個工人,並且需要滿足相應的資格。」這個回答至今,我仍然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但是,當我深入去探究時,真的只是因為要擔任工人才來參加基訓嗎?這可能只是一個現實層面的回答,而我內心真正的想法是:如果我要陪伴別人的孩子,就不能隨便敷衍了事,因為我也希望別人能夠認真地對待我的孩子。   在鹿基活動中,有一門非常重要的課叫做身教,我非常相信這個概念。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無私地付出,那麼我們自己也要懂得無私的付出。孩子是通過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的,每一個舉動和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的成長過程也就是我們身為父母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我是當爸爸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相信每個父母都是,不要用自認的成功來定義孩子,保有孩子的良善與熱情跟自我學習的態度,魚才能優游自在的游,鳥才能展翅高飛,別讓孩子成為學爬樹的魚。   基訓的每一階第二天的早餐前「與大自然對話」的課程,都讓我記憶深刻,每個活動的背後都有著滿滿的心靈啟發。透過畫筆與圖紙及剪刀,體認了「生活環境的破壞很快,但恢復很難。」透過相機與眼睛,體認了「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端看你願不願意慢下來,停下來細細的觀看仔細的觀察。」南區親子團總團長郭明誠(石狗公)透過「淨灘」這個活動,帶著從小蟻、小蜂的課程活動一直延伸到小鹿該做什麼,小鹿可以做什麼,完全打破了對於淨灘活動的刻板印象,從帶著小蟻小蜂認識淨灘與垃圾及海洋生物間的議題,到讓小鹿自覺發現問題,這中間是需要每個大人認真去思考給孩子的體會。 「與自然對話課程」與嘉鹿二基校長魯美伶(文竹)及全隊夥伴合影      鹿基當中有個課程花了最多時間,但其實省思也最多,就是行動議題的撰寫「我們與小鹿的距離」,我們隊上努力的進行線上會議時,才發現家中小鹿通常會提出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主題是家中小鹿根據周遭觀察看到的,執行方法是小鹿提出來的,誰說小鹿不懂,能夠超脫框架是我們這些大人不容易做到的,還有很多有趣的課程,透過這些課程讓我深深體會到環境教育的樂趣和啟發,更加了解荒野不是個口號的團體,而是透過默默的實際行動來愛護我們的環境。 嘉鹿二基中雀榕小隊相互討論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攝:高三團 林沛陞(楠木)     透過這些課程,我體悟了如何引導孩子思考,如何幫助他們找到行動目標,並且學習「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道理。孩子需要學會輸得起,放得下,並且在學習中不斷實踐和思考。而作為大人,我們也需要學會問對問題、放手、提供支持和鼓勵以及更重要的等待,並且相信孩子會帶給我們無盡的驚喜。更反思到所謂的陪伴不僅僅是照顧孩子,更是成為他們的朋友和夥伴,有時是靜靜地陪伴他們,有時是帶著他們一起玩耍,有時是專注地聆聽他們的心聲,有時是陪他們聊天,建立起孩子與自己間的信任與信賴。   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要參加基訓,我想告訴你:「請參加吧!」。透過鹿基,我們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互動,如何引導他們的成長,並且建立與其他家庭的連結。這裡有許多課程和活動,可以讓你學習和孩子一起認識這個世界、一起成長。你也可以透過鹿基,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心得和經驗,建立長久的友誼。 嘉鹿二基中雀榕小隊活動結束環境復原後合影 攝:高一團 林育男(破軍)   最後,讓我們牢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支持」。透過鹿基,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推廣講師養成術

2023-09-10

圖、文/藍培菁〈推廣講師工作委員會召集人,自然名:藍鯨〉 2023.09.10 我要打十個!   荒野的推廣講師志工,內部簡稱「推師」,跟其他志工群組比起來的最大特色就是:每場演講都是設定一人單槍匹馬上陣。因為推廣演講邀約申請的基本人數是10人,所以這是個一打十、一打百、一打千的任務!對外是代表荒野接觸最多民眾的志工,對自己則是個高強度鍛鍊自我的歷程。   聽眾是被逼的,所以要把握好他人生中這唯一場環境講座   這是我在當學員時,陳介緯小白鷺說的培訓名言,對每位講師的期許,有點黑色幽默,但非常有道理。我們的演講邀約主要來自學校、公家機關、企業、社團,台下聽眾都不是他們自願參加的,都是被所屬單位要求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一般民眾普遍有興趣的主題,可預測:荒野這場「台灣自然生態之美」或「翻轉吧氣候變遷」,非常有可能是他這輩子唯一聽的一場環境講座,既然他已經(被逼被迫被綁)坐在這裡了,既然他都給你人生中的90分鐘了,我們不能辜負他(的自由)啊!要好好把握這僅有一次影響他的機會。 每場演講都是有趣的探索和鍛鍊   推廣講師有人五、六套教案全過輪著講,有人一套教案打天下,即便主題相同,每場演講都跟第一場演講一樣,要萬全準備,全心挑戰。邀約演講的地點交通、環境、設備、聽眾情況…未必都能完全事先掌握,所以要抱持著好奇探索、開放樂觀的心境,去迎接每場未知。例如電腦音響麥克風等設備最常有狀況,搞定了就好,搞不定時如何從容不迫地控制場面,都是在鍛鍊講師的功力。 先有萬全準備,才有餘力處理現場應變   因為有太多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講師只能先把自己準備好。   一周前先跟邀約單位承辦人聯繫,直接確認這場演講相關人事時地物。前一天把教案內容再次複習了,還多加了最近新聞時事相呼應。也因應聽眾的年齡背景調整一下,例如小學生低中高不同年級,或親子場、一般民眾場,聽眾年齡差距50歲以上的舉例用詞都會不同。   開車停車路線或公車捷運班次行車時間都查詢安排妥當,而且提早半小時預留各種狀況的緩衝時間。講師今天睡眠充足,身體狀態良好、精神專注,從容出發提早抵達演講場地,開始現場前置作業。 經典故事   推廣講師夥伴聚在一起時,最精采的就是分享各自遇到甚麼奇特情況,如何應變處理的。光是「交通」就有很多經典案例: 案例1:   傍晚在某大學行政大樓中庭的露天開講,講師跟承辦人通話,二個都說人在現場卻看不到彼此,原來是身處不同校區,還好講師提早抵達還來得及趕過去。 案例2:    計程車運將非常熟門熟路的大學校園,邀約的科系搬去別棟了,講師被載去舊棟,遍尋不到教室編號,聯繫後走過去新教室要15分鐘,還好預先傳了影片給老師,就讓學生看影片先。 案例3:   夥伴開車赴某大學演講,已經提早半小時抵達,但繞遍校園找停車位竟花了40分鐘,跟去旁聽的培訓中學員先幫忙開場。 案例4:   出門前還在電腦前複習教案呢,隨身碟沒拔就出門了!車開得老遠才想起,回頭拿就會遲到了,還好有夥伴家就在路線上,彎去借檔案化解危機。   很多夥伴發生過這種情況,現在就存雲端以備不時之需了。 案例5:   某國中邀約一場周會演講,講師到校後被帶進小房間對著攝影機講,一個聽眾都沒看到。 案例6:   講師夥伴開老遠的車到偏鄉村落,環保局辦的社區志工培訓,除了承辦人沒有村民出席,就請承辦人乖乖聽講。 永保樂觀,熱愛分享的推廣講師   或者說,誰會選擇參加推廣講師呢?   荒野志工的基本款通常是:對自然生態有興趣,希望盡一己之力參與保護環境。即使是生態小白也沒關係喔,我們會從零教起的。   在推廣講師培訓招生說明會上,還可以聽到很有趣且兩極的參訓動機,一種是直接表白:因為我很愛講話,所以想來當推廣講師。一種是:我不敢在眾人面前講話,想來學習突破。   其實不管愛講話也已經很會講話,或還有待學習的夥伴,我發現荒野推廣講師志工最明顯且珍貴的特質是「永保樂觀,熱愛分享」。許多邀約單位對我們的評價也是:荒野講師雖然不像職業講師的舞台魅力十足,但散發出熱愛土地的誠摯熱情,是最感動聽眾的特色。   我們沒有放棄的權利   荒野就是一場推廣演講而成立起來的,至今28歲了,自然生態有復育中的,也有繼續破壞的。近來愈發明顯的氣候災難,讓環境人們心急如焚,不斷自問:我們還來得及嗎?   先知先行者沒有放棄的權利,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無愧於心。   歡迎加入荒野推廣講師志工! 推廣講師的特色: 1.演講任務在室內,不受季節氣候影響。 2.時間地點不固定,自由認領,時間彈性,去各種地方看看。 3.一人出任務,適合獨立自主的人。 4.有規劃完整的主題教案,培訓通過評核後就可以出場。 5.要操作電腦軟硬體、投影機、音響等設備。 6.鼓勵跨組參與,充實演講內容背景知識與經驗。 7.對外代表荒野推廣,必須加入會員。  

我在嘉鹿二基學習與鹿同行

2023-07-04

圖、文/吳柏翰(嘉義分會親子一團,自然名:雲豹) 2023.07.10   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都有過一段不知所措、終日迷惘、衝突頂撞的時光,尤其在為人父母後,更是毫無頭緒,孩子的教養要照著我認為正確的方式嗎?可是我的認知不見得符合俗世的認知阿!這樣認知的岔路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眼前出現,在成人建立的小世界裡,很難發現並承認自己的不足,在孩子的面前更是困難,因此,更需要參加基訓來突破自我。   今年由嘉義分會承辦的奔鹿團導引員基本訓練辦理在台南的水雲國小,因為是嘉義分會第二次承辦,故簡稱嘉鹿二基。奔鹿的階段是小六至國二,我們稱這階段的孩子為小鹿。不同小蟻(大班至小二)及炫蜂(小三至小五)的啟蒙及能力養成,奔鹿階段是將自主權交還給小鹿,導引員的任務是協助小鹿自主找到目標並逐步完成,如何引導比能教什麼重要,讓孩子在面臨認知岔路時,不會迷失了方向。   參加奔鹿團基訓前,聽到親子團夥伴們喊著鹿(路)要自己走的時候,對於是誰站在岔路處充滿了疑問,究竟是孩子?還是身為父母的自己?但在參加基訓後,接觸到了一系列的課程,彷彿漸漸找到方向了。   精采的課程如「與自然對話」、「自我覺察與身心照顧」、「我們與小鹿的距離–與青少年的對話」、「奔鹿技能養成」…等,除了荒野的相關理念、覺察環境以外,自我身心的照護也很重要,小鹿親子間的青春期課題更是重要。講師洪雀雅(毛西番蓮)及李月香(月亮)在環境教育上的創作體驗,延續一階「印象水雲」,二階「文繪水雲」也令我反思許久,在鏡頭的觀景窗裡,框繪出心裡的水雲國小,佐以文字將自我的啟發及感動,藉由網路傳遞出愈發蓬勃的自然感受與心境;講師黃美齡(單細胞)風趣的詮釋小鹿階段親子微妙關係,貼近實際;還有紅檜小隊導引員鍾明英(灰胸竹雞)隨隊解惑,基訓校長魯美伶(文竹)、嘉義分會長范貴玉(山泉)、南區總團長、全國總團長、荒野理事長、講師、工人們等,都在現場為夥伴們加油打氣。   為了讓自己持續成長,參加各階段基訓是出自於對孩子、對家庭的關懷。回到孩子的角度上,與父母一定會有許多認知上的衝突,這將會是一段漫長的學習旅程,同樣正在經歷這一段的夥伴們,一定也能夠理解吧!這些夥伴在哪裡呢?他們在每一個基訓裡等著你。無論如何,長路持續指向遠方,而眼前歲月的路牌告示著,大概還有一年半光陰的距離,我才會抵達。抵達後,是誰站在岔路處,是孩子還是自己,我內心的小鹿已經開始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