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自然體驗活動是荒野進行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解說員/志工在固定的觀察點持續進行著自然觀察,記錄其中的四季變化,並在定點舉辦各類型單日或過夜的戶外推廣活動。荒野每年在全台各地進行了上百場的戶外自然體驗活動,期望藉由荒野解說員的引領,帶領民眾走入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進而喜愛自然、珍惜自然,並做到關懷保護的行動。

物種辨識技巧(鳥類篇)

2014-03-13

對辨識鳥類極有幫助的方法是適時的將觀察的結果加以歸納整理。當認識一些鳥之後,你會發現有些鳥擁有 相似的特徵,而鳥類也就被你分為幾群,牠們可能被鳥類學家分在同一 科,有些則不。這樣的工夫讓你對鳥類的分類有更深的了解,當在野外 看到一隻鳥時,你也許不知道鳥的名字,不過你可以猜出牠是哪一科或 哪一類。此外你也可以將鳥類依特徵分類,建立自己的檢索表,當在野 外辨識時便可以快速的在腦中查閱檢索表來分辨牠屬於哪一科哪一種。    圖書圖鑑資料:在鳥類影像檢索上,普羅大眾多半利用圖鑑等科普書籍,藉比對書籍上之圖片以及觀察到之鳥類進行比對及辨別,但此辨識動作需要一定的經驗與知識基礎,剛入門的新手只要勤加觀察、時常翻閱比對圖鑑、多請教資深鳥友,通常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認得多數普遍的留鳥。圖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必須設計得容易使用,讓讀者查找迅速。使用快速檢索表,讓你可以依據在野外觀察到的鳥類棲地、外形等特徵來比對,一步步縮小範圍,很快在書中搜尋到你要找的目標。手繪圖鑑的優點在於通常會用箭頭或其他符號標示鳥類的辨識特徵,照片式圖鑑的好處則在於影像色彩逼真、生動,較符合視覺上的需求。   檢索表:野外辨識鳥種的幾個大原則如下:體型大小、身體型態、嘴形、翼形、尾形、羽色、斑紋、行為、飛行方式、鳴聲等等。很多時候只參閱野外圖鑑,還是分不出到底是哪一種,這時必須查詢檢索表、檢視翼式及尾羽等特徵來確認。   科主要特徵:熟悉每科鳥類的整體特徵, 再瞭解每一種鳥的各別特徵: 例如鵯科鳥類在台灣共有五種, 牠們的整體特徵是: 中型鳥類, 嘴峰彎曲、 有力, 翼呈圓形, 性喧鬧好動, 常成群聚集, 主要以粟類為食, 較喜歡空曠地區。 而棕耳鵯、 紅嘴黑鵯、 白頭翁、 烏頭翁、 白環鸚嘴鵯則各自有其不同的體色及鳴叫等特徵。   聲音辨識:聲音是鑑定種最有用的指標, 有些鳥長像相似, 但聲音完全不同 (如鶯亞科), 有些鳥不輕易現身, 但聲音嘹亮 (如小翼鶇)。 同時, 聲音較不受地形天候影響, 對一位有經驗的賞鳥人而言, 用耳朵比用眼睛可察覺更多的鳥。 通常聲音很難用文字描述, 要記下來並不容易, 故可自已創造音相近似的文字以助記憶, 如 "是誰打破氣球" 代表頭烏線的鳴聲, 不僅易記, 而且浮現了頭烏線可愛的模樣。   節錄自鳥類的基本辨識方法、 鳥類辨識小技巧     【相關網站】 台灣鳥類誌 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鳥音補習班(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台灣鄉土鳥類(終身學習網路教材) 典藏台灣-生物 來聽動物鳴唱-陸域鳥類- 台灣野生動物之聲資訊網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aiwan Biodiversity Network, TBN) 台灣鳥類資料庫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宜蘭縣野鳥學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e-bird   【其他辨識技巧】 植物篇 昆蟲篇 兩爬類篇 哺乳類篇 水生動物篇 相關網路圖鑑篇    

物種辨識技巧(植物篇)

2014-03-07

  欲辨識植物則先須對植物分類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次則對植物要有一顆好奇的心,隨時隨地觀察。辨識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種子依次觀察;再配合圖鑑,資料的查詢、或上植物標本館及請教專家等,日積月累,將來必能成為專家。    科主要特徵:例如常見的菊科,其花序為頭狀花序、豆科會長豆莢、天南星科為火焰花序、茜草科通常莖方形,葉對生,托葉與葉成十字對生、禾本科有葉舌、棕櫚科樹幹不分枝,葉叢生在莖頂呈大形的羽狀複葉等等。   圖書圖鑑資料:現在圖書資訊發達,印刷清楚又漂亮,坊間常有植物彩色圖鑑的出版,往往一張清楚的彩色照片(圖鑑),很快就讓你對照查出植物的種類。植物彩色圖鑑的選購最好選除了附有全棵外形彩色照片外,還要附有葉、莖、花、果等的照片為佳。   檢索表:通常檢索表是以植物的外表形狀及內部構造的特徵異同依二出法排列編製而成。欲靠檢索表精確的查出植物的種類名稱,則需具備植物解剖的知識及不斷的練習查檢索表方可達成。   植物標本館:有時為了學術的研究要百分之百確定或查了很多資料、圖鑑還是找不出來,則可上植物標本館找植物的標本來對。目前有些大學或研究單位設有標本館,例如台大植物標本館、屏東科技大學植物標本館、中央大學植物標本館、林業實驗所植物標本館,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等。         專家詢問:有時候資料圖鑑都找遍了,或上了植物標本館也還找不到,最後只好找專家,把植物丟給專家,讓專家幫我們鑑定,也許很快就可查出來。   節錄自校園植物的辨識與植物分類基本原理的探討       【相關網站】 塔內植物園 網路花壇 塔山自然實驗室 台大植物標本館 自然攝影中心 臺灣的植物癭 臺灣水生植物圖誌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NET網站 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台灣苔類、蘚類、海藻彩色圖鑑電子版 Nature Campus植物版植物資料庫圖鑑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電子版) 台灣樹木解說(電子版) 典藏台灣-生物     【其他辨識技巧】 鳥類篇 昆蟲篇 兩爬類篇 哺乳類篇 水生動物篇 相關網路圖鑑篇  

地球在甦醒:從天空到土地|荒野各地分會3至5月適應暖化微行動

2014-02-26

關心氣候變遷議題不只是一天的活動,荒野上半年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與Earth Day地球日的倡議行動將於3至5月舉辦一系列與暖化議題有關之講座與體驗活動,結合荒野推廣演講及各分會週週見、戶外活動、工作假期等,邀請你與家人好友們一起參與!活動相關事項請洽荒野各地分會。 分會 日期 時間 講堂主題 地點 講師 屬性 台北分會 3/6/2014   聽阿蝦澎風─50公尺直達太平洋 台北分會 吳顯堂 講座   3/20/2014   田鱉米   黃于玻 講座   3/27/2014   走吧!自己去旅行:在異域的異遇與意遇   菲菲 講座   4/3/2014   走過烽火大地   陳婉寧 講座   4/24/2014   吃對了,你健康,地球也美麗   張佩玲 講座   3/2, 3/9, 3/16,  3/23, 3/30, 4/6, 4/13, 4/20, 4/27, 5/4, 5/11, 5/18, 5/25   五股溼地生態園區週週見     戶外體驗   3/9/2014   探訪公園迎新春 木柵公園生態導覽   戶外體驗   3/9, 4/13, 5/18   富陽生態公園探秘     戶外體驗   3/16/2014   探訪公園迎新春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戶外體驗   3/16/2014   天母水管路古道輕鬆行 天母   戶外體驗   3/22/2014   探訪公園迎新春 大安森林公園   戶外體驗   4/20/2014 9:00~11:30 漫步大安 森呼吸     戶外體驗   4/26/2014   信步走來 花現自然~烏來信賢步道駐站解說     戶外體驗   4/27/2014   天使的祕境~新山夢湖駐站解說     戶外體驗   5/10/2014   大崙尾山夜觀輕鬆行     戶外體驗   5/11/2014   新店溪推廣活動     戶外體驗   5/18/2014   漫步大安 森呼吸     戶外體驗   5/24/2014   信步走來 花現自然~烏來信賢步道駐站解說     戶外體驗   5/25/2014   天使的祕境~新山夢湖駐站解說     戶外體驗   桃園分會 3/11/2014   虎頭山自然觀察趣 桃園分會 羅美玲 講座   3/21/2014   台灣自然生態之美 桃園宏恩教會   講座   4/15/2014   水生動物之趣   解說組 講座   5/16/2014   福頭山生態之美     講座   3/9/2014   小粗坑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3/16/2014   濱海生態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3/23/2014   坑子溪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4/13/2014   白石山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5/4/2014   珍愛藻礁健行音樂會     戶外體驗   5/18/2014   濱海生態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5/25/2014   坑子溪戶外觀察     戶外體驗   新竹分會 3/4/2014 19:30~21:30 我們的田-一年經營心得   許天麟 講座   3/11/2014   繪本中的環境觀   孟琬瑜 講座   3/14/2014 9:00~11:00 我們的田~東海田一年 新竹分會 許嵐婷 講座   4/15/2014   馬崗生物   劉月梅 講座   4/29/2014   看見台灣 看見自己   吳俊龍 講座   5/6/2014 19:30-21:30 青年看氣候變遷下的水資源 新竹分會 王曉朗 講座   5/13/2014 19:30-21:30 省水標章制度推動暨家庭、機關學校節水概說 新竹分會 黃序文 講座   3/19/2014   十八尖山趴趴走     戶外體驗   3/22/2014     17:30~21:00 與荒野趴趴走~六寮古到夜觀     戶外體驗   4/20/2014   十八尖山趴趴走     戶外體驗   台中分會 3/13/2014   來去山上養小孩~四季山居樂 台中分會 何季陶 講座   3/20/2014   臺灣自然生態之美 台中分會 推廣講師 講座   3/27/2014   與大自然做朋友 台中分會 推廣講師 講座   嘉義分會 3/15/2014 19:30-21:30 一場關於閱讀的狂歡宴   陳立倫 講座   3/21/2014 19:30-21:30 蝴蝶的生態序文   鄭焜龍 講座   3/28/2014 19:30-21:30 高山之美   蔡向榮 講座   3/30/2014 08:00-11:00 蘭潭後山定點觀察     戶外體驗   雲林分會 4/25/2014 19:30-21:00 集水區總合治水與濁水溪揚塵防制之新思維 雲林分會 林昭遠 講座   5/30/2014 19:30-21:00 氣候變遷調適與減量-從日常生活做起 雲林分會   講座   4/26-27/2014   濁水溪探源—清水溪流域     戶外體驗   台南分會 3/7/2014 19:30-21:30 陽光.空氣.二仁溪 台南分會 許耿肇 講座   3/8/2014 10:00-12:00 蜥蛙叨位去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林清耀 講座   3/14/2014 19:30-21:30 看見熱情的力量—茄萣濕地的美麗與開發 台南分會 王毓正 講座   3/21/2014 19:30-21:30 看見悟洞自然教室 台南分會 林維正 講座   3/28/2014 19:30-21:30 2014為福爾摩莎留下完整海岸 台南分會 郭兆偉 講座   4/11/2014 19:30-21:30 環境議題講座 台南分會 吳仁邦 講座   4/20/2014   我們在南二蜂的點滴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黃克穠 講座   4/25/2014 19:30-21:30 實戰—如何買好肉選好蛋,享受新鮮又健康 台南分會 謝其翰 講座   高雄分會 3/12/2014   4200公里的旅程--澳洲尋鳥行   黃淑貞 講座   3/26/2014   2041青年出極~南極計畫   張良伊 講座   3/16/2014   觀音山訪春     戶外體驗   2/28-3/2, 3/4-6,  3/11-13, 3/18-20,  3/22-23, 3/25-27,  4/5-6, 4/8-10,  4/15-17, 4/19-20,  4/22-24, 4/26-27,  4/29-5/1,5/6-5/8,5/10-5/11,5/13-5/15,5/17-5/18,5/20-5/22,5/27-5/29   悟洞自然教室工作假期     戶外體驗   4/16/2014   看見環境守護的力量-茄萣濕地的美麗與開發   王毓正 講座   4/23/2014   4200公里的旅程~澳洲尋鳥行   黃淑貞 講座   5/07/2014   氣候變遷下的行動與挑戰   黃其君 講座   5/21/2014   從日月光事件看台灣河川         台東分會 3/18/2014   資源回收比你想像的多更多 台東分會 曾彥翔 講座   4/11/2014   天牛生態相關議題 台東誠品 周文一 講座   5/9/2014   從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看見地域再生 台東誠品 張溥騰 講座   5/16/2014   如何經營食物森林? 台東分會 施炳霖 講座   宜蘭分會 3/6~3/7/2014   第一期的自然觀察班     講座   3/7/2014 19:00~21:00 頭城鎮-福德坑定點觀察     戶外體驗   3/7/2014 19:00~21:00 員山鄉-雙連埤     戶外體驗   3/14/2014 19:00~21:00 冬山鄉-仁山     戶外體驗   3/15/2014 8:00~12:00 頭城鎮-福德坑定點觀察     戶外體驗   4/11/2014     19:00~21:00 員山鄉-雙連埤     戶外體驗   4/18/2014     19:00~21:00 冬山鄉-仁山     戶外體驗   5/2/2014 19:00~21:00 頭城鎮-福德坑定點觀察     戶外體驗   5/9/2014 19:00~21:00 員山鄉-雙連埤     戶外體驗   5/16/2014 19:00~21:00 冬山鄉-仁山     戶外體驗   5/17/2014 8:00~12:00 頭城鎮-福德坑定點觀察     戶外體驗   花蓮分會 4/12/2014   賞螢 花蓮光復   戶外體驗   5/24/2014   玉泉寺步道之旅 花蓮玉里   戶外體驗   5/25/2014   戶外推廣 花蓮鯉魚潭   戶外體驗    

幫青蛙過馬路成果發表會紀錄

2014-01-28

文/李珈瑜(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專員,自然名:小青) 圖/林宏文(新竹分會24期解說員,自然名:豆豆)   為了保護繁殖季的梭德氏赤蛙,自2009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與橫山鄉在地的豐田村,在十月號召村民與各地志工一同幫青蛙過馬路,並在2013年試驗了生態廊道的可能性、蝌蚪卵塊調查、護蛙故事繪本製作等。成果發會在2013年12月28日下午1點於橫山鄉南昌宮舉辦,由荒野新竹分會長劉月梅主持帶領分享歷年調查成果,大山背定觀組長鄧雲棟來回顧歷年成果,廣邀各地關心護蛙的夥伴、專家學者與在地村民共同交流與分享,討論未來營造社區自然生態環境並帶動社區發展共同維護梭德氏赤蛙棲地生態。   成果回顧自2008年開始,新竹荒野兩棲調查團隊也選定大山背為定點調查樣區,每年四季在此進行兩棲資源調查,瞭解當地環境與兩棲資源之狀況與變化。歷年調查,大山背地區之蛙種約有16種,佔臺灣蛙種二分之一,兩棲資源豐富。繁殖季屬於「猛暴型發生」的梭德氏赤蛙,是山林與溪流環境的蛙種,由於其集中從山林遷徙往溪流繁殖的特殊習性,過程中面臨的危機包括道路、護欄及溪流之水泥護坡。   近幾年持續觀察,梭德氏赤蛙出現的時間、數量與分佈狀況,每年皆有差異。由於周邊棲地環境不斷改變,對青蛙所造成的影響難以評估,在調查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對當地環境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改善計畫。因此2012開始與林務局合作希望對梭德氏赤蛙的行為習性、分佈熱點等有更精確的瞭解,做為後續保護措施之依據。2013年首度測試了動物通道試驗,減輕森林與溪流間的阻隔,使梭德氏赤蛙能自力完成遷移性的生活史,架設生物監攝器材於現有涵洞,雖然沒有拍攝到有蛙通過涵洞,但意外發現有很多動物會利用涵管,如紫嘯鶇、鼬獾、蝙蝠、蛇類等。期望之後能針對問題做後續調整。   到大山背幫青蛙過馬路,不僅僅是關懷環境、愛護生命的表現,更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幾年的持續與累積下,引發越來越多來自各界的關注,在「幫青蛙過馬路成果發表會」上,看得見夥伴們關注自身的環境、用心的聆聽成果、溫暖的分享感動。    

自然觀察裝備及工具

2013-04-17

◎ 服裝  服裝以方便活動為主,長袖衣褲、寬沿帽與運動鞋是必要的服裝。在林中穿梭時可避免被藤蔓、枝條、芒草割傷,衣褲則要儘量選擇與大自然相近的顏色,一來便於觀察,二來也表示對自然的尊重。 ◎ 簡便的雨具 春夏的梅雨、夏季的雷雨、冬季東北季風帶來的雨勢,交織成台灣的氣候特色,在雨中雖然較不利於行動,但在大自然中,雨水卻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雨天在四季變化中也各有風情,建議您可在不同的時節、天候進行自然觀察和體驗,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 水 簡餐 小背包 深入的自然觀察要帶著輕鬆的心情,不特別的預期什麼,但要善用五官,打開心門,多累積經驗,自然就會將源源不盡的驚奇呈現在您的眼前,因此,在時間上最好能不刻意追趕行程,準備好水和簡餐,無論半日遊或一日遊都很恰當。   ◎ 筆 筆記本 圖鑑 適時的筆記是很重要的,也許您不認識這麼多動、植物以及昆蟲的名字,其實一點也無所謂,因為那是學者專家的事。但每個人天生都是自然觀察家,因為我們的老祖宗是來自於荒野,走在荒野中,大自然會啟動您的美感、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所以,盡情開展自己的五官:細看林木的變化、品嚐野果的酸甜、聽聞山鳥的啁啾、感覺山風的撫觸、嗅察各種融和的味道,然後,把這種種用文字或圖像記錄下來,感受得愈仔細,記錄得愈詳盡,不懂的再翻查圖鑑,您將會發現──大自然就是一部無字天書,一旦您懂得開啟這寶庫之門,您的感官會愈來愈敏銳,心靈也會更為豐富,視野也開闊了,還有許許多多道不盡的驚奇和樂趣。   ◎ 相機或圖繪 在大自然中,即使是一片落葉、一根枯木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因為,它們很可能是其他生物的養份來源或居所,因此,我們不鼓勵採集製作標本,建議您可以用相機作四季的觀察記錄,或以圖繪方式,以另一種角度及視野深入大自然。   ◎ 望遠鏡 可以用來眺望遠處的森林與溪谷,觀察鳥類、蝴蝶活動,反過來使用可做放大鏡。   ◎ 指南針 地圖 溫度計 放大鏡 指南針、地圖用來辨識方位,並了解周遭山系,以及自己的相對位置,以便對個大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溫度計可以記錄氣候的變化與林木、動物、昆蟲的作息關係,放大鏡可作細部的觀察,例如蕨類的孢子、植物的葉脈條理

自然觀察的守則

2013-04-17

1. 自然觀察的目的在於探索、學習及體驗自然;用五官及心去感受自然,比用腦更能貼近大地。 2. 觀察前要有充分的準備,並預先做觀察計劃;收集和諮詢觀察場地的環境、交通食宿,並注意天候及攜帶適宜的裝備。 3. 善用輔助的裝備以協助五官進行觀察及記錄,如地圖、指南針、溫度計、放大鏡、望遠鏡、相機、紙、筆、解說摺頁和圖鑑…等。 4. 進行野外觀察活動請以安全為第一考量,勿從事危險之觀察行為;偏遠、原始及交通不便的地區需結伴觀察,並隨時與留守人員連繫。 5. 進行自然觀察之路線,以現成步道路徑為主,儘量不要走出既有的路徑之外,以降低對自然棲地及野生動植物的干擾。 6. 不要在觀察區內任意棄置垃圾,不從事無必要的採集,並多用文字及影像、繪畫留下觀察紀錄。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除了攝影,什麼都不取。 7. 進入觀察區前,請遵守觀察區之牌示公告事項,對於公告保護區及保育類動植物,請勿違反法令,擅入使用或傷害。 8. 在觀察當中若發現違規事項,主動勸阻現場當事人;若勸阻無效時,反映給主管機關及警政單位追蹤處理。 9. 欣賞野外自在生活的生物,不要飼養及販賣。 10. 尊重生命,安靜體驗。當我們誠心地欣賞時,大自然會以最友善的情誼回饋我們。

進入自然的方法

2013-04-17

在荒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平日經常進行自然觀察的地方。 原則上觀察的地點以方便到達為第一考量,最好選在日常生活的週遭,也許是上班時經過的路徑,或是一條步道、一片荒地,都可以是觀察的場域。而觀察的內容可以是植物、動物、棲地、人為的干擾等,最重要的是要能每天抽一些時間在自己的小天地進行觀察,體會生命的各種容貌與姿態,經年累月下去,將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不一樣的色彩。由現在開始,尋找一處屬於你自己的秘密花園吧!    如何在祕密花園進行自然觀察呢?可以下列方式進行。   1. 整體的角度 首先讓自己對祕密花園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及概念,例如它的地理環境、交通路線及生物的種類等。因此定點觀察的第一步就是收集資料、建立整體圖像。假若你的祕密花園是一個社區,你可以從畫公園的路徑平面圖開始,在其中可以畫上:公園有哪幾條步道?步道上有哪些特別的植物?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到特別的生物?…等等。然後帶著圖鑑來對照,認識園裡的一草一木,在辨識過程中,也順便記錄此地出現的動物。   2. 聚焦的角度 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定點觀察後,對於定點的動植物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建議此時可以自己有興趣的植物或動物為主要觀察對象,詳加記錄及觀察牠一年中生命的週期或是行為習性。例如觀察一棵樹,可以看這棵樹四季的變化;何時芽苞漲大,何時吐芽、展葉,葉片顏色的變幻、何時開花、結果?有哪些動物以它為食物或是以它為家等。若是觀察動物則可以觀察牠的生命歷程、行為習性等。另外,不要忘了,人也是自然的一份子,也可以是我們觀察的對象,觀察人們在自然中的行為,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3. 連結的角度 觀察了長時間的單一種生物後,再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生物與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並注意它們彼此之間的互動模式。例如:牠吃何種生物?是何種生物的食物?為何存活於此呢?在別處有相似的生態嗎?並對此地生態系中的食物網做一些深入的觀察與了解。   定點觀察的方式,因人因地而有不同。觀察的時間、長度及頻率,可以衡量自己狀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進行。藉由祕密花園,深入了解園中的一草一木,體驗各季節的不同景色,進一步更能發現大自然之無窮無盡的新奇與奧妙。   我們一向是依賴書本慣了,但是若能偶爾放開前人所留下的「書」,用我們自己的眼、耳、鼻、皮膚來感受大自然,讓自己對大自然有「整體」的感受,而非單純的文字,你會有一種「獲得」知識的感覺。自然觀察就是如此,由自然觀察來印證書中的概念,或由自然觀察中發現問題,再由書中得到證實,「自然」就是我們的大字典,任我們慢慢翻閱,慢慢的成長。

偕親子訪鄰里 北科大生繪綠色地圖

2012-06-11

荒野保護協會5月27日舉辦「走讀大安,綠活尋寶趣」活動,由台北科技大學學生帶領大安區的家庭走訪民輝里及昌隆里,探索地方的綠色景觀、文物古蹟等,讓他們更了解自身的生活環境。 學生先介紹綠色生活地圖的分類圖示「icon」,並透過有獎徵答及親子共同繪畫的方式,讓大家輕鬆學習。每個icon所代表的綠色景點類別,可能是值得親近、維護的人文景點,或是需要關心及監督的汙染源等。   學生及家庭共分為二組,由負責踏察該里的學生帶領家庭尋訪社區,一路上定點介紹古蹟、商場及老店等的人文歷史背景及代表icon,如北科大校園內的紅樓是從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珍貴建築,通氣口內鑲有鐵製的台北工業學校時期校徽也很有特色。   路邊及公園內的各種植物也成為學生的活教材,透過講解名稱、背景和功用等資訊,讓居民更認識社區內的綠色景物。學生在帶領過程中也藉由繪圖及問答的方式,加深家長及小孩的學習印象,不少家長聽到熟悉或是疑問處會主動補充和提問,遊戲時也與孩子一同搶答或是給予暗示,促進親子間的交流。   組長工業設計系學生楊若琳因為過去修讀園藝科,在這次走訪社區的過程中,詳盡介紹各類植物。「希望能讓家長及小孩學習更多。」楊若琳表示,看到大家認真的聆聽講解並主動提出疑問學習,真的很感動。   「一開始並未想要有回饋,只希望能夠盡力帶好。」另一組組長材料及資源工程系學生白育全分享,有幾位家長說他們平時就只開車經過,參與這次的活動放慢腳步,才發現平時生活的社區中仍有許多未知的地點及人事物。獲得許多家長及小孩的肯定,白育全及小組成員都直呼:「很開心、很值得。」   荒野保護協會的繪製綠活圖是北科大的服務課程之一,過去僅有偏報告形式的繪製成果發表,此次首度結合社區居民互動,希望能讓當地居民更加了解周遭環境,體現綠活圖的價值。發想活動概念、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服務學習執行小組組員郭欣萍表示,透過活動加強學生與地方的交流和與他人的互動溝通,且學生將經歷和成果消化後再呈現,能加強學習效果,將來可能規劃此活動為服務模組。   繪製綠活圖的服務課教學助理江威橙強調,綠活圖並非畫完就好,是要讓學生思考與社區的連結,在踏查過程中透過與社區居民的溝通與互動,反思可以如何改善社區環境。     發布單位:文/政大大學報、圖/林秉儒攝 資料來源:http://www.uonline.nccu.edu.tw/index_content.asp?sn=3&an=1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