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中的媽祖魚
圖、文/陳憲政〈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研究發展委員會召集人,自然名:黑曜石〉 2025.08.07 台灣白海豚(又名媽祖魚)是台灣特有的一種近岸海豚,他們與我們生活的空間經常重疊在一起,因此我們對於近岸海洋環境的利用,或是排放的污染,常常都會威脅到白海豚的生存環境。目前根據學者預估的數量,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60隻,是屬於極度瀕危的物種。而對於白海豚的生存,目前面臨的五大威脅: 近岸廢水及空氣汙染 幽靈魚網漁具纏繞 水下工程所產生的噪音 近岸工程造成棲地破壞與消失 河口淡水注入量減少 而這些情形不僅意味著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它也反映了同在周遭生活的人類環境,正在劣化。 近幾年有關白海豚保育的主要倡議團體,是以媽祖魚保育聯盟(負責生態紀錄、研究與環境教育)與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負責法律救援)為主,除了專職研究員固定的陸上及海上觀察記錄之外,我們也透過媽祖信仰,在鹿港設立白海豚媽祖宮,將環境保護與媽祖信仰做結合,讓保育白海豚的行動可以與在地民眾深深結合,達到推廣的目的。並且我們也與海洋委員會的海洋保育署合作,以獎勵方式,積極培育漁民船長參與觀測、紀錄白海豚,進而成為白海豚的導覽解說老師以及保育先鋒。此外,在法院方面,我們也首次取得法院認可,讓法院認同我們可以為白海豚提出訴訟,維護白海豚的權利,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先進保育觀念。白海豚不會說話,但我們可以幫他發聲。這一切的行動,無非是希望白海豚可以永續生存。 而荒野保護協會雲林分會與媽祖魚保育聯盟攜手合作,不僅是在環境教育的推廣上,我們一起號召志工以及民眾來瞭解白海豚,進而關心白海豚。我們也帶領志工與民眾,一起做路上觀測與海上觀測,並透過專業的導覽,讓大家可以瞭解白海豚生存的困境。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台中外港觀測時,發現有海事工程(鋪設風電電纜工程)的戒護船,沒有按照規定與白海豚保持距離,更誇張的是,當戒護船發現白海豚後,還加速驅趕靠近的白海豚。我們看到之後非常生氣,當下除了用擴音器制止他們以外,下船後,我們也將紀錄到的影像,向海洋保育署提出檢舉,希望主管機關能夠要求廠商改善。這也讓我們反思,風電工程所產生的噪音與干擾,對於海洋生物而言,是沈重的負擔。綠電固然重要,但如何避開生態熱點、以及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也同等重要。我們不希望地球到最後,只剩下人類。這一次海上觀測,我們一共記錄到8隻白海豚悠游在台中外港,真的太好了,你們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西雅圖酋長曾經說過「我們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屬於大地。我們知道,每一件事物都是有關連的,就好像血緣緊緊結合著一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有著關連的。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必將應驗到人類來。人類並不是編織生命之網的主宰,他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絲線而已。他對大地做了什麼,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 這幾年,不管是反對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的案件、或是離岸風電環境監測的案件、或是反對大安、大甲溪聯通管興建的案件、或是反對紅樹林廣植的案件,這些都是圍繞在台灣白海豚生存議題的案件,甚至是對照到白海豚生存五大威脅的案件。而這些都在在提醒我們,守護環境應該讓自己像白海豚一樣來思考,什麼才是守護環境,守護自己的家。 能跟荒野的夥伴們一起努力守護環境,真的很幸福,謝謝大家。也期待還白海豚的生存環境,能夠越來越好,一起加油。
一個小演員的心路歷程
文/楊珮君〈 親子團志工/生態回聲劇團團員,自然名:幻日〉 圖/謝維安〈攝影志工,自然名:蒲公英〉 2025.04.10 你一起參與了這場魔幻驚奇之旅了嗎?即使只是劇中一個小小角色的我,也感受到完成這場表演的震憾與感動。對我來說,2月15日南海劇團的表演結束後,還是感覺一切不太真實,這一場多達80人的素人表演,我們完成了!我很開心也很榮幸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 去年加入了生態回聲劇團,開始了一段充滿挑戰與驚喜的旅程。這次表演更是在對劇團導演小花充滿信任,確定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就毫不猶豫地參與了,雖然對自己的專業程度難免有些許不安,但同時也對這次經歷充滿期待。 分組後,指導我們的是經驗豐富的煙,組內有擅長編劇的小葉欖仁,甚至連大總召台北樹蛙也在我們這組,這樣的陣容感覺我們就是「人生勝利組」。在線上會議之前,我們的劇本已經有了大半雛形,經過煙與導演小花的多次討論與修改,最終確定內容。甚至連台上的走位,煙都為我們規劃得清清楚楚。作為演員的我們,只需要專注於記熟台詞、確認角色服裝,似乎一切都井然有序。 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場演出,兩次的彩排都無法全員到齊。第一次彩排時,各組的劇本與走位仍在不斷修改,還要與帶舞的老師進行磨合。表演當天早上唯一次的彩排,因麥克風的使用方法不同而頻頻出錯,我們組的成員還分散在不同的崗位協助工作,連彩排都草率完成,我更是一上台就忘了大半台詞,這樣的情況讓我不免感到緊張與不安。 中午休息時,我們同組的隊員一邊吃飯一邊對台詞、對走位,深怕一上台腦袋就一片空白。在迎接觀眾入場的最後15分鐘,老師帶領我們進行熱身與靜心,導演小花也給我們最後的叮囑:「專注、放鬆、堅持到底。」就這樣神奇地撫平了我內心的焦慮。 當燈光亮起,再次站上舞台時,所有的緊張、擔憂,彷彿在那一刻消失無蹤。我與我的隊友們一同完成了這場屬於我們的表演。而每個上台的夥伴,就像激發了身上所有的潛力,排練時的錯誤彷彿不曾出現過。我們完成了,觀眾的掌聲如此告訴著我們。從最初的忐忑,到最後的享受,從來沒有想到,我會有一天站在這樣的劇場裡表演,這段旅程充滿了奇蹟與挑戰,將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無比的篇章。 謝謝心臟很大的導演小花,謝謝很有耐心陪伴我們的煙,謝謝所有一起努力的夥伴,謝謝很給力的工作團隊,謝謝一起來看我們表演的觀眾及親朋好友,最要感謝讓我參與演出,放我自由跑的孩子們。
我們與氣候變遷的距離
文、圖/台北第七期氣候變遷推廣講師群 2025.04.10 2024年完成的荒野協會台北分會第七期氣候變遷推廣講師培訓,是在COVID-19疫情對全世界造成的動盪和顛跛之後,首次恢復辦理的實體培訓。承襲了培訓課程的優質口碑與經驗傳承,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經歷二個月培訓和後續推廣實作的深度洗禮,在成為推廣講師的過程當中,覺察、體認、做出改變。氣候變遷之旅,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林珍至〈人力資源工作者,自然名:馬鞍藤〉 留愛不留債 從吃開始為環境加分 「氣候變遷下的餐桌與樹木」課程,讓自己重新看待生活中氣候議題與每個人的關係,同時也看見自己在相關領域的不足與輕忽: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溫室效應、能源對策、生物多樣性……等,過往只知道這些課題日益重要並影響政策,卻不太曉得其關聯與和迫切。經由系統化、專業與實務並重的課程,對於錯綜複雜的氣候變遷議題能全盤掌握。不論是都市樹木的生存環境、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或是農業生產的模式與選擇等,我對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不斷產生新的省思,如何對待我們生存的土地與環境? 成為「餐桌與樹木」推廣講師後,更加看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足以影響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甚至是往後的每一個世代,因此很珍惜能夠將自己所學習到的觀念與知識傳遞給更多人的機會。透過結訓後與夥伴們同心協力地完成一次次的推廣教育任務,以清晰的脈絡與邏輯面向群眾宣講,將真正重要的核心觀念帶給民眾!因為了解,進而展開行動:我們與氣候變遷的距離可以是從將食物送進口中的那一步開始算起,少肉多蔬、選擇並支持採用對生態更友善的農法及食材,透由我們消費選擇的小改變,就有機會為土地與環境留一口元氣、留給後代一方沃土。 留愛不留債:參與荒野北氣七培訓,讓我看見改變的契機。 黃詩嵐〈園藝治療師,自然名:艾草〉 從園藝治療到氣候行動:氣候變遷比驚悚片還刺激! 因為園藝治療師的專業,進而接觸到綠色社會工作的理論,將眼光放到人和自然環境的關係,我意識到氣候變遷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和社會的議題。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影響每天都引起人們的關注,兩極冰川融化、高溫乾旱、野火不斷。彷彿希區考克的電影,明知道是驚悚片,而人類卻執意要看,又加速快轉到恐怖畫面 ! 同時偽科學與氣候變遷的迷思在社會中蔓延,進一步影響人們對氣候行動的想望;因此,講師們便透過案例分析與科學數據的支持,逐一解析常見的疑問;學長姐熱情地親身示範推廣內容,並鼓勵大家多練習,熟能生巧。從產地到餐桌、從樹木到森林,和夥伴共學、交流,看見大家的優勢並一起完成有趣的課程,共創在地實踐的多元想像。 在出講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很有概念,對暖化QA他們幾乎都會搶著回答,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陌生的字眼。身為講師努力讓課堂氣氛活躍、傳達觀念,促進學習興趣的生成,即便已經是成熟具有經驗的園藝治療師,面對推廣工作實務現場,真的需要不停思考、調整,在引導民眾改變之前,自己要先願意嘗試,作出改變! 李文權〈有機耕作、綠生活實作者,自然名: 向日葵〉 農業博士的綠色行動:種知識、種美食,也種永續! 頂戴頭銜除了農業博士,現在又多了「氣候變遷推廣講師」!推廣之初,其實內心是忐忑的,對於上過課的內容自覺還不夠熟悉;對於受眾對象的掌握能力顯然也需要加強。經過幾次出講和隊輔、同學們事前的籌劃演練和協力合作,終於感受到自己已經打磨成熟、可以上場了。(這就像人生,當了爸爸才在孩子每一次狀況中練習、知道怎麼做爸爸)。 經過課程和推廣的洗禮,更加落實我對農業棲地的想法:努力做好「把關心氣變的受眾帶到有機農業的場域(如農場)來體驗餐桌,在活動流程中共學氣變敏感、受害現場(即農地)調適和食物零哩程的緊密關連課程教案」,比如假日農夫、有機小農市集、手作格外品料理、廚餘回收成沃土等「綠色生活行動方案」!甚至運用培訓所學、規劃前瞻食農體驗「農場餐桌」,結合田園美景,把「食物、餐桌、美食、人物(消費者與生產者)、農作、土地、文化、景觀(生態)、農村生活美學」做巧妙的串連!又或者進一步結合小農、青農運作出在地農作物展銷平台,降低碳里程至最低。 這些想法的創生和作法的實踐,都來自於參與荒野的氣變推廣講師的優質培訓!在地工作及居住了長達數十年,第一次覺得自己和土地、永續農業可以這麼的接近。感謝培訓課程和推廣實作帶給我的感動和力量,未來,我將持續「務農綠生活淨零實踐」,接引更多民眾在餐桌上翻轉氣候變遷! \台北分會第八期氣候變遷【餐桌&樹木】培訓招生中/
新北高工同學圍籬施作心得
文/新北市立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同學 2025.04.10 婕筠:團隊合作的力量 在今天的參與維護東方環頸鴴的繁殖地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分成4組,每組在小組長指導下共同完成護生圍欄的建設,大家齊心協力,分工明確,這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無論是在分配工具還是進行操作時,良好的溝通與協作都讓我們效率大幅提升。透過此次經歷,我認識到未來在面對挑戰時,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侑欣:生態保護的責任 今天在臺北港北堤沙灘進行維護東方環頸鴴棲地生態活動,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態保護負起責任。透過親手建立東方環頸鴴的繁殖地,我深刻理解到這個物種的脆弱與重要。我感受到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荒野保護協會的責任,也是每一位大家的使命。我期待將來能參與更多類似的活動,為保護我們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翊晴:技能學習的收穫 這次參與維護東方環頸鴴棲地活動,不僅讓我了解生態保護的意義,還讓我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技能,例如繩結法、定樁、拍照技巧等。在教官及講師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木樁鋸斜角、撬棒引孔的實作,這些技術對於以後的生態保護工作非常有用。盡管過程中遇到挑戰,但我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這對我今後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郁媗:教育與實踐的結合 此次參與的維護東方環頸鴴生態活動,不僅是一次實踐,更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從行前訓練到實際建設護生圍欄,每一步都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官們的專業指導讓我更懂得如何在實際情況中應用學到的知識,未來我希望能將這種教育模式推廣給更多人,讓大家一起關心身邊的環境。 郁庭:對未來的展望 今天的維護東方環頸鴴生態保護活動結束後,我對未來的展望更加清晰。我希望能成為更多志同道合夥伴的領導者,持續參與維護生態環境的行動。我期許自己能夠影響身邊的人,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大家攜手同行。通過今天的實際行動,我對環境保護充滿信心,期待未來的活動能激勵更多人珍惜與關心我們的國土資源。
命運三女神B薇兒丹蒂的告白
文/林俞佑〈《諸神的黃昏》命運女神扮演者,自然名:拉布拉多〉 圖/謝維安〈攝影志工,自然名:蒲公英〉 2025.04.10 相較在五股濕地演出的《海有漁網》,這次的《諸神的黃昏》更是一趟奇幻的旅程。 一直到演出前的週日,才大概知道整場演出的七幕有哪類成員,畢竟之前都只有在自己負責的組別進行線上排演;並且也才比較清楚整個的流程,但其實也還是一頭霧水,因為大家都是志工,每個人都有各自忙碌的事,即使逼近演出,排練還是沒辦法全員到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己飾演的命運女神B的臺詞、以及第四幕有哪些成員、舞蹈要跳「愛你」、還有所有人在最後一幕將組成「生命之樹」。 星期三時,或許是各種壓力使得腸胃炎上身,難得敲出時間的全員線上開鏡頭對戲,我只能努力撐著唸完台詞後看診,然後再打著瞌睡聽導演小花和舞台總監黑琵的各項提醒。正式演出前一天星期五的彩排,我在寒假前就努力地喬調課,為了支援正式綵排,無奈在到傍晚要全員技術性綵排時,我得趕快返回學校主持晚上的學校日,無法現場舞台實際走一回,看清楚整場劇的全貌。 而學校日結束後,回家把道具天秤黏好,劇本再順過一次、備註各項事宜,2點多出頭終於可以睡覺,等待一大早出門隔天一早的最終綵排+下午正式演出。沒想到在2點半時,兒子阿海開始狂吐,先是把自己的宵夜吐得床上一塌糊塗,然後接著吐水、吐胃酸,我進入了照護新生兒模式,每不到半小時就必須醒來,就這麼到6點半,他吐了應該有將近十次,而我也該起床了。 公演這天,同時是北一親子團的團慶,身為攝影組長有要職的先生牧羊犬,還得帶著小朋友,實在難以請假;我只能硬著頭皮努力吃他日前做好的香菇雞,避免自己沒體力暈倒,然後等待原定劇團集合的時間、同時也是醫師開診的08:30。在阿海看完醫師後,感謝家父家母願意協助支援,我終於在10:30抵達。 說實在的,依據自己工作使命必達的個性,前一天沒辦法參與到全體綵排,真的難受;而在公演當天的早上,也因孩子身體不適而遲到,也覺得心情很沮喪,甚至原先還有鋼琴黑衣人、處理Mic的工作;而舞蹈「愛你」沒有背熟、沒有跳好,其實也感到很挫敗;在演出當時,因為誤按到Mute和沒幫女神A大姐烏爾德開麥成功,導致無法擴到音,更是驚嚇與內疚。 還好,導演小花臨演前的交代「無論如何要ㄍㄧㄥ下去,就算麥出不來,也要用力說出台詞」,這時成了定心劑,讓聲音努力可以傳至整個劇場。 我一再告訴自己,還好前一天有請假,早上就來支援協助分名牌;還好,我對麥袋(放Mic的腰帶)和Mic有熟悉,製作了放置臺,協助整個取麥過程順暢;還好最後正式綵排,我有剛好趕上;還好,我前一天睡前有再備註進出場情境,讓我們命運三女神有個明確的動作點;還好,我有先帶阿海看醫師,讓我不用擔心家父家母會否被傳染。 直到最後的生命之樹,這些點點滴滴的失落感、點點滴滴的成就感,慢慢昇華。從第一次在鷺江國中排演時組成生命之樹,到早上排演、真的出場,站在舞台上,真的感動加倍。每做一個春夏秋冬的動作,我彷彿能感覺到似乎什麼在滋長發芽,也讓眼眶幾度泛淚,或許那是每個人集聚一點點的精神,想要成就些什麼的緣故。 荒野這邊,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從荒野親子團,到荒野生態回聲劇團,我們每個人,都努力付出一些些。誰想得到、誰做得到,就多幫忙些,然後,所有人的多一點心意,成就了每份令人感動的大作。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一起走得遠。」我們想做的,其實沒有多麼偉大,我們也都不是神,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只是,想要傳遞些什麼聲音給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 雖然那樣的肢體張力與集合七十多人的大劇,很難再重現,但生命之樹種下的芽,伸展出來的希望,相信感動到我們所有的人。或許,還有機會,可以讓這些芽長出,讓這份感動再用別的方式,再去感動更多更多的人。 「讓我們在黃昏前,趕路,並種下希望的種子。讓感動,情詠三十,然後,更久更久。」 \ 演出花絮這邊看!/
節能的最後一哩路
文/吳珈綾 〈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節能講師,自然名:水流〉 圖/氣變小組 2025.04.10 一個冰山的移動代表數個被影響的生物棲息地 曾經有攝影師,每年拍攝冰山的退卻狀況,集結成數十年的冰山演變調查,用攝影鏡頭記錄下再也看不到的冰山珍貴畫面留給後世。一個冰山的移動,代表多個生物的棲息地被影響。 地球上最大的冰山——南極洲的A23a(約15個台北市,高度達400公尺),因海溫升高導致冰山縮小,在洋流與季風影響下,正在飄移中,根據科學家預期,將對島上海豹、企鵝與海鳥的覓食路徑造成影響,提醒我們海平面上升面臨多大的風險。 巨大的冰山航行在彰化平原的夢可能是真實的未來? 一開始踏入荒野,其實源自於一個夢境。幾年前我曾經做了一個夢:數個巨大的冰山航行在彰化平原林間,融化的冰水在平原泛濫成一大片河。後來去找資料發現,假設台灣西部,面對積存了數十年後的冰山融化,確實會讓台灣的彰化平原淹沒一部分。 這讓我很驚訝,原來人的意識力量確實不容小覷。根據榮格心理學所提出,或許這也是隱藏在人們意識層面中的思維伏流——全人類對地球未來命運的潛在關注,於是我提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哉問,就是,地球怎麼了? 前往校園扎根節能的小小種子 在氣候變遷節能培訓及前往學校出講的過程中,一開始深深感受自己的能力不足,擔心自己的表達無法給予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畢竟要精準的銓釋這些氣候變遷資訊並不容易,後來發現許多學校都已經開始教導氣候變遷,所以當我走入國小講座時,台下這群三到六年級小學生平常都已意識到地球暖化,有小朋友說:「地球發燒了,好不舒服,要幫忙地球退燒。」問他們:「可以怎麼做幫地球退燒呢?」小朋友眼中充滿熱情,回答:隨手關燈、節能減碳、常常去爬山,減少在室內吹冷氣……等。原來這學校有不少孩子都平常很愛約爬山。這些日子以來,我很感謝有機會和許多人分享氣候變遷與節能的重要。 節能的最後一哩路,看似困難,走起來彷彿既費力又難以短期見效。但其實,行動的力量往往只差一個堅定的「Yes」,只要踏出這一步,就有成功的機會! \一起加入我們吧!第九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啟動,熱情招募中!/
哇,節能怎這麼好玩!
文/陳惠芳〈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節能講師,自然名:薰衣草〉 圖/氣變小組 2025.04.10 2025節能志工增能訓 非常開心能參加2025節能志工增能訓。這是荒野氣候變遷委員會於3/8-3/9號舉辦的兩天一夜活動,來自全台各地的節能志工共聚桃園,活動豐富又多元,其中幾個環節令人印象深刻,讓人有「哇,節能怎這麼好玩!」的驚喜感! 低碳尋寶大作戰 首先,最讓人驚艷的,是觀摩中壢中山里由社區民眾打造的「低碳幸福社區」。過去,社區導覽通常由里長帶隊解說,但這次變成超好玩的「尋寶遊戲」,大家一路猜謎、解題、上下奔波找各種低碳寶藏,玩的不亦樂乎。透過互動體驗,大家深刻理解了中山里社區如何落實節能減碳,包括太陽能發電、燈具汰換、剩食分享、循環再利用及綠屋頂等,感受到節能行動的的無限可能! 節能推廣大補帖 接著,夥伴的經驗交流是一場極具啟發性的對話。來自荒野及社區節能志工分享在推廣節能過程遭遇的挑戰、挫折及克服方法,引發高度共鳴,大家頻頻點頭、熱烈討論。有夥伴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讓彼此能從不同地區、不同受眾的反饋中學習。這場交流對於我們這些剛踏上節能推廣之路的「一年級生」來說,無疑是一劑強效補血,瞬間提升了實戰能力。 AI×節能科技,打開未來新視野! 第二天的工研院節能技術講座,為我們帶來最新的節能趨勢與數據,並解析AI在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上的應用。這些專業資訊不僅強化了我們的知識基礎,更成為節能推廣的有力論據,幫助我們更有說服力地傳遞節能價值。 社區節能健檢—讓家省電又安全! 最後,社區節能健檢案例分享 帶來了更深層的省思。資深學長分享了進入節能關懷戶的經驗,讓我們看到現實的一面:對某些經濟較吃緊的家庭來說,生活困境讓許多人對節能概念十分陌生,也往往忽略了用電安全,電線破損、銅絲裸露、電線亂接等,情況比比皆是,不禁讓人捏把冷汗。這讓我們感受到,節能推廣不只是幫助地球降溫,還能真正影響需要幫助的人。這份責任感,讓我們更加堅定要繼續走下去! 用節能行動翻轉氣候變遷 感謝氣變委員會精心籌辦這場增能訓,不僅讓我們收穫專業知識,更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深刻體會到節能推廣之路,我們並不孤單。未來,讓我們攜手同行,用節能行動翻轉氣候變遷!節能,我能,你也能! \一起加入我們吧!第九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啟動,熱情招募中!/
竹一蟻三畢業旅行
文/黃楷捷〈竹一團小蟻,自然名:咸豐草〉 圖/張舒喬 〈咸豐草媽媽、小蟻團導引員,自然名:極光〉 2025.04.10 荒野親子團的孩子分為小蟻團、炫蜂團、奔鹿團、翔鷹團,共四個階段, 這次竹一團長為即將升蜂的蟻三們辦了一場畢業旅行, 回家後,咸豐草把這三天兩夜的行程都寫進了週記中, 對於一個小二生能感受到土地的美好及荒野帶給他的感動,是件不容易的事, 原來讓一個孩子打開五感,能感受到這麼多,這也是親子團的無形價值! 2/28~3/2 天氣晴 我是荒野親子團裡的蟻三,自然名是「咸豐草」。因為蟻三都會升小蜂,所以蟻三的家庭都會去畢業旅行。這次要去的地點是苗栗三義,我們特別搭乘火車去苗栗。第一站是「造橋」,我們去看了日式車站。傳統屋瓦是紅色,但日本屋瓦卻是黑色,它的黑色不是顏料,而是用煙燻的。 這幾天我們去了非常多地方,我們去了木雕工場,老闆說:「三義木雕是奇木巧雕,其它地方大部分都是用樹幹,而三義是用樹根,所以才會奇形怪狀。」我們做了可愛的木雕帶回家。還去了茅香炭坊親手做了防蚊液,老闆說他們家以前是做燒炭的,三義除了木雕有名之外,精油和炭產業也很有名。他們為了生活,會從三義走又遠又長的挑炭古道去苗栗賣錢。挑炭古道是一條不好走的石頭山路,這座山名字是「枕頭山」,因為整條路是用很多石頭鋪的,就好像一顆顆枕頭躺在山路上,所以名為枕頭山。 另外,我們去了苗栗最有名的景點龍騰斷橋,我們坐著鐵道自行車欣賞壯麗的山景,沿途中經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高大的鐵橋、進入七彩繽紛的山洞、寬闊的水庫,及最有歷史價值的龍騰斷橋。這些風景像一張張照片迴盪在我的腦海中。 這次旅行,我和一群好朋友一起經歷美好的時光,我們一起看風景、看戲、玩鬼抓人,玩累了就在一起吃點心、坐在一起吃聊天。其中我最喜歡我的好朋友穿山甲,我們這幾天都黏在一起,還到我的房間玩枕頭大戰。晚上導引員們還準備畢業晚會,大人們播放出蟻一到蟻三團集會的成長照片,媽媽在影片中稱讚和祝福我。 這三天的活動讓我感到既感動又感恩,我的心像一顆幸福的暖陽被愛包圍。結束前,我們感謝天、感謝地、感謝三義的好場地、感謝導引員、感謝爸媽、感謝自己努力得玩,我真的超喜歡荒野和朋友們,期待下次團集會。
守護東方環頸鴴繁殖棲地
文/陳瑞禮〈台北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雲豹〉 2025.04.10 三月的到來,驚蟄已過、春雷也響起,乍暖還寒的時序,東方環頸鴴悄悄地在台北港北堤沙灘下蛋了!繁殖的種種戲碼在沙灘上演著,讓台北港北堤沙灘開始熱鬧起來。 ▲ 2025年東方環頸鴴第一巢蛋 (攝影/棲地志工 鬼蝠魟) 台北港北堤沙灘是一處開放性的沙灘,民眾的活動有釣魚、開吉普車、玩遙控飛機。因地理位置,也有軍人利用場地訓練等,有那麼多活動在沙灘上進行,讓這裡好像成了綜合沙灘遊憩區。而目前則有淡江大橋興建及台北港道路的拓寬工程進行中,這些人類的活動都會影響東方環頸鴴的繁殖,除此之外,在天氣上,有時雨水淹、風沙埋;又有天敵流浪狗、沙蟹、喜鵲等咬食等行為,都會侵害到東方環頸鴴的繁殖。 ▲ 超萌的長腿東方環頸鴴 (攝影/五股專職 李梓萱) 東方環頸鴴繁殖期間,從每年的三月初開始到七月底,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東方環頸鴴必須面對許許多多干擾。既然天氣及天敵無法去克服,那就在人為上選擇著手守護,幫助東方環頸鴴安穩成功度過繁殖期。荒野保護協會夥伴們從2021年開啟了護生圍欄實際行動,規劃出重點區域來守護東方環頸鴴繁殖棲地。這兩年來關心區域調查分析,孵化率逐漸上升,最重要的人為孵化失敗數,從67件下降為24件,總孵化率也向上提升。 ▲ 2024年調查分析,B區為被關心區域(東方調查小組紀錄/陳瑞禮製圖) 今年護生圍欄在去年年底啟動,在1月中旬媒合到新北市立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因老師碰巧也是荒野夥伴,更熱情邀請荒野夥伴到學校幫同學解說,從賞鳥基本功說明開始,到賞鳥的標準配備、賞鳥五三辨識要領:「體、翼、嘴、尾、爪」、「飛、行、停」;還有冬夏侯鳥停留時間與棲地差異性等等。當然主角東方環頸鴴也不能錯過,從公鳥、母鳥、幼鳥的區別,到鳥蛋的顏色都一 一介紹,而東方環頸鴴最大的特點是擬傷行為,使用照片及影片讓老師教官同學們分享,讓大家不禁感嘆:「哇!鳥爸媽們真偉大啊!」最後的護生圍欄流程說明,利用圖片從土槍引孔、釘樁、棉繩雙套結綁樁、寫標示布條綁定、釘反光條等流程。課堂中最接近現場的模擬雙套結綁柱子,同學與教官們完成一排,並舉牌大合照後結束。 ▲ 進校推廣與演練課程(台北分會副主任 許元俊 提供) 到了護生圍欄施作日子,天氣非常不穩定,來到現場雨一陣一陣的,打雷聲也瞬間讓心糾結起來,當下猶豫是否就取消施作,畢竟安全是最重要的。然而在一邊招呼同學們先在61高架橋下寫布條,一邊讓志工夥伴們穿上雨衣在雨中進行施作時,陣雨稍歇,志工夥伴也已經施作了約三分之二長度,於是讓老師、專職們帶著同學們進場。同學們分配四組,由夥伴們帶領,第1組看巢蛋、第2組雙套結棉繩定位、第3組引孔釘樁,第4組標示布條綁固定,四組每個工序輪流讓每組同學親身體驗。老天爺疼惜我們,護生圍欄完成後,天氣逐漸轉晴了,讓老師同學夥伴們有時間盡情享受護生圍欄成果,在大合照後結束施作圍欄,守護東方環頸鴴的活動暫告一段落。 ▲ 分工協力進行圍籬的施作 感謝夥伴們從媒合同學到實際施作一路相挺支持,有東方環頸鴴調查小組、棲地夥伴、桃園步道組長、桃園小燕鷗調查夥伴,荒野保護協會也出動大批人馬,從總會秘書處、行銷部、台北分會主副任秘書及五股專職、淡水河流域組長,族繁不及備載!龐大的守護團隊熱情繼續燃燒下去,要一直宣傳、推廣下去,讓台北港北堤成為東方環頸鴴重要的繁殖濕地。 ▲ 施作完成,天氣也放晴了! \ 圍籬施作全紀錄影片 /
兄弟鬩牆——巴德爾之死
文/吳際〈北五親子團小蜂,本次飾演巴德爾,自然名:宇宙〉 2024.03.10 這次在南海劇場演出《巴德爾之死》非常順利,而且演完後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我們在演出前都很認真的排練。這部戲劇其實是我的老師——意弘老師的遺作,他生前已經改編諸神黃昏,想要讓我們班演這齣戲。但是老師不幸先離開了,離開地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旅行。我們為了達成他的心願,於是開始計劃要怎麼樣演這齣戲。後來雖然在學校沒有辦法演諸神黃昏,卻有機會能在荒野三十周年參與,因為這樣,所以演完後讓我非常的開心。 在巴德爾之死原作中,原本殺死巴德爾的是藤蔓,但是我們想到菸蒂的危害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才讓菸蒂融入這個故事,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菸蒂這個小小的東西,其實是可以引發諸神的黃昏,造成全人類的危害。 文/吳昊翰〈北五親子團小鹿,本次飾演火神、雙石火雞〉 《諸神的黃昏》透過不同分團的荒野夥伴們,自行構思每一幕的劇本,因此一齣戲劇卻是不同的分團演出,而這樣的方式也讓整個戲劇更加的多變有趣。 我們北五團這一次演出的戲劇叫做《巴德爾之死》,我演的是「火神」跟「雙石火雞」。這一幕主就是說諸神的黃昏,也就是末日的開始。 由於我參與的菸蒂行動,先前有跟加拿大的藝術家Yasmin交流分享菸蒂行動。她做行動的方式就是把一首首的知名歌曲改編成菸蒂的倡議。這樣的方法很有趣味,大眾的接納度也會比較高。Yasmin還採用邊跳舞邊撿菸蒂,看起來很好玩的樣子,讓加拿大民眾也有意願可以一起撿菸蒂。我對這樣的倡議行動印象深刻,所以這一次巴德爾之死雖然是在講菸蒂會造成的危害,但我們就用令人覺得好笑的方式來演出。 ▲ 兄弟黨,雙石火雞與巴德爾的對手戲 其中我最喜歡的劇情就是「斧頭幫」。這是來自電影《功夫》的一個幫派。這部電影很有名,年紀比較資深的大人們應該都知道,所以我們融入了這一個主題,還有另外一個笑點就是「好折凳」,一樣取自周星馳的電影,所以這一幕也變成笑點最多的,我們也很開心可以讓大家歡笑。 最後,我想要跟在我們身邊支持我們的家長們說聲:「謝謝」,一直以來都幫助我們,不論是幫我們訂餐或者是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出手幫忙或指導。我也很感謝我的夥伴們,從在新竹的會外會讀本、在三重高中排練、在鷺江國中彩排,一路走來大家都用心投入,相互提醒與幫助,才有這次美好的演出。 ▲ 表演後的小演員採訪 荒野30週年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日子,我覺得荒野這個團體非常的有意義,在這一個環境被大肆破壞的時代,真的需要有一群人挺身而出,保護我們的地球。而且透過年會,我也終於知道原來荒野在其他國家也有分團,這讓我感到很驚訝,原來荒野的格局是這麼大的,很高興我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