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對「東河鄉觀海公園進出場環狀道路改善工程案」意見書

2018-04-13

都蘭溪出海口是怎麼了~4/13說明會來聽分明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於2018年3月看見都蘭溪出海口正在施工,經查為「東河鄉觀海公園進出場環狀道路改善工程案」,都蘭溪是野溪調查小組自2015年起進行多次調查與帶領環境教育活動的溪流,也是水保局台東分局與荒野合作棲地改善維護計畫的溪流之一。 此工程橋高約六米,長度三十多公尺,野溪小組夥伴前往現勘討論後發現施工方式粗暴,工程所在位置對環境影響甚鉅,恐怕豐富生態難以復原,於3/30拜會東河鄉公所提出意見如下。 2015年4月空拍(http://imecoast.blogspot.tw/2015/06/2015425.html)   2018年3月空拍     一、生態面向   ●區位不適宜開發─河口生態系及棲地被破壞 主要是工程位於生態敏感地區,擾動的影響範圍極大,東海岸水域生物大部分為河海洄游型,此工程限制潮汐流動及阻礙溪水出海,將同時影響到中上游生態及海洋潮間帶環境。   都蘭溪出海口是台東少有能在枯水期還可讓溪水直流入海的溪流,工程現地曾是河海迴游型魚種大量生存的水域,野溪小組曾在此發現極其少見的陸封型蟹類細足扁平蟹,及多種台灣原生蝦虎。小組在都蘭溪記錄到的水域生物有:斐氏鯧鰺、鰕虎、湯鯉、烏仔魚、鱸鰻、曙首厚唇鯊、黑尾冬、豆仔魚、細足扁平蟹、字紋弓蟹、印痕仿相手蟹、蜑螺、瘤蜷、瘤蜷、錐蜷、羅氏沼蝦等。     出海口原貌   出海口3月施工時   ●阻礙洄游使生物消逝 底質為砂質,涵洞出河口會造成斷層及落差,洄游魚類屆時無法上溯。都蘭溪水域生物90%以上屬於洄游性生物,若又有枯水期水量少等原因使水路造成斷流,中游、上游環境內洄游生物族群無法遞補,將造成該河段洄游生物滅絕,如鱸鰻將不復見,鰻苗上溯也將受到影響。   上左:細足扁平蟹,上中:烏魚,上右:斐氏鯧鰺,下左:沼蝦,下中:日本瓢鰭鰕虎,下右:曙首厚唇鯊   橋洞造成水流變化,棲地改變示意圖   ●水域環境惡化     該橋上方目前形成積水潭,會造成土砂淤積,若有其他營養源加入,如農事排水或家庭汙水,會造成優養化,水質惡臭。   ●親水功能不再     原棲地環境容易抵達,生態豐富,這些生物和周遭的美麗水域,不但具有生態價值,也同時具有經濟價值,除了休閒和教育活動之外,在漁業、生態旅遊業、部落觀光熱點上,都具有無窮潛力,一旦工程施作,即完全不復存在。   二、防災面向   ●河口限縮恐釀災 河口限縮,洪氾區被侷限,造成瓶頸段,屆時大雨來臨將漫流到旁邊農戶。   ●國土流失 阻礙出海口讓河川無法正常輸砂,將使國土流失,及造成周遭海岸形貌改變,尤其北邊就是緊鄰著居民及衝浪客、觀光客常去的都蘭沙灘,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距離暴潮線過近 將面臨大浪及大雨考驗,屆時必要使用工程構造物保護橋墩,海堤護岸將延伸至河口。且位於這種位置的公共道路,對於居民而言,是提高災害發生機率,沒有安全可言。   三、政策面向   ●違反「海岸管理法」第25條 本工程位在海岸管理法的特定區位,而工程則違反海岸法第25條,說明如下:   特定區位認定,請看「一級海岸保護區以外特定區位利用管理辦法」第2條的「六、最接近海岸第一條濱海道路向海之陸域地區。」   在特定區位進行開發利用,則要看海岸法第25條:「第二十五條 在一級海岸保護區以外之海岸地區特定區位內,從事一定規模以上之開發利用、工程建設、建築或使用性質特殊者,申請人應檢具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申請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前項申請,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前,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工程行為之許可。」   而在「一級海岸保護區以外特定區位利用管理辦法」第三條有強調海岸法第25條所課的一定規模,是指「五、改變珊瑚礁、藻礁、海草床、河口、潟湖、沙洲、沙丘、沙灘、泥灘、礫灘、岩岸、崖岸、岬頭、紅樹林或海岸林等自然狀態:申請或累積面積達三百三十平方公尺或長度達一百公尺。」   ●未實施「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機制」 公共工程委員會於2017年發出公文,請公共工程計畫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將「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機制」納入計畫應辦事項,工程主辦機關辦理新建工程時,續依該機制辦理檢核作業。   ●未落實公民參與機制 生態檢核的執行中規定必須納入公民參與機制,與民間團體及在地居民、利益關係人共同協商。   ●與水保局現正進行之計畫目標相違背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目前正在都蘭溪執行溪流棲地改善維護計畫,此工程將與水保局計畫目標相抵觸,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環境的共識不一致,應進行協商。其委託台東大學進行前期的「都蘭沿海及馬武窟溪集水區環境友善評估」,都蘭溪的生物調查結果如下:   魚類:都蘭溪出海口樣站共捕獲12種魚類。游泳性魚類包括黑邊湯鯉、烏魚、大口湯鯉 、大鱗龜鮻 、粗首馬口鱲、格紋中鋸鯻。底棲性魚類包括日本瓢瓢鰭鰕虎、褐塘鱧、黑體塘鱧、鱸鰻及羅氏下口鯰。都蘭溪下游樣站共捕獲10種魚類。游泳性魚類包括台灣馬口魚、粗首馬口鱲。底棲性魚類包括日本瓢鰭鰕虎、寬頰飄瓢鰭鰕虎、鱸鰻、羅氏下口鯰、黑鰭枝牙鰕虎。都蘭溪中游共捕獲2種魚類。游泳性魚類粗首馬口鱲、底棲性魚類日本瓢瓢鰭鰕虎。    蝦蟹類:都蘭溪下游樣站捕獲貪食沼蝦、大和沼蝦、短腕沼蝦。都蘭溪中游樣站捕獲6種蝦蟹,包括大和沼蝦、貪食沼蝦、粗糙沼蝦、網球蝦、絨掌沼蝦與拉氏清溪蟹。都蘭溪上游樣站共捕獲 5 種,包括仙島米蝦、粗糙沼蝦、衛氏米蝦 、日本米蝦、拉氏清溪蟹。    螺貝類:都蘭溪出海口樣站以壁蜑螺、有瘤錐蜷為常見。都蘭溪下游樣站以有瘤錐蜷為常見,也採獲網紋錐蜷、賴氏黑蜷。都蘭溪中游樣站,採獲網紋錐蜷、賴氏黑蜷。都蘭溪上游樣站以有瘤錐蜷為常見,也採獲網紋錐蜷、賴氏黑蜷,麗島錐蜷。     東河鄉公所對於陳情意見的回答   一、本工程位於都蘭溪下游,工區原址原為既有產業道路,因年久失修不復見而無法通行,已危及人車安全。為消防救災、救護、救溺之功能,本所規劃改善既有產業道路。   二、本工程基於前述安全及消防等考量,係依據既有產業道路辦理通洪、排水等功能之改善,並在設計階段兼具考量生態保護之工法,於工程完竣後,對於產業道路之安全、消防及生態保護應有顯著之成效。   工程位置圖   荒野台東分會回應   一、野溪調查小組在此做了超過3年的調查,並沒有發現此處存在既有產業道路的殘跡,另外,經過網路搜尋出海口衛星照,也未發現此處有任何農路,過水路面殘跡。   都蘭村自從日據時期以來,在都蘭溪上先後有舊都蘭橋及都橋的使用,出海口的潮間帶或許在枯水期可涉水而過,但絕不是可長時間通行的農路,所謂的農路是至少需讓牛車及機動車通行,潮間帶在都蘭溪水及潮浪的衝擊下,是個隨時在變動的區域,不可能有長時間通行的農路存在。   二、鄉公所所說「兼具考量生態保護之工法」的說法,並不可信,公所自己面對荒野陳情,坦言並未邀請生態學者專家針對此案審議。   三、在有關安全的說法上,此橋置於暴潮線的攻擊範圍,沒有安全可言。 四、基於各項生態、政策和防災上的因素,建議拆除工程。   ※東河鄉公所將於4/13(五)晚上07:00,在都蘭部落召開都蘭溪出海口工程說明會,地點在都蘭村協天宮前廣場,我們邀請關心的朋友一同前來聆聽~  

啟動海岸廢棄物調查 – 從問題裡找解答

2018-04-11

文/胡介申(棲地守護部海洋守護專員,自然名:螃蟹) 海洋廢棄物:汙染或是髒亂?        淨灘常被視為單純的髒亂清掃,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不斷堆積與破碎的人造垃圾已經對生態、社會與經濟產業造成重大且難以復原的影響(1),隨著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持續拉高對海洋廢棄物(Marine Debris,以下簡稱海廢)的關注層次,海中的人造固體垃圾(2)已被視為一種環境污染,海中的塑膠未來也可能被貼上汙染物、甚至是有害物的新標籤(3),以上趨勢帶動了各國政府對海廢的重視,從整潔維護拓展至汙染風險分析與管理。澳洲學者Hardesty與Wilcox在2017年發表論文,認為海廢相關的研究可依序分成三大類:往上游釐清來源與其驅動力、掌握廢棄物進入環境後的變化動態與分布、評估對野生動物、人類與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並認為在整個海廢治理的政策體系中,研究調查扮演風險分析的關鍵角色(4)。 海廢調查:在垃圾堆中挖數據        海廢議題在空間概念上,廣大的汙染場域含蓋了海岸、海面、海水層、海底、海洋沉積物與更上游的河川排水系統,造成海廢具有非點源(nonpoint source)的汙染特性,相較於一般空氣、水體或廢棄物汙染,更不易論述汙染行為人、汙染源與污染場址之間的直接關聯(5);在物質特性上,不同的人造固體廢棄物因其產品設計、使用與廢棄後漂流的差異、造成每件海廢的外觀、尺寸、重量、材質之間具有高度變異。因此,相對於重金屬或農藥等化學汙染,海廢議題裡的汙染物質(如塑膠)與污染場域(如沙灘),目前尚無法在戶外或實驗室內以單一套檢測儀器或程序完成相關定性或定量分析。以上各種原因促成海廢相關學術研究在近五十年內蓬勃發展(6),許多研究計畫被設計成公民科學的形式,透過熱心的志工大範圍的調查採樣,不僅獲得可信賴的數據與可觀的成果(7),相關調查技術更已跨越學術殿堂,實際被世界各國政府與在地社群靈活應用。筆者整理四類針對海岸線上的大型海廢(Macro-debris, 直徑超過2.5公分)的基礎調查並說明如下。 表1. 四類常見的海岸廢棄物基礎調查   類別 現場收集之海廢數據 調查目標 數據應用性 1 國際淨灘行動ICC 種類與數量 初步認識在地海廢特性 製作環境教育宣導素材 2 大範圍快篩普查總量 估算單位面積(或長度)內的總重量(或總體積) 盤點現存總量、汙染密度、汙染熱點 淨灘資源有效分配、高效率移除 3 定點定期細緻分類 詳細分類單位面積(或長度)內的海廢,紀錄種類與數量 釐清材質、用途與使用者 長期監測評估政策效益 聚焦並影響汙染行為人、特定產業及消費族群 4 地理資訊綜合分析 2 + 3 + 廣泛且細緻收集周遭GIS資訊(海洋/大氣/水文/社經產業) 釐清來源、輸送途徑、區域與季節變異、影響層面、經濟損失 釐清管理單位權責,促進政策整合與公私協力治理 改善廢棄物管理流程、河川排水與環境衛生管理 1. 國際淨灘行動ICC:全世界規模最大、門檻最低的海廢調查,臺灣於2004年起由民間團體自發性參與,至今(2017)已累績近千筆數據(8),並成為臺灣近年減塑相關環境教育或政策推動的重要基礎。數據應用的侷限是難以萃取出量化指標來比較時空差異,僅有極少數據為定期、定點、固定面積的長期監測(9)。 2. 大範圍快篩普查總量:海廢雖然無所不在,但在海岸線上的分布卻極度不均。日本的社團法人組織JEAN(日本環境行動ネットワーク)於2004年開發了12等級的垃圾密度指標,並在2006年動員全國606個濱海行政單位(市町村)於一個月內大範圍普查境內三千多個海岸,在總長3.5萬公里的海岸線抽樣調查1%,算出全國海岸廢棄物現存總量約為2.57萬噸,而且70%的海廢集中在10%的海岸上,不僅確實掌握海岸廢棄物全貌與污染熱區,也可有效分配與引導政府或民間淨灘資源(10)。2016韓國簡化這套系統的指標與流程,現場可直接以手機app上傳數據,大幅縮簡調查所需的人物力,30位調查人員在8天內快速普查382個觀測站,含蓋1%海岸線(韓國海岸線總長約四千公里),除了確認汙染熱點主要為南部密集的淺海養殖地區,也計算出60%的海廢集中於10%的海岸(11)。 3. 定點定期細緻分類:這類調查可視為國際淨灘ICC的進階版本,通常是政府主導、民間協力的國家級海廢長期監測計畫,為了取得具有科學價值的數據,不僅對調查人員的素質與經驗有基本要求,分類也更為細緻。例如韓國的國家海岸廢棄物監測目前由中央的海洋水產部主導、濱海25個NGO協力,每兩個月於全國40海岸,故定100公尺的樣區調查,並使用100項的分類表格計數所有海廢(12)。在這項監測計畫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學者Sunwook Hong曾在2017年來台分享相關成果,她表示2008年啟動長期監測不僅確立減少保麗龍浮球(水產養殖用)為國家級海廢管理計畫中的首要工作(13),9年來的數據更顯示相關鎖定養殖漁業的減量政策已發生效果,持續減少岸邊的保麗龍(14)。 4. 地理資訊綜合分析:這類調查不僅需要取得上述2與3類調查的海廢數據,更需要取得每一測站周圍更細緻的地理與社經資訊(如海岸座向、風向、坡度、底質、排水系統、現場人數、居住人口、道路資訊、腹地利用、教育程度與大眾交通普及率等)。澳大利亞聯邦科學暨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團隊擅長此類調查,正在透過大尺度的採樣與細緻的統計分析,找出不同海廢與各項地理因素的關聯性(15)。 臺灣的下一步,回答最關鍵的基礎問題        目前臺灣通過同儕審核、正式發表的海岸大型廢棄物學術論文僅有兩篇,均為小範圍、短期的採樣(16),雖然近年淨灘蔚為全民風潮,但絕大多數國際淨灘行動ICC的淨灘地點集中於北部與西海岸的都市周圍(17),顯示國人目前對於近兩千公里海岸線上最基礎的汙染現況(汙染總量、汙染熱點、汙染程度、汙染物組成比例)幾乎是全然未知。        當臺灣社會與政府逐漸以汙染治理的角度切入海廢議題(18),更凸顯海岸線上的基礎調查至關重要,發展國家層級、鎖定海廢設計的「快篩普查」、「定點定期監測」或是「地理資訊綜合分析」,將能客觀呈現各行政區域廣袤海岸的汙染現況、季節變化、污染途徑、汙染源與其造成的衝擊影響,不僅能讓海岸維護管理單位有效規劃清掃計畫,更能開展積極的源頭減量、大眾倡議與產業創新等政策作為,藉由科學數據中立檢視各面向施政成效,滾動修正海廢減量目標,以漸進的方式復原海洋棲地。        今年(2017)政府與民間都將啟動進階、大範圍的海廢調查計畫(19),期待能與臺灣各地愛海民眾捲袖彎腰、攜手合作,讓孩子們能在潔白沙灘上赤腳奔跑,魚群、鯨豚與海龜於透澈藍海中自在優游。   註解: 1, UNEP(2016), Marine plastic debris and microplastics ‒ Global lessons and research to inspire action and guide policy change 2, UNEP(2005), Marine Litter, an analytical overview 3, Rochman CM, Browne MA, Halpern BS, Hentschel BT, Hoh E, Karapanagioti HK, Rios-Mendoza LM, Takada H, Teh S, Thompson RC(2013), Policy: Classify plastic waste as hazardous. Nature, 494:169-171 4, Hardesty BD, Wilcox C(2017), A risk framework for tackling marine debris, Analytical Methods, 9:1429-1436 5, NOAA(2016), Point vs. Non-Point Water Pollution: What's the Difference? https://goo.gl/jBkX4Z 6, Browne MA(2015),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Stranded Intertidal Marine Debris: Is There a Picture of Global Chan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9:7082-7094 7, van der Velde T, Milton DA, Lawson TJ, Wilcox C, Lansdell M, Davis G, Perkins G, Hardesty BD(2016) Comparison of marine debris data collected by researchers and citizen scientist: Is citizen science data worth the effort? 8, 荒野保護協會(2015), 淨灘成果下載,「愛海小旅行」, https://goo.gl/1tmFwd 9,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13年6月起每月固定於新北市國聖埔執行固定範圍之長期科學監測https://goo.gl/GRxJ3R 10, 日本国土交通省(2007), 全国海岸の漂着ゴミの実態調査, https://goo.gl/nFgkjf 11, 未發表數據, 私人通信 12, 韓國海廢資訊系統(2011), 國家海岸廢棄物監測計畫, https://goo.gl/3VuUtu 13, 韓國第二版海洋垃圾管理計劃(2014-2018), https://goo.gl/FfDb7M 14, 轉述Sunwook Hong於2017海洋廢棄物論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主辦)之發表內容, https://goo.gl/bpA52r 15,  Hardesty BD, Schuyler Q,  Lawson TJ, Opie K, Wilcox C(2016) Understanding debris sources and transport from the coastal margin to the ocean. https://goo.gl/KvgKQt 16, 胡介申(2016), 超越你丟我撿,臺灣潔淨海洋的機會與挑戰, 第四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論文集, https://goo.gl/wVPahY 17, 未發表數據, 來源為「愛海小旅行」網站上的歷年ICC淨灘成果, https://goo.gl/1tmFwd 18, 行政院環保署新聞稿(2018), 環保署攜手公民團體 首度公布臺灣海廢治理行動方案, https://goo.gl/JsNRMk 19, 行政院環保署(2018), 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第一版), 行動方案3.1:以研究監測掌握臺灣海岸/海洋污染狀況, https://goo.gl/rhuU5f  

「荒野一號地-武荖坑」走春之旅

2018-04-11

於107.2.8正式取得土地所有權狀,是荒野第一筆直接購買的土地。

我所認識的夢湖

2018-04-11

新山夢湖除了其豐富生態,同時面臨著許多危機,無論是被人私放泰國鱧、草魚,或是因貪圖方便而被傾倒垃圾的慢性生態破壞,間造成的夢湖陸化及生物折損。

五十二甲溼地插秧趣

2018-04-11

一次拿起7-8根秧苗,彎著腰將手中的秧苗置入土中,親身體會到農民們平常務農的辛苦,也享受與土地近距離接觸的感動。

海,你好嗎?

2018-04-11

大自然的自然運作中,原本經沖刷流失的沙子被海水帶走後還會再被帶回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沒有消波塊的時候,臺灣形狀跟大小沒有因此而改變?

2018地球一小時 關燈一條街

2018-04-11

2018年2月3日在荒野保護協會,展開第一場「關燈一條街」遊說活動行前演練

2017鄉土關懷共識營 會後報告

2018-04-11

2017年年底時鄉土關懷委員會籌辦了共識營,了解各地夥伴的意見與想法,做為未來荒野環境議題關懷的準則方針。

以終為始

2018-04-11

荒野親子團北區小蟻團第十期導引員基本訓練(簡稱「北蟻十基」)甫於2018年1月底圓滿落幕,本次基訓由北區親子團台北六團複式團長馬欽样(黑鳶)負責籌辦,基訓主題為『以終為始』。

【理事長的話-快報308期】水—柔軟有韌性 透明有內容

2018-04-11

       地球及人體都含有70%左右的水,水在地球上循環不已,不會消失,只會轉換成不同形式或溶入不同物質。水在環境裡,可能緩慢移動,可能靜止無波,有時小水滴自崖壁滴下,有時卻是大水湍急。        識水者,善用水的特性,推動水車及磨石,省下許多人力及能源,甚至可將水導至需要灌溉及儲存的區域。不識水者,可能將自己陷於危險之中,讓財產及生命受到損傷。梅雨及颱風為臺灣帶來豐沛雨量,這多雨的季節,若能事先進行環境維護,就能減少湍急及多量的雨水所帶來的衝擊。        趁著梅雨及颱風來臨之前,先將住屋或社區附近的水溝、山溝進行簡單的清理動作,將枯枝落葉或溝中的垃圾進行清除吧,這個小小動作卻是讓水能夠順著溝渠流動的重要步驟。        清淨的水,透明帶有點甘醇。50年代,臺灣人民的飲用水全來自山泉或溪流。現代的臺灣各地,家庭的主要用水為自來水,但卻幾乎無人以自來水烹煮,幾乎家家戶戶或是各式餐飲業者都自裝過濾裝置,以確保飲用水的安全。        走訪日本及部分國家,常常旋開水龍頭就是可飲用的清淨水。50年代時,為何臺灣的山泉及溪水煮沸過後可安全飲用,現在卻不行。為何自來水權都掌握在政府手裡而卻仍然無法給人民可信賴的用水?為何部分國家的水龍頭可流出清淨飲用水?而臺灣卻得由人民自行購買濾水裝置?        難道政府不能從根本水質問題或是水管老舊問題來解決嗎?難道人民就要一直購買及更換濾水器材、或舟車勞頓去山區取用山泉水、或花費金額購買廠商所提供的礦泉水嗎?水是生命的重要泉源,清淨的水,萬物歡喜且健康。水是生命的重要泉源,一旦遭汙染,雖然源源不絕也無法食用。水是生命的重要泉源,擁有水權者該更為人民守護及保障飲用水吧。        水有其柔性,水也有其韌性。臺灣的河、溪及海,都是水的通道,也是水與土地的接合處。導其柔性還是以剛性之牆防堵呢?識水之人,應該了解。水浸潤及滋潤土地,也涵養各種生物,以剛性之牆隔絕,豈不也殺害生靈。水是生命的重要泉源,人該用更長遠角度及各寬大胸懷看待萬物。水是生命重要泉源,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需要水,人不該以自己利益而將生物的水脈及棲所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