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新能量」地球教育工作坊

2017-10-26

地球教育創辦人Steve Van Matre博士 睽違10多年再度來台!   地球教育創辦於1974年, 30多年來以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課程, 帶領孩子、民眾認識地球,親近自然, 並願意改變生活方式來愛護地球。 今年我們很榮幸邀請Van Matre博士遠從美國東岸前來, 親身傳授地球教育與解說設計的精髓。 70歲的他仍然活力十足,炯炯有神, 以他充滿睿智、理性與戲劇張力的上課方式, 為我們帶來新思維,注入新能量! 11月邀請您,一起跟Steve老爺爺學習!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emIdJk8NjcoMPXJJ2 【培訓日期】工作坊分為兩場: 1.      地球教育工作坊:2017年11月8~9日(週三、四) 2.      解說設計工作坊:2017年11月11~12日(週六、日) 【培訓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書屋 【培訓對象】環境教育工作者、解說員、關心親子教育的家長、教師、對解說設計有興趣的民眾。每場次受理報名30人。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 【合辦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中華民國宇愛光養生協會 【培訓費用】 每場次4200元/人。含講師費、課程、教材、翻譯、住宿(夜宿陽明書屋)、四餐、點心等。請自理前往陽明山的交通。 兩人同行價:3900元/人,兩人7800元。(兩人同報一場) 兩場優惠價:7800元/元。(一人同報兩場) 每場次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食宿交通情報】 工作坊期間備有交通車接駁陽明山公車總站往來陽明書屋。您可以搭乘公車至陽明山公車總站,或自行開車前往陽明書屋,但停車位有限,鼓勵盡量搭乘公車。 本次提供通舖住宿(4-8人一房),供學員使用,可體驗難得的山林之夜。如不想住宿,請事先告知並自行於翌日上山。 【報名詳情】 報名:採線上報名:https://goo.gl/forms/emIdJk8NjcoMPXJJ2 繳費:報名提交完成即可繳費,繳費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手續。逾期未繳費,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報名資格,將名額轉讓給其他學員。 匯款資訊: 銀行代號:808 玉山銀行 轉入帳號:0716-940-006035 戶    名:中華民國宇愛光養生協會 通知: 繳費完成後請email給chungerlin@gmail.com 荒野翠鳥-張瓊娥小姐,告知: 學員姓名、2.繳費日期、3. 匯款帳號後五碼、4.報名場次。(報兩人同行價者,代為繳費者來信即可。) 若您繳費後一週內未收到繳費完成通知, 請電洽翠鳥 0986-488100 報名後以繳費先後順序確認報名成功, 故若未完成繳款不保證確定有名額。 如果名額已滿,網路會告知候補,請靜待候補,暫時不要繳費。 有關報名事宜如有不清楚,歡迎電洽:(02)23680603 鄭小姐或0915-128220 荒野樹蛙-童小姐亦可EMAIL洽詢:raetung@hotmail.com 童小姐; shuyi@friendlyseed.com.tw 陳小姐 退費辦法:報名後,因個人因素不克出席者,請於10月底前聯絡繳費窗口:chungerlin@gmail.com 荒野翠鳥-張瓊娥小姐辦理退費,退費將先行扣除10%行政處理費。逾期恕不受理退費,但名額可轉讓他人。

【理事長的話-快報303期】荒喜久久 野聚台南-22年年會之感謝及感想

2017-10-23

文/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第八屆理事長〉              9月9日(久久)荒野22年年會在台南新化揭開序幕,臺灣各地的荒野伙伴在此齊聚,彼此互相問候及交換心得,非常喜悅。        走進綠市集場地,首先看到的是解說組的定點觀察相片展,每一張照片就是一個分享,公翠鳥與母翠鳥每日行影相隨的愛情故事,後來母翠鳥的不幸喪生等,解說員分享自己的觀察,我在一旁聽得入神,荒野解說員的分享就是這麼的生動感人,因為每個故事都是切身經歷,與土地或物種愛的連結。        另外場域還有親子團的觀察力活動,小蟻、小蜂及大蜂用圖片及水雉鞋來進行活動,有趣又好玩。走到除草劑連署攤位,伙伴們訴說著除草劑對環境的影響,群體以口號吸引路過的人,再佐以小禮物果然奏效,路過的人都會停下來,認真聽著除草劑的不當使用問題,在守護環境及食物安全考量下,很大方的簽名連署了。在友善耕作守護大地的相關攤位上,有樹鵲的柚子、袋鼠的水果、飛魚的竹筍,每個人以閃亮眼神述說著自信的農產品,令人讚賞,這些志工以身體力行方式展現自己對土地的愛。還有手做的環保網袋、由小蜂或小鹿販賣的二手商品、手做點心及飲料等,愛物惜物的心,從大人到小孩都確實做到。環保綠市集充分展現荒野的理念及作爲。        晚會活動更是精彩,有宜蘭分會的生態劇--野溪怎麼了,表演者投入的演出,充分將野溪的開發及溪流生物的快樂哀愁表現無遺,還有蘋果樹與大肚魚的對話,活靈活現,非常吸引人。頒獎、授證也是年會重要活動之一,因為每位志工將時間及能力捐贈於協會,都值得好好讚揚,年會就是非常恰當時機。今年晚會還多了冷杉無償捐贈土地給協會使用20年,這可是荒野很重要的一步,為捐贈土地做爲棲地守護之機會開啟了一扇門。        第二天兵分三路,有古蹟之旅、海岸行腳、水資源守護三條路線,在水資源守護的活動中,小鷹護送聖水,小鹿、小蜂、小蟻的沿途鼓掌加油,最後在大廣場圍繞成臺灣圖形,此時場內所有人都心念相同,口裏喊著「守護水資源,愛護我們的家園」,心裏也這樣的想著。        二天一夜的活動,處處可見臺南分會伙伴的用心,努力將荒野各群組所推動的內容都囊括在內,感謝臺南伙伴的無怨付出,感謝秘書處的全力支援,感謝南大附聰的好場地,感謝每一位參與者及表演者,感謝熱情的荒野伙伴,因為有大家,感覺很溫暖。        後記:年會有個紀念鑰匙圈,這個禮物是臺南副分會長浣熊贊助的喔!!

第一屆翔鷹領袖營心得

2017-10-23

文/李沂羲〈第一屆翔鷹領袖營 小隊輔 自然名:冬青木〉 第一屆翔鷹領袖營結訓典禮禮成的時候,我卻突然感到一陣不真實感,好似又一例行公事的結束,但卻明白到,營隊的結束對於全國翔鷹又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再次為翔鷹團寫下一個新歷史,想起多麼的令人振奮! 薄雪草曾言:「只要你們提出想要,我們就全力去做。」我想也是這句話鼓舞了我們這一群僅有十一人的工作團隊,有了力量完成這前無古人的「壯舉」。 從二月份,各自忙碌的眾人又不辭千里聚在高雄分會參加共識營,好像又找到了第一屆翔鷹營的思緒,有艱難,有歡樂,有屬於我們這群人獨特的幽默。 慢慢的,一張白紙在大家合力拓繪之下,慢慢勾勒出稜角分明的線條,有了兩屆翔鷹營的磨練,也都更知道如何讓自己能如何步上軌道,相對能用更廣闊的視野看待更高規格的營隊。 我想翔鷹領袖營的意義不只是一個翔鷹之間交流的意義,更承載的是已畢業或已經鷹三的學長姊們,希望將某些精神或者態度傳承給接下來經營翔鷹團的小鷹們。 這次的營隊其實我也成長了許多,同時因為擔任小隊輔而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去觀察整個營隊,這對以往任事務類工作的我,是一件十分新鮮的事,亦同時感佩曾任小隊輔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其位實難任! 文末一樣要感謝薄雪草以及諸位大鷹的協助與推波助瀾之下才得以有這個營隊的產生,更謝謝整個營隊的工作團隊們,因為有大家,整個營隊才能順利運作,亦感恩每位學員的參與,完整了整個營隊,在展望逐漸起飛的旅途上,一起振翅飛翔於天際! 文/廖淯晴〈第一屆翔鷹領袖營小隊輔 自然名:小白鷺〉 領袖營,象徵著翔鷹營層次的再提升,其實對工作人員未嘗不是一種考驗。 我從未忘記結訓時唱著營歌的我,腦海裡閃過的場景是:我們堅定的點著頭,說著要辦領袖營。 縱使都是舉辦營隊,這次的經驗卻大不同於以往。溝通與共識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卻也是這次最大的學習,學著心平氣和的去和夥伴解釋自己這麼想的原因,並耐心的聽夥伴說他的想法,接著一起思考解決方式;也學著在經驗與創新中做選擇,在照舊與改革間思索。縱使過程一波三折,卻也讓彼此得以感覺到大家想要辦好這個營隊的決心。 我想第一屆領袖營其實正是在帶領著學員與工作人員一同思考,在翔鷹團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的差別,以及該如何以不變的核心理念,不斷的自我提升,超越自己舊有的框架。 文/陳漢宇〈第一屆翔鷹領袖營講師 自然名:海馬〉 時間真的總是那麼的無聲無息 在這一瞬間 在大家的歡笑中 翔鷹領袖營落幕了 從二月到四月間 有種活著真好的感覺 好充實 讓我享受著每個這段時間裡的片刻 腦袋才稍稍淨空 思路就不由自主地帶我思考 更深層的思考 “怎樣還能再更好 “怎樣能找出一個最棒的方式”答案沒有盡頭 只有無止境的追尋 十分的專注於我在營隊裡擔任講師的角色 我知道 當自己在這樣的狀況時 總是缺乏聆聽他人意見 缺乏了相應的時間管理 也常常忽略了 我不僅僅只有講師這個角色 儘管我知道 我仍這樣的凌亂前行 因為我有一群很棒的隊友 我們是一個團隊 彼此互相cover 拉住我這頭脾氣暴躁 狂奔的野馬 誠心的給予我意見 並分攤我的缺失 躊躇不前時推我一把 覺得累時 對我伸出雙手 心靈緊緊的靠著 還有一群很棒的孩子 感謝你們的   願意 給了我們這樣的舞台 土豆說:“只要你注視著 舞台上的每個人都是主角” 無論是任何一位演員還是底下的觀眾 乃至於攝影師與導演 我們都在彼此的注視下

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 從行動論壇之看

2017-10-23

圖、文:鍾勝文〈前台中親子三團鷹團團長 現任中三翔鷹團 育成會副會長 自然名:雞屎藤〉                 日本有句名言叫「一期一會」,意思近於中文的「把握當下」。「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意味著僅有一次的相會,用以勉勵人們應當珍惜身邊的人。把每一次的會面都當作是最後一次,因此珍惜努力付出,不錯過,就不遺憾。        這三年,我和孩子們,一起為翔鷹夢努力,開始了籌備翔鷹團的行動方案。看見開始成為小鷹,很幸運地,還可以在某些時刻有對話機會,我感受到他們變得不一樣,多了一份沉著,多了一些思考力,我看見孩子們開始邁向一段不同以往的學習之路。在台中分會專職小茉莉的盛情邀約下,我將共同學習成長的點點滴滴透過文字留下足跡。 荒野‧學習 中三團成鷹飛翔~ 2015.08.14 翔鷹籌備團開始 2016.01.26 翔鷹成團 2017.07.22 第一群成鷹飛離 縁.ゆかり        中三奔鹿團第一屆成鹿劍齒虎於104年3月某一天透過梧桐轉達想成立中三翔鷹,並希望我可以接團長一職,在幾經反覆思量毅然接下團長一職。與副團長劍齒虎對話過程中發現他心中有強烈成立翔鷹的夢想,讓我打從心底有幫他圓夢的初衷。但考量孩子現實就學情況希望等會考結束再募集夥伴,我也趁機好好請益荒野前輩如何引領翔鷹展翅飛。 學習がくしゅう        因翔鷹籌備團需要三隻小鷹方可成立,在等待會考結束的同時,為使團務可圓熟順利,展開請益之旅,感謝巒大杉提供完整翔鷹武功秘笈及心法修練;聖甲蟲概念提攜,更感謝團內夥伴鼎力相助,讓我在短時間內有了初步概念,並經過竹鹿一基、高雄翔鷹行動指導員研習營及十二進階訓的淬練下,心中那一份翔鷹藍圖油然而生。 訓練くんれん                        讀荒野藍鵲的翔鷹草案資料是小鷹起飛前須具備的素養,我嚴格要求孩子隨時複習,並準備懶人包供孩子閱覽。學會精準掌控會議流程是我對小鷹的要求,翔鷹是守護環境的行動者,有效率的會議對現階段功課繁重的小鷹是必備的武器,很高興兩年多的磨練讓孩子具備此項技能。服儀代表團隊精神,每次行動必須穿著整齊,才能散發品味。透過與竹一與中一小鷹的交流增拓孩子的視野,也提升自信心。最後參加拓凱基金會舉辦的青少年國際論壇嫻熟議事規則。 圆梦 ゆめはんだんをする        猶記成團時中三小鷹承諾要接下環境論壇為使命,去年11月至新竹與總團開會,會中承諾接下今年7月全國行動論壇。當我在翔鷹會議提此此事,心中著實忐忑不安,然小鷹接收訊息後立刻組成論壇編組與任務編制,驚覺孩子的反應與效率,也讓壓在我心頭阻礙氣息的大石瞬間崩解。        在孩子歷經學校課業,會考衝擊以及專題製作的多重壓力下,硬擠出休息時間研討論壇流程及工作分配,有條不紊各司其職,歷經七個多月無數次的會議、協調、分工、排演…,於106.2.26跟總團正式做簡報。整體小鷹模擬演練表現的落落大方,一掃總團的擔心與疑慮,頻頻點頭稱道,讓身為團長的我也與感榮焉。 夢の飛び立ち ─中三團第一屆成鷹2017-07-22        歷經三十個月的養成,中三團第一批小鷹終能遨翔天際,當日晚上聽孩子分享論壇後自身的感受。 孩子說:從小到大都沒主持過這麼大的活動,我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驕傲。 孩子說:我終於知道一場活動沒有動員這麼多的人力與物力是無法圓滿的。 孩子說:我們是宇宙無敵霹靂團隊,沒有事可以難倒我們。 孩子說:希望有機會來辦一場國際性的環境行動論壇。 更有孩子說:明年我們上大學後,再續前緣成立荒青為守護環境努力。 最後在孩子充滿汗水的吵雜聲及大人熱淚盈眶的笑容裡畫下句點。        分享巒大杉贈與勉勵孩子的一段話:"一個不平凡的成就,是無數個平凡的事物累積而成。"團內夥伴對翔鷹的關愛支持及無私奉獻...,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給孩子最好的養分。回憶這一路以來的陪伴,從經手到放手的尺度拿捏,再再的考驗著我,深怕時機掌握不夠精準,會前功盡棄。兩年前在籌備團會議中懦怯回答想試飛看看的小鷹,到面對阿杉哥秉燭侃侃而談的模樣,心中激動萬分。終於~終於~終於可以放下了。        珍惜當下的緣分,我們的關係其實時間都很短,有些人在我們生命中進進出出,有些人在我們生命中不再相遇許多人在我們生命中,可能就出現一下子,或許這輩子再也不能相見,可能是他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對我們的生命留下許多重大的影響。        自從前年八月籌組翔鷹至今,我們一起成長,感謝你們選我為團長,跟你們一起創造屬於中三翔鷹無法複製的歷程,也讓我們彼此留下回憶,謝謝所有關心及協助的夥伴,再次謝謝各位。

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希望

2017-10-23

文/賴麗舟〈荒野22週年年會活動總召,自然名:金魚草〉、圖/台南分會解說員攝影組                  與荒野台南分會的伙伴們籌劃準備了一年,終於順利地畫下了句點,身軀有些疲累,心靈從溢滿的激情回歸到空白的平靜。   從去年8月承諾接下年會總召開始,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純粹和平常舉辦活動一樣。接著開始與伙伴閒聊,天馬行空亂丟想法,想著要用什麼方式介紹台南,讓全荒野人認識台南、愛上台南。   兩個多月後,我們開始自省:難道我們只是規劃一場普通的到此一遊行程嗎?每年一次的年會是不是能給大家更多的激發?年會既然是屬於全台荒野人交流分享平台,那我們是不是趁著這個機會來讓大家介紹自己在荒野做的事,讓其他地區的夥伴認識彼此,而且既然主辦場地在台南,我們就更有義務要辦一場讓全荒野人都心之所往的年度盛會。   方向訂立後目標更明確,目標明確之後接下來的計畫就可以開始進行。雖然執行的過程一再修正,我們盡力用最精簡且不花錢的方式安排所有活動 ,善用現有的資源達成做到最大的成效。終於,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最重要的就是參與的夥伴,我們除了邀請所有台南親子團共襄盛舉,也邀請全台各分會踴躍參加,這時候特別能感受到運動場上常出現的術語「主場優勢」是啥感覺了。        自己人挺自己人的義氣,在這個地方發揮的淋漓盡致,台南分會所有的荒野夥伴幾乎全體動員、熱情參與工作。不過當活動報名截止的那天,系統統計出報名人數時,卻讓我們倍感失落,還好我們有著樂天的阿Q精神,也有個荒野人隨性豁達,很快調適好自己的心情,最差的狀況就是台南荒野人自high吧!在進行完最後一次探勘時,心裡更篤定了這樣的想法,不用在意參與人數的多寡,做好該做的事,其它就交由上天安排吧! 水水綠市集 推廣愛物惜物、二手物再利用、使用天然資源、友善環境甚至營造生態環境。 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做,是交流、是推廣、是教育。期待我們的方法可以潛移默化,深耕想法改變生活方式。 晚會交流 看著全台荒野人,在台灣不同的角落,一起為著改善地球環境努力著,我們彼此安慰,知道環境保護的路並不孤單,我們也彼此鼓勵,繼續攜手為環境保護而努力。 珍惜水資源倡議 一滴飲用水得之不易,過程中繁瑣複雜,因此我們的使用更應當珍惜。而水源保護區的解編,除了影響生物的用水權利,也影響整個的生態環境甚至物種被迫遷移或滅種,這些都是水源保護區除了經濟開發之外更是需要關注的環境議題。 親海小旅行 藉著雙腳行走海邊感受海洋的美景,體驗海岸線的變遷,了解大海的困境與無奈。面對海洋垃圾,是否可以重新思考我們能為,海洋做些能幫助它的方法。 府城巷弄尋寶 針對水資源的主題,在府城街頭巷弄中尋找水道的蹤跡或遺址,加碼找到暗藏巷弄中的真正在地台南美食,藉由漫步了解真正的府城歷史脈絡及飲食文化。   一系列不同的活動的設計皆闡述相同的信念,我們為環境改善在努力,也帶著我們的孩子一起做著有意義的事,更希望能影響未來的子子孫孫,讓環境美好,讓荒野永存。因為我們堅信可以,因為我們在孩子們的身上看見了希望。在綠市集,孩子們推廣他們攤位的理念。在晚會,一個從小在親子團長大的孩子,從祖父那繼承的土地,無償借用信託給荒野做為棲地守護區。在倡議水資源:挑水、傳水、給水、飲水,用行動表現水資源的重要。我們真的堅信,因為我們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希望。

世代的傳承與感動:荒野22週年年會有感

2017-10-20

文/陳正彬〈臺南分會親子團第四炫蜂籌備團團長,自然名:灰熊〉 2017年9月白露近秋分,荒野年會在台南舉辦。今年交棒給台南荒野夥伴舉辦盛大的年會,在年會總召賴麗舟〈自然名:金魚草〉以及分會長陳格宗〈自然名:野馬〉跟祕書黃德秀〈自然名:甘蔗〉的召集與邀約下,成功的完成這件盛事。感謝上天給予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與共同成長的機會,這是一個恩典。     加入荒野剛好滿一年,在這一年裡熱切地感受到每位荒野夥伴的熱情以及無私的愛。這份愛不論是在大人或是小孩身上,都可以從滿滿的體會到。年會的籌辦,經歷多次的討論與串聯,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籌備活動,我們有的只是那份熱情以及對於環境自然的慈悲與熱愛。過程中,每位夥伴負責且不推卸的扛起所有活動的責任,在這過程中感受到的只有喜悅與感動。        這次年會的義賣攤位,各個群組使盡全力,不論是手作小物或是滿滿愛心的自然食材,都感動了所有參與的人。對親子團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玩樂的場域,也是一個戶外的學習空間。看到每個孩子使出全力的介紹自己攤位上的商品,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於生活以及生命的熱情。三生教育也因此得到實踐的可能。雖然我並沒有參加晚會,但我能想像整個過程肯定充滿愛與歡樂。無論是戲劇的演出、授證的進行,都完整的呈現荒野人的核心價值與對於彼此的愛。        隔日在台南山上區台南原水道舉行的聖水傳遞活動,讓我們看到整個荒野親子團的壯大盛容以及每個參與夥伴皆有志一同的表達對於保護水資源的決心,深切的表達出在經濟開發與自然守護之間,應該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與考量。我們的所有作為都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的價值觀與看法,許多改變是不可逆的,我們在人生以及生活的每一個決策口都需要慎重的考量下一代所應擁有以及將會失去的可能。就像我猶記小時候那條讓我抓蝦、抓魚的小河,帶給我心中的感受與滿足,讓我猶記四十年。

尋找回聲

2017-10-20

文/陳婉容〈新竹分會編輯採訪志工 自然名:及時雨〉、圖/吳佳蓉〈台南分會解說組志工 自然名:五角龍〉        故事的魅力在於它能讓我們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不論是開心、驚奇或是悲傷。那天在荒野年會裡原本只想看看攝影展好好觀摩別人的作品順便殺殺時間,卻意外獲得一個讓人揪心的沉重故事。        攝影之所以讓我著迷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蘊含了一個故事或想法。正當我與編採的夥伴入迷的看著一張張照片時,突然一位短髮、面帶微笑的人向我們走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原來是台南分會解說組的五角龍,也是這次攝影展部分作品的創作者。        五角龍向我們訴說每一張影像背後的情感,我們聽得入迷,其中一對翠鳥的故事更是讓人難忘。她說,這對在台南巴克禮棲地的翠鳥陪她走過了一段攝影的路程,更是觸發她熱愛鳥類的起源,而牠們也是被全台公認為最親民的翠鳥。五角龍表示,在她拍攝這對翠鳥一年多裡與牠們培養出的情感是無法用言語傳達的。然而,卻在今年5月時發現母鳥被路殺甚至被丟棄在垃圾桶裡,而那張觸動人心的照片正是五角龍流著淚用最沉重的心情去拍攝的,五角龍說即便她在按下快門時手正在發抖,但她仍想好好地拍照為這隻母翠鳥留下最後的紀錄,用影像陪牠走最後的路。聽到這裡我們都沉默了,沒想到還有更讓人沉重的後續……。        五角龍告訴我們,其實這對翠鳥當時正在孕育雛鳥,少了母鳥保護寶寶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公翠鳥在返巢後發現母鳥不在,便開始著急的鳴叫尋求回音(翠鳥依叫聲辨別彼此),這聽在五角龍的耳裡更是讓她感到心疼。由於翠鳥是在洞穴裡餵雛並不知道正確數量,五角龍便和兩位友人及一位野鳥救助志工討論後決定先觀察雛鳥情形,再決定是否救援,然而,卻在隔日發現翠鳥寶寶不見了!並且發現有隻松鼠正握著雛鳥在啃食(無法確定是否為翠鳥寶寶),這景象更是讓五角龍感到震驚和難過。        五角龍分享故事的過程,眼神裡有藏不盡的黯然,而身為聽眾的我們也為此感到悲傷,雖然明知這是很自然的生存法則卻仍不禁感到一陣鼻酸。        在聽完故事後我認真思考「路殺」這件事,人類的文明大多是方便了自己卻危害了世上的其他生物,例如這次的翠鳥故事、苗栗受開發案影響的石虎棲地、新竹大山背的梭德氏赤蛙在河床整治後路殺比例越來越高。而我想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為五角龍、為這對翠鳥、為我們的生態留下紀錄,希望台南巴克禮棲地有朝一日能再聽到翠鳥的回聲。  

探訪古城牆「台灣府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

2017-10-20

文、圖/王雪美〈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月桃)        荒野22週年年會系列活動,於9/10上午分三條行程進行,其中「探訪古城牆」活動是由台南分會的夥伴張榮哲〈自然名:蜘蛛〉帶領著夥伴們在充滿歷史韻味的府城中尋找寶藏。出發前,大家看著蜘蛛帶來的台南地形圖,一起複習台南歷史。        蜘蛛告訴我們,早年城牆的搭建是為了保護城裡的人,清朝在平定朱一貴之亂時,開始在台南築城牆;後來到了甲午戰爭,日本人因為明治維新推行現代化,所以把城牆拆了。而同一時間,台灣也因為日本人來台建設,成了中國地區第一個有自來水的地方,當時提供自來水來源的溪流叫做「德慶溪」(也就是現在台南排水北幹線)。        本次的「探訪古城牆」活動,就是沿著德慶溪上游步行,經過地下道後,一路往東走,可以明顯感受到房子高低落差,以及被河道切出來的遺跡。路途中,可以看到兩旁獨特的建築結構,房屋與房屋之間,留有走道,在現今建築中已經很少見。眾人並肩漫步,古城台南有著許多日本時代遺留下來學校,包括成功大學、台南一中,這些建築內部的格局相似,都有一整長排的辦公室或教室空間,校園內一定有個用紅磚蓋成小禮堂,牆上還清清楚楚留下曾經被轟炸的彈痕。來到台南一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東門段的城垣殘跡。        看完城桓,分會夥伴們帶領大家發揮想像力,試著在台南地圖上,想想應該如何建城牆,才能保護城裡,人民安全。「台灣府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鄰近成功湖、榕園和成大館、舊文學院兩座日式建築,呈現南北細長帶狀分布。小東門段殘蹟,建於1777年,為成功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古蹟遺址,為原先府城勝跡小西門,1970年因道路拓寬由府前路遷入現址;小西門則落在小東門殘跡,城門與門樓顛倒,是個很有趣的顛倒世界。在這裡,許多遊客來此郊遊、拍照,更可遠眺殘蹟遙想其當年風采。荒野的夥伴們在此發揮想像力,並運用許多精巧的模型,動手模擬重建城門與城牆。        整場活動下來,台南分會的夥伴們,透過生動的故事敘述,讓大家更深刻瞭解當地的地理與歷史,同時也藉由有趣的體驗活動,讓大家動手又動腦的激發想像力。有別於一般的古蹟導覽,讓我們更能身歷情境感受當時的歷史氛圍,留下深刻的印象。        府城人文薈萃的歷史韻味,讓人體會到時光洪流的些許滄桑,荒野前理事長李偉文曾說「環境保護是條沒有終點的道路」,在環保這條道路上,只有將眼光放遠、重視永續,後代子孫才能享有美好的環境,而非在歷史中回味。  

荒喜久久、野聚台南:荒野22週年活動紀實

2017-10-20

文/張源錄〈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麋鹿〉,圖/張源錄〈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麋鹿)、曾國誠〈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石頭魚〉、吳明珍〈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珍珠〉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慈悲心與浪漫,期許大家永遠懷著愛與浪漫、熱情地去實踐,讓人生充滿精彩。」--徐仁修,2017年荒野年會致詞        一年一度的盛事「荒野年會」,今年選在歷史悠久的府城台南舉行,全台各地荒野人在此聚首言歡,回顧過往一年的辛苦成果、分享對當前事務的想法,同時,也凝聚彼此情誼,朝未來的共同願景前進。 減法新生活,熱鬧綠市集        週六下午,台南地區零星有雨,這次的年會地點「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新化校區」卻是艷陽高照,氣氛熾烈。台南分會長陳宗格〈自然名:野馬〉及解說組夥伴的攝影紀錄,以畫展的方式呈現在年會入口,自然與藝術相揉合出別緻的迎賓小徑。校區內,荒野各群組夥伴以「減法新生活」為主題,設立各式各樣的新奇攤位,組成「水水綠市集」。親子團大大小小夥伴們熱情招呼,義賣各項環保商品、手作點心與冰涼飲品。一處樹蔭下的攤位上,擺滿了嶄新亮麗的玩具,誰能想到這些玩具是由廢棄堆、資源回收區中撿拾回來?        手作活動也是綠市集的一大亮點,除了販售精美的「心洞明信片」、編織手環、打火石外,現場也有麻繩提袋DIY與多肉植物盆栽教學等活動,讓參與民眾能藉由實作,不僅瞭解如何廢物利用,同時也能輕易地為居家環境進行綠化。        現場還有新竹分會夥伴千里迢迢南下助陣,傳達近期推動的禁用除草劑連署行動;高雄分會海灘守護小組則是發表近期的海灘調查成果;此外,「救救北極熊」、「呱呱在哪裡」等各種生態桌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歡聚時光在孩童歡笑聲中度過。 群聚一堂,歡慶週年        夕陽西下,在享用台南分會夥伴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後,荒野22週年的晚會正式開始,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老師特別撥空到場致詞,徐仁修老師對於荒野親子團的孩子們成長的如此美麗、健壯,十分欣慰,並表示孩子就是希望:「幫助地球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教導自己的下一代」,勉勵荒野夥伴們能永遠懷著愛與浪漫、熱情地去實踐,讓人生充滿精彩。        當天日期適逢國曆九月九日,理事長月梅老師致詞時,期許荒野能如九月九日般,長長久久,並特別感謝全台11個分會、1個籌備處及常務理事們一年來在推廣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上的付出。緊接著,宜蘭親子團夥伴們演出行動劇「野溪怎麼了」,讓整個會場頓時活潑起來。 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過去一年,荒野的腳步依舊不曾停歇,氣候變遷群組製作了一支活動影片,回顧當年夥伴們在情人節成立、一邊摸索一邊前進的歷程,如今,氣候變遷群組日漸蓬勃,透過樹調、講座等方式,讓氣候資訊不再是仰之彌高的艱澀難題,而是人人皆可在日常中實踐的生活選擇。台東分會長林義隆〈自然名:咸豐草〉亦親自上台,說明台東知本溼地的寶貴,呼籲夥伴們一同為守護台灣環境而努力。         作為東道主的台南分會,以唱雙簧的方式演出「那一年,我們做過的荒野事」,在說笑逗唱之間,和全體夥伴分享過去一年來全國大連線的空氣污染倡議、諸羅樹蛙棲地守護、親子團南三團成立、曾文溪走讀等活動。 因為你我,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晚會後段,夥伴們於會場間席地而坐,交流情誼、暢談參與心得,荒野榮譽理事長李偉文曾說「…我常常把荒野裡的活動想像成古代的趕集。一聲吆喝,朋友們就從四面八方響應,大伙兒肩挑手提,騎著驢趕著牛,每個人都不可或缺,但也沒有哪一個人是主角,是偶像。」當晚情景,與李偉文之描述是如此相符,「這就是客棧,這就是荒野,因為有人,有各式各樣的野人,所以一切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晚會落幕時已為深夜,天上明月高掛,夥伴們相約明年新竹再聚,期望未來在大家的攜手合作下,家園環境能益發美好,實現自然萬物共存共榮的願景。  

在萬里工作日,遇見童年的自己

2017-10-20

文/陳嘉蒨(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山風)、圖/陳嘉蒨(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山風)、李安禪(台北分會專職,自然名:安山岩)        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六,是萬里工作日。        我與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卻同樣對溼地工作有熱情的年輕夥伴們,在前往萬里溼地的路上。途中努力回想著出發前輔導員「安禪」所說的注意事項,但蜿蜒的山路上美麗的風景頻頻讓我分心。約莫20分鐘的車程,一轉眼已抵達目的地。        甫下車,迎接我們的即是赫赫有名的溼地守護者德鴻老師。親切的與我們打招呼後,馬上反身繼續工作。雖然大家是第一次來到萬里溼地,但卻很快的進入狀況,換好工作服裝後便立刻跟著老師開始動手做。        進入溼地工作前,德鴻老師先為我們做簡單解說。雖然內容是嚴肅的保護濕地植物的重要性與千辛萬苦的過程,但老師幽默風趣又生動的講演中常引得我們哈哈大笑,聽完不由得打心底佩服起老師為溼地付出的精神。        由於我們一行人都是門外漢,所以在萬里溼地只是做些簡易的勞動,幫忙除除草,挖泥土,搬運石頭….但夥伴們都說:平日總是埋首於辦公桌與課業,這可是一種既新鮮又難得的體驗。        中午的休息時間,安禪帶領我們到離溼地不遠的瑪鋉溪邊野餐。一到溪邊,所有的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的發出讚嘆聲。潺潺的流水聲與蟲鳴鳥叫聲宛如一首美妙的交響樂、大石頭上隨你恣意躺臥、陰涼的樹蔭下,吹來徐徐的微風……果然如行前他對我們所形容的,這裡,是最棒的大自然五星級餐廳。 夥伴們在如此美好的氛圍下,紛紛在飯後的聊天中分享心中的感受。 在這裡,遇見童年的自己        有人說:徒手拔草時,就像正在拔自己心中的雜草一樣,得到許多正能量。有人說:認識了許多罕見的動植物與昆蟲,增加許多知識。也有人說:勞動流汗的同時,不僅像做運動,也獲得淨化心靈的喜悅。更有人說:在玩土玩水的過程中,像回到了童年時光一般。        是啊!我也有如此感受。可以用雙手撫觸大地,俯身即聞到青草泥土的味道,近距離聽見流水的聲響,感覺大地的脈動。看見各種動植物細微的變化,彷彿打開了閉塞已久的感官,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這裡,就好像與童年的自己相遇,喚醒了遙遠的記憶,療癒了疲憊的心靈。        在野地裡的時光彷彿過的比較快,午後接續未完的工作,接著便開始收拾工具,整理好行裝準備離開,結束了這一次的志工任務。回程中,檢視相機裡拍攝的影像,回味著與夥伴們在溼地時的歡樂時光。        離開溼地前,大家的感想都是覺得意猶未盡,想再多多了解自然生態,好為棲地維護盡一份心力。想起當工作結束,德鴻老師與我們道別時,夥伴們都用崇拜的眼光目送他離去。那時,我的腦海便浮上這麼一段文字~~ 德鴻老師的背影,彷彿是塊磁鐵,吸引著人想追隨他的腳步,一起為大自然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