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邁向永續海洋,環團舉辦聯合永續海鮮尾牙
【永續海鮮推廣暨環團聯合尾牙新聞稿】 邁向永續海洋,環團舉辦聯合永續海鮮尾牙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海洋對地球生態影響的重要性也逐漸受到各方正視。年關將近,尾牙大餐一向是民間犒賞一年辛勞工作的重要習俗,尾牙的餐飲消費力量不容小覷。為了讓這股力量能成為海洋永續的守護者,使「永續海鮮」概念能深入人心,成為民間尾牙點菜時的重要考量,媽祖魚保育聯盟今年特別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黃金蝙蝠生態館、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及台灣綠黨等共十個環保團體,一起舉辦「永續海鮮聯合尾牙」,將在1月24日中午,在板橋永安公園活動中心席開十八桌,示範美味佳餚與環保兼具的可行性。尾牙以海鮮素(俗稱「魚素」, Pescetarian)為主,供應以友善漁法撈捕、受到管理規範的海鮮,另有一桌全部採用有機、生態農法或友善農法的蔬食素桌。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梁詠淇表示,舉辦環保團體們的聯合尾牙,目的希望在環境運動上,環團們彼此有更多互動、互相提攜,讓這股守護台灣的力量能更團結。同時也特別感謝這次環團們的共襄盛舉,讓「永續海鮮」概念能為社會各界更多人認識,將來能蔚為風氣、成為時代潮流。永續海鮮的概念簡單說就是友善的漁法以及完善的追蹤管理魚獲。推動對台灣白海豚友善的漁法,如停止在近岸使用流刺網與底拖網,如此,可同時讓台灣近海已匱乏的漁業資源得以恢復豐富。民間支持「永續海鮮」的消費力量可以協助台灣沿近海的漁民往更友善、更永續的漁法轉型,讓白海豚的數量有機會回復到100隻的保育目標,達成「與漁業共榮共存」的共贏局面。 主婦聯盟董事長江妙瑩認為,食物與我們生活關係最為密切,安全的食物來自健康的土地與海洋,因此主婦聯盟多年來始終堅守「共同購買」的綠色消費力量,支持友善環境的食材。我們透過海洋漁業的綠繪本教材,讓孩子珍惜海洋資源的環保意識扎根茁壯。我們也關心家庭汙水、濫用清潔劑對海洋與漁業的毒害。透過綠色飲食教育,讓消費者瞭解漁業資源枯竭、慎選海鮮。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建安表示,荒野從2010年開始倡議「永續海鮮」,推出永續海鮮挑選守則,以守護地球最大的生物棲地─海洋;2011年發起大規模的「愛鯊計劃」,關注魚翅和鯊魚撈捕管理與消費問題,因身為頂端掠食者的鯊魚,是維持海洋生態系健全的關鍵。今年很高興有機會透過尾牙宴,再次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吃」與「消費者」的力量影響漁業模式,確保有限的地球資源能永續利用。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達成「海洋永續」的途徑很多,消費永續海鮮與友善土地的農產品,都是民間在生活中參與實踐的一種重要方式。海洋概括承受陸地上的所有污染,包括化學肥料與農藥。所以今年永續海洋尾牙宴也採用友善大地的農產品,讓他們成為愛護海洋的最佳戰友。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副執行長甘宸宜解釋,永續海鮮觀念其實在全球海洋保育運動已經推廣多年,界定永續海鮮的考量項目主要為「漁法、撈捕對象與族群數量」三者,每一項均需漁業管理、嚴格執法與產銷履歷制度支撐。海龍王協會一直致力於法規與政策之倡議,也印製「深海食堂」卡片發送給民眾,作為餐廳點菜的參考;未來將持續參與永續海鮮標章的推動,如責任漁業指標或小漁友善撈捕認證等,讓民眾與餐廳業者在海鮮食材採買上,有更豐富與安心的選擇。 綠黨代表呂東杰表示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但國人卻不親近與了解海洋,海洋生態的破壞日益嚴重,例如桃園觀音新屋珍貴的7500年的觀新藻礁是西部海岸唯一的大面積礁體可以提供魚蝦貝類的躲藏與成長應該早就被列為自然地景保留區,目前卻一再被當地政府開挖破壞與承受觀音工業區的重度汙染,也是西部魚源減少的主因之一。綠黨認為消費者對吃下肚裡的食物有知的權利,而餐廳也有責任確保自己所提供的海鮮除了要安全外,也應該符合永續與社會正義的原則,在飲食中對於海岸保護的亦是必須要重視,有永續的海岸保護才會有永續的海洋生物。 記者會上,這次承辦尾牙活動海鮮料理的湧升海洋公司老闆徐承堉特別準備尾牙中的「生魚片、海鮮羹、清蒸台灣鯛、麻油烏魚湯」,並詳細介紹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 簡稱RFI)的概念與評分標準,包括水產品在食物鏈的營養位階、生產或撈捕方式、族群數量的回復力、族群數量的瀕危性、漁業管理強度的現況等五項評分標準。徐承堉認為企業有社會責任讓產業往更永續的方向前進,這套系統有別於目前國際大型環保海鮮標章,會更適合台灣的漁業體質,能讓台灣漁業在資源永續利用上,能更有方向的提升進步。民眾若想購買永續海鮮,可在安溯食堂、主婦聯盟等通路洽詢。 尾牙中提供蔬食料理的呷米共食廚房楊佩珍則端出了一道「地瓜茶巾」,向記者解釋食材來源,並表示此次永續海洋尾牙的蔬食供應,多為當季無毒的食材,是來自台灣各地採用友善土地耕作方式的小農與有機農場,每一道菜的農夫背後都有堅持理想的動人故事,這也是老闆當初成立呷米餐廳的初衷,希望用吃的力量捍衛地球。 延伸閱讀 安溯便當「永續海鮮餐會」 永續海洋尾牙菜單-永續海鮮料理 永續海洋尾牙菜單-無毒蔬食料理 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 簡稱RFI)介紹 新聞聯絡人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秘書 簡婕羽 02-23825789*15 0921-923904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 副執行長 甘宸宜 0928-926180

海岸管理法三讀 飯店不能圈沙灘
報導媒體:中央通訊社 立法院院會今天(1/20)三讀通過海岸管理法,未來一級海岸保護區應禁止改變其資源條件的使用、保障公共通行權等。 過去環保團體詬病沙灘遭觀光飯店變相「圈地」。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邱文彥說,海岸管理法通過後,海岸地區自然沙灘有公共通行權,就不會發生美麗灣或者澎湖(上山下時)裡沙灘被旅館業者圍起來自己用;保存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如美麗灣前面的沙灘,是原住民豐年祭或海祭的活動空間必須保留。 立法院院會下午三讀通過海岸管理法規定,在中央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總計46條條文。並通過附帶決議,海岸管理法後續施行細則應送立法院備查、應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相關規定等。 條文規定,海岸地區有重要水產資源保育地區、生態多樣性資源豐富地區等情形應設一級海岸保護區,其餘有保護必要的地區,得劃設二級海岸保護區,並應依整體海岸管理計畫,分別訂定海岸保護計畫保護管理。 條文規定,一級海岸保護區應禁止改變其資源條件的使用。但有依海岸保護計畫為相容、維護、管理及學術研究的使用;為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需要,經主管機關許可等兩種情況不在此限。 條文規定,一級海岸保護區內合法使用不合海岸保護計畫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限期令其變更使用或遷移,其所受之損失,應予補償。 在保護區內從事違法行為將處以刑責與罰金外,並立法保障公共通行權,條文規定,近岸海域及公共自然沙灘,不得為獨占性使用,並禁止設置人為設施。違者處以新台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表示,附帶決議第四項在設置區位無替代性且不影響核心保護標的原則下,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的公共設施或公用事業計畫,請中央主管機關在訂定海岸保護計畫相容使用項目時,應詳加斟酌妥適納入。這項決議架空海岸管理法,是美中不足之處。

Taiwan’s SOW finds plastic waste threatens coastal environment
報導媒體:中央廣播電台 Taiwan’s SOW finds plastic waste threatens coastal environment The Society of Wilderness (SOW),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s dedicated to protecting wild lands, allowing nature to manage and revive by itself. In November last year, the organization released the results of their study on beach cleanup activity in 2014. The study shows that plastic debris, styrofoam pieces and plastic bags are the top three of the garbage they have collected. They cleaned up 7,931 kg of garbage along the 18 beaches in Taiwan. Plastic trash does not dissolve, but instead breaks down into debris that flows into the oceans and stays on the beach where the plastic would be eaten by fish, sea turtles and sea birds. Plastic bags release plasticizer in the ocean and this harmful substance after being eaten by sea animals would go into human’s stomach through the food chain. Plasticizer may cause cancer, birth defects, allergies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oyce Lin, the secondary convener of the Society of Wilderness (SOW) said her organization has called for the public to cut down on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and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enhance waste management.

2015年底前 全面禁用保麗龍杯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 年底前 擬全面禁用保麗龍杯 國內手搖杯市場龐大,每年約用掉2億個保麗龍杯,不僅嚴重汙染環境與海洋,燃燒遇熱產生毒化物也會危害人體。環保署擬全面禁用保麗龍杯,目前已著手訂定相關草案,預計最快年底前公告實施。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保麗龍就是聚苯乙烯發泡製成,遇熱容易釋出苯乙烯單體、多苯環等有毒物質,動物實驗證實會致癌,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有些保麗龍有顏色,甚至添加塑化劑或色素,保麗龍餐具最好少用,尤其是用來裝盛溫度較高的食物,更是不妥,跟食品容器相關的保麗龍,都應該全面禁止。 歐美幾乎全面禁保麗龍容器,歐洲環保意識早,最早禁用保麗龍餐具;美國截至目前為止,舊金山、西雅圖、聖荷西和波特蘭,都全面限制使用保麗龍容器,紐約市也即將加入行列。 汙染環境危害人體 中國大陸曾在2002年頒布禁令,但受業界龐大壓力,2013年又解除,目前亞洲僅馬來西亞檳城市全面禁止使用保麗龍餐具。 台灣「限塑政策」上路12年來,雖環署明訂「有店面」的餐飲業、百貨業、便利商店及速食店,不得提供塑膠類餐具,包括發泡塑膠類的保麗龍餐具;但全台8600多家外帶飲料店卻未納管,環署初估業者每年約使用15億個外帶杯,其中約2億個是保麗龍杯,回收率卻不到2成。 初估影響2000店家 環保署禁用保麗龍杯的政策,多年來「只聞樓梯響」,南市、中市於2013年都率先訂出《低碳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禁用食品級保麗龍杯具。 環保署目前擬定《發泡塑膠類飲料杯管制措施》草案,擬禁止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違者可罰1200至6000元,初估影響至少2000家,包括連鎖飲料店及保麗龍杯製造商,預計年底前實施。 環保團體認為,塑膠袋、保麗龍破壞環境最嚴重,不只保麗龍杯,保麗龍餐具也應該禁止,避免垃圾汙染海洋後,被魚蝦吃了,再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體。 環團:餐具也該禁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環署常喊全面禁用後就不了了之,不如確實考慮民眾生活便利性,年底宣布禁用保麗龍杯、2016年全面禁用保麗龍餐具,有時間緩衝、強化回收再利用等措施。 報導媒體:NOWnews今日新聞 擬全面禁用保麗龍杯 預計2015年底前實施 台灣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一間手搖飲料店,其手搖杯市場龐大,根據環保署估計,飲料店一年用掉超過2億個保麗龍杯,但回收率卻不到2成,而保麗龍杯除嚴重汙染環境與海洋外,燃燒遇熱時會產生毒化物,會危害到人體。對此,環保署擬全面禁用保麗龍碗、杯,目前已擬定《發泡塑膠類飲料杯管制措施》草案,但目前還在草案階段,將繼續聽取各方意見,預計最快年底前公告實施。 現在全球暖化,使得夏天越來越熱,一到夏天大街小巷中都可看到人手一杯冰涼飲料,導致飲料店越開越多,因為保麗龍杯因為保溫、保冰的效果好,受到顧客及業者喜愛,但許多人一喝完就丟掉,因保麗龍不易被環境分解,不僅破壞景觀,更造成污染。荒野保護協會去(2014)年的淨灘活動,在全台海邊撿到的保麗龍碎片有22122個,是海邊撿垃圾排行榜的第2名,對生態保育造成影響。 環保署指出,台灣一年使用超過2億個保麗龍杯,但全年回收率卻僅有2成,保麗龍材質輕又易碎,而且不易被環境分解,進而破壞景觀、污染環境,若海中的魚蝦不慎吃了保麗龍碎片,也可能透過食物鏈再次危害人體健康。 有鑑於此,環保署擬定《發泡塑膠類飲料杯管制措施》草案,要禁止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違者將進行開罰,可罰1200到6000元,初估影響至少2000家連鎖飲料店和保麗龍杯製造商。 對於這項法令,毒物科醫師表示贊成,因為保麗龍杯的材質是6號塑膠,成分是聚苯乙烯,耐熱溫度約70度,其中「苯」的毒性高,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有可能會罹患血癌、淋巴癌等。 不過,此項措施恐將影響至少2000家業者,環保署表示,會規劃一段緩衝期,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但情結重大者可勒令停業。

2014/12/27(六)無補上班公告
各位夥伴大家好: 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荒野總會與全台各地分會皆不補上班,會所不開放服務,還請不要白跑一趟,若有連絡事項,敬請來信(分會聯絡信箱),或待下週工作日時來電洽詢,謝謝大家對荒野的支持,若造成不便,懇請見諒,謝謝!

記憶雙連埤 徵求老照片
您,曾在雙連埤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雙連埤位於宜蘭山區,曾擁有兩個湖泊,故稱雙連埤,這裡孕育出豐富物種,擁有近全台灣三分之一的水生植物並擁有全台唯一的浮島,古早時期為原住民之獵場,日據時期日本人請客家人來開墾,故形成一個客家村落。 雖然曾經繁榮,卻因年輕人口外流而逐漸沒落,但卻也保存了當地獨特的自然與純樸,10多年前因外來地主的開發,使得雙連埤地區許多原生物種消失、自然景觀被破壞,為了讓更多人欣賞以前雙連埤美麗的樣貌、與舊有人文風情,雙連埤生態教室在此徵求雙連埤地區民國89年以前的照片,不論是風景、人物、建築,您的照片不僅能夠讓更多人一窺台灣溼地生態之美,亦能協助在地保存舊有珍貴的人文歷史畫面。 有意無償提供照片給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使用者,煩請您註明您的大名、連絡電話、地址以及照片年份,亦可簡短說明相片中的小故事。本教室在展示時將標示提供者的大名,並回贈感謝函予您,感謝各位的付出與協助。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雙連埤生態教室 連絡窗口:許元俊 專員 連絡電話:03-922-8980 電子信箱:eggjim@wilderness.tw

台灣,如何成為了一座綠色之島
報導媒體:紐約時報國際生活 去年春天的一個涼夜,在台北市寧夏路夜市,一個網名Peray的當地美食博主向我展示他最喜歡的攤鋪,這裡的小販售賣各種食物,比如遮目魚、碳燒墨魚和海螺。和亞洲的很多市場一樣,寧夏路像個霓虹閃爍的陳列室,充滿從附近海域運來的各種不可思議的海鮮。「魚翅湯在哪裡?」我問道。我以為這裡沒有任何限制。「這裡禁止銷售魚翅,」Peray自豪地笑道,「我們喜歡台北的海鮮,但是在島上你很快就能理解海洋的限制。」 亞洲的環保行動經常被描述為「時斷時續」,但是2012年,台灣在亞洲率先禁止銷售魚翅湯,它是中國大陸人特別喜歡的一種食物。這項禁令意在遏制過度捕撈,台灣後來又禁止捕撈海洋哺乳動物(海豹、鯨魚和海豚),這標誌着驕傲的綠色時代的到來,給整個島嶼帶來深刻變化。近些年,台灣採取更嚴格的動物保護措施,新建生態公園,更重視本土文化,並興建了一條高速鐵路,據估計,從2007年這條高鐵線路開通起,汽車尾氣排放有了大量減少,遊客可以乘坐它到達台灣的雨林、碧綠山溪和溫泉。這些改變使遊客人數迅速上漲——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稱,2014年上半年,台灣的國際遊客人次增長了26.7%,成為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最多的地區。 鐵路擴建更好地展示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或許也帶來了更嚴格的動物保護政策。與桃園機場銜接的捷運線路將於2015年開通,之後會開通與苗栗縣、彰化縣和雲林縣相連的新高鐵。苗栗縣離雪霸國家公園不遠,雲林縣是探索台灣荒野的出發點。這片荒野里有世界上最密集的一些蝴蝶和鳥類聚居地。這裡的紫斑蝶是台灣島的400種蝴蝶之一,因其收藏價值曾被賣往黑市。高速公路曾切斷它們古老的遷徙路線,高速路改道後,這種蝴蝶的數量開始回升。台灣黑熊經常被中國的大熊貓蓋過風頭。今年1月,台灣黑熊保護協會主辦了一個關於瀕危台灣黑熊的展覽。今年5月,台灣林業局為嚴重瀕危的白海豚設立了300平方英里的海岸線保護區。它是台灣的第一個海洋棲息保護地,據說是世界上第一個白海豚保護區。 中國不承認台灣的主權,製造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中國的污染問題頻頻成為頭條,台灣卻開始了負責任的環保行動。中國在使少數民族邊緣化,而台灣把本土台灣話重新引入學校。今年4月,台灣的原子能反對者阻止了一個核電站的開發,敦促總統對能源問題進行全民公決,而中國正在建設28個核反應堆。北京的霧霾水平已達危險級別,而台灣公布了一個生態旅遊路線網,裡面散布着綠色建築,比如使用太陽能的北投圖書館,帶有下沉花園的大安森林公園地鐵站,以及一些新的生態公園,比如今年8月開放的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 不久之前,台灣的蔥翠群山也籠罩在煙霧之下。「1991年,我每年只能看到一兩次台灣的內陸山脈,」史蒂文·克魯克(Steven Crook)說。他是長期定居台灣的一位英國僑民,是《布拉特台灣旅遊指南》(Taiwan Bradt Travel Guide)的作者。「現在,我每年能看到幾十次。空氣質量的改善得益於荒野保護協會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它們教育民眾,保護棲息地,不斷努力確保政府和公司的胡作非為受到處罰。」 台灣的環保運動起源於本土文化。離台北25分鐘車程的烏來鄉是個水資源保護區,以山間溫泉和沿河遠足聞名,既可遠足、攀登,也可沿碧綠的南勢溪游泳。這裡的土著泰雅族有8000年歷史,他們的生活方式被奉為更加低碳的模式。烏來鄉主道上的泰雅婆婆美食店供應泰雅傳統美食,大多是蔬菜,比如南瓜餃子、竹筒飯和炒蕨菜。為了迎合不斷增長的生態旅遊市場,馥蘭朵度假酒店最近推出土著表演節目,比如火光閃動的音樂劇《米靈岸》,裡面有精心編排的擊鼓儀式,傳達出土著保護的信息。 「最大的變化是台灣人的態度,」克魯克說,「鄉村不再被認為是落後、無趣的,而被視為可以放鬆、鍛煉、了解生態、更好地理解台灣特色的地方。」

邀請會員續繳年費 以行動支持荒野
即日起歡迎續繳2015年會員年費,繳費方式如下: 親自至荒野總會或各地分會繳納 使用Web ATM繳費功能,或下載信用卡集郵局授權轉帳單 使用郵政劃撥,帳號:18724292,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填寫荒野快報內之繳費申請單,填妥後郵寄或傳真至荒野總會 登入網站進行線上續繳會費 與荒野同行,並肩守護棲地 荒野十九年來以各種方式積極的守護環境、守護生態,讓人類及後代子孫能與資源生生不息的荒野一同存在於地球上。這些年我們努力的為各階層的民眾,設計及辦理易於感知的環境教育課程、各類創新的兒童環境教育、自然教育中心等,建立更多元的管道去認識自然,讓環境意識能無障礙的擴及每個公民族群。除此,也積極的規劃與企業、機構、在地團體的守護環境共同行動,讓忙於拓展事業版圖的單位,也有機會接軌且體認到環境的存在,進而與公民一同為環境責任盡力。 有了守護環境、棲地的心,也需要有直接的行動。荒野舉辦大型的地球及海洋倡議行動,鼓勵大眾由自己生活中開始守護環境,也運用參與夥伴們的調查紀錄,對政府的環境政策,提供建言與數據,以合作代替對抗的方式對環境議題發聲與行動,我們也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對台灣僅存重要之溼地、林地、都市公園等自然棲息地及物種,進行圈護、信託與復育,為我們人類與其他生物共有的棲地做行動守護。 荒野邁入第二十年,未來的日子除了荒野已經進行的各項教育、倡議、關懷與行動外,我們還要讓更多的棲地受到守護,不論是租用、委託、信託或是購買,達到地區都有荒野守護的蹤跡;要推動建立更多的自然教育基地,不論是荒野自力經營或是與其他團體合作經營,讓民眾能就近輕易的與自然互動;為了讓荒野的能量擴展及延續,建立可供參考、操作的實用手冊,讓有心行動的夥伴能夠無後顧地直接採取行動;為建立更多元的自然棲地的守護方法,推動第一手環境及生物資料的蒐集,建立生物資源資料庫,讓夥伴走過的荒野,都能有基本的守護;與更多關心環境教育的的團體及夥伴,合作開創更多元、多樣的環教活動,擴大民眾參與,讓公民建立起與自然環境更緊密的守護行動。 荒野依舊以行動做為我們的重要策略,這些行動需要非常多的夥伴與我們並肩同行。不論您是以加入成為荒野會員為行動,或持續地繳交荒野年費的行動,或是隨時小額捐助行動,或是長期的定額捐助行動,或是捲起衣袖與荒野一起參與棲地守護行動,或是以環境守護的立場站在荒野身邊。邀請您能夠與荒野同行,並肩守護已經為數不多的自然及野地,您的這些行動將是荒野持續前進的重要養分,讓我們關心的荒野綻放美麗的花朵,並肩守護適合萬物生存的棲地。 延伸閱讀 2014地球倡議行動 部落格文章 活動網站(臉書專頁) 2014海洋倡議行動 部落格文章 活動網站(臉書專頁) 2014成果報告 線上閱讀 PDF下載

保護自然生態.驚豔臺灣之美
報導媒體:星洲網 在台灣被譽為「荒野築夢的鬥士」的徐仁修是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家,曾經進入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蠻荒雨林、亞馬遜原始部落、婆羅洲雨林、菲律賓、西爪哇、泰國北部、竂國、緬甸、美國西南、非洲等地探險和攝影穿越原始叢林。 徐仁修在60年代台灣的大自然開始逐漸受到破壞時,率先發起保護台灣原始大自然生態,並開始寫文章、出書、演講、開展覽,甚至親自到荒野記錄和拍攝自然生物。為了聚集更多的力量來保護台灣的大自然,徐仁修在1995年成立了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籌款購買荒地保留自然生物和為兒童提供生態教育,讓他們了解生態的美麗和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徐仁修堅信,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最好的方式,培養出深具環保概念的未來領導者。他本着「從華人社會出發的保育組織」為目標結合,海內外共同推動生態保育。徐仁修將在12月13日晚上7時30分,在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總社禮堂開講,主題為「驚艷台灣」。他將在講座中以圖片分享台灣近幾年在大自然保育的努力,讓台灣的大自然漸漸恢復,他將會分享台灣的環境保育,讓大馬的讀者更了解保護大自然的方式。 這項圖片分享會是由星洲日報、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學會聯辦。本期「圖說天下」的照片,皆是徐仁修在台灣拍攝的。 「驚艷台灣」講座會 日期: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B2禮堂 聯辦:星洲日報及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學會(星洲日報.大都會) 圖說天下(圖:星洲日報) 南湖大山最有名的野花南湖柳葉菜。 南湖山椒魚只生活在南湖大山還拔3千400公尺左右。山椒魚是冰河孓遺動物。 剛被列為台灣特有種鳥類的酒紅朱雀,經常在營地附近活動。 阿里山龍膽像落入凡塵的星星。 紅小蝶蘭是台灣高山野生蘭的代表,也是台灣特有的品種。 雪山山脈上壯麗的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 為了避開高山上的強風和得到更多的陽光,玉山圓柏的枝幹會旋轉扭曲。 南湖大山上著名的冰河遺跡——冰斗。 台灣玉山薄雪草是電影小白花的亞洲姊妹。 南湖唐松草花開得好像煙火一般燦爛。 玉山圓柏下的奇萊喜普鞋蘭。 樹林底下的水晶蘭是奇特的半寄生植物。 堇菜的花像蝴蝶飛翔。 高山森林裡的靈芝。

淨灘、近山 基隆「徒步環島練習中」
報導媒體:聯合報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北五團明年暑假預計辦理52天的徒步環島活動,很多家庭為了讓小朋友因應這項挑戰,近期展開密集的短途徒步練習,除培養耐力外,沿途家長也利用機會灌輸小朋友生態觀念,學習環保、生態保育的重要。 廖依芳等3個家庭10多人日前從基隆火車站出發,一路往萬里方向走,一直走到淡水,他們拉著「徒步環島練習中」的行李箱,沿途引起民眾好奇,他們都很親切地與民眾打招呼。 擔任醫護工作的廖依芳說,明年7月協會要辦大型的親子徒步環島,期間長達52天,沒有訓練恐怕無法完成。為了讓小朋友適應及訓練耐力、體力,近日各成員每周都密集的練習,希望明年可以挑戰徒步全台。 廖依芳說,荒野保護協會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小小自然觀察家」,學會生態、環保的觀念需要長期累積經驗,環島接觸大自然豐富多樣的面貌,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大家都非常期待。 她表示,北五團透過團隊活動與家長的陪伴,讓小朋友在學習中成長,每次經過沙灘時都會停留,讓小朋友撿拾垃圾學會保護環境,也教他們看看海邊的生態、林木的生長情況。 小朋友在團中的名字都結合大自然,有的叫鴿子、檜木、黑豬,還有人叫小甜瓜,「我們不會累,看到沙灘很漂亮,但塑膠袋及飲料罐多了一點,不過,我們都撿乾淨了才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