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速修礦業法,賴院長醒醒』 亞泥實質違法,展限迫在眉睫

2017-11-17

今年9月,立法院開議前,民進黨政府信誓旦旦地將「礦業法」列為這個會期的優先法案,眼看會期到了尾聲,礦業法排審卻遙遙無期,讓人無法接受。另外,監察院於今年10月11日公布亞泥展限案調查報告,清楚指出此案違法,並對行政院、經濟部、礦務局和花蓮縣政府提出糾正,同時也要求經濟部盡速修正現行礦業法諸多不妥適之處。目前,經濟部礦務局已將礦業法修法草案提報行政院,就等賴清德院長拍板。因此,關心礦業法的民間團體及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成員,今天來到行政院前,要求賴院長提出礦業法修法時程,自救會也預告將於亞泥礦權到期後進行封路行動,呼籲民進黨政府立即主動撤銷亞泥違法展限。 礦業亟需改革,立院力拼修法 雖然立法院在上會期的第二次臨時會排審了礦業法,但並未完成審查。這個會期經濟委員會召委蘇治芬表示礦業法已經讓人民等太久,民間礦業改革的訴求,立法院都聽到了,只要行政院盡速將政院版草案送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一定會立即排審,力拼本會期完成礦業法修法。眼看亞泥礦權在11月22日到期,隔日就要再持續挖山20年,上會期召委同時也是亞泥案義務律師團團長高志鵬表示,礦業改革就是國土的轉型正義,未來將透過修法,要求所有未做環評的礦場都要補做環評,位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礦場,也要踐行原基法的諮商同意權,過去所有不公義的霸王條款通通拿掉,避免亞泥違法展限事件重演。昨天(15日)經濟委員會審查經濟部預算,就決議凍結礦務行政與管理的預算一成,鞭策行政部門上緊發條加快腳步。時代力量高潞·以用委員則呼籲行政院應命經濟部主動撤銷亞泥展限,把被占用且開挖40年的土地還給族人。 礦業法修法五大重點 台灣的礦場幾乎都落在原住民族土地上,原基法也早已明文規定採礦等土地開發或資源利用的行為必須諮商並取得當地部落族人同意後,才可以採礦。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謝孟羽表示,到目前為止,礦業法仍未將原基法第21條的諮商同意參與程序入法,在亞泥展限案上,行政院和經濟部還試圖為礦業主解套,讓原基法關於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保障的目的,實質上被排除適用。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說明,過去民間已召開多場記者會談現行礦業法的問題並要求修法,礦業法修法的重點應包括:1.霸王條款的修正、2.落實礦業開發的資訊公開、3.建立利害關係人的知情參與和諮商同意的法定程序、4.礦權申請/展限的程序應更完備、5.賦予主管機關實質的監督工具。 亞泥展限確實違法,經濟部應主動撤銷 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成員再度北上,表達不願亞泥繼續挖礦20年,自救會副會長白誠實指出,監察院調查結果顯示,亞泥展限違法事由一卡車,相關行政機關也多有過失,政府應有實際作為,修正這些過失,而不是讓亞泥輕率地繼續挖礦;副會長白世義也沉痛的表示族人一個個過世,希望在可見的將來,亞泥可以把土地返還給族人;自救會會長田明正也宣告,亞泥如果繼續挖礦,族人將用更激烈的行動展現守護土地的決心。 今年6月25日「看見亞泥 搶救太魯閣」大遊行後,民進黨政府回應民間修法訴求,表示將礦業法列為立法院下會期優先審議法案,經濟部已在9月中旬將修法草案,送交行政院審議。如今立法院會期即將在12月底結束,礦業法草案卻還卡在行政院,關心礦業法的民間團體及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在此呼籲行政院加快腳步,盡速將政院版草案送入立法院審議,讓礦業法能符合時代脈絡落實人權與環境保障。 出席團體 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青年樂生聯盟   新聞聯絡人: 地球公民基金會 黃靖庭 0926-204-988 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 謝孟羽 0927-686-625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蔡雅瀅0937-099-835  

【新聞稿】三年有成亮點不斷、跟著阿光節能嬉遊趣

2017-11-01

超過全國三百個行政區的『節能綠活圖』匯聚台灣科學教育館。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5年起與經濟部能源局、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在面對氣候變遷、推動能源教育上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年的「節能志工培訓及社區推廣服務計畫」,今年將於10/28(六)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樓大廳舉辦成果發表暨分享會。現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節能志工,以不同主題的互動分享方式,展現三年來的具體推廣成果。並將展示超過三百幅全國不同行政區的『節能綠活圖』,更將發表集結三年來在全台各地推動節能活動與成果的電子書~「跟著阿光節能趣」。        本計劃透過「種子志工培訓」、「社區推廣(節能綠活圖)」、「節能講座」等方式,在三年的努力下,節能推廣足跡踏遍全國304個行政區,從本島到離島、從都會到偏鄉、從學校到社區,更結合縣市政府及在地組織,如台東故事協會、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各地方中心…等在地能量及資源,擴大節能效益,將資源發揮得更具意義。        本次成果展分別針對北區、中區、台南、高雄、東區,以宗教、社福、學校社區、節能綠屋頂、集合式住宅節能及社區節能推廣志工等為主題,展現全國各地區、不同型態的節能推廣成果。例如:高雄皇苑創世紀大廈,從2015~2017年進行地下停車場的照明汰換為LED燈、中庭綠化檢討高用電量設備,到大規模電氣設備汰換、建置綠屋頂及裝設太陽能板,並透過講座及工作坊,落實社區民眾節能觀念及行動,有效節約社區公共用電約25.7%;台東節能推廣志工,以當地民宿業者為節能診斷對象,透過工作坊及實際節電踏查,提供民宿業者節能手法及節電建議,並協助其用電設備改善,落實從家庭出發,拓及到社區、業者,讓節能成果具體展現;臺南市土城國小師生將學習到的節能知識,一步步推廣延伸到家庭、社區、夜市及鄰近之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成為學校與家庭、社區緊密結合的節能推廣模範光點…等。皆將於成果展當天於現場展現。        本次成果展開幕式,邀請能源局及工研院長官蒞臨,並表揚協助節能教育推廣之單位。同時也將發表集結三年來節能推廣活動及精選之「節能綠活圖」作品~「跟著阿光節能趣」電子書,藉由電子書內容展現推廣成果。現場並有各主題展區的闖關活動及節能體驗區,包含手搖發電機、人力發電腳踏車、節能大富翁…等。希望藉由各項輕鬆有趣的體驗活動,讓民眾從參與中有感,進而了解節能的重要性。        三年來節能推廣足跡踏遍全國22縣市、304個行政區,舉辦522場次節能工作坊,累積參與各項節能推廣活動人數已達8萬7千人。成功從家庭學校到社區、從都會到鄉村、從本島到離島、從「點」、「線」到「面」,在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之際,全面強化、落實節能教育推廣,以具體的行動展現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的在地共識,節能綠種子全台遍地開花。

【新聞稿】守護市民健康永續自然生態,支持訂定高雄市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

2017-11-01

      由高雄市議員張豐藤發起之『推動訂定「高雄市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公聽會』於10月30日(星期一)假高雄市議會舉行,邀請產業、市政府相關部會、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民眾,一起商討訂定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期待在公開理性的研討下,建立有效管理工具,讓市民健康不受除草劑危害,自然生態亦可以永續,保障優質農業生產環境,讓非農地區域不當使用除草劑的狀況得以改善。       在永續農業生產及環境的基礎下,應著重民眾健康及生態領域的保護,在非農業用地範圍,如市區道路、產業道路兩旁等非農業用地可見受除草劑噴灑而成的枯黃景象,除草劑雖然便宜方便省工,卻是生態殺手。依據美國調查指出「年年春」〈有機磷除草劑〉讓帝王斑蝶數量急遽減少;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調查也發現,噴過除草劑的路段蝴蝶等昆蟲幾乎看不見。當地農家在山區採集野菜、草藥,將可能誤採有除草劑殘留之野菜草藥,也會讓到山區運動的民眾無意中吸入,除草劑的噴灑無形中已增加人民的健康風險。此外,除草劑噴灑在山區道路,經過雨水沖刷後進入土壤與溪流中,造成土壤與水源的污染甚至破壞水源地的潔淨及眾多經濟作物的授粉媒介蜜蜂已證實在低毒性下仍俱大量致死的危害事實。       為此荒野保護協會於2016年11月透過立法院永續會召集人陳曼麗委員邀集農委會等部會協商及討論有關除草劑使用之相關法規,期望非農業區應禁用除草劑以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且會議中也提及「訂定各縣市政府除草劑自治條例」是可行方案;今年3月起,荒野保護協會開始進行民眾連署,並於9月向新竹縣、市議會遞交陳情書,期望透過地方自治條例的管理減少在非農業用地使用除草劑對人體及環境造成的危害。       現行法規有農藥管理法,第33條雖有描述,但並未針對除草劑噴灑於環境間對於人體與環境的保護,僅著重農產品農藥殘留容許量規範;為彌補現有法規不足,全臺灣已有2縣市通過「除草劑使用管理自治條例」,分別是宜蘭縣、臺北市;新竹縣也著手擬定草案中。限制除草劑的購買者資格及用途,管制除草劑的使用範圍,公園道路等公共空間改以人工除草方式,不但符合國際趨勢,也能保護民眾生命健康安全,荒野保護協會希望喚起大家對守護環境的關心,也期望有政府的介入與協助來達到最好的成效。       高雄市於2006年申請成功加入ICLEI(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屬於全球性的城市聯盟),目的將城市轉型成一永續、韌性、資源高效型、生物多樣性、低碳的城市;2013年「國際宜居城市獎」全球42個參賽城市中高雄市為最大贏家。2017年10月主辦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知名旅遊指南出版社《孤獨星球》也於日前公佈(10/25)2018年世界10個最佳旅遊城市,高雄市名列第5。足見高雄市政府打造綠色城市的積極與努力。 盼高雄市政府盡速訂定「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以保障民眾的健康,進而保留綠地與生態,留給子孫安全美好的生存環境。

【新聞稿】響應國際淨灘行動 我們減/撿了300座世大運游泳池

2017-10-02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持續響應國際淨灘行動,9月間於全台舉辦17場淨灘,號召5千多人清掃海岸同時監測海洋廢棄物。荒野保護協會持續超過十年的海洋廢棄物長期監測,都顯示民生用一次性塑膠垃圾是汙染台灣海洋的元凶,因此民間首次於社群網路發起「#九月無塑生活」活動,呼籲大眾從日常生活開始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短短1個月內吸引超過7百位民眾貼文分享自己的「減塑四寶」,估計此系列活動已有2萬3千人關注 。   垃圾大戰其實不只台灣受害,世界各國都接連傳出垃圾暴量危機,為了響應國際熱門的"零廢棄倡議"(Zero Waste),首次由全台16個環境友善團體共同發起的「#九月無塑生活」,藉由網路活動的方式鼓勵民眾在9月間盡量使用減塑四寶(環保餐具、環保水壺、購物袋、便當盒)裝盛餐飲食品並拍照上傳,共同倡導一次性包裝的減量,活動距離結束尚有一週,至今估計已為台灣減少了26萬件的一次性餐飲垃圾。   環保署於今年4月22日地球日,擴大推廣「全國揪團認養淨灘」,延續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7月3日國際無塑膠袋日、9月的國際淨灘行動,加上明年1月1日起的擴大塑膠袋管制政策,帶動一股全民守護海洋的新風潮。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也在新北市挖仔尾的淨灘現場表示:「非常樂見全台各地的公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組織都開始關心海洋環境,並熱烈投入清掃海岸的工作。但是海洋中垃圾不是由海中生成,百分之百是由人類在陸上製造、銷售與丟棄,因此如何從陸地源頭減少垃圾,是除了淨灘之外更需要被大家關心的議題。」根據環保團體歷年海廢監測數據顯示,約有八成廢棄物是源自日常民生的一次性飲食包裝,兩成是海上養殖、漁撈等相關產業。          本月荒野保護協會在10縣市舉行的淨灘中,不僅許多民眾是全家動員,更有接近3成的參加者是兒童與青少年,眾人在毫無遮蔽物的高溫烈日海岸上努力,即便非常辛苦,但是每人都為自己能為環境盡一份心感到驕傲。初步統計9月份的17場淨灘成果,雖然撿拾了約8,746公斤的垃圾,但平均每人在一個小時內其實只撿拾1.5個寶特瓶、1.4個瓶蓋、1.3個塑膠袋、1根吸管以及無數的各類塑膠與保麗龍碎片,顯示每年單日的淨灘能造成的改善仍相當有限。而「#九月無塑生活」就是希望每位淨灘民眾可以養成使用「減塑四寶」的習慣,把一年一小時的淨灘轉換成 365天的無塑生活,只要每位台灣人一天少用一個塑膠袋,一年堆積起來就相當於減少於300座世大運游泳池的巨量垃圾。          根據本次「#九月無塑生活」響應成果顯示,一日的無塑生活能省下最少12件一次性餐飲包裝,根據統計731 位響應者在一天之內就足以減少8,772件垃圾,若持續進行三十日,便能減少26萬3件垃圾,已遠遠超過各場淨灘的撿拾成果。若對照2016台灣ICC淨灘行動全年2萬人共撿獲9萬多件保特瓶、塑膠袋與外帶飲料杯與免洗餐具,但預計響應人數將達到千人的「#九月無塑生活」能減少超過整年淨灘數值4倍的同類型垃圾,更凸顯戶外淨灘與生活減塑兩者的重要性。荒野保護協會及各環境友善團體將持續透過淨灘及各種減塑環境教育活動,傳達對海洋棲地的守護,以期減少不必要資源的浪費及改變大眾對一次用品使用的習慣。   「#九月無塑生活」共同發起單位: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寶島淨鄉團、Greenpeace 綠色和平、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環境友善種子、看守台灣、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即拾、減塑慢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福智淨塑推動小組            

2017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

2017-06-28

紀錄的重要性   甲說:「這個地區以前有滿滿的招潮蟹及水鳥,現在變成這樣。」 乙說:「這個地區現在和以前比較,螃蟹多了5種,水鳥多了8種,生物多樣性比以前高出許多。」 同樣的敘述,卻給聽者不同的感覺。 在臺灣,因為地狹人稠,開發或污染造成環境的變動常常發生,面對不同的開發、面對不同的談論對象、面對時代變動,需要有個物種調查資料庫紀錄相關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於是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工作建置一個可長時間累積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需用相似的調查方式、調查樣點也要愈多愈佳,最好還是全台灣共同時間調查,於是每年世界地球日的這個月份,荒野保護協會啟動棲地調查,並將資料留存,期待這種長時間記錄下來的資料庫可以為臺灣留下重要物種數據資料。 感謝荒野保護協會各定點夥伴今年熱心及努力地完成調查並上傳資料,為2017年台灣棲地物種留下珍貴的調查資料,自今年起,荒野保護協會綠皮書將修改為3年出版一次(與理事長任期相同),還請各定點組長能積極規劃定點觀察人員之培訓及資料庫建置之宣達,能將3年一次的大普查做得更徹底,數據更完整。 紀錄很重要,一群人一起積極為臺灣物種留下資料更是重要,全臺灣大家一起來也是重要的,讓我們把棲地物種調查變成習慣吧!棲地守護大家一起來,荒野保護協會會在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持續努力。

荒野保護協會榮獲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殊榮

2017-06-08

新聞全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一年一度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名單公布!環保署於106年6月5日在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舉辦「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由署長李應元頒發6大獎項鼓勵及表彰獲獎者,共同分享得獎者榮耀光芒。        近年來,環保署致力於基層環境教育扎根,為了鼓勵全民參與並獎勵有功人士及團體對環境教育的貢獻,已連續舉辦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深獲全國環境教育深耕人士讚譽。李署長特別於頒獎典禮上,對於入圍的個人及團體表達最高敬意與謝意,他說,這些入圍者都是經過初賽、複賽及決賽層層關卡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他們所推動的環境教育事蹟,值得各界學習與效法。 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六大組獲獎者名單

2017 Earth Hour草地音樂會 荒野保護協會邀請民眾響應地球一小時

2017-05-11

            台灣地球一小時由「節能減碳」概念回歸至「棲地守護」,透過關燈行動帶領民眾認識目前地球面臨的重要課題-氣候變遷對棲地的重大影響。荒野保護協會自2005年起推動夏至關燈,2010年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加入響應Earth Hour超越地球一小時60+的活動。每年三月舉辦此一年度活動至今已第八個年度,今年更持續呼應國際超越一小時的號召,過去,全球已有超過178個國家、7000多個城市、上億的民眾,共同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活動當天,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地球。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無論是從新聞畫面或是平日感受的天氣變化,氣候變遷確實深遠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每個人。荒野希望持續站在守護棲地的立場上,推動節能、永續概念及改善氣候變遷等相關環境教育。因此呼應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辦理地球一小時60+的關燈活動。希望人們透過60分鐘關上非必要的燈,來反思所處的環境,並珍惜我們所擁有的資源。」        2017年荒野保護協會以「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無塑海洋」為主題,與臺北市政府公園處及歐萊德企業共同主辦,邀請工研院、友善環境團體、永續經營企業代表和民眾到現場,3/25晚間8點半至9點半,與全球同步關燈60分鐘,藉此呼籲大家正視氣候變遷的議題。今年花博圓山園區的整體活動,預計超過1500人參加(各地共同響應超過12萬人),希望能成功減少8萬度電、約5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今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提早從下午3點開始,現場分為綠色商品展示區和音樂舞台區兩部分。展示區呼應荒野保護協會推動的「棲地守護、綠色生活、節能與氣候變遷調適」等主題擺攤,同時透過友善環境的組織、永續經營的企業夥伴,以多元資訊及多面向的商品展示呈現,讓參與民眾能更清楚了解面對氣候變遷的大環境下,人們可以選擇、調適及改變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氣候變遷下即將面臨的挑戰與行動。        這次參與響應的單位除了環境友善團體:綠色和平、臺灣環境資訊協會、臺灣米食推廣協會、國家地理頻道等…;也有多家企業支持本次的活動:倡導永續山林FSC認證的舒潔品牌(金百利克拉克)、利樂包裝;NU SKIN如新;建置符合環保節能減碳綠色院區的哈佛健診;此外,以環保永續概念出發的興采實業,提供咖啡紗製作的布料直接贊助生產Earth Hour紀念T恤,成為今年地球一小時草地音樂會活動的另一亮點。同時臺北101、漢神名店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南) 、橘子集團等等單位以代表性建築物共同響應關燈活動,同步採取實際行動,拋磚引玉響應節能環保。      氣候變遷的影響無所不在,3月25日希望更多民眾,走出戶外,關上電燈一起來響應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

空污啊!空污!

2017-02-03

文∕楊政穎(台中分會親子團台中三團複式團長與鄉土關懷小組組長,自然名:聖甲蟲)、圖∕台灣空氣行動聯盟     「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聖.修伯里        以前一早起床看見外面一層濃濃的霧,當太陽出來後,霧並沒有散去,這樣的場面,總讓人有詩情畫意的浪漫情懷!後來~就如同楚門世界的場景,才知原來我一直活在外面世界的假象!2015年11月28日在台中的反空污大遊行-因為中科擴廠要將大肚山52多公頃的林地砍除而發起,也因為這次的遊行,讓我開始注意我們的空氣品質不好,原來我們一直將有毒物質吸入體內而不自知,接著同年的12月28日參加台北的反空污遊行,對於空污有著更多的瞭解與擔憂。        為什麼要關心空氣呢?因為只要活著就要呼吸!        然而在中南部,現在要吸一口乾淨的空氣變的如此之難!尤其是在冬季,因為沉降氣流與地形的關係使得空氣中的污染無法散去,而空氣污染中又以PM2.5危害更甚!WHO在2013年已將PM2.5列為一級致癌物,它的可怕之處不但是因為顆粒小(頭髮直徑的1/28),所以眼睛看不見,同時它本身形狀不一,能夾帶著重金屬或戴奧辛等物質,讓它本身的毒性增強,現在台灣或國外不斷有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它對我們身體的危害是從頭到腳全面性的傷害;如肺部、心血管疾病…等等,對於正在發育的小孩影響更大。        喜歡戶外享受大自然的我們或許以為只要不在都市裏就沒有關係,但研究發現空污的影響在1000~2000公尺以下的高度,所以即使在山中也有可能吸入PM2.5,而我們也不可能天天往山裏跑。它雖然看不見,但卻是存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吸的每一口空氣裏!        這些空污有三成是境外移入,其餘是我們台灣境內產生,因此要改善空氣品質就要從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開始。我們都知道大台北地區的空氣比中南部好,但這是為什麼呢?台中與台北都是盆地地形,如果汽機車是主要的污染,那台北的空氣應該要比台中差,但結果卻是相反,由此判斷更多的空污其實是藉由其他來管道而來。歷史資料指出台北在二、三十年前空氣是相當的糟糕,後來因為當時政府將工廠移出台北,加上大眾運輸規畫普及,民眾使用率高,空氣品質開始變好!        但要政府願意真正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公民一次次的覺醒,不斷展現出人民的力量。我們其實都知道空氣不好,但唯有行動,站出來讓政府看見,改變才有可能!        近來看到一則笑話:「帶太太去北京?」。聽說,在哈爾濱下雪的時候,一定要約上自己心愛的人出去走走;因為,走著走著兩人就一起白了頭了。廣州就不一樣了,這裡只會下雨,兩人走著走著,腦子就進水了。在北京,就更不一樣了,這地方有霧霾,兩人走著走著,另一半就不見了。此消息一出,聽說全中國各地的男士都想帶老婆來北京走走…。這笑話讓人好笑又心酸!呼吸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連吸一口乾淨的空氣,都變成一種奢求,那我們還能期待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孩子呢?        所以為了爭口好空氣,讓我們一起站出來:219反空污‧找藍天大遊行   台中場 https://goo.gl/1rGB9w 高雄場 https://goo.gl/g7dZv1 團體響應報名表單 https://goo.gl/vmkVOo

2016海廢數據:寶特瓶離島榜首 島內回收系統建立有效

2017-01-17

文、圖/胡介申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守護專員,自然名:螃蟹)、施耘心(荒野保護協會企劃推廣部主任)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帶領志工於全台淨灘,同時進行海洋廢棄物的檢測分析。2016年統計全台數據,已獲得240筆淨灘數據,另材質上寶特瓶一舉躍上海廢top10榜首(37,657個,附件一),其中近1/3在澎湖縣內拾獲。若分析長達12年的監測數據,許多長年上榜的廢棄物均不是環保署管制的回收項目,顯示回收效益不高的商品,廢棄後有更高的機率汙染環境(附件二)。21日荒野將與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助理教授華博諾(Bruno Walther)、台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孔燕翔(Alexander Kunz)共同簽署海洋廢棄物學術合作計畫,將分析歷年淨灘數據投稿國際期刊。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5年製作「愛海小旅行」海洋廢棄物資訊平台,推廣社會大眾於淨灘同時監測海洋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2016年新增手機上傳功能,獲得全台17個濱海縣市民眾熱烈響應,今年截至12/8已獲得240筆淨灘數據(相較去年成長3倍)、清理廢棄物總重39,809公斤、清理海岸線總長130,605公尺、參與志工總人數19,091人。統計分析2016年各地民眾上傳之海洋廢棄物數據後,可發現材質上依然以塑膠為主(佔整體90.3%),用途上仍是以飲食包裝(78.2%)與漁業行為(11.1%)為主。今年較特殊的是,寶特瓶一舉躍上海廢top10榜首(37,657個),其中近1/3在澎湖縣內拾獲。主因是位於澎湖的海洋公民基金會首次響應監測活動,於縣內各海灘紀錄到大量的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洋流海漂之廢棄寶特瓶,佔整體數量之46.4%,相較之下遠高於台灣本島海岸寶特瓶之比例(12.1%,附件三)。由於台灣寶特瓶回收產業鏈相對完整,經過回收、清洗、破碎後能抽絲再製成聚脂纖維布料與衣物,高回收率同時也減少廢棄空瓶於環境流竄的比例。若分析長達12年的監測數據(附件四),許多長年上榜的廢棄物均不是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的公告應回收項目(例如:塑膠袋、吸管、打火機等),或是相關中央主管機關尚未公告回收管理辦法的事業廢棄物(如:漁網、浮球等),顯示尚未建立回收管理機制的廢棄物,有更高的機率汙染環境與海洋生態。同時凸顯此類不具回收價值的產品,相關製造商、零售商與使用者均需承擔更多責任,唯有各方利益關係人認同與支持前端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減低廢棄後進入環境造成無法復原的汙染。而近日環保署預告將於2018年進一步管制近7萬店家不得再免費提供的「塑膠購物袋」,更是歷年海廢統計黑名單榜首(共拾獲139,508個塑膠袋),當破碎的塑膠袋不斷在海龜與鯨豚等瀕危生物胃中被發現,顯示消費者、產業與政策管理者應供同承擔守護海洋的環境責任。 過去國際期刊僅有三篇關於臺灣海灘上的人造廢棄物汙染報告,且僅為北海岸、高雄、台南區域性的數據統計,少有跨縣市、長時間的累積數據。此次,荒野將結合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助理教授華博諾(Bruno Walther)、台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孔燕翔(Alexander Kunz)的專長,將2004年至2016年眾多單位的淨灘數據,近600筆分析成論文,投稿國際期刊。期盼以嚴謹地學術分析後的成果,提昇臺灣在累積海洋廢棄物數據多年後的國際議題能見度,也呼應日前國際研究團隊針對全球20個貢獻最多塑膠進入海洋的國家,多為亞洲沿海國家的報告。本論文預計將於2017年年底發表,屆時歡迎各位媒體朋友,進一步的關注與報導!  

2016海廢數據:寶特瓶離島榜首 島內回收系統建立有效

2016-12-21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帶領志工於全台淨灘,同時進行海洋廢棄物的檢測分析。2016年統計全台數據,已獲得240筆淨灘數據,另材質上寶特瓶一舉躍上海廢top10榜首(37,657個,附件一),其中近1/3在澎湖縣內拾獲。若分析長達12年的監測數據,許多長年上榜的廢棄物均不是環保署管制的回收項目,顯示回收效益不高的商品,廢棄後有更高的機率汙染環境(附件二)。21日荒野將與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助理教授華博諾(Bruno Walther)、台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孔燕翔(Alexander Kunz)共同簽署海洋廢棄物學術合作計畫,將分析歷年淨灘數據投稿國際期刊。 屏東縣滿州沙灘的微小塑膠碎片 靠近河川出海口的海灘充滿民生飲食廢棄物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5年製作「愛海小旅行」海洋廢棄物資訊平台,推廣社會大眾於淨灘同時監測海洋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2016年新增手機上傳功能,獲得全台17個濱海縣市民眾熱烈響應,今年截至12/8已獲得240筆淨灘數據(相較去年成長3倍)、清理廢棄物總重39,809公斤、清理海岸線總長130,605公尺、參與志工總人數19,091人。統計分析2016年各地民眾上傳之海洋廢棄物數據後,可發現材質上依然以塑膠為主(佔整體90.3%),用途上仍是以飲食包裝(78.2%)與漁業行為(11.1%)為主。今年較特殊的是,寶特瓶一舉躍上海廢top10榜首(37,657個),其中近1/3在澎湖縣內拾獲。主因是位於澎湖的海洋公民基金會首次響應監測活動,於縣內各海灘紀錄到大量的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洋流海漂之廢棄寶特瓶,佔整體數量之46.4%,相較之下遠高於台灣本島海岸寶特瓶之比例(12.1%,附件三)。由於台灣寶特瓶回收產業鏈相對完整,經過回收、清洗、破碎後能抽絲再製成聚脂纖維布料與衣物,高回收率同時也減少廢棄空瓶於環境流竄的比例。若分析長達12年的監測數據(附件四),許多長年上榜的廢棄物均不是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的公告應回收項目(例如:塑膠袋、吸管、打火機等),或是相關中央主管機關尚未公告回收管理辦法的事業廢棄物(如:漁網、浮球等),顯示尚未建立回收管理機制的廢棄物,有更高的機率汙染環境與海洋生態。同時凸顯此類不具回收價值的產品,相關製造商、零售商與使用者均需承擔更多責任,唯有各方利益關係人認同與支持前端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減低廢棄後進入環境造成無法復原的汙染。而近日環保署預告將於2018年進一步管制近7萬店家不得再免費提供的「塑膠購物袋」,更是歷年海廢統計黑名單榜首(共拾獲139,508個塑膠袋),當破碎的塑膠袋不斷在海龜與鯨豚等瀕危生物胃中被發現,顯示消費者、產業與政策管理者應供同承擔守護海洋的環境責任。 過去國際期刊僅有三篇關於臺灣海灘上的人造廢棄物汙染報告,且僅為北海岸、高雄、台南區域性的數據統計,少有跨縣市、長時間的累積數據。此次,荒野將結合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助理教授華博諾(Bruno Walther)、台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孔燕翔(Alexander Kunz)的專長,將2004年至2016年眾多單位的淨灘數據,近600筆分析成論文,投稿國際期刊。期盼以嚴謹地學術分析後的成果,提昇臺灣在累積海洋廢棄物數據多年後的國際議題能見度,也呼應日前國際研究團隊針對全球20個貢獻最多塑膠進入海洋的國家,多為亞洲沿海國家的報告。本論文預計將於2017年年底發表,屆時歡迎各位媒體朋友,進一步的關注與報導!   【媒體聯絡人】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 棲地守護部 073227526 施耘心/荒野保護協會 企劃推廣部 0223071568分機23 【媒體報導】 臺灣醒報〉異國海廢流澎湖 北醫大將投稿國際 臺灣醒報〉我國回收系統佳 環團籲加強交流 三立新聞〉聽,海哭的聲音!2016海洋廢物榜首:寶特瓶 青年日報〉海洋廢棄物 環團:今年寶特瓶最多 自由時報〉寶特瓶海廢排第一 環團籲設回收機制 聯合新聞〉你愛海嗎?寶特瓶、瓶蓋、吸管 海邊廢棄物難收拾 中國時報〉今年淨灘清出4萬公斤垃圾 9成是塑膠 中國時報〉台灣海洋垃圾調查 寶特瓶躍居榜首 中國時報〉台海漂垃圾大軍 寶特瓶登榜首 公視晚間新聞〉海洋廢棄物 環團:今年以寶特瓶最多 宏觀英語新聞〉寶特瓶為海洋廢棄物第一名 Society of Wilderness, scholar draw attention to issue of marine debris 【附件一】2016臺灣ICC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TOP10 【附件二】2016臺灣ICC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組成分析圖 【附件三】2016臺灣ICC淨灘行動:澎湖與臺灣本島比較表 【附件四】臺灣ICC淨灘行動:2004~2016海洋廢棄物排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