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

荒野的自然體驗活動,有別於其他旅遊團體所進行的模式,跳脫一般單純的解說方式,著重於深入的體驗,發展出一種互動式、體驗式、分享式的活動,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聯結。荒野認為最好的解說,便是將民眾帶到大自然裡,讓自然去感動他。

環境教育

相關資訊
2021 / 06 / 10
圖/台中親子一團炫蜂團攝影組〈自然名:九重葛、赤狐、青蛙、落羽松〉 文/趙永楠〈台中分會親子一團、推廣講師、解說員,自然名 : 青剛櫟〉 前言 記得小時候,總...
2021 / 06 / 10
圖、文/陳慧諼〈台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玉山杜鵑〉 你理想的家想要在甚麼環境?如果這個家也是許多生物的棲地,又即將面臨被整地開發的命運,那會是怎樣的故事?在4...
2021 / 06 / 10
圖/台中分會大肚山解說組志工 張寶華〈自然名 : 小辮鴴〉、詹司蒂〈自然名 : 濕地〉 文/張寶華〈自然名 : 小辮鴴〉 一早飄下絲絲的雨滴,雖然雨下的少且短...
2021 / 05 / 11
圖、文/張窈慈(新竹分會竹三親子團,火鶴) 2021年的第二個週末,竹三親子團的小蟻們聚集在新竹縣峨眉鄉的「無負擔農場」進行團集會。第一次堆窯的小蟻們,前一天下...
2021 / 05 / 11
圖/臺北記憶倉庫 文/紀宛妤〈大浪聚媒體平台主編> 三月底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成功引發眾多公私部門與個人參與,響應單位遍及全球19...
2021 / 05 / 11
圖、文/ 黃郁翔 (台南分會親子四團 自然名:大冠鷲) 2020年九月,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的一場幹部會議裡,台南分會副分會長曾彥翔(環頸雉)提出了吉貝耍國小水...
2021 / 04 / 08
文/李志芬〈自然名:衣魚> 圖/食蟲植物公民科學家 小時候沈迷大航海時代的冒險故事,書房牆上貼著大大的世界地圖,總是跟著主角在未知的新大陸發現各式新奇人...
2021 / 04 / 08
文/吳思儒〈川流之島流域學校創辦人〉 圖/吳思儒、川流之島流域學校 河川除了是台灣地貌最重要的自然營造力外,同時伴隨著農耕、航運、電力及污水承載等功能,都深刻...
2021 / 03 / 16
圖、文/陳瑞禮 <五股濕地棲地組四斑細蟌志工> 習慣性睡前看一些訊息,昨晚上同樣打開手機,在鳥類群組裡看見鳥友貼上斑頭雁的照片,地點在礁溪!照片的場景也非常熟...
2021 / 01 / 11
文: 劉峻儒<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自然名:飛魚> 圖:珍愛藻礁公投工作小組 一間房子超過100年,我們稱她為古宅,具有文化傳統價值,應該被保留下來。 一間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