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真危險?蘇迪勒吹出行道樹問題多
文/林君蘭(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小組,自然名:二葉松) 8月8日父親節,蘇迪勒颱風籠罩全臺,吹倒數以千計的行道樹,一時間媒體紛紛報導各地樹木傾倒釀災的現場畫面,有的砸車毀屋、有的橫街擋路,只見救災人員疲於奔命,枝幹狼藉的場景仍持續了好幾天,連帶引發一些輿情討論,卻不知人們是否已從中記取教訓?是否已有決心防範相同的問題繼續發生? 生活在臺灣的人一定知道「颱風」,這個年年造訪的過客,是所有的居民都要認知,並且應該具備防災、避災、救災技能的主要天然災害。此次蘇迪勒颱風因為風力強勁,據中央氣象局觀測紀錄,各地最大風速和最大陣風風速與歷年颱風比較均名列前茅。突顯出都市行道樹忍受強風吹襲的程度,會直接威脅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不容輕忽。而隨處可見的行道樹,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果要栽種新的植株,應該考量哪些重點?更多已經種植在街道公園裡的樹木又該如何照顧?讓我們從問題的源頭來探討。 首先,為甚麼要種樹?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任何人都能隨口說出幾個正確的答案,為了美化環境、為了遮蔭降溫、為了淨化空氣、為了減低噪音等,而通常在都市環境種樹,總是期望同時滿足好幾個目的。但若想把樹種好,可不是光有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行了,必須先設定具體的目標,依照預期的高度和寬度去選擇適當的樹種,同時留意是否有特殊的功能需求,例如:需要擋風的位置,應以枝條密實的常綠樹種為主;向陰面的位置,則應優先考慮落葉樹種,好讓冬季的陽光可以直射到地面;距離建築物很近的位置,就要避開樹冠幅很大和根系生長旺盛的樹種;鄰近車道的位置,必須選擇枝下高較高的樹種,同時還要衡量樹冠的生長是否會遮蔽交通號誌;有人車通行的地方,甚至得注意落花或落果的影響。為什麼需要如此慎重?因為每一種樹木會有自己獨特的生長特性及適合生長的地方;而每一棵樹木都是一個生命體,會極盡所能依著自己的基因特性生存下去。所以種樹應該要像養動物一樣,用照顧生命的心情去思考,確定種下去的樹能健康成長。否則一旦選錯了樹種,當樹木漸漸長大卻無法達成預期的功能,也許要再花費很多金錢與人力進行維護管理,無疑是一種浪費。 其次要談到種樹的方法,前面提到每一棵樹木都是一個生命體,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只要有適當的生存條件它就會逐漸成長,而對於不會移動的樹木來說,立地環境幾乎決定了一切。偏偏都市環境不同於自然,地面下密布各種管道工程,光是各種鋪面和水溝大規模仰賴水泥構造,就讓樹木的根系難以自然伸展。在這樣嚴苛的條件下,要想樹木長得好,得要提供夠寬夠深的土壤層,從小樹苗開始種,多給它一點時間,讓根系牢牢地長在地下,地上部便能好好長大。然而常見的栽種作業卻是預留植穴,通常深度不講究、寬度也不大,甚至有直接用水泥封死的像個花盆。在工程尾聲速速埋入別處移植過來的大樹,運氣好的也許彆彆扭扭的活著,而有些不幸地無法存活,然後再找工人鏟除補植。僥倖存活的植株問題也很多,從準備移植前的放根、搬運過程的磕碰、栽種時土球的處置、乃至種下後初期的照顧等,往往相當草率,常見的土球包裹塑膠袋以及植穴太小造成的盤根現象,也許地上部看起來只不過生長勢較差、沒有甚麼異狀,但一棵頭重腳輕、沒有抓地力的根系,強風一來,自然就會率先倒下。 除了種樹有這麼多問題,如何讓既有的樹木活得好也是一大難題。例如:不當的樹木修剪或斷頭式的過度修剪,每個修剪對樹木而言就是一個外科手術,如果手術處理不當或下刀錯誤,會造成細菌入侵、腐壞,不知不覺讓樹木成為都市的危險因子。再者,都市環境隨時都有大大小小的工程在進行,難免會與樹爭地,一般狀況下,總會優先考量人的需求,比較少考量樹木生長的需求。或者應該說,由於對樹木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以為樹幹不會變粗、樹皮沒有作用、樹根不用呼吸等。使得全臺各地都可以看到各種加諸在樹幹和樹木基部的設施,其中不乏堅硬的金屬或水泥結構,還有人為很理所當然的踩踏,常令愛樹護樹的人們匪夷所思。 回到颱風的問題,其實「安全」正是都市樹木管理最首要的任務,若要問都市裡的大樹到底有多危險?這要看人們對於種植照養都市樹木的觀念和方法是否正確。平心而論,只要做好樹木健康管理,落實防災與避災措施,人們應該有能力將颱風來襲時樹木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也能讓樹木成為鳥類、昆蟲等都市生物重要而安全的生存棲地! 延伸閱讀: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821 集「樹倒」
聽臺東野溪說海廢
文、圖/莊詠婷(荒野臺東分會秘書) 因為關心溪流水泥化問題,荒野臺東分會成立野溪調查小組,沒想到走入一條條溪流,除了工程造成的破壞令人心傷,處處散落和堆積的各式廢棄物,更是令人訝異。 當踏查一條東海岸野溪時,我們會從台11線出發,沿溪走到出海口,再一路往上溯。抵達出海口時,花大約半小時,撿拾出海口的廢棄物並進行紀錄,溪流中遇見較為特別或較為大量的廢棄物也會紀錄下來,雖然每次撿拾的範圍並不非常大,但自開始調查至今,也留下了一些些可供參考的數字。目前紀錄了七條野溪出海口的海廢,都是位於臺東縣東河鄉境內。 在臺東的野溪和海岸,我們發現了什麼廢棄物呢?廢棄物多集中在海岸,或者是橋下。集中在海岸很好理解,因為溪水自上游一路往下帶的垃圾,以及海浪帶來的垃圾;集中在橋下,尤其是非主要幹道的小橋,則是人為刻意棄置,趁四下無人,開車載著垃圾往橋下一拋是多麼的方便。於是我們在幾個小橋下都發現袋裝的大包垃圾、甚至家具,這些大袋大都破裂,垃圾散布在溪中及邊坡,包含許多飲料杯、塑膠袋及餐盒。若加以細看內容,說不定便可揪出垃圾主人。 出海口廢棄物的種類,跟溪流兩岸及海岸的人類活動有關。如同在溪中發現的垃圾多是生活垃圾、或者也可能是來自民宿及餐飲業的垃圾,在七個出海口海廢紀錄中,加總數量最多的是「塑膠袋」(162 個)、第二是「保特瓶」(113個)、第三是「其他飲料瓶與食物容器」(57個)、第四是「外帶飲料杯」(55 個)、第五是「漁網與繩子」(44 個)。「生活垃圾與遊憩行為」的垃圾佔了最大的比例(579 個),其次為漁業與休閒釣魚(70 個)。 大部分垃圾很明顯是到海岸從事遊憩活動的民眾留下,廢棄物會從海岸一路蔓延到進出海岸的小路,也常見就地焚燒垃圾的痕跡,我們空有美麗海岸,卻不懂如何愛她。從海洋取得食物的贈予,那麼維護海洋的健康,應是釣客和居民的義務;大家都愛看海,遊客到美麗的海岸遊玩,心靈大受撫慰,怎忍心一轉頭,就翻臉似的丟垃圾糟蹋海岸?餐飲或民宿業者也可以想想,該如何減少製造塑膠垃圾、以及教育遊客,讓我們可以以我們的海岸為傲,畢竟美好的自然資源才是觀光的基礎。 親自淨灘可親眼證見,塑膠會在陽光照射下剝離成碎片,肉眼可見輕薄的塑膠袋碎裂成宛如風化的沙屑,它們將會繼續形成奈米尺寸的微塑膠。遊客或釣客應該想想,若這樣繼續下去,來到這兒,釣到的魚吃進的魚,很大機率都是吃著奈米塑膠長大,但我們無法察覺,悄悄地,讓人的全身慢慢被入侵。 除此之外,有一個我們難以去計算數量及重量的項目,便是營建廢棄物。在東部經過一些鄉間小道,很容易會見到偏僻野地、荒廢耕地、或者山谷,被傾倒營建廢棄物。加上近幾年東海岸農舍飯店增多、工程建案增多,這類廢棄物的數量也快速增長。營建廢棄物清運至集中處理場,一噸約需要支付2500 至3000 元的費用;但不肖業者只要找個人煙稀少的地帶就可以解決了,這在東部很容易找,倒了就跑。當我們看見就直接地倒在海岸邊的小山高的廢棄物、以及出海口滿滿的營建廢棄物,還是會忍不住歎息和憤怒,這些東西只要一場大雨,就直接入海了。 在新橋溪出海口,有著非常大量的破碎橘黃色泡棉,是建材的構成物,再往上的河道,看見更大塊的泡棉,顯見是由中上游被沖至下游,堆積在出海口;在都蘭溪出海口,目睹一輛沒有車牌的卡車,傾倒整車營建廢棄物後快速離去,傾倒點是一處尚未劃定公有土地管理機關的三不管地帶。 溪海廢棄物的問題,除了荒野一直在做,從全民教育著手,鼓勵淨灘、推廣減塑生活等,公部門更應積極跟民間團體互動,提出因應策略,例如去思考如何有效列管、追蹤建築拆除工程;如何輔導、鼓勵或限制業者,去減少一次性廢棄物的製造和使用,如果我們真的愛海洋母親,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身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去找到為她行動的機會。
諸羅遊記──尋找守護的綠精靈
文/獨角鯨(荒野臺北分會編採志工) 圖/程康(荒野臺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赤松)、 楊欣惠(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自然名:星星) 從臺北到嘉義民雄到底要多少時間呢?在臺北車站搭上座椅舒服的客運,閉上眼小憩一下,不過三個小時就到了。一到民雄,特地來客運站來接我們的是諸羅紀農場發起人之一──賴榮正,阿正老師。坐上阿正老師的舊式休旅車,兩天一夜的諸羅遊就此開始。 順著有整齊行道樹的大道,兩旁由傳統紅磚屋與農田的田園風光就在眼前展開。大道的終點為中正大學,車沿著校園外圍來到一處長草漫漫的空地,在長草後棲息的是夏候鳥燕鴴。由崎嶇的小路進入,才剛踏入棲地邊緣,燕鴴就主動現身。越靠近棲地中央,就越多燕鴴飛入天空。原來這是牠們特殊的誘敵行為,偶而冒險飛近我們身旁、或假裝飛行不濟的行為,希望吸引我們的目光,將我們帶離牠們的育幼之地。於是我們不敢打擾太久,僅站在草地中央,天空中的燕鴴時而飛過頭頂,耳邊傳來此起彼落的清嘯鳥鳴,身體感覺已置身在荒野之中良久良久,那樣回歸自然而怦然心動的心情,讓人回味再三。 民雄不只是中正大學的校址所在,因為土壤特殊,也盛產口味清甜爽口的鳳梨。車行經過第一次發現諸羅樹蛙的歷史現場東興社區,周圍的林地都已改種鳳梨,再無諸羅樹蛙的容身之處。吃完民雄特產的鵝肉,一行人在阿正老師家小憩,等待夜幕降臨之後,諸羅樹蛙的現身。 諸羅紀農場就在阿正老師家附近,穿過民宅後就可以看到一半為竹林、一半為芭樂園農場。約晚間七點時,一行人帶著手電筒、相機,準備一尋諸羅樹蛙的芳蹤。諸羅樹蛙喜愛的竹林,不需進入農場就能在農場外圍的竹林發現牠們。然而雖然蛙鳴處處,我們仍花了十來分鐘才發現第一隻諸羅樹蛙的蹤跡。母諸羅樹蛙藏身在細竹枝上,靜止不動並不鳴叫,慎重地傾聽公樹蛙發出的求偶樂章。令人驚喜的發現在後頭,在諸羅紀農場旁的稻田裡,我們發現了一隻活躍的公樹蛙。牠精巧地攀附在稻梗上,吹起白色的鼓膜,發出飽含力量的鳴叫。牠像是合唱團的領唱,跟在牠的鳴唱後的是同類與其他生物的聲響呼應。 感謝手電筒這項發明,讓我們得以在闃黑裡,迷戀諸羅樹蛙翠綠色的背部。諸羅樹蛙的翠綠色衣裳,為喜歡於棲身竹林的牠們提供絕佳的保護,我們以純粹的審美角度去看那鮮嫩的綠色,實際上那不過是大自然的抉擇。關上手電筒,換耳朵來了解牠們,會發現諸羅紀農場的嬌客不只有牠們,其他蛙類的蛙鳴、以及夜行鳥類的號叫,以及蟋蟀震動翅膀的聲音,此起彼落的聲音以致於無從分辨起,就帶著虔敬的心去傾聽這首自然的樂章。 諸羅紀農場保護許多生物,也是原始野地的小小化身。我們攝影、錄音,希望紀錄下身處其中的感動。晚上前後發現了十隻樹蛙以及一些未知名字的生物,而那僅僅是農場外圍的情況,竹林與芭樂園裡的夜晚聚會我們只聞其聲卻無法參與。不知不覺,我們在加總長度不過三百公尺的半個農場外圍,徘徊了兩個多小時,貪心地想要再發掘什麼,期望諸羅紀農場向我們展示它的秘密。直到疲憊戰勝了好奇心,蛙鳴猶未歇息,我們已踏上了歸途,但直到意識陷入睡眠的前一刻,還模模糊糊地想著黑夜裡的蛙鳴。 第二天,我們起了大早,與諸羅紀農場的地主見面。地主是十分傳統的農人,受到阿正老師的影響,開始在芭樂園內推行無農藥的自然農法。雖然種出來的芭樂,外表不比噴灑農藥的芭樂美觀,卻更健康、更友善環境。諸羅紀農場透過集資的方式,保障地主的收入,讓他不必擔心產品的銷售,依循自然農法的標準,栽種芭樂。雖然目前找不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產品是否美觀已不是諸羅紀農場的重點,友善環境才是。無農藥的農業,在竹林則較好推廣,只要在竹生長的根部蓋上帆布,就能有效防止小生物的騷擾。五月份正值竹筍的採收期,地主也讓我們體驗如何挖筍,施力的大小及切入的角度都是一門學問。最後,我們帶著三支有數公斤重的竹筍,回到阿正老師家享用鮮甜的竹筍稀飯。 兩天的行程過得很快,即便要徹底了解諸羅紀農場、諸羅樹蛙,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成的事情,我們搭上客運回到了臺北。從嘉義民雄到臺北到底要多少時間呢?不過三個小時就到了。回到了雜沓的人群裡,民雄鄉間的恬靜、漫天飛舞的燕鴴以及諸羅紀農場裡的夏夜協奏曲距離是如此遙遠。只有提袋裡的竹筍,提醒我們還在同一座島上。 延伸閱讀:諸羅紀農場Facebook社團
香山溼地紅樹林的去留
文、圖/張登凱(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專案人員) 2015.08.28撰文 新竹香山溼地原本屬於沙質灘地與河口泥灘地地形,早期於海山罟(1958)及於客雅溪(1989)有人在此栽植水筆仔,原只侷限於岸邊生長,然而,約1997年又被大面積栽植,範圍北起三姓溪出海口沿岸至海山漁港北岸;南自海山漁港南岸至鹽水溪北岸,沿線成排栽植水筆仔及少數海茄苳。由於在香山溼地所種植的紅樹林快速生長,於2009年測得紅樹林總面積高達141.5公頃 ,其中海茄苳更是成為強勢物種,約占香山溼地紅樹林總面積90%,現在甚至已擴散至蚵田區,蚵農須耗費更多體力及精力自行清除,才能使蚵養殖順利。可見原先善意栽種的紅樹,現在儼然成為香山溼地的綠色大災難,香山溼地的紅樹林現已呈現出不少問題: 早期的香山溼地僅是泥沙混合的潮間帶溼地,如今卻因紅樹林密佈而形成ㄧ道天然的屏障,阻絕了在地人的親海權。在紅樹林密植處漸漸形成泥地;底棲環境的改變,使得原本棲息在泥砂混合區的環文蛤、西施舌、竹蟶、蝦猴、海豆芽、紅蟲以及沙蠶等生物的棲地縮減,迫使這些生物族群漸漸消失於香山溼地。 底棲生物數量的減少,等同覓食棲地的消失,使得喜歡在沙灘地覓食的候鳥也相對的減少。原本近岸處即可觀賞到的候鳥,目前只能在沒有紅樹林的外灘地才能發現蹤影。 早期在地住民及遊客隨時可在近岸處觀賞到的蝦兵蟹將,如今卻被紅樹林築起的綠色長城所阻擋,使得自然環境教育場域大為減少。 密集叢生的紅樹林不僅會攔阻垃圾,減緩水流與滯留泥砂,同時,由於河口高程的逐漸升高,相對使得河口排洪功能受到阻礙,其中尤以客雅溪口最為嚴重。若風災或豪雨來襲,復又適逢漲潮,極易造成水患,嚴重影響在地住民的身家安全! 香山溼地紅樹林密集叢生,加上其枝椏較軟且葉片茂密,不利大型鳥類如蒼鹭、大白鷺、黑面琵鷺等棲息;又因灘地為紅樹林所佔據,棲地單一化的結果,嚴重影響雁鴨科、鷸鴴科等鳥類的覓食。 紅樹林易攔阻垃圾,且其中海茄苳的呼吸根易附生苔藻,進而成為蚊蠅繁衍的溫床,附近居民及遊客遭臺灣鋏蠓(黑金鋼)等叮咬的情形非常嚴重,居民及民意代表皆曾多次反映陳情。 紅樹林的蔭蔽效應造成底棲環境劣化,溼地表面的生產者——藻類,是濾食性蟹類的食物來源之一,但蔭蔽效應使得大部份的藻類無法生存,致使招潮蟹覓食棲地消失;且紅樹林成林之後,也使得灘地的基質特性改變,土壤變得更泥濘、更酸,而透氧層卻減少,此為破壞臺灣招潮蟹棲地的最主要原因。紅樹林的擴散若無法有效遏制,那麼,在不久的將來,臺灣招潮蟹將有可能會自香山濕地消失。 香山溼地上的螃蟹雖不具食用經濟價值,但以灘地上碎屑有機物為生的幼蟹卻是新竹沿海其他食物鏈營養階層生物的供應者。然而,因為紅樹林蔭蔽效應造成底棲環境劣化,致使招潮蟹覓食棲地消失;換句話說,香山溼地是新竹沿海生態系的育嬰房,如若香山溼地為紅樹林所佔據,那麼灘地上成萬上億的螃蟹棲所將遭受壓縮,其結果勢必嚴重影響新竹沿海地魚類資源。 紅樹林分布東南亞,在保育的迷思中,台灣整個西海岸處處可見,有些地方帶來寶貴的觀光資源,如四草紅樹林,河堤岸的河水深度限制紅樹林擴散,因此可長久維持現況,不會有大量擴散阻礙河道問題。新豐紅毛港紅樹林生長因棲地幅員已達飽和,也不會再擴散,唯林內紅樹林密度升高,空曠地漸減少,招潮蟹棲地將消失,往後清白招潮蟹,弧邊招潮蟹將逐年消失。放眼北台灣西海岸絕大多數河口都有紅樹林,且越長越密越高大將會阻塞河道水流,有關單位若不提早防範,有朝一日排洪不良豪雨成災再來處理,其損失可能難以計算。 紅樹林有其優點及功能性,就跟人一樣有優缺點,端看您用在何處。紅樹林有其優點,但也一樣不能隨意種到處種,須看棲地環境可否能拘限他擴散,且須慎選品種,考量原棲地生物的承受度,不然,可能造成因為了眺望天邊的彩虹而踐踏了眼前的玫瑰之憾;如香山溼地因人為栽種紅樹林,險差點造成北台灣唯一棲地的,台灣特有種台灣招潮蟹絕跡。 香山溼地紅樹林實驗性疏伐起自民國96年~101年,紅樹林清除總面積累積達52.6公頃,期間已掌控紅樹林擴散因子、海茄苳為何成為強勢物種、有紅樹林進駐台灣招潮蟹就消失 、紅樹林帶來的負面效應等實驗成果。99年進一步請學術單位做紅樹林疏伐效益評估獲得肯定。 香山溼地紅樹林疏伐,因每年爭取經費有限,無法一次做大面積疏伐,且已清除區每年仍需做維護清除,否則紅樹林會很快地重新長回來,小範圍清除難以抗衡紅樹林快速擴散,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即一次做大面積清除。如海山漁港以北,三姓溪以南,全數清除回復原來棲地環境,海山罟紅樹林因受北邊海山漁港,南方鹽水溪侷限不易擴散,且目前該處紅樹林擁有四種植株,可保留作為觀光教學研究。客雅溪河口有港北溝,港南溝交會,紅樹林植株佈滿,市府保育課及第二河川局都有進行做河道部分疏伐,雖然河道內清除了,但外灘地的種苗又隨潮水帶入。同理,外灘地清除了,河道內沒清,河道的紅樹林種苗又隨退潮水流帶至外灘地。要種紅樹林,每年就要管理疏伐,防止擴散帶來災害,要除紅樹林,河道灘地一棵都不能留,這可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今年市政府決定從海山漁港以北三姓溪以南做大面積疏伐,將可有效回復香山地以前的環境面貌,讓香山溼地能永續維持生物的多樣性。香山溼地紅樹林的快速擴張,不僅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嚴重影響附近河口的排洪,並引發蚊蠅叮咬在地住民、遊客等環境衛生問題。這些現象都是當時「栽種」紅樹林時所始料未及的課題。為維護香山溼地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河口排洪與周遭環境衛生等問題,持續疏伐紅樹林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的考量。 紅樹林守護著河口,台灣卻只有少數原生紅樹林受到保護,消失在開發之中,卻在原來沒有紅樹林的地方刻意去種植,反倒讓紅樹林意外成為殺手,在寧靜的海濱,形成海岸生態系的難解習題。 栽植或是擴張紅樹林的不良後果散見於一些學術報告,包括特殊本土物種的消失、底棲無脊椎動物棲息地的減小、鳥類覓食場所的縮減等,然而均常為人所忽略。當我們要去改變一塊已經穩定的生態棲地時,應該先去考量這種改變對於當地非紅樹林相關生物的影響程度,並非一定要在每一塊溼地上都種大片的紅樹林,才算是保育工作的成功,任意變更原先已經穩定的生態環境 ,一些不能變更為紅樹林棲地的地區,再花經費種植紅樹林,結果不但原本的棲地被破壞殆盡,紅樹林快速擴散將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這是政府及保育人士須深思的課題。 香山溼地現有紅樹林94公頃 海茄苳已擴散至蚵田區 海茄苳林下呼吸根密佈 紅樹林下垃圾堆積 已清除區每年須做維護清除 招潮蟹被紅樹林侷限在空曠處 客雅溪港南溝清除前 客雅溪港南溝清除一年後新苗又占滿了 清除二年後生物已回復 台灣特有種 台灣招潮蟹 香山溼地斯氏沙蟹族群 香山溼地和尚蟹
體驗教育式解說工作坊——當荒野解說遇上體驗教育
也許你是荒野保護協會或其他自然保護團體的解說員,熟悉向民眾說明豐富的自然知識,卻也開始思考著怎樣在自然荒野中,用更生動有趣的方式來進行解說,將解說帶向不同的境界,以期引導更多人愛上大自然。 也或許你是體驗教育的引導員,熟悉各種戶外冒險體驗活動,但也希望能更進一步認識自然生態,甚至思考著能否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又同時為宣導環保理念盡一份心力。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組一直希望能發展出更豐富、有趣的解說模式,因而提出荒野解說的三個發展軸向:(1)自然達人、(2)體驗式解說、(3)生態心靈風,亦即以自然生態的知識為基礎,引入體驗教育的豐富技巧,並融入生態心理學的精神為心法。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兩年荒野保護協會與亞洲體驗教育學會陸續合作將兩個領域結合,本次工作坊即動員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與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的引導員,介紹生態解說與體驗教育融合的新風格,期待喜歡自然生態或體驗教育的你/妳一起來參與。 相關活動 2015/10/4(日) 冒險治療研討會 「荒野保護協會.體驗教育式解說工作坊 當荒野解說遇上體驗教育」 日期: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09: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展覽廳(台北市和平東路1段129號) 【圖書館校區】綜合大樓二樓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聯合主辦: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報名費用:每人750元(含保險費,不含午餐) 優惠方案:荒野保護協會或亞洲體驗教育學會會員及臺師大公領系/所師生,每人450元 名額:100人(未滿60人將取消活動)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議程及講師: 時間 主題 09:00-09:20 【開場致詞】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賴榮孝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秘書長 王俊杰 09:20-09:40 【引言】從EE到EEE:當荒野解說遇上體驗教育 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 陳俊霖 09:40-10:20 【專題演講】從體驗教育看生態解說與環境保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台灣冒險治療專業社群主委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認證正引導員 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理事長 謝智謀 10:20-10:40 中場休息 10:40-11:20 【專題演講】體驗風的荒野解說:EEE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荒野級解說員 謝水樹 11:20-12:00 【分組實作 I】(視報名人數調整組數及每組人數) 分組講師:謝宜蓉、謝水樹、黃香萍、城士淳、陳俊霖 12:00-13:30 午餐時間午休時間 13:30-14:10 【專題演講】如何在戶外活動中運用體驗教育反思技巧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認證正引導員 戶外領導中心執行長 謝宜蓉 14:10-14:50 【分組實作 II】(視報名人數調整組數及每組人數) 分組講師:謝宜蓉、謝水樹、黃香萍、城士淳、陳俊霖 14:50-15:10 中場休息 15:10-15:30 【引言】從EEE到EEEE:解說、體驗與理念 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 陳俊霖 15:40-16:40 【活動案例分享】以生態心理學為理念的自然體驗活動案例 案例一.龍貓車站:心靈風自然體驗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教育委員會副召集人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 黃香萍 案例二.眾生大會工作坊:生態心理學工作坊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荒野保護協會生態心理小組副組長 城士淳 16:40-17:00 綜合座談:全體講師
2015大山背梭德氏赤蛙棲地之砌石溝渠保育計畫
緣起 2014年底,荒野新竹分會長月梅老師發現大山背護蛙棲地的山溝被流水侵蝕,為了避免山溝被水泥化,月梅老師號召解說員於2015年3月29日(青年節的日子,就來發揮青年的力量)捲起袖子,拿起圓鍬,用雙手進行水溝恢復的工作,雖然辛苦,但看著山溝漸漸恢復,參加人雖滿身汗水,也甜蜜在心。 接著一群聯電志工在世界地球日(4月19日)也在這塊土地上,清除路地及山溝垃圾、刷洗看板,也進行護坡工作。也規畫著6月27日炫蜂團小朋友的棲地維護活動。 契機就在那一瞬間,因為那個契機才讓我們更完善保護這個棲地,也才會衍生今日的募款計畫書。 6月22日一群關心生態廊道的議員及縣府人員,聚集在大山背現場討論著興建生態廊道的事,但也看見及發現了幾個問題: 大山背的山溝被水流侵蝕,造成山溝壁裸露及山溝底層挖深,若不給予修復,勢必會更加嚴重。 原本許多蜜源植物生長的小花圃,經不當除草後,將來僅能生長出生長快速的外來物種,造成生態的問題。 大山背水域及道路兩旁總有人們烤肉器具散置一地。 小塊公園總是無選擇性除草,最後只能長出強勢外來種的鬼針草。 也聽到令人咋舌的事,那就是山溝要在近日發包並水泥化。 這三件事,讓月梅老師必須在很快的速度下做出決定,否則山溝水泥化,豈不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緣就是如此,談著護蛙的事,更急的環境保護工作就在那一瞬間讓大家知悉,山溝不要水泥化就成了當務之急了,做這件事需要錢、需要人、需要政府撤水泥化案、需要有經驗砌石人員、需要公文書寫、需要……很多很多,這些需要一一兜攏,砌石的生態水溝就會在大山背出現了。 期待大山背的水溝可以用這種砌石方式進行修復,一則可使下方生長動物及植物根系仍能順利有水源供應,再則石頭空隙為生物棲息空間且微生物在石縫間也可發揮分解水中少量養分之功能,達到自淨功能。 預計執行地點及做法 對於大山背的垃圾及使用此環境人員之教育宣導工作,擬以認養大山背護蛙棲地方式辦理,而對山溝修復則擬以下列順序進行: 將原本山溝內的水泥塊及毀損處,以機械器具做簡單修整。 將山溝以人工砌石方式堆疊大石塊,再於縫隙中填上小石塊及細沙。 預計執行時間 簡單機械挖除水泥塊及載送至堆置:8月12日-14日 人工砌石山溝底部及兩側:8月17日-9月30日 預計所需經費及人力 支出項目 金額 說明 機械挖除水泥塊 0元 由聯華電子完全贊助 山溝砌石所需之材料 約25萬元 砌石所需人力 約5萬元 專業人員1名,以雇用方式辦理 協助搬運及砌石人員多名,以6-8人為一組進行工作,擬以招募志工方式處理 總計 30萬元 * * * * * * * * 您是否有意願協助這個計畫呢?您是否願意贊助這個計畫呢?希望你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為梭德氏赤蛙留下一片適合生存的環境。 志工招募 願意出力者,捲起袖子,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吧,讓我們一起來做環境復育工作。(工作時間為星期一、三、五早上8:00-12:00),9月份以後才能規畫假日工作假期)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 募款計畫 【捐款說明】 計畫招募總金額為30萬元(含山溝砌石材料25萬元 + 砌石人力5萬元)。 開放網路招募150股,每1股1995元(您救救我),一人最多2股。您也可以選擇親自到分會做小額捐助。 特別邀請贊助者共同參與十月份的幫青蛙過馬路活動(相關活動會於屆時主動發出邀請)。 所募金額將作為大山背梭德氏赤蛙棲地保育之用,若於工程進行後仍有餘額,則剩餘經費用於日後之認養計畫所需花費中。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募款總金額達30萬元為止。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依下方指示進行線上報名。 親自至荒野各分會報名。 【繳費方式】報名後請在七日內親至協會繳費,或用以下方式繳費;未在七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親至荒野各分會繳費 線上刷卡:線上報名後可利用即時線上信用卡繳費,會更快完成報名手續 離線繳費:點選以下連結選擇其他方式「荒野E化繳款」,請註明活動名稱(大山背梭德氏赤蛙棲地之砌石溝渠及募款計畫)、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字號(已線上報名或電話告知者則免註明生日及證號) 延伸閱讀 大山背護蛙棲地--水溝整地行動(2015/03/29) 大手牽小手,一起來護蛙花絮(2014/10/05) 2014荒野新竹護蛙調查團隊培訓-新竹縣大山背蛙調花絮(2014/08/30) 新竹分會網站/臉書專頁
【公告】因天鵝颱風來襲,取消辦理活動一覽
本會因受到編號第15號中度颱風「天鵝」影響,將取消部份活動,特此公告。夥伴們請留意颱風動向,做好防颱準備,注意人身安全。 ※荒野20週年年會消息請見此篇公告。 台北分會 『開心農場』三天兩夜兒童夏令營:8.20(四)-8.22(六)【第十五梯次】(其他梯次訊息) 《天使的祕境》新山夢湖駐站解說:8/23(日)11:00、13:00、15:00共三場。(報名其他場次) ※以下活動照常辦理: 原8/8辦理延期至8/23(日)之萬里工作假期,照常辦理。 *最新颱風資訊請參見:中央氣象局 *停班停課消息請參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荒野二十週年年會重要公告&行前通知
預定於8/22(六)及8/23(日)舉辦的「荒野二十週年年會」,因天鵝颱風逼近臺灣,活動更改如下,造成夥伴的困擾敬請見諒。 原訂8/23遊山玩水聽講古活動確定取消。 (第一組龍過脈踏青、第二組濁水溪探索、第三組鄉鎮小旅行) 如8/22因天鵝颱風宣布「雲林縣停止上班上課」,8/22及8/23兩日活動皆取消。 如8/22因天鵝颱風宣布「臺北市停止上班上課」,兩輛由臺北出發(經桃園、新竹)的接駁車將取消行程,雲林年會照常舉行。 建議花東夥伴取消行程,以策安全。 荒野二十週年年會行前通知已於昨日以郵件發送給參與夥伴,如未收到信件或有任何問題請來電雲林分會 05-552-9002;總會秘書處 02-2307-1568 #29 如因主辦單位取消活動,將協助辦理退費事宜。 【活動路線地圖】 廣興國小至福興宮路線圖 :https://goo.gl/zp5qk1 【行前通知】:點擊下載
【公告】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活動取消(8/18~8/23)
受到蘇迪勒颱風的影響,五股溼地直至目前仍無法復原。路燈和電力等設施未能恢復,面對連日午後雷雨部分道路還是淤泥狀態。 天鵝颱風是否影響台灣,仍需持續觀察。基於場地狀態及安全考量,本會將取消今年「五股溼地賞燕季活動」,敬請見諒! 如有任何問題煩請來電台北分會(02)23071317。 相關網頁: 台北。好荒野 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公告】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活動取消(8/11、8/12、8/15、8/16)
由於蘇迪勒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從新店溪到出海口幾乎淹至橋面,位處疏洪道的五股溼地,扮演淹水時迅速將水排出的重要功能。於是,在颱風豪大雨急降的強勁水流衝擊下,溼地目前已全部被淤泥覆蓋,場地在短時間內將無法復原。以安全考量為前提下,取消原訂8/11(二)、8/12(三)、8/15(六)、8/16(日)舉辦之「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活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如有任何問題,煩請不吝來電台北分會詢問。謝謝! 註:由於目前五股溼地已被汙泥所覆蓋,新北市政府正進行善後及復原工作,煩請民眾不要前往,以利善後工作進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