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崁店生態環境教育解說劇緣起紀實
開啟另一種解說方式的可能性 文、圖/王梅子(荒野臺南分會第八期解說員,自然名:梅子) 很高興來到荒野能認識許多志同道合、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夥伴;很感激經由夥伴們熱忱精彩的解說,打開了我看見大自然的眼界,讓我多認識了大自然中那麼多美麗奧妙可愛的朋友。我能看見、認識、了解、喜歡,進而想要去保護它們。我多麼希望在我的人生裡,能更早一些,最好能在兒時,就有人能介紹我認識大自然的朋友,我想我的人生和大自然都會更美。 因此希望將夥伴們精闢巧思的解說,以「生態環境教育解說劇」的方式呈現出來,再攝影記錄下來,以短片(微電影)的形式推廣給更多夥伴,期望每一個人都能看見生態中萬物的美麗與珍貴,啟發並延續學子們生命中最重要不可或缺的好奇心、想像力、慈悲與愛。 蜀葵在生態劇裡的第一次 文、圖/王麗珍(荒野臺南分會第八期解說員,自然名:蜀葵) 第一次寫生態劇本,初稿完成後怎麼看都不像劇本,主要想著重在呈現每個生物的特性,卻反而較像是生物課程的備課講義。上網看了至少超過十部的微電影後再修改,才稍微有點樣子,但依然覺得不對勁。現在回想,寫劇本的編劇有點像雕刻家雕刻木頭,同樣一個主題但由不同人雕出來的樣貌是截然不同。最後在夥伴王福群(自然名:無尾熊)再次修改後,整個劇本才活潑生動起來,對無尾熊真是讚嘆加感激! 猶記得第一次排演緊張到忘詞,導演鄭家雄(自然名:黑狼)提醒,演戲千萬別像在背劇本,看到其他人超會演時,我對自己說:「千萬不要變成整個劇組的拖油瓶。」然而私下練習時,還是逃脫不出背劇本的窘境,怎麼辦?靈機一動,透過學校表藝老師指點後再加上同伴陳秀雅(自然名:水滴)手語的教導,終於有信心站在大家面前排演。我真心感謝以上幾位夥伴的指教,讓我不再是舞台上的旱鴨子! 雖然有教室佈置經驗,但製作道具過程繁瑣,經常得利用沒課時間到書局採買材料,當書局小姐連看都沒看的直接寫出收據編號來時,當下的感覺五味雜陳,當辦公室的老師讚嘆的說道具很精美、你們班的學生很有藝術天分時,讓身為導師的我,與有榮焉。感謝我的學生,幫忙寫三崁店及食物鏈的大字報及用心的製作道具,還有臺南分會解說總組長陳格宗(自然名:野馬)照片的提供,謝謝你們! 生態劇還要拍微電影是件浩大工程,需要夥伴們的支持配合。生態劇組有幸在生態劇總召王梅子(自然名:梅子)的帶領及分會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往完成方向邁進! 生態劇開麥拉 文、圖/陳秀雅(荒野臺南分會第八期解說員,自然名:水滴) 三崁店生態劇總召梅子號召各路英雄及美女,大夥兒排除萬難齊聚,為生態劇的拍攝合喊:「開麥拉」! 劇情內容:武功蓋世的兩隻亞洲錦蛙,天不怕、地不怕,肆虐張狂的噴毒液,嚇壞了諸羅樹蛙小姑娘,幸虧荒野志工及時趕到,展開一場生死決鬥,拈花勾魂舌對上降魔十八掌,百毒神背功迎戰如影隨形腿,說時遲那時快,人類的無影神拳終於將亞洲錦蛙打入戒護所。 草叢中竄出一條蛇,諸羅公蛙阿志和阿仁見義勇為,把這隻大蛇耍得團團轉。初次演蛇的李佳陵(自然名:五色鳥)不脫原來的秀氣文雅,鄭能得(自然名:雲豹)果然演出了蛇的狠勁和霸氣。 下午五點,南部盛夏的陽光仍然刺眼,飾演多情諸羅公蛙的鄭源慶(自然名:琥珀)與鄭家雄(自然名:黑狼)臨場表演划著船、唱著月亮代表我的心,當飾演美麗母蛙的同伴都還來不及回應,龍眼樹上真正的諸羅母蛙居然此起彼落的唱和起來了,哇!很擔心牠們真的爬下樹來揹走劇中的最佳男主角。 相聚的時刻總是讓排演充滿趣味。占卜婆婆說今年琥珀的運勢奇旺;王麗珍(自然名:蜀葵)找學生寫了大字報,幫大家提詞;蔡木隆(自然名:老鷹)專業地指揮開拍;李嘉津(自然名:橄欖樹)、琥珀、及我合演母女終於不吃螺絲快樂地喊「耶!」;梅子負責編劇、設備、道具、點心齊備;張讚合(自然名:河烏)排演完立刻去忙公聽會文稿,謝忠良(自然名:土撥鼠)及時來支援解說員的角色;王福群(自然名:無尾熊)和王權勇(自然名:犀牛)演起亞洲錦蛙笑果十足,再對上演阿志的黑狼,這些夥伴渾身是「戲」胞。 南美假櫻桃掉落滿地,香甜的氣味瀰漫在空氣中,水滴一路又摘又吃的走回停車處,這是兒時的甜蜜好滋味。 三崁店生態劇目前還在拍攝中,微電影完成後會放置荒野保護協會網站。
三崁店對外推廣活動暨世界地球日
文、圖/陳秀雅(荒野臺南分會第八期解說員,自然名:水滴) 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配合世界地球日教育宣導,各定觀點同日辦理定觀及對外推廣活動。看到綠水組的F4 隆重登場,巴克禮的解說大軍浩蕩登台,三崁店的三組三劍客也決定殺出重圍啦! 小隊整裝待發,第一組由王梅子(自然名:梅子)、王麗珍(自然名:蜀葵)、黃文忠(自然名:黑翅鳶)領軍,第二組由謝忠良(自然名:土撥鼠)、王秀婷(自然名:氂牛)、李嘉津(自然名:橄欖樹)帶隊,第三組由王權勇(自然名:犀牛)、鄭源慶(自然名:琥珀)、陳秀雅(自然名:水滴)組合。三崁店是一個同時具備文史價值和生態棲地保護的場所,墨西哥合歡樹,盛大的宣告,要在這裡擔任解說員可得全身長滿刷子! 柳營鳳和國中學生聆聽著水滴說明最有領域行為的墨西哥合歡樹、琥珀介紹木麻黃的神祕葉子,這個時候來了一隻大黃狗神情專注的隨著犀牛的講解望向防空洞,小朋友盡情的品嚐著南美假櫻桃的甜滋味。「水滴阿姨」哇!循著甜美的聲音,看到林風迎(自然名:小玫瑰)、謝忠良(自然名:雪狐)和一群可愛的小孩陸續到來,今天的三崁店,最迷人的風景是——孩子。吸睛的劇場、代表鹽水溪上、中、下游的小市民陳情,讓這一個世界地球日別具教育意義。 拉著彩布,大家興高彩烈地迎接攝影小飛機空照出大大的「水」字,提醒大家珍惜水資源。 下午,領著鳳和國中的學生志工清理環境,望著被刻意傾倒、堆滿漥洞的垃圾,感嘆我們珍視的諸羅樹蛙棲息地竟成某些人士的垃圾坑。好不容易克服「撿了到底有多少效用?」的無力感,跳進臭氣滿坑的世界撿起玻璃、塑膠袋、紙盒等各種想得到及想不到的廢棄品。如果用「豐收」來形容垃圾,那是多麼錯綜複雜的心情?等著臺南市的環保車載運,夥伴蔡聿茵(自然名:土撥鼠)又拉來一大袋。 大夥都累了,但在鏡頭前仍能展笑容。最神奇的是有隻小灰蝶,在夥伴蜀葵飾演崁頭山生態劇中的「冇骨消」一角時,小灰蝶居然就停泊在她手指上吸食花蜜,莫非,這隻小灰蝶具有慧眼通? 尋找紫花酢漿草裡,是否藏著幸運?初夏的欖仁樹也開了小花,再用新綠的葉子剪貼花樣的天空。一個凝聚智慧與愛的荒野,讓今年的三崁店顯得不平凡的美麗。
髓喜家園,輪椅人生
文、圖/鄭國璋(荒野臺南分會第十三期自然觀察班學員,自然名:奶油獅) 是的,我坐輪椅了!兩小時。假如一輩子都要坐輪椅,你有想過要怎麼面對嗎? 「活著」對癱瘓的人來說其實很不容易,為了重獲不算完整的行動自由就得耗盡全力。復健之路更是無比艱辛,身體摩擦破皮流血根本就是家常便飯,但為了往後能夠自食其力,不得不咬牙苦撐啊! 靠著手臂的力量滾動輪椅的雙輪上馬路,體驗結束時我立馬就能站起來行走,可是「脊髓傷患」卻不行,輪椅對他們來說可是一輩子啊!體驗輪椅過後,情緒起伏波動不已。試著讓思緒沉澱,希望以不矯情的角度留下紀錄。雖然個人力量微薄,想想還是有可以從自身做起的地方,不妨從以下三點開始: 首先,轉變心態。相信再怎麼冷漠的人上了輪椅,心都會變得柔軟,願意試著以傷友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自以為是。例如汽車、機車呼嘯而過,過馬路時卡在路中央該怎麼辦?心態能夠翻轉主要來自於坐上輪椅的瞬間,自己推動自己才能發現認知上的盲點。如果沒有自推上路的過程也就不會有所領悟,寫下來多半也是警惕自己不要忘記。其實,本來也跟某些人一樣抱有不知哪來的「不太友善、事不關己」之類的幼稚想法,幸好目前正努力朝相反的方向前進,友善增多一點就是進步了。如果能從坐輪椅當中,哪怕是感受到千萬分之一也好,都會好好感恩並且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進一步萌生助人的念頭。 再來就是在街上多加注意坐輪椅的人,他們可能需要你即刻伸出援手,畢竟臺灣的無障礙空間並非都很理想。日劇「美麗人生」有一句經典台詞:「讓我做妳的無障礙空間吧!」,如果你我都多做一點,不用等到整個大環境改善,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能夠相當程度彌補硬體空間的不足。 最後誠摯邀請大家親自造訪髓喜家園,聽聽看真人訴說人生中最黑暗無助的一頁。如果心被感動了,也不要吝於展現出來,該行動就行動。起心動念寫文章讓更多人關注相對弱勢的人,當然也算是一種行動。因為我曾經受到別人無私的幫助,所以從那時起就有行有餘力助人的想法。 本文可不是打廣告喔。雖然我收了一盒蛋捲和一塊鳳梨酥,全部都是由生命的鬥士手作,這得來不易的人生滋味,的確值得細細品味。 推薦資訊:髓喜家園(高雄市岡山區壽天路16 之2 號)
我們的秘密花園.三崁店印象
文、圖/荒野保護協會臺南分會親子團二團奔鹿團 三崁店,對許多親子團的小鹿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從炫蜂時期開始,每年地球日都會到那裡撿垃圾、清水溝,甚至有人曾從快乾涸的小水窪中搶救諸羅樹蛙的小蝌蚪。 然而,大部分人對三崁店的印象,似乎停留在蚊子好多、環境髒亂、外籍勞工亂丟垃圾的負面印象中。所以當今年度,選定三崁店為南二蟻、蜂、鹿三團共同的祕密花園時,如何讓小鹿自然而然喜歡三崁店這塊祕境,嘗試從不同角度認識三崁店的美與價值,從而發出真心守護的願力,一直都是我們思索的課題。 今年度一次大雨後的夜觀,經歷了一次暗夜中青蛙大合唱的壯觀。又總爺糖廠在刻意沒有導引的情況下,讓小鹿自行尋聲找出躲藏的諸羅樹蛙小綠身影。今年一月各隊只有一名攝影隨隊紀錄下,請他們自由探索這塊祕境,只有一件任務,去觀察路程中一件吸引你的「東西」把它畫下來,那天是起點,而這本畫冊則是美麗的逗點,之間相隔四個月,過程中透過畫稿的修正,卻意外挖掘出每個小鹿對三崁店獨有的眼光、經歷、自然體悟與感受,令人驚艷。 謹把這本畫冊分享給每個小鹿自然觀察家,透過你們筆下描繪出來的一景一物,我們的祕密花園「三崁店」,變得好美,好豐富。 南二奔鹿團團長紫斑蝶於春末(2015.05)
[20X20]回顧和展望––施純榮
文/施純榮(荒野保護協會第五屆秘書長) 實體組織 初具規模 加入荒野在2002年,荒野成立七年。其時在西部,已有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高雄六分會;東部有花蓮和台東二分會。雖初具規模,但比較常態運作的分會,集中在北部的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和花蓮,伙伴們曾開玩笑的說和政黨一樣,政令跨不過濁水溪。 好消息,伙伴林雅茵決定回台南籌組分會,奇妙的事情發生;籌備期間北向嘉義、南向高雄請求支援,二分會的伙伴都熱心的回應。 台南分會穩穩的成立,嘉義和高雄也重新整裝待發,至此西部七分會全面正常運作; 同年宜蘭分會成立,加上花蓮分會,伙伴們在全國已蓄勢待發。 志工群組 生物多樣性 環境保育領域裡,最高的指導原則是生物多樣性。在荒野志工的土壤裡,第一個六年比較多的是解說志工所散發出來的活動力。明顯的,在第二個六年的初期,第二支大腳、第三支大腳陸續出現,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親子教育、溼地志工都是常態性活動的志工類型,其所外顯的活動力,並不亞於人數眾多但常態性活動較少的解說志工。 有了這樣的氛圍後,志工群組,輸人不輸陣的一個個成長茁壯;綠活圖、特工坊、鄉土關懷、推廣講師、都各自找到定位,摸索中都有了志工群組的發展模式,並在分會中落地生根。 至此,荒野以志工運作為主體;各分會為經;各工作委員會為緯;運作基本型態已建立。 夏至關燈 發揮影響力 帶領秘書處期間,最常問專職伙伴二個問題: 你認為荒野不同於其他環保組織的優勢在那裡? 該如何將之運用在我們所希望對社會大眾所作的環境教育上? 2006年,高爾所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在全球引起廣泛的廻響;而荒野和台達電自2005年起,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合辦的夏至關燈活動,進入第三年。 規劃2007年的活動時,基本活動原型討論確定,我們發現以音欒會型式,其實我們全國的十個分會都可以動員起來。就這樣以節能減碳倡議為訴求,結合節令的夏至關燈活動,以【冬至吃湯圓、夏至要關燈】成為全國性熱門話題的節能減碳倡議活動。 後續;政府積極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公務人員進修課程中加入節能減碳、、等後續發展,說明了夏至關燈的倡議活動,促發了一定的社會環境教育的功效。 千人淨灘 疼惜自然海岸 再度出擊 2008年討論地球日活動時,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命題: 我們不想僅止於園遊會的活動,希望在地球日這天真正為環境作點事,但前提是:號召更多人一起來參與,又不能讓活動使該棲地受到不當的影響。 討論後,最佳活動方式是【淨灘】,既能回復海岸的自然,因參與的人多,可以更乾淨。 確定活動方式後,彙整資料後發現,台灣仍維持自然海岸的比例,只有可怕的45%,其餘都已不同程度的水泥化了。 我們地球日活動的主要訴求:【恢復自然且乾淨的海岸】,2009年地球日,我們動員了超過7000人,一起來為17處自然海岸淨身,台南一處有1660人,新竹有1389人來參與,引起廣大社會的關注,開啟,重新關注海岸自然資源的新契機。 後續;政府將不得減少自然海岸列為永續發展的指標項目,各地方環保局主動將海岸的整潔列入重點考核,我們主動提供彙整後垃圾類型和比例給相關單位,期待從源頭解決,重視自然海岸維護的相關活動在持續醱酵中。 回歸初衷 倡議保護荒野 富陽公園為台北市南側的小山坡,因位置隱密,日據時代就是軍方彈藥庫,一直到北二高台北連絡道開闢才遷走。台北都會區,因軍事管制,遺留了一處未受人為干擾低海拔森林。管制區轉為一般社區公園時,即有荒野伙伴進入自然觀察,和帶領民眾作自然體驗活動。 荒野的努力和關注,促成了政府將其定位為自然生態公園,有了後續荒野和緯創共同認養的機會,讓一塊自然野地,得以在台北都會區留存下來,民眾可以隨時造訪的自然寶地。 後續;這樣的保護荒野的故事,在不同媒體被報導,被更多民眾和地方團體聽到,認養棲地成為一種風潮,新北市的五股溼地,新竹蓮花寺溼地、、荒野的伙伴有了更多保護荒野的機會。 龍貓故鄉 倡議成效的啟發 2002年因環境信託,荒野有23位伙伴共同赴日本龍貓故鄉(琦玉縣所澤市)參訪;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龍貓故鄉基金會理事長安藤聰彥,站在基金會所購買的三號地前,為我們說明基金會購地的倡議成效。 當時這地方地價已經都很高,三號地只有379坪,我們以每坪相當台幣7800元高價購得;對於要給龍貓有個安頓的居所,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但是,基金會購地後二年,所在地所澤市政府,劃設了約五倍大的區域作為自然保護區,二年後所澤市所在地琦玉縣政府,又劃設了三號地約二十倍大的區域作為自然保護區。 就是說:在龍貓三號地週圍,有三號地26倍的區域;都成為自然保護區。 如果没有當初的那379坪的努力,就不會有現在大片自然保護區的留存。 期待荒野 持續在環境保育發揮影響力 環境保育,必須是在地的力量,荒野確立先發展實體組織的目標。第一個六年,我們在主要區域設立了分會,各地方都聚集了一群願意對環境付出行動的伙伴。有了好的開始,開發了往後各種的可能性。 荒野志工的土壤裡,自然孕育出生物多樣性的種子,各種類型的志工群組,讓伙伴們以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環境付諸行動,這是師法自然所呈現欣欣向榮的面向。 期待荒野,審度大環境,適時提出對環境友善倡議行動,發揮影響力,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可以早日達成。 回到20X20
[20X20]帶著荒野魂往前走––賴榮孝
文/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第六屆與第七屆理事長,自然名:菩提樹) 走了二十年,我們來到這裡,也許有些人覺得我只是喜歡大自然,和同好並肩同行自自然然就過了二十年。 也許是這樣,也許不是。 就我而言,從第一期解說員結訓怯生生地帶著小朋友探訪大自然,從第一次緊張結巴手忙腳亂的推廣演講,從只認識招潮蟹的挖子尾第一個定點,到五股溼地,進一步有機會促成淡水河流域濕地被政府公告為國家級溼地…。 這一路走來,並不是容易的事。 就協會而言,從創會時的幾百人到現在的幾千名有效會員,從花蓮分會在總會創立後第一個成立分會到現在有十一個分會和一個分會籌備處,從台北最先創立的四個定點到目前有將近七十個長期定點觀察站,從每一年可以列表呈現自然推廣活動和演講,2014年這類活動已經超過三千場,每年接觸荒野的人數已將突破十五萬人….。 一個生態保育組織可以這樣穩健發展,日漸擴大影響力,是難能可貴的事。 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認為些年來荒野遊俠堅持著【愛、無私、奉獻、信任、包容的荒野魂】是很重要的關鍵。 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老師曾說「做為荒野解說員最大的一個條件,就是奉獻、使命感。」徐老師又說「當你無私地奉獻給大自然後,許多累世所積存的智慧本能,都會被啟開釋放出來,荒野解說員的熱誠、使命感、無私的投入將會讓你值回人生。」 不僅是解說員,這二十年來所有荒野人都是心中有想望,都是懷抱著理想與使命的人,我們以自願服務的精神捐出名字、時間與心力。我們要發展的不是組織,而是一種運動,這個運動是一種長期的實踐過程,不是以為自己有能力去改變誰,去指導誰,而是願意先從自己的改變做起。 而我給自己的使命就是永遠熱情地,真誠地為荒野付出,激發大家的信心,愛護一切愛護荒野的人。 張愛玲曾這麼美麗的描述:「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語,唯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希望往後更多的二十年,你我都依舊在荒野,帶著荒野魂,持續往前走。 回到20X20
[20X20]我在荒野秘書長的日子––林金保
文/林金保(荒野保護協會第六屆秘書長) 生命中總是許多的轉折與變化,它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和理由! 從學校畢業都在科技產業,自己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和環境教育和保育扯上關係,真要說有一點連結,就僅僅是當一個永久會員。2008年在科技業和外商闖蕩20 幾年後,有個機會讓自己可以喘口氣休息一下,只想放空自己歸零學習,與台灣NGO的連結好像都沒有,就只有一個荒野保護協會,而且是都沒有參與過的,甚至協會在哪裡都還不清楚,記得第一次踏入荒野,是由當時行政部的馨怡來介紹荒野,然後就從行政志工開始做起,協助年度成果報告和年費繳費通知,只是愈做愈生氣,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做法,只會消費志工的時間,澆熄志工的熱情,不知道是否因為參與了行政志工,這些抱怨引起了不同人的注意,讓一個NGO和環境保育教育的門外漢踏入一條不歸路!謝謝純榮、菁砡和介偉的賞識與推薦,在我的生命轉折點提供適度的滋養! 2009~2013秘書長期間,歷經了兩任的理事長,很感謝耀國和阿校老師的容忍,讓我在這段期間,展開了一連串的組織調整,建立了各項工作流程,真心地謝謝荒野夥伴,不論資深與資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讓我有機會回顧一下這四年的工作! 連結國際環境日倡議活動,並且從倡議深化到教育 將荒野很成功的夏至關燈活動串聯到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倡議活動,讓台灣在全球關燈行動不缺席,除了關燈節能倡議活動之外,並且展開了能源教育行動,落實到學校和社區。 連結世界海洋日和國際淨灘日倡議,透過海洋電影和淨灘行動,引導民眾認識海洋,以及人類垃圾造成的海洋問題! 提出棲地守護『點』『線』『面』策略 荒野發展的核心是人,透過不同的志工培訓,讓沒接觸過自然生態的民眾,引導成為大自然的喜愛者,進而成為推廣和守護者,我們在全國各分會選定了40幾個解說定點,透過觀察和記錄去了解棲地環境的變化,同時辦理自然體驗活動,引領民眾接觸與了解大自然,體驗活動不僅僅是提供給成人,還特別為兒童、親子以及特殊身心障礙的朋友,開闢了專屬的活動內容,以達到更全面性的大眾參與。隨著環境教育法的實施,環境教育場域將會成為未來戶外教學的主要場所,我們也從2009年開始,著手進行十年環境教育基地建置計劃,在定點中選擇附近已廢棄或是即將廢校的小學,運用現有設施,透過簡單的修繕改裝,並且結合定點的解說教育,棲地的工作假期,提供完備的環境教育教案與教材,轉型成為環境教育基地,也是未來點的棲地守護可能模式。 面對台灣天然海岸線以及重要河川開發,層出不窮的環境議題,除了在議題上的參與協助之外,我們不斷地在思考治本的解決方案,是否可以從教育上著手,透過環境教育讓下一代與海岸、河川建立土地聯結,進而形成守護的力量,海岸校園守護為主體的海蛞蝓計劃,和以淡水河左岸學校為主的綠色生活走讀計劃,為期五年的試辦計劃正,希望透過綠色生活走讀,啟動學生五感,引導學生做社區耆老訪談、踏查,小組討論、繪圖,以及成果發表等方式,建立與土地的聯結,同時將這些學習經驗,編製成教學手冊、學習單,開設教師研習工作坊,擴大學校參與面向,以『線』為目標的棲地守護,期待它能夠擴展到全台灣,讓每個校園都能夠啟動海岸或河川走讀計劃。 棲地要守護應該是全民共同參與才是最有效,提昇國民的環境素養與環境品德,是環境保護的終極目標,『面』的棲地守護就是公民環境教育,透過環境的節日辦理全國性的倡議活動,從過去的夏至關燈活動到地球一小時,地球日辦理淨灘活動到加入國際淨灘日,世界海洋日舉辦海洋影展和愛海講座,吸引更多人來關心參與。除了倡議活動之外,我們每年都會培訓許多的推廣講師,接受千場以上的推廣演講,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台灣的生態之美,啟動他們的倫理之心。 企業募款轉化為企業合作 企業是台灣經濟支柱,企業需要推動CSR,透過捐款贊助活動來提升企業形象,但是對於永續環境經營,最重要的反而是企業內部員工的參與,以及落實環境關懷到企業文化中。2010年起設立了企業合作專職秘書,以中長期認養捐助和企業員工培訓為目標,提出企業合作建議,除了富陽公園、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計畫,也獲得了多家企業的認同,長期共同來推動環境教育和棲地守護行動,讓更多的企業員工參與,推動企業志工日,逐漸養成每年參與的習慣,並且在企業內部慢慢帶動志工參與的能量。 設立專業研究型秘書,嘗試將總會秘書朝向專業化發展 荒野分成總會與分會,過去沒有台北分會,總是把總會直接當成分會,在秘書處的組織上,對於全國事務沒有專責來處理,業務推動上少了主動性與關心。2011年底將秘書處總會與分會秘書做適度調整,讓總會秘書專責推動管轄業務,逐年設定預算和工作目標,透過預算執行達成率,審視專責祕書業務推動成效,此外還設置了海洋研究專職,以年度為期提出研究目標,發表研究成果,2012年首度發表了荒野和中研院共同研究成果。 試辦二階段志工培訓課程,推動會員專屬服務 過去以來志工的培訓課程,都是以委員會和專屬訓練為主,培訓後的志工成為該組志工,橫向缺乏交流,區域性的連結偏低,慢慢就偏向都會型社團發展,在2012年展開會員與志工群組的研究,設定了兩階段志工培訓模式和區域性志工社群發展,期待讓更多的志工能夠透過入門訓練認識荒野,同時在後續的志工服務中,找出專業興趣,進一步參與進階訓練。 執筆至此,還是要謝謝耀國和阿校老師理事長,提供許多的舞台讓我盡情發揮,祝福荒野20! 回到20X20
[20X20]荒野二十年的回顧與展望––林耀國
文/林耀國(荒野保護協會第五屆理事長,自然名:荒野藍鵲) 兒子與荒野同年,二十年有多久?足以讓襁褓中的嬰兒長成翩翩青年;也足以讓充滿理想的壯年染白一頭烏髮。對一個荒野老人而言,二十年的種種恍如昨日,因為精彩萬分所以記憶猶新。一群自然生態的初生之犢聽完徐老師的講座後,展開了一場夢幻的旅程,組織定調、整備、行動,勾勒出荒野的雛型,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如今發展成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環保團體,現在回想起來只有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過程中透過一份真切的情感不斷匯集了來自民間沸騰的熱血,其中份外可貴的是各地真誠與無私的愛及能量。 草創初期的荒野,經常遭受其他環保團體的質疑,荒野組成最重要的樑柱是志工系統,但環境議題包羅萬象,就環保專業度而言,以志工為主力的團體難免有所不足,然而荒野的成功卻凸顯了一件事實,相對的不夠專業,反而拉近與一般市井小民的距離,以貼近生活的型態喚起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關切與熱忱,讓環保運動走出高閣,成為人人可以參與的全民運動。 如今,經過二十年的淬鍊,已不再有人質疑荒野的專業性,荒野參與過諸如地球日關燈、生態城市、反蘇花高、反國光石化、反核四等許多重要環境議題的倡議與行動,挾著廣大會員支持的優勢,獲得許多正面的迴響與評價。這些年,在行走各地接觸到的各級政府單位、企業或民間組織、社區或社團的場合裡,不只在國內甚至對岸,皆對荒野在社會環境教育及棲地保護的作為讚賞有加,讓我深深以身為荒野人為榮。 值此荒野歡慶走過二十個年頭之際,懷著豐厚的社會能量,思考著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我想提出兩個方向供伙伴們共同思考,一個是更積極的國際交流與議題合作;另一個是更務實的自然棲地保護。 環境議題無國界,例如氣候變遷與海洋環境汙染皆是跨國界的議題,不是單一區域性行動能改善的,需仰賴國際性協議合作一起努力。我個人相當欽佩綠色和平組織多年來的努力與表現,儘管組織屬性不同,但始終相信荒野一定可以找到能夠著力的位置,發揮更大更深遠的影響。譬如我們倡議多年的海廢議題,從淨灘撿拾的海洋廢棄物中經常發現大量來自對岸的漁業浮標,能否透過兩岸民間組織合作採取有效行動來改善?也許會比零星式的淨灘活動更具積極性。還有,國際性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也相當重要,不要讓我們在為維護大地的全球任務中缺席,我相信現階段荒野已有足夠的實力代表台灣在國際上盡一份心力。 荒野的宗旨明確闡述棲地圈護為首要目標,這些年也看到協會在棲地保育上的種種努力,談了很多年的一分會一棲地,亟需大家共同努力去實踐,這過程必然是充滿艱辛與挑戰,相信決心和毅力可以克服障礙。我拋出一個實際案例與大家分享,2014年暑假,在中國武夷山的自然保護區與團隊伙伴帶領五天的兒童營隊,主題是「守護螢光燦爛」,起因是發現當地螢火蟲的族群數量因為棲地被除草劑汙染而銳減,因此透過實地觀察與村寨居民查訪等活動,引導孩子們從過程中學習發現問題;探討原因及構思行動策略,在五天中孩子們很認真的進行各種調查與討論對策,最終提出好幾個具可行的行動方案。營隊結束後,在團隊伙伴的協助下,孩子們展開具體行動,他們以手繪明信片義賣的方式為螢火蟲籌募保育基金,從繪製明信片、義賣到執行都由小朋友自行討論完成。過程中即使受到冷嘲熱諷,孩子們也因為堅定的守護信念而突破自我達成任務,是個相當有價值的體驗與學習。最終募集了部分資金本想以租地圈護的方式做棲地守護,當訊息發布後,意外獲得一個基金會的關注與支持,同意將名下一塊四畝多的荒地十年無償提供做為螢火蟲復育基地,於是,正式開啟了棲地守護行動,目前仍在積極進行中。 我分享這個案例,是想表達「一個單純的動機可以成就很多的意想不到」,如同荒野的創始會員,當時沒人能預料二十年後的荒野會發展成現在的規模,每位夥伴因著一份單純的熱情,無私無我的奉獻,蓽路藍縷的成就了今日的荒野。我們傳承的不只是一個組織而是一份精神,一份帶點傻氣又熱血的荒野精神,我深深的相信,未來二十年將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發展與影響。二十歲生日的此時,想邀請大家,我們繼續凝聚熱情發揮生命良能一起改變這個世界,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更美好的地球。 回到20X20
[20X20]生生不息,荒野20歲生日祝賀––汪惠玲
文/汪惠玲(荒野保護協會第三屆義務職秘書長/自然名:太陽黑子) 荒野20歲了,我有幸在20年前能參與荒野誕生,有幸能與荒野一起成長,看著荒野從業餘到專業,小苗到大樹,單點到線,到面,到上山下海的立體地球,到由人與愛融入其間的五維世界。荒野也成熟走出自己的路了。 想當年,參與初期荒野的夥伴們,除了徐仁修老師身懷環保專業外,大部分都是憑藉一股愛護地球的熱情來參與。我們常笑說自己這個不懂,那個也不懂,只能試著把自己的專長融入荒野體系中,再能做的就是投入大量人力與心力,盡量讓剛發芽的荒野能維持下去,也就是這股力量,讓荒野一開始就呈現多樣性的原型。 但在荒野組織愈來愈大,力量也愈來愈強的同時,除了大量義工的付出,協會還必須有更多專業人員投入,才能掌握愈來愈複雜的體系。我在2000年時從偉文手中接下秘書長一職,原本只是想在日常職場外再多付出一點,但協會之大,雖說義工秘書長旁還安排了許多人協助,像特助梓芳、文屏,及副秘書長宏林等,但很多事務仍必需由秘書長親身參與,到了協會第7年,這份工作已非兼職義工能勝任,所以2001年就請擔任副秘書長已久的宏林以專職的身分接下秘書長一職,雖然我應該是荒野任期最短的秘書長,但見證了協會掌舵者─秘書長從義工到專職的成長過程,可說收獲頗豐,成長頗多。 現今生態系的演化,是在自然環境中,由生命尋找自己的出路,使環境與生命能共同演化。荒野剛開始時,走柔性訴求及教育路線,與一般環保團體有很大不同,吸引了許多人參與與投入。荒野提供舞台,讓有志環境保護的人有機會推動自己的想法,集結眾人力量,產生更大影響力。所以,荒野一開始就設置了解說組推動大眾環境教育與體驗,兒教組推動兒童環境教育,棲地組推動環境議題與重要棲地保育,到後來綠色生活地圖推動綠色環境關懷等,從定點觀察,環境教育推廣,親子環境教育,棲地保育,議題訴求等,幾乎無所不包。也因為參與的事種類太多太雜,有人擔心訴求失焦,力量分散,反而一事無成,希望重新思考荒野走向,所以當時就有荒野是該像牛肉麵店很清楚只賣牛肉麵,還是應該像自助餐店,什麼都賣,符合眾人需求的路線討論。但荒野摒持提供人類與自然情感交流互動舞台初衷,廣納百川,讓有心的人都能找到空間自由發揮。在自然消長過程中,不斷演化,終能成就荒野今日多樣性,及令人不容小覰的力量。 荒野的成長過程讓我知道,不要侷限於自身力量的渺小,只要有心與行動,就有機會。很開心,能以參與荒野20年老人的身份,祝荒野20歲生日快樂! 回到20X20
[20X20]荒野願景––徐仁修
文/徐仁修(創會與第二屆理事長) 荒野二十歲了,這二十年荒野為台灣做了不少讓人稱道的美事,也寫下不少的台灣傳奇。這是所有荒野夥伴努力的結果,我們一起來給自己掌聲,也給荒野的領導幹部熱烈的掌聲,他們辛苦了!尤其是阿孝,提早退休,義不容辭的跳入荒野大海,著實讓人敬佩他的承擔與努力。 這些年我出現在荒野的時間很少,其實我卸任後,並沒有停下為實踐荒野願景的腳步,我致力在尼加拉瓜,在澳洲,在沙勞越,在馬來西亞推動荒野保護協會的成立。其中尤以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的發展最快,已成為該國影響力最大的綠色民間社團。十幾年來,我在中國以訓練荒野解說員的自然教育方式,讓中國的荒野子弟兵遍布大陸各角落,他們也成為現在與未來大陸環保最重要的力量。跟我去大陸擔任講師的荒野資深解說員至少在三十位以上,他們都參與了影響中國環境改善的行動。 做這麼多事,我是為了讓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成為華人世界環境保護組織的領頭羊,更成為聯合國民間組織的會員,好與世界接軌,更能影響各地政府的環保政策。對外我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我沒有助理或秘書可以幫忙,所有的事,我都得一個人親手處理。此外我要寫作,要拍照,要演講,要去各國荒野保護協會協助培訓解說員與志工,還要為講師的旅費向朋友們募款。這些年,我必須像一個三頭六臂的超人。 今年七十歲了!我仍然是席不暇暖,不知老之已至。但我也感受到做為自然生物的極限。體力減了,也累了,體力恢復慢了,但我還有太多的事要做,我的荒野願景,我的熱帶雨林大書尚未出版,我最重要的小說未完成……。現在為了解決我在各國推行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理想所帶來的經費與助理問題,我不得不在2014春天成立了荒野基金會,希望做國際荒野的平台與支柱,做台灣荒野保護協會不做或未做的事。無論是荒野保護協會或基金會,兩者都是我與夥伴創辦的,對我而言,就像是我生的孿生兄弟,我的愛不分軒輊。而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 回想當年荒野成立之初,我到各縣市創辦分會,有夥伴反對。我擴寬辦公室,也有夥伴反對,但今天伙伴們一定會覺得我當初的設計與行動是對的。回想當年,經費拮倨,我必須舉辦攝影展來義賣我的作品,當時的副祕書長黃小萍,秘書林巧玲都親身經歷,我們賣了兩百五十幾萬的辛酸過程。我向當時擔任秘書長的偉文談及理想的荒野是臺前有荒野保護協會,幕後有荒野基金會。這是NGO最理想最健全的架構,我們有人,也有錢,才能做最大與最多的事。 近年在荒野我的消息不多,但我要告訴夥伴們,懷抱著無私的愛與浪漫,熱情的行動,終有精采的人生,我用我的一生為這句話做了註解。2014年北京大學出版了十本我的書,我的動物記事,獲得2014年中國年度五十大好書。我在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廣州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城……所做的演講,都擠爆了講堂。但我沒有疏忽台灣荒野保協會的解說員課程,每個分會的課我都排除萬難,親自為新解說員帶去愛與熱情。 瞻前顧後,是為了荒野能更壯大,更有影響力,不只影響台灣,也要影響大陸,更要影響世界,畢竟環境沒有兩岸,自然沒有國界,畢竟這是一個地球村,我們是生命共同體!我們在為荒野二十歲慶生之餘,也要倍加努力,今天人類已到了存亡的關頭,我們沒有樂觀的條件! 回到20X20







